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时注射液静脉点滴导致静脉炎的观察与护理

来源 :医学与护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fly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比较静脉点滴与静脉推注凯时注射液两种方法导致静脉炎的比例,从而在临床上采用更好的凯时注射液用药方法。方法:遵医嘱将患者依照凯时注射液用药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并观察两组患者有无出现静脉炎: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均为首次注射。观察组将凯时注射液10μg加入0.9%的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1小时内滴完;对照组将凯时注射液10μg加入0.9%的生理盐水20ml中,静脉推注5分钟左右推完。结果:观察组出现静脉炎13例,对照组无。结论:凯时注射液静脉点滴比静脉推注更易导致静脉炎。
  关键词凯时注射液;静脉炎;护理
  
  凯时注射液是以脂微球为药物载体的静脉注射用前列地尔(前列腺素E1)制剂,由于脂微球的包裹,前列地尔不易失活,且具有易于分布到受损血管部位的靶向特性,从而发挥本品的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另外,本品还有稳定肝细胞膜及改善肝功能的作用。因此,凯时注射液临床应用广泛。我科使用凯时注射液治疗者均为糖尿病病人,据赵通洲[1]报道凯时注射液能促进糖尿病足的愈合,据张吉[2]报道凯时注射液能明显的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因此,凯时注射液在我科为常用药。常见的静脉炎既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也容易导致病人对我们护理人员的不满,导致护患关系的恶化,因此,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到2009年8月在我科使用凯时静脉治疗的糖尿病病人100例,其中男患者56例,女患者44例,年龄35~65岁,平均年龄56岁,均为外周静脉弹性良好,本次使用凯时静脉注射前一个月未静脉注射过任何药物。
  1.2方法
  遵医嘱将患者依照凯时注射液用药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均为首次注射该药。观察组将凯时注射液10μg加入0.9%的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1小时内滴完;对照组将凯时注射液10μg加入0.9%的生理盐水20ml中,静脉推注5分钟左右推完。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有无出现静脉炎。
  
  2结果
  
  通过对此两组100例患者进行观察、比较,其结果如下:观察组有13例患者在注射过程中或输液结束后,出现注射部位疼痛,并且由注射部位开始沿血管走向的皮肤出现一长约15~25cm不等的条索状带的表面发红、局部有压痛现象,一般持续30~60min后能自然恢复,未发现全身症状。上述13例发生静脉炎者,其中2例放弃凯时治疗,余11例改为静脉推注后,无再发生静脉炎。对照组:未发现有患者出现皮肤条索状带发红,仅2例患者自诉凯时注射液推注时注射部位有轻微的疼痛,要求减慢推注速度后疼痛缓解。
  
  3护理
  
  3.1 药物护理
  应用凯时注射液需单独配制,避免与其他药品混合使用,而且储藏时应避光,保存温度0~5℃,避免冻结,如超出以上条件,脂质微球会破裂而影响疗效[3]。又因本制剂对血管壁有刺激,有时会出现对注射部位的不良反应,如出现血管疼、血管炎、发红、偶见发硬、瘙痒等,所以一般采用生理盐水配制滴入,现用现配,药物配好后需在2小时内输入病人体内。
  3.2静脉炎护理
  在用药的同时向患者说明此药的药理作用及有可能引起的副作用,减少患者的顾虑。如发生静脉炎,一般不用处理就可以自行恢复,若症状严重者可进行湿热敷,一般用湿热毛巾进行热敷,每次20分钟,一天4次,并避免再度穿刺已发炎的血管,且须等到发炎血管症状完全消失并恢复弹性方可使用。
  
  4讨论
  
  凯时注射液是一种新型的具有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的药物,临床应用较广,尤其我区,但根据王曾[4]报道,在临床使用中约30%的患者静脉点滴凯时注射液后会出现静脉炎。据我们有限的临床观察也发现静脉点滴凯时有26%的患者会出现静脉炎,而静脉推注则无发现。这表明改变液体输入方式可能会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减少患者的痛苦及保护血管,避免患者产生恐惧不适,增加对护理工作的信任感。但由于我们只是做了很有限的观察,样本量较小,方法简单,没有具体观察滴速与静脉炎产生的关联等,存在一定的干扰因素,其临床指导意义有待进一步分析、验证。
  
