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胶黄酮特性及其提取鉴定研究

来源 :毒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xia9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蜂胶被誉为“紫色黄金”,是蜜蜂用从植物的嫩芽及树干上采集的树脂并混入自身上颚腺分泌物和蜂蜡混合而成的一种具有芳香气味的胶状固体物,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和药理学作用。目前从不同蜂胶中提取分离出200多种物质,在众多报道中认为,酚类物质如黄酮类物质、芳香酸和酯是其主要的活性成分。黄酮类物质广泛从在于3000多种植物中,是一类苯-γ-吡喃酮的衍生物。目前国内外对蜂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纯化、鉴定进行大量的研究和探讨。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测定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对染铅的原代培养大鼠脑神经元细胞膜蛋白液酶(PKC)活力的影响,探讨aFGF在铅中毒时对神经元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细胞培养7 d后,用0
目的探讨小鼠腭裂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以甲基亚硝基胍(MNNG)为受试物诱导腭裂动物模型,采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从全基因组水平上对MNNG致腭裂相关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筛选。结果得到
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SMA)是一种性能优良价格低廉的高分子材料,分子结构中含有相当数量的酸酐官能团,能与醇、胺和水等反应,从而使其成为一种重要的功能共聚物。随着认识的
目前,世界上已有1 000万种化学品问世,常用的化学品有7~8万种.据最新版<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统计,以商业目的在我国出现的现有化学物质有4.3万种.化学品象一柄锋利的双刃剑,
临床前安全评价是新药进入临床试验前必经的安全性试验阶段,根据已有的化学类药物临床前安全评价指导原则,多以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为开端。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蓬勃
化妆品是指以涂抹、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和口唇等),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如今,化妆品
遗传毒性致癌物,由于其无阈值,而在危险性管理上一般采用ALARA原则,即能合理达到的最低含量(食物、水和空气).这种办法的缺陷是不考虑个别致癌物的作用强度和摄入量;因而,管
科学界普遍认为纳米、信息及生物将成为21世纪科技发展的三大支柱.20世纪80年代末到21世纪初,纳米科技的迅猛发展也证实了这种观点.我们在为纳米研究热潮喝彩的同时,也不能忽
目的研究光气急性吸人对机体氧化损伤及抗氧化损伤状态的影响.方法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染毒组,利用三光气在N,N-二甲基甲酰胺作用下分解生成光气的方法,对染毒组动
百草枯(paraquat,PQ)是1962年由英国研发的一种作用迅速的除草剂。由于具有良好的除草效果,而广泛使用。百草枯大鼠经口LD50为112~150mg/kg,兔经口LD50为210mg/kg。动脉管是胎生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