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国粹文化精神

来源 :今日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evan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冯远(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我一直觉得:艺术家是土地的儿子,从出生那天起就无法改变自己出身的印记。一个有思想、有理想的艺术家是不会也不能割舍民族传统的精神血脉的。在东西方文化艺术互补互渗的交汇处有一个“尺”,如何在这个“尺”上尽量向顶点攀升,是想有所作为的当代艺术家们终生奋斗的目标。其实东西方文化艺术互补互渗并不难,难的是要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中达到一定高度。既不能丧失我们赖以生存和引以为荣的基石,又要摆脱那些圣哲、伟人对我们潜移默化的种种影响。真正学会用今天艺术家的眼睛看世界,用现代人的思维方式思考,用自己的、独有的艺术语言表达内心情感。只有在这种境界下从事艺术创作,才可能在自由王国里翱翔,才可能会产生丰硕的成果。而书林的作品就是在这种心态下产生的。
  我曾为书林的画集写过序,也曾在几种刊物上评论过他的作品。这不仅仅因为我与书林相识多年,才对他的作品予以关注。更多的是书林与我的人生轨迹有相似之处。我欣赏书林的人品,黑白分明,惟理是循,澄澈磊落。东北人旷达又不乏细致的性格,为人处世正直坦诚。或许是因为我在东北农村生活过的经历,我能感受到书林性情中的某些与众不同之处,我能理解他的一些所思所想。而他坚持不懈的从事探索水墨画艺术的精神,使他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不间断地创作出大量的水墨作品,并以独有的洒脱大气,淋漓酣畅的水墨语言,形成了他自己的艺术风格。
  


  杨门女将 178×96cm 2007年
  


  戏中有画 画中有戏 178×96cm 2007年
  
  书林的水墨戏剧人物画是在不断探索中,逐渐走向成熟的。他1977年入读鲁迅美术学院工艺系,后又转为绘画,超乎人们想象地画得一手精彩的工笔画。作品参展获奖,几多殊荣。因他学习过工艺设计的形式法则,从事过装饰绘画教学的美理法则,从事过中国画研究生的教学工作。也正因为他丰富的学科阅历,才使得他做画中自然洒脱,从而达到“有了才画的必然王国到画了才有的自由王国”的境界。他的画打破了中国水墨画传统艺术的持续性、封闭性结构,代之以人物非完整性、制作效果的偶然性和对偶然性必然的驾驭,以及画语视觉样式的多样性。蓄心绪于毫端,纵情抒写,舒卷自由,任我西东,无拘无碍。他在用国粹——中国画,表现国粹京剧中的人物的同时,尽力的把国粹的精华传承下来。其实不论是国画还是京剧都是极具表现意味又极具诗意的在具象中见抽象的艺术。两种艺术因文化根源的相同有其共性,又因载体的不同有其强烈的个性。那么如何利用水墨画的特质语言去表现亦同亦异的京剧艺术,在两种伟大艺术交汇处的边缘找到一个最恰如其分张扬其个性的点,就是书林水墨戏剧人物画的精髓了。因为中国人物画的表现尺度似乎还持守着一条底线,那就是:纯粹意义的抽象,同样不是中国人物画的出路。当绘画将一切造型都支解分离,重新按它种观念综合,单纯追求抽象之抽象时,人物画也就失去其本原的意义了。所以,书林对戏剧人物画意象的造型,采取了对不同客观素材进行不同的主观改造,即从对象外部或内部的各种关系、逻辑、形态、结构之中,抽取那些既带普遍意义又富于个性色彩的特征,集中综合再造、浓缩甚至夸张、变形的强化处理,创造出既似生活原型,又胜似生活原型的艺术形象。书林就是努力探索并充分利用了京剧艺术视觉上的错觉抽象感把握画面节奏,夸张强化塑造人物造型的,他有意识地模糊了写实与写意手法,表现主义与具象主义形式的边界,使画面既具京剧艺术程式的精髓特质,又富于水墨画笔墨语言的千姿百态。
  


