人本质性情的辉煌传奇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ld_g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物形象的塑造是《燃情岁月》最为成功最为感人的层面,从影片本体的角度来看,它阐释了在美国辽阔的西部草原上最令人感动的亲情、爱情之下的人物的性情。在整部影片的情感结构设置中,以亲情为背景,与爱情相交织,在凄美的爱情故事背后塑造了一系列富于情感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崔斯汀的形象,更是人本质性情的一部辉煌传奇。
  [关键词]《燃情岁月》 人物形象 崔斯汀
  
  人物、情节、环境的描写是小说构成的三要素,那么对于电影来说,亦是如此。一部优秀的影片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屡屡被搬上荧屏,激起观众心灵的共鸣,也决不是偶然的。影片《燃情岁月》从最初获得奥斯卡金奖至今,仍深深撼动着每一个观众的心,不仅仅是因为它展现了美国西部高原无比壮丽辽阔的草原风光,以及其情节的完整性,更重要的是因为它塑造了一个个鲜活而富有性格和人性魅力的人物形象,尤其是以崔斯汀最为典型和突出。但以往对于这部影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音乐的研究上,如在电影评介上发表的有关剧中的音乐美的研究:孔晓飞的《影片<燃情岁月>中的电影音乐美学分析》,吴蕾的《情与爱的传奇乐章——<燃情岁月>音乐制作解读》,吴璇的《评<燃情岁月>中的音乐》,班冬丽的《从美学角度感受<燃情岁月>中的音乐》,除此之外就是对于剧情的泛泛介绍,如如意发表在《大众电影》上的《最后的三声枪响——<燃情岁月>》,谢宜发表在《理论与创作》上的《遭遇激情一影片<燃情岁月>观后》,而有关剧中所塑造的一系列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的研究和评析却不够深入。
  《燃情岁月》以其神秘浪漫的美国西部风情和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征服了所有观众,但最为打动人心的还是剧中生活在这篇神秘的土地上的人物。剧中的威廉上校退伍后独自带着三个儿子,在美国的西部草原定居,主要情节集中在三个儿子长大之后,和一个女性的爱情故事,而整个爱情故事又是以战争为背景的,使得这段感情更具凄美的意味。
  剧中的老威廉上校是个热爱自由、和平和平等的退役军人,他从骨子里厌恶战争,对政府采取武力的方式解决问题深为反感,尤其是对于印笫安人采取的政策,更让他感觉到政府的虚伪和不可信任。在美国人的观念里,人生来都是平等的,都有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权利,这种观念渗透在美国人的生活和思想领域,但是政府的干预却让整个社会的人民不能平等地相处,老威廉上校的选择在草原上的庄园生活。也是对现实的一种逃避和对理想的追求。而三个儿子却与他这种阅尽岁月沧桑和炎凉的生活态度完全不同,他们从小在草原上生活,对~切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年轻人的热情。大儿子山莫因为接受了教育,思想单纯,充满着理想化的色彩;二儿子崔斯汀从小跟印第安人一刀一起打猎、放牧,深受印第安文化的浸染,性格狂放不羁;小儿子艾尔佛则是个富有心机和善用手段之人。辽阔的草原赋予了三个儿子同样强壮的体魄,但是却各个不同的性格,当亲情在遭遇爱情的冲突之时,人的本性就流露出来了。
