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崛起亟待优化海上安全环境,建设和谐海洋

来源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xb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21世纪被国际社会公认为“海洋世纪”,对海洋的开发利用正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国际间围绕海洋展开的竞争和斗争更为激烈。《中国的和平发展与海上安全环境》在回顾和分析世界大国海上安全环境与发展进程之间关系以及中国历史上的海防危机到当下存在的海上安全隐患的基础上,系统深入地分析了中国海上安全环境的基本态势,探讨了塑造和平稳定的海上安全环境的总体思路,从海上安全环境的概念与内容等方面构筑国家海上安全环境战略,从中华民族的兴衰、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强调优化国家海上安全环境任重道远。
  关键词 海上安全环境 和平发展 海上力量 和谐海洋
  
  中国是一个陆海复合型国家,海岸线就长达18000里。在历史上、尤其是近代史上,海上安全始终是国家安全的软肋:国家有海无防。新中国的成立宣告了这一屈辱历史的终结,60余年来,中国的海上安全环境得到空前改善。然而,制约和影响海上安全环境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岛礁被侵占、海域被瓜分、资源被掠夺”的现象非常突出,海上方向的安全隐患带来的危机险象环生,不仅西方国家和媒体较以往鼓噪“中国正在南海搞扩张主义”,大肆渲染中国“军事威胁”的论调,更有甚者,菲律宾司令公开声称:“中国制造航母并不可怕,我们不惜为南沙战至最后一兵一卒”。对我南海的海洋权益公开挑战。
  针对事关中国国家海上安全环境的重大现实问题,世界知识出版社最新出版的《中国的和平发展与海上安全环境》一书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入分析。由海军指挥学院从事海上安全政策研究和海军战略理论教学的冯梁等数位专家学者历经四年时间完成。该书集原创性、动态性和前瞻性于一体,是国内迄今为止较为系统地以海上安全环境为主题进行研究的专著,也是继作者出版《国家海上安全》之后又一部探讨关乎中国海权问题的力作。如果说《国家海上安全》更加偏重于理论阐述,那么,《中国的和平发展与海上安全环境》则强烈关注中国海上安全面临的实际挑战。
  中国的海上安全环境是一个动态演变的现实课题,但本书基于全球视野,首先考察了世界大国发展与海上安全环境之间的辨证关系,对中国国家发展和海上安全环境的嬗变做了深入的历史回顾,这是近年来有关国家海上安全问题探讨中没有得到足够关注的方面。该书共计11章:第1、2章梳理世界大国发展进程中海上安全环境对国家的主要作用和影响,这和中国历史上在海上方向的弱势形成明显反差,从历史比较的视角论证构建海上安全环境的实际意义。第3-8章直击中国海上安全面对的诸多现实问题,从这些问题产生的战略背景到其对国家海上安全环境的影响的分析,中国海上安全环境作为战略理论问题,其战略重要性得到凸显。第9-11章把握中国国家海上安全的战略需求,提出了非常具有针对性的战略筹划和主要举措,强调建设和谐海洋成为中国迈向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紧迫要求。
  
  拓展和界定了海上安全环境的理论概念
  
  作者抛开对国际政治中传统的安全概念和范畴的讨论,开门见山地指出,“不同类型的国家,因所处的地缘政治环境不同,所受威胁来源和威胁程度也完全不同,国家安全重点和战略重点存在着较大差异”。对海洋型或陆海复合型国家而言,海上安全环境是国家面临的国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最直接和主要的外部因素,对国家的生存与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海洋型或陆海复合型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基于海上空间各要素之间彼此影响和相互作用以及海上方向的利益所面临的安全状态,这是海上安全环境的基本要义。影响海上安全环境存在着诸多因素,包括自然特征、国民基础、国家实力及海上力量对比、国家利益、国家战略、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国际环境等,这些因素深刻影响了近代国际关系史上大国地位的兴衰。进入21世纪以来,海上安全环境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发展趋势,特别是海盗、海上恐怖主义、公海污染等非传统安全问题不断突出,传统意义上的海上安全环境的内涵不再局限于传统安全领域,而更多地向非传统安全领域扩展。在和平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国家之间关系也由过去的单纯的零和博弈,转向谋求通过彼此合作获取共同安全。该书不仅丰富了海上安全环境的内涵,提出了海上安全环境的“国家和国际意涵”,而且也为着重阐述具有中国特色的海上安全体系的塑造与追求奠定了基调。
  