  京剧印象之三 60×48cm
  
  书林是属于那类性灵派风格的画家,所以从作品上看,画风受传统戏曲人物、民间美术造型、装饰构成主义特点的影响,朴拙强悍、泼辣放达。在干湿、浓淡、疏密的构成中经营画面的整体气势,显示出一种特有的灵性和形式特征。这种既有继承,又有独创的方法,凸显出其鲜明的作品个性。他把传统的笔墨程式、行草书写的点划勾勒特点、平面构成的布局取势和灵性的艺术精神融合在自己的作品中。又与表现性的笔墨相结合,使画面更具幻化色彩而富于韵律,造型夸张霸悍,元气淋漓,笔墨酣畅。作品中的形象似亦非似、铁骨铮铮、坚挺伟岸。具有形色鲜明,气势劲健的特点,使画面上的雄强之气向四边外延。它不仅保持了与传统文化精神的一脉相承,而且通过创造使传统体裁的对象又具有了现代绘画形式的某种圆融和谐。他笔下的对象一扫娇奢委靡的造作技巧,更不囿于传统文人画的笔情墨趣,丝毫没有那种顾影自怜,游戏人生的颓唐倾向。
  书林的水墨画戏剧人物,是通过运用夸张写意的手法和独特的审美眼光经过一番撷选、取舍进而显现其作品风格的。因此他每每下笔着墨,总表现出画家浓厚的主观情感色彩,而且大多取情怀激越的特写构图,占据画面中心大半的位置,通过琳琅的色彩与墨的交叠透出某种具有装饰趣味的舞台效果,反映出他对某种趣味的追求、某种境界的探索、某种精神的坦露。尤为突出的是,他着力于发挥水墨材料自身特性,努力将其与所描绘的人物恰到好处地糅合在一起,尺幅之间,大气自然,从而产生一种别样的和谐。这种通过作品所溢散出来的形式感表现为一种鲜明的崇尚阳刚、天成率真、野逸生辣的品格。他的戏剧人物作品意象凿凿、笔墨苍润、画风虽具装饰特征却不失匠气雕琢,在那些看似不经意的挥写中却把握住意外的效果。使观者常常看到、感到的或是一曲浓郁、醇厚的华彩乐章;或是一组铿锵热烈的鼓锣镲亮音;或是吟唱、或是咏叹;有温婉、有情趣;人非人、物非物,一如色墨混融的交响,呈现出绚烂之美,浪漫之美和理想之美。
  水墨艺术之于书林,既是其精神情感与审美取向最为与朴素的存在方式;又是他以生命的个体形式和特殊话语,诘问自我并探寻精神去路所作的尝试与努力的过程。在梦幻与真实的交错诱引下,书林继续着他的艺术与精神之旅,一步步循着他所建构并且努力接近的精神家园——追求精神的宏大、旷达与深邃;追求朴茂、浓烈、丰厚的情感;追求自然、本色、真诚的艺术品格。
  作为一个有思想的艺术家,书林是一位具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思想深度的人。他现在任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把相当多的精力和智慧奉献给了国家美术事业。他总是无可退避地被置于某种有为与无为之间,被迫在社会责任和个人艺术价值取向之间作出种种选择。书林就以作画、读书、消解转化并且平衡着各种矛盾。我们在欣赏书林作品的同时,可以通过他与众不同的画语画风,怎样不受技法层面的羁绊,积极拓展水墨画艺术语言层面和其文化内涵,并在中西艺术继承融合中探寻着水墨画传统韵律的笔墨美,古典意蕴的意境美,现代意识解的抽象美,感受到他是一位具有强烈个性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艺术家,以及在中国水墨画艺术中张扬他所特有的性格魅力和个性风采。
其他文献
     
