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营城市”的猎猎大旗之下,伴随着城市的大规模发展,“千城一面”现象日渐明显。急功近利的城市运动有可能使民族现代建筑风格的整体改观延后许多年,“权力审美”和“政治美学”正严重地伤害着一个民族当代的浪漫主义情怀。
这些年来,各界人士津津乐道于“经营城市”四个字。甚至未来学断言: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未来的中国是城市的中国。经营城市两件事:一是摸清它的来由,二是决定它的未来。由于中国目前在经营城市问题上方向是什么?核心是什么?本质是什么?尚缺少统一的认识、更缺少统一的理论,只能逼着中国的策划家、城市运营专家向西方智力超市寻求答案。但结果并不令人满意。
何为经营城市?即在商品经济浪潮中把城市当成“特殊商品”来经营。就像管理公司一样管理一座城市,就像经营商品一样经营一座城市。城市经营与经营城市不是一个概念,前者是静态的,后者是动态的。在城市建设和城市化进程中策划是先导,规划是龙头,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经营是灵魂。经营城市的主要目标是城市建设市场化,资金筹措多元化,基础设施社会化,物业管理企业化,资源利用商品化,重点是开发利用好宝贵的城市资源。
在“经营城市”的猎猎大旗之下,伴随着城市的大规模发展,“千城一面”现象日渐明显,中国的这种急功近利的城市运动有可能使民族现代建筑风格的整体改观延后许多年。这正是“经营城市论”者最大的破坏性,“权力审美”和“政治美学”严重地伤害着一个民族当代的浪漫主义情怀。
每每说到上海市的高楼总数已位居世界第一,有不少人会喜形于色。但是,如林的高楼不但带来了众多的社会难题——空气污染、交通拥堵和人口稠密等等,而还有一个最大的遗憾将是这些楼宇中几乎有过半在艺术风格上是不能容忍的而又无法再行拆建。这是一个不容被忽视而事实上却已经被广泛忽视的问题。即便在今天的“科学发展观”下,也没有多少人在关注这个自然资源以外的文化资源问题。难怪有西方人嘲弄我们的无知时说:“中国人穷得只知道建高楼了!”
以每平方米城市土地的GDP贡献能力而论,上海是北京的两倍,这无疑是一个值得尊敬的数字。但是,上海市更应该以她的城市区位和地位,以她文化渊源以及上海人的聪慧,为中国城市的美化而不仅仅是现代化做出些更重要的贡献。
政府的责任本不在于“经营城市”而在于通过营造新型的都市来充分地发展社会——“让生活更加美好,让生命更添价值”。城市的首长都应该认真思考和践行一个沉重而深刻的命题——如何将传统的与现代的文化,将地域的和广域的文化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既符合时代潮流又具有恒久生命力的新的文化艺术系统。
用属于中国自己的新的时代语言去勾画我们城市未来的整体形态,是我们这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重要责任。我们的民族有那么丰厚的传统文明和文化艺术的资源,為什么要把我们身边的美丽任由西方人去描绘?
这些年来,各界人士津津乐道于“经营城市”四个字。甚至未来学断言: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未来的中国是城市的中国。经营城市两件事:一是摸清它的来由,二是决定它的未来。由于中国目前在经营城市问题上方向是什么?核心是什么?本质是什么?尚缺少统一的认识、更缺少统一的理论,只能逼着中国的策划家、城市运营专家向西方智力超市寻求答案。但结果并不令人满意。
何为经营城市?即在商品经济浪潮中把城市当成“特殊商品”来经营。就像管理公司一样管理一座城市,就像经营商品一样经营一座城市。城市经营与经营城市不是一个概念,前者是静态的,后者是动态的。在城市建设和城市化进程中策划是先导,规划是龙头,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经营是灵魂。经营城市的主要目标是城市建设市场化,资金筹措多元化,基础设施社会化,物业管理企业化,资源利用商品化,重点是开发利用好宝贵的城市资源。
在“经营城市”的猎猎大旗之下,伴随着城市的大规模发展,“千城一面”现象日渐明显,中国的这种急功近利的城市运动有可能使民族现代建筑风格的整体改观延后许多年。这正是“经营城市论”者最大的破坏性,“权力审美”和“政治美学”严重地伤害着一个民族当代的浪漫主义情怀。
每每说到上海市的高楼总数已位居世界第一,有不少人会喜形于色。但是,如林的高楼不但带来了众多的社会难题——空气污染、交通拥堵和人口稠密等等,而还有一个最大的遗憾将是这些楼宇中几乎有过半在艺术风格上是不能容忍的而又无法再行拆建。这是一个不容被忽视而事实上却已经被广泛忽视的问题。即便在今天的“科学发展观”下,也没有多少人在关注这个自然资源以外的文化资源问题。难怪有西方人嘲弄我们的无知时说:“中国人穷得只知道建高楼了!”
以每平方米城市土地的GDP贡献能力而论,上海是北京的两倍,这无疑是一个值得尊敬的数字。但是,上海市更应该以她的城市区位和地位,以她文化渊源以及上海人的聪慧,为中国城市的美化而不仅仅是现代化做出些更重要的贡献。
政府的责任本不在于“经营城市”而在于通过营造新型的都市来充分地发展社会——“让生活更加美好,让生命更添价值”。城市的首长都应该认真思考和践行一个沉重而深刻的命题——如何将传统的与现代的文化,将地域的和广域的文化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既符合时代潮流又具有恒久生命力的新的文化艺术系统。
用属于中国自己的新的时代语言去勾画我们城市未来的整体形态,是我们这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重要责任。我们的民族有那么丰厚的传统文明和文化艺术的资源,為什么要把我们身边的美丽任由西方人去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