  全面考察了大国兴衰中的海上安全环境因素
  
  《中国的和平发展与海上安全环境》深入分析世界主要大国崛起过程中海上安全环境对国家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并对各国的实践经验进行分类总结,从而全面展现了海上安全环境因素在大国崛起和兴衰中的历史地位。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从兴起到衰落的转折具有较大的相似性。他们的地理位置大致相同,一面或两面环海,都靠海洋起家。在新航路开辟和商品经济发端时期抓住契机,用庞大的商船队控制世界海洋航运、垄断世界贸易。它们最终盛极而衰,不仅是由于工业资本的侵蚀作用,更起源于寻求财富后期导致的享乐主义和奢侈之风盛行,使得国家发展海洋事业的观念不断淡薄,国家海洋发展机制内部发生朽变,使得向海洋推进不再成为国家意志。英美日三国都有良好的海洋自然环境作为国家安全的天然屏障,早期对海洋的认识和海上安全观念具有一定的危机和忧患意识,对海权也有了感性认识。及至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后期,各国均结合各自的地理位置特点,从军事、经济等角度提出海权观,高度重视海上安全环境的营造,将发展海军、掌握制海权、拓展海外贸易与殖民地掠夺三者紧密结合起来,直至称霸海上。法国和俄国同属陆海复合型国家,对海上安全有着内在的追求,但两国均没有获取海上优势地位。究其原因,各有不同。法国虽然“在世界海洋经济大潮的裹挟下,加入了殖民竞争的行列,但法国的国家发展仍然是以陆为主,海外的发展没有改变法国以欧洲大陆为主的经济和政治思想”。陆海复合的地理特征没有使法国采取兼顾陆海平衡的战略,而是把大陆确定为国家主要的战略方向。俄国基本上是一个远离海洋的内陆国家,只有唯一一个通向白海的出海口,正是因为恨其少,俄国才产生了夺取出海口,向海洋发展的强烈愿望,力争陆海两手发展,但同时它也遭遇了众多阻遏。由此看来,凡大国崛起一般都会遇到其他强国的联合打压。特别是新兴的海上国家,必须面对诸多对手,克服重重障碍,历经几十乃至上百年的不断争斗。
  分析上述国家的海上安全环境及其历史性的变化,可以看出近代以来影响海上安全环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同种因素在不同的国家差异颇大。这些国家的经验都极具典型的历史意义,其海上安全环境的变迁给中国的海上安全环境的营造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海上安全环境
  
