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重庆卷满分作文借鉴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g12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刚上车的小男孩让公交车等一等他妈妈,过了一分钟,妈妈还没到,车上乘客开始埋怨,说母子俩耽误了大家时间。这时,那位腿有残疾的母亲一瘸一拐地上了车,所有人都沉默了。
  要求: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再现
  惭愧也是一种美德
  重庆一考生
  英国小说家狄更斯说:“恶,往往是昙花一现的,都要和作恶者一同灭亡;而善,则永世长存。”人都会做错事,只要会内疚,会惭愧,就是一种美德。因为,会产生惭愧之心的人,一定有一颗崇善之心。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个刚上车的男孩请求司机等一等他的妈妈,一分钟后他的妈妈还没来,车上的人开始抱怨,孩子的妈妈耽误了大家的时间,这时,孩子的妈妈一瘸一拐地上了车,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
  看故事时,我们的注意力是不是集中到了车上的乘客身上?他们为什么沉默?是因为他们先前并不知道孩子母亲是残疾人,对自己错怪了他人而惭愧,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故事,因为乘客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而且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惭愧。可以这样说,他们抱怨行动迟缓的母亲时,心中的善良尚未复苏,可当他们的双眼看到残疾母亲艰难行走时,他们深藏心底的善良被激活了。这是令人高兴的。
  原谅他人的错误,是一种美德;漠视自己的错误,是一种恶习。车上乘客没等他人提醒便能自省,他们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给他人以理解,在沉默中感到了惭愧,这也是一种崇高的美德。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孔子如是说。《世说新语》中有一个少年叫周处,年少时胡作非为,为祸乡里,后来浪子回头,改过自新,为乡野除掉了“三害”,名扬古今。
  别因感到惭愧而羞耻,因为惭愧本身是向善向美的。只是,别让你的惭愧迟到。
  2015年3月2日,在T168次列车上,一位母亲说儿子才上一年级,没超高不用买票,随后测身高,男孩已超1.2m的购票标准。母亲因儿子虽高,但年龄太小不愿补票,男孩在这时说道:“我今年10岁,上四年级了,这是我的压岁钱,可以给自己补票。”母亲看了看儿子,没有说话,默默地低下头,从身上拿出钱为儿子补了票。等列车员转身离去后,母亲对儿子说:“儿子,这件事是妈妈的错,你做得很对,妈妈为你自豪,以后妈妈再也不会这样了……”
  男孩纠正了他妈妈的错误,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而母亲也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惭愧,儿子的车票补上了,差点在儿子心灵上留下的阴影也及时抹去了。一切都没有缺憾,一切都还算完美。能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并改正,这也是一种美德。
  惭愧,是人类应有的态度,是道德的意向,倾向于善,亲近于善,惭愧自然生成。人要有向善远恶的自觉——惭愧,这才算具备了人的资格。人难免犯错,你在错误面前感到过惭愧吗?不要因羞愧而不愿表达惭愧,惭愧也是一种美德。
  满分分析
  小材料蕴涵大主题,小细节彰显大关爱,小对话体现大境界。本文即通过小材料发掘出人的精神世界、文明素养、道德情操,有极强的时代性和社会性,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立意准确,观点鲜明。题中材料叙述的事件虽小,但贴近现实,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示了亲情的可贵、关爱的珍贵,反映了社会正能量。刚上车的小男孩为什么要等妈妈?因为妈妈残疾,体现了对母亲的体贴和关爱、孝心与呵护;乘客最开始抱怨,因为时间很宝贵,当看到残疾的妈妈后,车上的人沉默了,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乘客的惭愧之情。本文剖析材料中蕴含的思想,立意为“人都会做错事,只要会内疚,会惭愧,就是一种美德”。观点鲜明,主旨突出。在浮躁的今天,具有鲜明的导向性,让人沉下心来反思社会,体现出和谐健康。
  第二,选材精当,新颖应时。第一个故事引自材料,重庆2015高考作文题来自两年前的热门微博,材料内容即现实生活。第二个故事也是真人真事,发生的时间更近,发人深省。文中的材料有两大特点:第一是“精当”,所谓“精当”,是指所选用的材料能有效地、恰如其分地表现主题,没有偏离之感,没有叠加之嫌,更没有虚假之疑;第二是“新颖”,即所选材料应具有时代气息,能反映社会的“热点”与“亮点”,有生活色彩,有个性特征,有独到的发现等。本文即具有时代特征、社会气息,蕴含了正能量、闪耀着情感光华,积极健康,引人向善,启人心智。
  第三,引用佳句,多姿多彩。第一段中引用狄更斯的名言“恶,往往是昙花一现的,都要和作恶者一同灭亡;而善,则永世长存”。第四段中引用孔子的名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结尾引用具有哲理佳句“惭愧,是人类应有的态度……人要有向善远恶的自觉——惭愧,这才算具备了人的资格”。既增添了文采,又加深了文章的意境,吸引阅卷者的注意,留下良好的印象。
  第四,首尾呼应,凸显主旨。首尾呼应是考场作文中最实用的方法之一,一般是作者先在开头提出文章的中心,在结尾时再次强调,照应开头,从而使文章的中心鲜明突出。本文首段引用英国小说家狄更斯的名句:“恶,往往是昙花一现的,都要和作恶者一同灭亡;而善,则永世长存。”继而点明中心:“人都会做错事,只要会内疚,会惭愧,就是一种美德。”结尾则再次强化中心:“人难免犯错,你在错误面前感到过惭愧吗?不要因羞愧而不愿表达惭愧,惭愧也是一种美德。”作者运用首尾呼应的方式,凸显了文章的主旨——人难免犯错,不要因羞愧而不愿表达,惭愧也是一种美德。
  写作借鉴
  本文首尾呼应,主旨突出。那么,作文首尾的写法有什么地方可以模仿和借鉴呢?