  山莫是个完美的理想主义者,由于受到完整的大学教育,他对书本上所说的一切充满着美好的幻想,希望自己能够有一番作为。当战争打响之后,他兴奋异常。以为真正该自己用武之时了。事实上,在战场上他的表现证明了,他的确是徒有满腔的热情,而不具备一名浴血沙场的战士所该拥有的实际的作战能力。在整部影片中,他并不是着力塑造的人物。但是,他的存在和在战场上的牺牲,似乎成了一个考验其他活着的人的天平。因为剧中的女主人公苏珊娜就是山奠的未婚妻,是山莫把她带到了这个家庭之中,而山莫在战场上的牺牲,却又给余下的两兄弟提出了考验,尤其是崔斯汀。理想主义的山莫在战争开始不久就牺牲在战场上,但是他却并未从影片中消失,相反,他却总是笼罩在以后和他的未婚妻发生感情的男人之间。在影片的后来,崔斯汀把自己和小伊莎贝尔的孩子取名叫山莫,山莫这个单纯可爱的理想主义形象始终在影片之中,并不曾随着山莫的牺牲而消失。
  作为剧中最着力塑造的人物崔斯汀,他充满着桀骜不驯的天性,但又是富有深情,敢于担当的坚强男性形象。在他身上时刻流露出他父亲那种倔强的不肯服输的性格,他在辽阔的草原上征服一匹匹不听使唤的野马,纵使一次次地被摔落在地上,他仍不肯认输,他甚至单枪匹马地要出去和熊作战,他是自然之子,他不掩饰自己的性格,这也是他的迷人之处。影片中他第一次出现的时候。画面上先是无垠的草原和成群的骏马,而他就在这背景之中骑着一匹骏马,一头富有诗意的金色长发,充满着天然的气息和大自然的放荡不羁的野性之美。假如没有后来苏珊娜的出现。假如没有战争,假如山莫没有在战场上牺牲,那么崔斯汀可能就会永远是这么一个纯粹的自然的孩子,当然,影片并不仅仅止于想塑造这么一个单薄的形象,接下来的情节,更让崔斯汀这个人物熠熠生辉。纵观古今经典的文学与影视名作,乱世爱情都被描绘得缠绵悱恻、如泣如诉,如《卡萨布兰卡》和《英国病人》,《燃情岁月》也是选择了有战争参与其中的爱情。
  战争让三兄弟都走上了硝烟滚滚的战斗之中,而三个人却是怀着不同的心情走向战场的,对于崔斯汀来说,他并不希冀自己能够有什么作为,他的任务就是要保护好哥哥山莫,当他听说山莫独自去了前线考察时,他奋不顾身,纵身跨上战马,竟自冲到了前沿阵地。他之所以如此倾尽全力地要保护山莫,不仅仅因为他们是兄弟,更因为他背负着父亲的嘱托,还有他不希望他所深爱的苏珊娜等待到的只是一个痛苦的结局。马克思曾说过,“男女之间的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直接的、自然的必然的关系”。那么,《燃情岁月》就是通过对两性关系的展现来透视人性和阐发哲理的。从崔斯汀内心深处来讲,他也喜欢苏珊娜,虽然她是哥哥的未婚妻。在他的心中,苏珊娜就像是女神,不容亵渎。他希望她能幸福,不希望她伤心,因此他竭尽全力要保护山莫,除了亲情,还有难以言说的爱情在其中。当看到他因无法挽救山莫而撕心裂肺叫喊的画面时,哪一个观众的内心能够不引起深深的震撼?崔斯汀的爱是真诚的,而战争是残酷的。战争从来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摧残了无数无辜的生命,更造成了无数人一生的伤痛。
  崔斯汀一直在战争最后结束之后,才回到庄园里,在山莫的坟前,他泪流满面,呜咽不成语。苏珊娜知道崔斯汀尽力保护山莫了,但是有些事情并不是尽力就能够如愿的,她能够理解崔斯汀的痛苦。她对崔斯汀的理解,不仅是因为爱情,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人本性的信任和肯定,这是人内心深处最渴望得到别人理解和认可的一种体现。事实上,不管是什么人,当他处于困境之时,总是期望自己身边的人能够理解自己,给予自己支持和鼓励。对崔斯汀来说,他回到农场之后,见到父亲老威廉上校,父亲什么话都没有说,只是拥抱了他。这一个深深的拥抱,是对崔斯汀无形之中的理解和支持。在父子之间,这个拥抱胜过了千言万语。亲 情依然是人在最痛苦的挣扎之中不变的支持。相对来说,苏珊娜作为崔斯汀未来的嫂子,她从内心深处对崔斯汀理解,并且为他的情谊所感动着。