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阮籍“赵李相经过”小札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andh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阮籍《咏怀诗》有“西游咸阳中,赵李相经过”一句,关于其中的“赵李”是谁,历来歧见纷纭。本文从细读文本出发,结合诸名家的解释,试以浅谈对其的理解。
  【关键词】 阮籍;咏怀诗;“赵李”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35-0009-02
  阮籍《咏怀诗》其五有“西游咸阳中,赵李相经过”一句,关于其中的“赵李”是谁,历来歧见纷纭。前读陈伯君先生《阮籍集校注》,将各家解释列举了五种:一说赵飞燕、李夫人(颜延年),一说汉成帝小臣赵李(杨慎),一说赵飞燕、李平亲属(顾炎武、何焯),一说轻侠赵季、李欵(丁福保、黄节),一说贵戚赵钦、赵訢、李延年(梁章钜)。陈伯君先生则考辨出:“‘赵李’代指秦时最贵者赵高、李斯,”“阮诗中之‘赵李’,亦泛指贵家子弟而言,特举其最贵者。” ①近读顾农先生《讀阮籍〈咏怀诗〉札记二则》,顾农先生认为:“以代言体的方式直指何晏。‘赵李’要之皆为宫廷贵妇或佞幸小臣,应为何晏的性伙伴或外遇。” ② 由于对此颇感怀疑,遂在方家基础上,补充一下看法。
  首先,本着“依诗求诗,依骚求骚”的方法,将其放入八十二首《咏怀诗》整体中来探求其义。在《咏怀诗》中还有两首与其五非常接近的诗歌,兹录如下:
  其五
  平生少年时,轻薄好弦歌。西游咸阳中,赵李相经过。
  娱乐未终极,白日忽蹉跎。驱马复来归,反顾望三河。
  黄金百镒尽,资用常苦多。北临太行道,失路将如何。
  其十五
  昔年十四五,志尚好书诗。被褐怀珠玉,颜闵相与期。
  开轩临四野,登高望所思。丘墓蔽山冈,万代同一时。
  千秋万岁后,荣名安所之。乃悟羡门子,噭噭令自嗤。
  其六十一
  少年学击剑,妙伎过曲城。英风截云霓,超世发奇声。
  挥剑临沙漠,饮马九野垧。旗帜何翩翩,但闻金鼓鸣。
  军旅令人悲,烈烈有哀情。念我平常时,悔恨从此生。
  据此可知抒情主人公的少年时代。其十五说他“好书诗”,喜欢读书,接受过传统教育;其六十一说他“学击剑”,学过击刺,接受过军事锻炼;其五则说他“好弦歌”,喜欢音乐,接受过艺术熏染。“弦歌”一词有多重含义:《周礼 · 春官 · 小师》:“小师掌教鼓鼗、柷、敔、埙、箫、管、弦、歌。”郑玄注:“弦,谓琴瑟也。歌,依咏诗也。” ③即依琴瑟而咏歌;《论语 · 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④引申作礼乐教化;《晋书 · 隐逸传 · 陶潜》:“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 ⑤指代求仕做官。据上下语境中的“少年时”“轻薄”“蹉跎”“娱乐未终极”“黄金百镒尽”,可推知这里的“弦歌”本于郑玄注“依琴瑟而咏歌”之义,至汉魏南北朝时已多被引申作音乐歌舞等娱乐活动,如曹植《闺情》:“红颜韡烨,云髻嵯峨。弹琴抚节,为我弦歌。”嵇康《琴赋》:“激清响以赴会,何弦歌之绸缪。”鲍照《夜听妓》:“兰膏消耗夜转多,乱筵杂坐更弦歌。”
  其次,看文本内部的艺术构思。三首诗开端都是追忆少年时代,末尾则均是理想破灭后的“失路”“自嗤”“悔恨”。阮籍诗非作于一时一地,现存的八十二首《咏怀诗》也不是本来的次序。
  由于这三首诗在结构、主旨之间存在着高度一致性,故推测很可能属于同一组诗。其十五在“好书诗”之后,紧跟着的是“颜闵相与期。”说明在“好书诗”方面,相与期的人物是孔门高足颜回、闵子骞。其六十一在“学击剑”之后,紧跟着的是“妙伎过曲城。”说明在“学击剑”方面,相比较的是剑术大家“曲成侯”。
  再细读其五,于“好弦歌”之后,紧接着的是“西游咸阳中,赵李相经过。娱乐未终极,白日忽蹉跎”。倘与上述二例类似,为了全诗脉络的贯通,“赵李”应与本诗之关键“好弦歌”“娱乐”相对应,旨在说明在“好弦歌”方面,相经过的人物“赵李”,为音乐歌舞方面的人物。而汉成帝宠臣赵李,赵飞燕、李平亲属,赵高、李斯等,虽与奢华、浪游、轻薄相关,却均与本诗关键词“弦歌”无法榫接。至于迷惑性最强的“轻侠赵季、李欵”,《汉书·谷永传》:“轻侠赵季、李欵,多畜宾客,以气力渔食闾里,至奸人妇女,挟吏长短,从横郡中。” ⑥上文说的是爱好弦歌,下文经过凶侠又无与于弦歌。
  两汉是歌舞大繁荣的时代。“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出现了《洞箫赋》《长笛赋》《舞赋》《七盘舞赋》等专门描写乐舞的篇章。王嘉《拾遗记》记载汉成帝喜欢黑暗和跳舞:“既悦于暗行,憎灯烛之照……宴幸既罢,静鼓,自舞而步不扬尘。” ⑦虽为轶事,也侧面反映了由上至下对乐舞的喜爱。阮籍若援引音乐方面的掌故,从前汉寻找是极有可能的。
  有汉一代,最著名的舞者则当推戚夫人、赵飞燕、李夫人、王翁须。赵飞燕乃汉成帝的皇后,能作“掌上舞”。“妙丽善舞”的李夫人为汉武帝的宠姬,有“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美誉。南朝梁简文帝《棹歌行》:“参同赵飞燕,借问李延年。”隋炀帝《喜春游歌》:“轻身赵皇后,歌曲李夫人。”唐李白《阳春歌》:“飞燕皇后轻身舞,紫宫夫人绝世歌。”此三诗后出,不知是否受阮籍诗的启发,但可肯定的一点是,赵飞燕和李氏兄妹的能歌善舞在历史上是公认的,赵、李可堪相提并举。故颜延年注曰:“赵,汉成帝赵后飞燕也;李,武帝李夫人也。并以善歌妙舞幸于二帝也。”