  当前,中国海上安全环境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中国的和平发展与海上安全环境》紧扣中国海上安全环境这一主题,全面阐述了中国海上安全环境主要问题的历史背景、历史演变、主要影响,并对稳定中国海上安全环境提出了对策。如此全面分析和阐述,在近年来的同类或相关研究中尚属首次。   作者根据我国海上安全环境的自然特征,由北向南分别阐述了朝鲜半岛和东北亚海上安全、东海问题、台海问题、南海问题等近海海域对我国家和平发展会带来重大影响的海上安全问题。但作者还不限于此,还对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海上战略通道问题进行了深刻分析。在明确海上安全战略的目标任务及其实施途径、措施等方面的基础上,针对国家的和平发展与和平崛起,围绕国家海上力量的运用和建设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带有建设性的对策意见,不仅展现了作者多年海上安全环境的研究积累,其中一些问题的对策性意见,对指导我国海上安全环境的塑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认为,塑造中国特色的海上安全环境,首先必须忠实践行新安全观,即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实现与周边海上国家的综合安全、共同安全与合作安全。长期以来,中国基本上仅从政治和军事的角度理解安全概念,主要依靠军事手段维护国家安全。冷战结束后,安全问题不再是单纯的军事问题,已经涉及政治、经济、金融、文化、生态等诸多领域。必须以全面的视野来认识安全形势,更新和扩大维护安全的手段。在此思想指导下,海上安全除传统的政治与军事安全外,海洋经济安全、海洋公共安全、海洋生态安全也被纳入海上安全的范畴,维护海上安全的手段也强调各种手段的综合运用,包括政治立场的宣示、军事力量的建设、经济关系的发展、安全对话的开展(例如即将举行的亚洲安全会议就是亚太国家就南海问题的对话)、国际合作的加强等。强调谋求自身安全的同时,也要尊重和照顾他国的安全。
  为了实现国家海上方向的和平发展,中国政府提出“和谐海洋”的理念。作者认为,“和谐海洋”有其深刻的时代内涵,主要包括和睦的海洋政治环境、有序的海洋经济环境、和平的海洋军事环境、安宁的海洋公共环境。“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理论对构建和谐海洋提供了战略上的指导,它不仅体现在中国海上安全战略的制定上,而且也体现在海上力量的运用以及海上力量的建设上。“和谐海洋”则对“和谐世界”作出的必要充实。两者相辅相成,并形成完整整体。
  塑造和谐海洋固然是中国海上安全环境追求的理想状态,但这无疑是以保持强大的海上力量为基础的。作者最后恰如其分地分析了中国海上力量的发展,不仅指出海上力量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且令人信服地分析了中国海上力量的发展性质。
  作者认为,中国发展海上力量着眼于防御性、和平性以及合作性,“中国海上力量的发展始终以支持和促进中国和平崛起为目标,它不仅不会像近代西方海权那样引起国际冲突,而且将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强大因素”。基于的原因:一是国家社会性质、政治目的和发展战略决定了中国海上力量发展必然实行积极防御、自卫和后发制人的原则。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和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世界的政治目标本身就要求实行和平的外交政策,与历史上殖民大国发展海上力量为争夺世界霸权截然不同,中国不可能重蹈其覆辙。二是文化传统决定了中国海上力量的发展途径和手段是和平的。中国没有追求海上霸权的历史传统,以互利、互信、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体现了东方文化特有的和谐特征。笔者对这点颇有感触。指出,在海洋世纪已经到来的当下,国民尚显淡薄的海洋意识乃是制约国家向海发展的因素,“中华民族是一个和泥土分不开的民族”,但换个角度来看,安土重迁的民族性格却也是中国文化传统的某种体现,因为这种天性,“他们不是、也成不了殖民者”,长期居留中国的早期美国外交官的这个评判现在看来也不失精准。中国过去不搞侵略扩张,现在正在崛起中的中国将来也不会采取侵略扩张政策,其中文化传统的影响不能不说是一大因素。三是时代条件决定了中国海上力量发展必须借助合作共赢的方式。在全球化的今天,经济的高度相互依存以及使用武力代价之高使任何国家把武力之使用作为最后手段,动辄武力这条道轻易行不通。相反,国家间只有考虑海洋空间和权益的特殊性,寻求矛盾各方的共同利益,在建立海上理解、海上互信的基础上展开广泛的海上合作,缓和紧张局势,防止危机升级。
  在上述严密的论证下,作者的结论鲜明而坚定:中国必须保持一支足够与有限的海上力量,优化国家的海上安全环境,这不但为维护国家利益,也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作为一部着眼于中华民族兴衰,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思考中国海上安全环境这一现实课题的专著,《中国的和平发展与海上安全环境》的视野是开阔的,框架是宏大的。其重点探讨的中国周边海域安全环境问题、中国海上力量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值得国家决策层和国人的关切与深思。对于这一关乎国计民生和国家兴衰的重大命题,时代要求我们交出合格的答卷。
  