期刊
施海于1999年创作了《回风低吟》,这件作品展出于2000年夏季中国美术学院的毕业创作汇展上。并在展览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使施海成为汇展的焦点。这件以古人为题材的作品成为施海后来一系列创作的开端。《回风低吟》作品的肯定是源自古希腊雕塑家菲底亚斯帕特侬神殿上雕刻的众神的启发,不过更确切地说,这组人物雕塑是受了中国魏晋时期画神顾恺之的恩惠。施海认为中西方艺术从外到内、由表及里都有相似、相通的地方,所以
期刊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一转眼,吾与海军兄不相见三载余矣。其时兄带学生赴洛阳、西安考察古代艺术过郑,相叙匆匆,唏嘘时艺,颇多感喟。今忆旧事,恍然如昨,追想十数年前,共客西子,杏花缤纷,微风鼓浪,莺声啁啾,杨柳依依。夫人生天地之间,忽如远行之客。丁丑岁(1997年)后,吾返郑做编辑,于今十又一载,欲赴首都师范大学读研;海军兄辗转开封、杭州、越南、巴黎诸地,自河南大学调任中国美术学院公共空间艺术系教席多年
期刊
翟小石  现为中国美术学院讲师  1968年生于沈阳市  1991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雕塑系,获本科学士学位  2001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研究生班    参展:  1988年 中国美术学院新学院(第一回)作品展(中国杭州)  1990年 雕塑作品《流星》在浙江省第二届体育美展中获创作奖(中国杭州)  参加亚运会体育美展并被中国体育博物馆收藏(中国北京)  1991年 作品《一个朋友》参加辽
期刊
人造神?神造人?  如果是人造了神,但是人又重新拜于神的膝下,难道这自己造出来的偶像真的会“显灵”吗?  如果是神造了人,神又何在?  这个问题如同“鸡生蛋?蛋生鸡?”这一难题,亦是文化现象,如同仓颉造的字。文字虽然使交流变得方便,但却往往在某种程度上会限制人的思维表达,即使有了“难以言表”之说。造了神,可以受到神的庇佑,保佑你万事大吉;但是这个神又是限制你的,当你做坏事时却在担心神灵的怪罪。就像
期刊
我是传统的,我的作品也是传统的  记:你的作品对传统观念形成了一种挑战,您认为您的作品是传统的吗?  翟:当时,我在本科毕业论文《继承、吸取、发展》里就表述了我的态度:我就是传统。原因是我没生活在外国,我生活在中国。我的生活方式,虽然是跟着时代在变化,但传统礼教在每一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些遗存。小的时候我们有《三字经》、《春秋》、《诗经》,有《三国演义》、《西游记》。我们从小学的这些东西都是基于我们的
期刊
浙江台州人。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综合绘画系,获硕士学位。以交流学者身份接受德国柏林艺术大学邀请,在德国及欧盟诸国进行学习考察,现居杭州。
期刊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当中国艺坛在如火如荼地辩论着水墨画的去向,当时就出现了一批有文化素养和性格的艺术家。他们打着“新文人画”的旗号,不是怀旧更不是复古,而是秉着自古以来文人共有的博大精神,从绘画本体出发,用现代人的心境以轻松和有趣的笔墨,把自己的情感和艺术才华给抒展出来。在他们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刘二刚先生。  二刚生长在动荡时期,十二岁便辍学当起学徒,饱经那个时代的辛酸。自幼出道后,便
期刊
壮族,1950年生于广西,自幼酷爱艺术,1966年初中毕业后因文革辍学,1980年考取广西艺术学院研究生,师从著名画家黄独峰。1982年毕业留校,1987年任副教授,1992年任教授,1995年任广西艺术学院副院长,1998年任院长。现为全国政协常委,十届全国政协代表,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协理事,致公党中央常委,致公党广西区委会主委,广西政协常委,教育部高等院校艺术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广西区政府
期刊
1957年生,山东临沐人。1980年毕业于山东轻工美术学校。1989年结业于中国画研究院“中国画第三届研修班”。1994年曾应邀赴比利时安特卫普皇家美术学院讲学并举办画展。2000年结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名家研修班”;作品入选《当代中国画名家邀请展》;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陈绶祥艺术教育工作室教授。出版有画集十余种。    文人画自产生以来,一千多年过去了,文人画赖以生存的封建社会已成历史,但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