  参考文献
  [1] 赵通洲、曾龙驿、张国超 等.前列腺素E1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初步观察[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1,2:108~109.
  [2] 张吉吉、于德民、赵伟 等.前列地尔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的影响[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2,5:276~279.
  [3] 蔡文芝、赵迎节.应用凯时注射液治疗脑血管病的观察与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9:27~28.
  [4] 王曾.静脉输入凯时后出现静脉炎与输液速度有关[J].中华实用医学,2004,6(4):128~128.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人口日益老龄化,老年骨折患者增加,手术是目前治疗许多疾病的重要手段。而老年人体弱多病,各脏器功能衰退,免疫力降低,手术后势必潜在各种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可导致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病情加重,甚至死亡。因此,研究老年骨折患者手术后的各种危险因素,有利于医务人员采取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护理对策,有利于减轻和防止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现对老年骨折患者术后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分析如下: 
期刊
普通感冒(common cold)和流行性感冒(influenza)均有可能引起病毒性肺炎。2009年的冬天,气侯温差较大,加上甲型H1N1流感的介入,呼吸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涉及人群之广,影响健康危害之大,是前所少有的。仅10~12月三个月的时间,我院就收治病毒性肺炎患者37例(不含儿内科)。此类患者多数具有发病急、症状重、病程长、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的特点。常先有鼻塞、发热、头疼、全身肌肉酸痛等
期刊
儿童骨盆骨折是较常见的外科疾病。儿童骨盆有一些与成人不同的特征,儿童未发育成熟的皮质骨是多孔的,可产生塑性畸形和青枝骨折。儿童骨盆关节松弛,伤后容易产生单块骨折,活跃的骨骺生长板损伤可引起晚期畸形。随着身体的生长发育,骨盆的可塑性使畸形可减轻或消失。[1]故其治疗方法与成人不尽相同。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5年2月~2009年2月共收治骨盆骨折患者12例,本
期刊
一直以来,不少初为人母的新妈妈都担心由于紧张的工作而忽视了与孩子的交流,从而影响到日后的母子(女)感情。目前,从国外传入的“婴儿抚触”凭着其“时间短、效果好”的特点成为新妈妈们搭建母婴感情桥梁的新选择。抚触融合了生理和心理的交流:抚,意味着安抚,让心灵有所寄托;触,既是温柔的按摩,让身体舒畅。抚触拥有更为广泛的含义:亲吻、爱抚、微笑和源自内心深处的交流。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按摩。在自然分娩过程中,胎
期刊
Cogan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非梅毒性间质性角膜炎或耳前庭症状,以及发热,血管炎和神经系统损害等系统表现组成 [1]。1945年Cogan首次描述了该综合征[2],至今报道的病例数才几百例。本病多发于儿童和年轻人,性别并无明显差异,发病平均年龄22岁[3]。主要表现为眼的炎症,前庭听觉功能障碍和其他系统症状。病程呈进行性发展,可致失明,耳聋和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此时对患
期刊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护理;讨论    妊娠高血压是妊娠期所特有的疾病,本病发生于妊娠20周以后,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严重时出现抽搐、昏迷,甚至母婴死亡。迄今为止,仍为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我院收治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20例,通过精心护理并配合药物治疗,取得满足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收治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共20例
期刊
摘 要肺心病是常见病、多发病,85慢性支气管炎病史,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可逐渐发展到肺心功能衰竭,从发病到死亡可长达数年或几十年不等,期间常伴有急性发作,反复住院抢救治疗。做好护理是抢救肺心病患者的关键。故肺心病应早预防、早诊断,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提高护理质量以减少死亡率。  关键词肺心病;护理    我病区共有床位50张,年收治肺心病达60%以上,肺心病抢救率为95%,做好护理是抢救肺心病患者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的护理。方法:对90例(105眼)老年性白内障术后角膜裂隙灯观察,对出现角膜水肿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结果:65眼老年性白内障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角膜水肿。其中,轻度角膜水肿50眼,3d内恢复透明;中度角膜水肿8眼,5d内消退恢复透明;重度角膜水肿5眼,10~25d内消退恢复透明。2眼重度角膜水肿者晶状体核硬度均为V级核。结论:术后做好裂隙灯下角膜观察及护理,有利于术
期刊
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1]是各种原因认为不能手术切除或不愿手术治疗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首选的主要治疗方法,具有外科手术不可比拟的优点。此方法可以控制肿瘤的发展,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提高生活质量。我院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对68例肝癌患者进行了介入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做法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6年3月至2009年3
期刊
关键词新生儿洗胃;胃穿孔;教训    新生儿胃穿孔多由于先天性发育缺陷,胃壁肌层薄弱或缺损所致,是较少的疾病[1],为新生儿科危急症,而洗胃过程中造成胃穿孔的案例少见,我院新生儿科于2010年3月份曾发生1例由于洗胃诱发胃穿孔的案例,现作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儿G2P2,孕39+3/7周,于2010年03月29日10时18分在我院产科顺产娩出,羊水II度混浊,脐带、胎盘无异常,出生体重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