  (责任编辑:张业亮)
其他文献
摘要:农业合作是海峡两岸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江苏为例,分析了海峡两岸农业合作的不同路径及效果,提出了两岸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和ECFA实施后,两岸农业合作实现共同发展,要在理念上合作融合,产业上优势互补,领域上因地制宜,方式上多种多样。  关键词:农业合作发展海峡两岸路径  农业在大陆和台湾都有重要的地位,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领域,又是两岸合作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内容,因此,两
期刊
摘 要:对于德国在欧债危机应对中表现的解读,学界一直存在是“利益驱动”还是“价值导向”的争论。有鉴于此,本文依据现实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分别从德国国家利益、德国秩序自由主义经济治理理念和反通胀文化,以及自反性多边主义出发,分析德国在欧债危机应对中表现的影响因素,并据此指出,组合现实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可以更好地解释德国在欧债危机应对中介于利益与价值之间的行为。  关键词:德国 欧债危机 现实主义
期刊
摘要:伴随着2009年奥巴马总统的上台,美国开始了新一轮的战略调整,其核心内容是加速战略东移。促成新战略成形的原因有政治上维护霸权的需要、经济上亚太迅速发展的吸引力、安全上军力收缩与维持影响力需要平衡以及意识形态上不变的推行民主的目标。但是,由于复杂形势的限制,新战略的实施面临许多的不确定性。  关键词:美国奥巴马政府亚太战略东移  2009年奥巴马总统上台后即开始了美国的战略调整,其主要内容是加
期刊
摘 要 文章通过理论分析阐述了制度与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形成机制,利用世界30个国家2000—2010年的相关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分析方法,考察了制度要素对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影响。研究表明,制度对农产品比较优势影响显著,制度质量的提升会促进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形成。世界30个国家的数据表明,农产品在很大程度上是制度密集型产品,与制度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但是发达国家的数据表明农产品是低制度密集型产品,而在
期刊
摘 要 几个世纪以来的主权债务危机历史表明,很多发展中国家及发达国家新兴市场阶段都出现过债务危机,且危机国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事实:首先是脆弱的宏观经济,表现为经济增速波动下滑、通货膨胀水平高企、对外贸易状况恶化;其次是不利的债务结构,表现为过度依赖外部融资、短期债务占比过高;最后是不合理的汇率制度安排。本文在特征事实的基础上,利用二元选择模型检验了以上几点因素对主权债务可持续性的影响,得出如
期刊
摘要:2012年的国际安全形势的基本特征是“热点多、挑战大和应对难”,众多传统安全问题与非传统安全问题呈并发态势。诸多领域的大变革和大调整引发了许多现实安全问题和安全隐患,一些安全领域和地区甚至出现了大动荡,因而必须通过大治理方能有所缓解或消除,因而世界迎来了一个大变革、大调整、大动荡和大治理的时代。尽管国际格局未有大变化,但美国安全战略调整的深化导致亚太安全局势的复杂,频发的武装冲突对国际安全形
期刊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南京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通信作者及地址:朱江丽,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汉口路22号新闻传播学院;邮编:210093;Email:zhujl@nju.edu.cn.本文系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6WTC001)和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1501009C)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  本文通过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利用2003—2012年中国与40 个主要文化创意产品出口贸
期刊
摘要 作为主要的冲击因子,石油价格波动对世界經济周期产生明显影响。分析发现:第一,石油价格波动导致的收入转移效应最终引致世界經济波动产生;第二,石油价格波动能加深世界經济周期振幅,拉长世界經济波动的周期;第三,受双向影响的约束,长期看,石油价格波动对世界經济具有“稳定器”的作用。在当前世界經济中,初期大幅下滑的油价加深了本轮世界經济周期的下降幅度,动荡不定的油价预示着未来的世界經济可能呈现“W”形
期刊
摘 要  矿产资源具有的多重属性决定了矿产资源企业对外投资决策机制的复杂性。投资动机对投资成效影响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已有的理论研究和矿产资源企业对外投资实践,提出了对外投资套利动机假说,并基于2005—2013年期间374项矿产资源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项目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相对于单纯的资源寻求动机而言,套利动机的加入能够更好地解释矿产资源企业对外投资行为;(2)套利动机改变了矿产资源企
期刊
摘要本文希望通过对美国“巧实力”战略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三份文件的深入解读,从美国学者及战略家的研究及政策报告中较为完整地归纳出美国“巧实力”战略的发展进程及其主要特点,以构画出TPP战略出台的背景,较为全面地解析美国TPP战略的特点。  关键词 美国外交 巧实力 TPP 战略特点  美国的TPP战略实质上是美国“巧实力”战略在亚洲的亮相,因此,在利用政治经济分析方法深入研究美国TPP战略的同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