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13年山东省肥城市上消化道癌发病、死亡及早诊早治效果分析

来源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t333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山东省肥城市2000—2013年上消化道癌症发病死亡趋势,对2006至2015年肥城市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效果进行评估。

方法

提取山东省肥城市肿瘤登记处的肿瘤登记系统中2000—2013年国际疾病分类编码第10版中编码为C15、C16全部患者信息,共计26 569例,覆盖人口21 679 882人年。分析上消化道癌症发病、死亡率的变化趋势,计算年度变化百分率(APC)。2006—2015年先后对肥城市3个街道办事处和11个乡镇的40~69岁户籍人口居民进行上消化道癌症危险因素调查和风险评估,对评估的高危人群进行内镜筛查。分析上消化道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项目的检出率、早诊率、早治率。

结果

2000—2013年间,肥城市食管癌和胃癌新发病例26 569例,食管癌发病率从2000年的76.06/10万(575/756 005)上升至2010年的118.76/10万(852/717 429),APC为4.3%(95%CI:2.7%~5.9%),然后开始呈现下降趋势,APC为-7.1%(95%CI:-15.8%~2.5%),但无统计学意义。胃癌发病率自2000年的37.70/10万(285/756 005)上升至2013年的54.59/10万(538/985 512),APC为3.3%(95%CI:2.1%~4.5%)。2000—2013年食管癌和胃癌死亡率均呈现相对平稳的趋势,食管癌、胃癌死亡率APC分别为0.1%(95%CI:-1.3%~1.5%)、0.8%(95%CI:-0.5%~2.0%)。2006—2015年,共完成问卷评估206 105名,58 579例40~69岁人群接受内镜癌筛查且数据完整,检出病例1 124例,检出率为1.92%;其中早期病例941例,早诊率为83.72%。接受治疗患者1 000例,治疗率为88.97%。

结论

肥城市上消化道癌症发病、死亡水平较高,防控形势严峻,筛查和早诊早治对上消化道癌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成年人脂质蓄积指数(LAP)适用公式,进一步评估LAP与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通过对2011年"北京市心脑肾及糖尿病慢性病流行病学综合调查研究"中的19 606名18~79岁常住居民的横断面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分别计算北京地区成年男性和女性的最小腰围,得到LAP适用公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男性和女性不同LAP水平(三分位数分组)与高血压、糖尿病的关系
期刊
目的分析重庆市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经男男性行为感染HIV者空间聚集性特点,并通过访谈方式进行男男性行为者(MSM)相关行为调查。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中2004—2015年报告的现住址为重庆市、自述传播途径为男性性行为传播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信息,包括病例录入时的年龄、现住地址、职业、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等方面。剔除地址不详
目的探讨多种生活方式共同作用对胃癌发病的影响。方法以2002—2013年上海男性健康队列的调查资料进行分析。上海男性健康队列以上海市某区8个街道40~74岁未患恶性肿瘤的常住男性居民为研究对象,2002—2006年期间有61 480名对象完成了基线调查。以胃癌发生或研究对象死亡或最后一次随访(2013年12月31日)作为观察截止点。分别于2004—2008和2008—2011年完成了两次随访。选择
期刊
目的分析2003—2013年中国5个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实施效果。方法于2012—2014年收集中国5个全球基金疟疾项目的申请书、历年项目报表、进展报告、调查报告、督导评估报告、全球基金秘书处项目执行情况评分表等项目资料以及项目地区疫情资料。邀请国家和省级疾控机构专家、国家和省级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办主管及工作人员座谈,比较各轮次项目相关指标完成情况(包括中国全球基金疟疾项目覆盖地区、受益人群、经费等基本
期刊
目的分析2003—2012年林州市不同病理类型食管癌发病及生存状况,了解当地食管癌发病趋势和疾病负担。方法从林州市肿瘤登记处抽取2003—2012年全部食管癌发病个案记录和人口数据,计算不同性别、病理类型的食管癌发病率。按世界标准人口(Segi's)年龄构成计算世界人口结构标化发病率(世标率);根据2000年中国人口普查的人口构成计算中国人口结构标化发病率(中标率)。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