  颜延年此注之所以不被后世注家认可,自有其道理。杨慎曰:“若从颜延年说赵飞燕、李夫人,岂可言经过?” ⑧
  陈伯君先生说:“如颜延年说,赵李为赵飞燕、李夫人,则以皇后之尊,深处后宫,自不得言与之相经过,其误易辨。” ⑨“经过”是指一般人的往来,以后妃之尊,自不得言与之相经过;况复一成帝朝,一武帝朝,相去较远。故认为此处不过以“赵李”代称歌舞艺人,不必入宫与之交往。   《史记 · 佞幸列传》载:“李延年,中山人也。父母及身,兄弟及女,皆故倡也。” ⑩《汉书 · 外戚传》:“孝武李夫人,本以倡进……上乃召见之,实妙丽善舞,由是得幸。” ?李夫人出身倡伎世家。又《汉书 · 外戚传》:“孝成赵皇后,本长安宫人。初生时,父母不举,三日不死,乃收养之。及壮,属阳阿主家,学歌舞,号曰飞燕。” ?可知赵飞燕同起于倡伎歌舞。二人入宫前皆地位卑微,以其代称歌者,以与之“相经过”比喻往来于舞榭歌楼,并无不可。宋徐铉“歌舞平阳第,经过赵李家”,清胡應麟“咸阳游冶客,赵李日经过”,清陈维崧“画船银蜡,赵李夜经过。闻说虫娘,新自茸城到,唤取奏清歌”。很明显是受到阮籍《咏怀诗》其五的启发,亦是将“赵李”理解为乐伎歌者的代称。后人之作虽不可以证前,然古人读诗每能得前人诗中真谛,亦可作为旁参。
  若将“赵李”质实,在阮籍生活的时代,是否就有赵李其人呢?“昔年十四五,志尚好书诗。被褐怀珠玉,颜闵相与期。”他早年读书时,崇拜“颜闵”这类在儒家诗书方面最杰出的人物。“少年学击剑,妙伎过曲城。”他少年时代学剑能压倒前汉剑术大家曲成侯。“平生少年时,轻薄好弦歌。西游咸阳中,赵李相经过。”在他年少轻狂,爱好弦歌的时候,相经过的也自非泛泛的歌舞艺人,当是历史上在这方面最杰出、最具典型性的一类人,从而与后文的理想破灭形成鲜明对比。是故,以“赵李”指代赵飞燕、李夫人,还是比较合理的。
  颜延年所注原貌今已不存,李善注《文选》所引颜延年注数条,止辑事类,未标义谛。然而颜延年生活的时代是南朝宋,距《咏怀诗》创作的时代相去不远,当时的一些流行习语和典籍尚未佚失,他为《咏怀诗》所作的注还是比较值得参考的。时移世易,加之文献匮乏,后人对“赵李”的解释逐渐成为一桩公案,在诗意之外枝节横生,平添出种种典故。因不揣鄙陋,故辨明如上。
  注释:
  ①⑨(三国魏)阮籍著、陈伯君校注:《阮籍集校注》,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255页。
  ②顾农:《读阮籍〈咏怀诗〉札记二则》,《书品》2003年第5期。
  ③(汉)郑玄注:《周礼注疏》卷二三《附释音》,清嘉庆二十年南昌府学重刊宋本十三经注疏本。
  ④(春秋)孔子著、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05页。
  ⑤(唐)房玄龄等撰:《晋书》,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8册,第2460页。
  ⑥??(汉)班固著、(清)王先谦补注:《汉书补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464、645、667页。
  ⑦(前秦)王嘉撰、(梁)萧绮录、王根林校点:《拾遗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42页。
  ⑧(明)杨慎:《升庵集》卷五十八,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配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
  ⑩(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0册,第3195页。
  作者简介:
  任雪,女,山东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 要想创造出贴合当代主旋律的歌曲,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就要在创作过程中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用歌声把人们生活的现状以及需求进行表达和传达,运用歌声描绘人民。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主旋律歌曲的呈现方式和演唱方式要采用多元化的形式进行表达,激发更多人重视和关注主旋律歌曲的演唱和表现形式。要想推动主旋律歌曲的发展,要从音乐自身形式以及音乐表现形式两方面进行研究和创新,只有此才能确保当代主旋律歌曲
期刊
【摘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更加强烈,博物馆便是人们获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渠道。随着互联网技术、AR/VR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等的成熟,人们更倾向于通过数字展馆等在线形式满足对更高精神文化领域的需求。本文探讨县级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与管理的必要性,以及对如何对县级博物馆馆藏文物进行保护和管理加以分析。  【关键词】 博物馆;数字化;文物  【中图分类号】G266