相爱的双方需要彼此的理解、宽容与呵护,在这浓重的悲伤笼罩之中的崔斯汀,如此深爱着苏珊娜,而苏珊娜又给了他最宝贵的理解和支持,他们之间的感情才是纯粹意义上的相亲相爱。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崔斯汀的弟弟艾尔佛,他总以为是崔斯汀为了得到苏珊娜而不择手段地杀害了山莫。他处处对崔斯汀质疑,甚至恶语相向,人性中的虚伪和疑忌的丑恶在艾尔佛身上暴露无遗。艾尔佛身上拥有很多普通人所羡慕的光环,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他是当时社会中最成功和杰出的人物之一,三个兄弟之中,艾尔佛更富有心机和手段。他懂得如何保全自己,如何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他虽然深知政府的种种劣迹,但仍为之效劳,属于典型的识时务者。在感情上,他有自私的一面,尤其是在爱情上,他有极强的占有欲和嫉妒之心。这也是他和崔斯汀的不同之处。他们同样爱苏珊娜,可他不理解苏珊娜,只是希望她能够永远在自己的身边,能够拥有她,希望她只是属于他一个人的。相对来说,他的爱不够宽容,太过于狭隘,是一个彻底的功利主义者。这也是影片的成功之处,艾尔佛的形象在一个侧面上把崔斯汀的形象烘托得更充满人性的魅力。这种采用侧笔衬托的手法,不仅在文学作品种数见不鲜,在影片《燃情岁月》中也被成功地运用。
  崔斯汀用他无拘无束、自由不羁地性格和真诚地为身边所爱的人付出的真实感情,谱写了一首人性传奇的篇章,也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观众。正如影片中所说的“爱他的人都英年早逝,而他却长久地生活着”。他来自自然,他的血液种流淌着野性的力量,他的生命是属于自然,而他的性情更是自然的流露。整部影片在给我们视觉盛宴的同时,让我们深深地思考和回味,这也正是优秀影片的魅力所在。他不仅唤起我们内心深处的自然因素,更给我们以感情的洗礼。真正的爱无需太多的语言,只是默默地为身边的人付出,设身处地地为他们考虑,不知不觉中,你就是传奇。
  《燃情岁月》中塑造的这几个人物形象几乎是一个时代各种类型人物的缩影,给我们展示的不仅有人类心灵深处最柔软的亲情、最赤诚的爱情,更给我们暴露了人性中固有的弱点,以及整个社会的种种不公正待遇。内容详谵而富有深度,感情细腻而淳朴赤诚,《燃情岁月》留给观众的是人性深处从来都不曾遗忘的对于真善美的渴望,这是人性最至高无上的真性情的展现,也是人性美的最高境界,是一曲展现人本质性情的辉煌传奇。
其他文献
[摘要]漂泊这一主题,承栽着贾樟柯大部分电影的情绪脉络,《小五》、《站台》等无不如此,而温州算得上漂泊族群中的一个影像缩影,温州的人和物分明成了俗世生活中的一个标识,它所渗透的地方,甚至到了一个叫做汾阳县城的角落。温州发廊、温州女人、温州话等等,这些元素不经意间透露了贾樟柯意味深长的“温州情结”。  [关键词]贾樟柯 电影 漂泊 温州情结      一、漂泊主题    “一般而言,在某种意义上,我
[摘要]李香兰是日本侵华时期红极一时的歌星和影星。她出生在中国,其歌演事业从伪满洲国(满映)起步,在孤岛时期的上海闻名全国。在日本宣布投降之后,李香兰被上海国民党当局以“文化汉奸罪”和“间谍嫌疑罪”关押,最终被证实是真正的日本人,李香兰以山口淑子的名字平安离开中国。  [关键词]满映 电影 李香兰    李香兰是日本侵华时期红极一时的歌星和影星。她留在中国的文化“遗产”,包括大量的电影作品和歌曲。
[摘要]影片《伪钞制造者》展现了在极端伦理困境中的个体面对荒谬的战争的无奈。影片细致入微的描述了个体在面对意识形态话的“高尚”辩解造就的死亡的恐惧和真实的个体欲望之间的彷徨。影片超越了简单的善恶是非的评介,向人们提出了诸多沉重的伦理问题,用个体伦理价值质疑了各种抽象道德和意识形态理论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关键词]《伪钞制造者》 意识形态 个体伦理    从1936年起,德国纳粹就开始策划名为“伯