  一、写好开头,吸引眼球。我们常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文章开好了头,不仅能带动全篇,使文章写作思路流畅而顺利地展开,而且能抓住阅卷者的心,博得阅卷者的好感。常见的开头方法有:“引用开头法”,引用诗词、歌词、格言等开头,能使文章生动活泼,读来令人亲切,吸引读者;“开门见山法”,就是直截了当地落笔扣题,总领全篇,纲举目张;“写景开头法”,景物描写可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还可以铺垫情节,导出下文;“抒情开头法”,通过抒发某种感情,或赞美,或悲痛,或激动,或欢乐等;“设问开头法”,开头提出疑问,既能总起下文,又能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好奇心理,引导读者急切地阅读全文。当然,还有其他开头方法,写作时应根据写作实际巧妙运用。
  二、写好结尾,回味无穷。最常见的一种结尾方法是通过对文章的题目或开头进行回顾或照应,这就叫“呼应法”;还有一种方法叫作“斩截法”,主体结构说完就完,没有多余拖沓的废话,能给读者以主体鲜明的印象,而且还能让读者想象驰骋,起到行当所行、止当所止的艺术效果;还有一种叫做“补充法”,即利用结尾补充说明某种情况、某种意见、某个事件,或附带交代写作的起因和动机等等。
  当然,首尾段无论用哪种写法,都不要忘了首尾之间的呼应,更要在首尾处强化或突出主旨。
其他文献
泥腿子出身的朱元璋饱受元朝官吏的盘剥敲诈,对官员贪污腐化、鱼肉百姓的行为深恶痛绝。大明王朝建立后,朱元璋便开始大举反腐。他制定出台了《明大诰》等律令,发明了“剥皮
为进一步探讨住院死亡病例医院感染情况,降低医院感染率和死亡率,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我们于1997年在某省级综合性医院就91对医院感染配对资料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1材料与方法1.1调查对象与方
至2012年元月初,2011年秋拍已全部结束,于元月1 5日出刊的《收藏·趋势》对201 1年秋拍作了详尽的报道。本刊在此对《收藏·趋势》发稿时未及收录的部分拍卖行的拍卖情况作一
从反映论到中介论,学术界对文艺与社会关系的研究众口不一。文艺与社会的关系是中介过程论,语言构成了这一中介。文艺与社会以语言为中介双向互动、相互观照。 From the the
目前,商场里的一些健身器材,对广大工薪阶层来讲也只能望洋兴叹,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男女老少人人参加,可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陋就简自己动手制作.同样可以取得理想健身器材。方法
来,给你科普一下今年年初的重大科学发现——引力波。别担心会太高深,相信我,这一篇连小学生都看得懂。各位最近可能都有所耳闻:科学家们探测到了一种叫做引力波的东西,为此
By using the anti-RNA/DNA hybrid antibody as the probe, we labeled and analyzed the precise transcrip-tional sites of active genes in Allium cepa cells in situ.
91、同种红细胞凝集素  红细胞表面带有阴电荷 ,相互排斥而不凝集。因为A型和B型血型抗原密度高 ,其抗体主要为IgM类 ,在生理盐水中能出现凝集 ,称为完全抗体。然而 ,Rh型血型抗原
1 造血嵌合性产生的对供体特异的免疫耐受性人类在大约半个世纪以前第一次发现造血嵌合性可以产生供体特异的免疫耐受性。Billingham等发明一种用小白鼠进行皮肤移植实验方法,在研究中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