期刊
【摘要】 目前,在各个城市、旅游景点中,都有大量的汉英双语标识语,标识语是展现城市国际形象的信息载体,有着简洁、规范、正式、明了的特征,但是从当前的标识语翻译来看,滥用、误用,忽视跨文化交际的问题普遍存在,不仅无法起到提示作用,反而会对公众产生误导,出现负面影响。本文以文化传输与跨文化交际为切入点,探讨我国标识语翻译中的问题,分析文化传输与跨文化交际视阈下的标识语翻译方式。  【关键词】 文化传输
期刊
【摘要】 伴随科技的快速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出现了显著变化。网络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中得到渗透。因此,广播电视为了能够获取更多的用户,自然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强节目内容创新。本文主要描述了广播电视的主要特色,探讨了新媒体对广播电视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并对于加强广播电视编导创新的方法方面发表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改进  【中图分类号】G2
期刊
【摘要】 如今随着社会的大力发展,大学的图书馆在传统的服务方式上出现了弱化的现象,而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则为大学传统的图书馆带来了挑战。以此,本文就先通过从图书馆对大学文化建设的作用出发,再结合互联网对图书馆的各种优势,从而得出网络下图书馆的文化建设的新举措。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大学图书馆文化建设;新举措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
期刊
【摘要】 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末维多利亚时期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卡斯特桥市长》被认为是哈代悲剧小说的代表作,这部小说综合体现了哈代思想中的命运悲剧观、社会悲剧观及性格悲剧观。本文旨在探讨哈代与悲观主义思想的关系以及他的悲观主义思想在其长篇小说《卡斯特桥市长》中的体现,以及托马斯·哈代悲观主义文学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 托马斯 · 哈代;悲观主义;《卡斯特桥市长》  【中图分类号】I56
期刊
【摘要】 本文以米歇尔·福柯的异托邦概念为理论基础,探讨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奥兰多》中的异托邦建构:作为异族异托邦的吉卜赛部落展现了边缘的吉卜赛种族与英国人激烈的思想文化碰撞;作为时间异托邦的长诗《大橡树》记录了主人公奥兰多在生活与文学创作中“重要的时刻”;作为偏离异托邦的写作房间为主人公奥兰多提供了逃离男权社会压迫,建立女性话语权,实现价值追求的空间。通过分析以上异托邦的构建,本文窥见了伍尔夫
期刊
【摘要】 湘西、高密、马孔多是极具民族地域特色的经典文学地域,它们作为成功的文学范例在世界文学史上留下重要的一笔。本文的意图在于通过梳理地理要素与文学要素之间各层面的互动关系系统,找出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与文学家、文学作品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更好地了解湘西、高密、马孔多的民族化和世界化特点。  【关键词】 文学地理学;湘西;高密;马孔多;民族化;世界化  【中图分类号】I107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 民国初年,各派政治势力围绕着政治体制展开了尖锐的斗争,争论的核心是采用责任内阁制还是总统制。宋教仁和国民党人主张学习法国,实行责任内阁制,遭到惨痛的失败。袁世凯和北洋军阀打着总统制的幌子,行专制之实,何尝不是自欺欺人。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相比,民国缺乏实施责任内阁制的政治文化土壤,失败有其必然性。  【关键词】 责任内阁制;民国初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D693
期刊
【摘要】 经典女权主义小说《黄色墙纸》以短小精悍的篇幅细致描绘了一名家庭女性追求独立和自由生活的斗争心理。小说叙述情节简单,但人物刻画细腻,尤其在人物思维或意识方面的描写极为细致。透过叙述话语,读者字里行间皆能感受到小说叙述者即虚构故事第一人称“我”丰富的内心情感。小说虚构人物的思维或意识历来是认知叙事学研究的重要方面之一,本文尝试从认知叙事学视角出发,基于艾伦·帕尔默提出的虚构思维理论,探究小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