【摘要】妇女口述史是女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女人自己说话”,通过女性自己的声音,讲述女性自己的历史感受。以女性的视角,考察历史的足迹。不论是缠足,还是反缠足,她们没有自己选择的权力,她们要受到男性婚姻观和男性审美意识的控制,缠足难,不缠足也难,缠缠放放,都真实地投射出那个时代的影子。  【关键词】近代女性 缠足 口述    由于传统思想伦理道德的束缚,近代女性仍然生活在等级制度男尊女卑的阴影中
摘要:它散发着美丽人生般善意谎言带来的温暖与柔情;它萦绕着昨日重现般的怀旧与伤感的情调,它笼罩着茨威格在昨日世界中对过去的动情追忆它又有着杰出诗人般的想象力和拜伦式的感性与浪漫……如果不是亲自欣赏,你难以把它跟一部以政治变革为主题的电影联系在一起。它就是《再见,列宁》。  关键词:温情 想象 历史 单向度    它散发着美丽人生般善意谎言带来的温暖与柔情;它萦绕着昨日重现般的怀旧与伤感的情讽它笼罩
【摘要】一部《山楂树之恋》,一段悠扬回荡的音乐,一个唯美的爱情故事,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真情真爱的思考。故事巧妙地借助于各种暗示、隐喻和烘托的具体手法,用一棵开红色花的山楂树来象征纯洁、热烈而美好的爱情,给观众创造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从而领略到无比的含蓄美和神韵美。  【关键词】象征  红色  山楂树  【Dol】10.3969/j.issn.1002-6916.2010.18.012    一部《山楂
【摘要】《雨人》是1988年好莱坞拍摄的一部影片。它描述了一个兄弟手足情深的故事,细腻而又震撼人心,同时又通过非正常人的视角嘲讽“正常”人的生活习惯和秩序,幽默而发人深思。但它依旧是摆脱不了好莱坞模式的窠臼——以商业元素的介入为主,艺术样式的创造为辅,制造出符合大众口味的电影。道德标准被确立在主导环节,并对影片的叙事及艺术创造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关键词】《雨人》 爱 人生 影片    奥斯卡影
[摘要]男子负心弃妻是中国文学史中恒久常新的母题。电视剧《人证》承继这个母题,以当代视界演绎当代弃妻悲剧。剧中陈世迅和古代陈世美虽二身而实为一体,有共同的文化基因,他们弃妻杀妻的深层动因源自人类的物欲追求和主流文化中的功名价值观及生存哲学。《人证》套用旧的情节框架,同时巧妙地结合新元素,从流动发展的当代生活中提取典型的片断,用富有言说力度的画面对人性、人生作了哲学层面的诠释,因此具有深广的悲剧力量
【摘要】电影《发条橙》表现了在后现代社会中,少年亚历克斯从15岁到18岁之间的这段成长过程中发生的故事。亚历克斯因为暴力、强奸、误杀人等罪行被判刑,之后在官方实验的心灵折磨下,成了典型的“发条橙”。导演库布里克用《发条橙》表现了在后现代社会中,青年心灵的困惑和无助,进而走向迷失自我的道路,文本背后表现了他对后现代社会的深沉思考。  【关键词】 后现代 《发条橙》 库布里克    安东尼·伯吉斯(
【摘要】冯小刚的贺岁片《手机》以隐喻的讽刺手法和批判的视野,对科技时代下的社会,特别是小人物的生存处境,进行了深刻剖析,让人们重新审视科技的两面性,反思科技语境下的婚姻生活。  【关键词】《手机》 电影 反思    2004年,我去电影院看了冯小刚执导的影片《手机》,6年之后的2010年,我在家里又看了一遍,之前是以娱乐的心态来看的。捧腹不止,而这次是从反思的角度来观赏的,心情尤为沉重。与以往冯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