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用我院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32制备兔心内膜炎模型,试验中采用心脏多道仪监测插管全过程,对导管近心端进行定位,对赘生物中的细菌进行计数,结果表明,非细菌性心内膜炎组和MRSA细菌性心内膜炎组的导管位置均在主动脉瓣下,且有赘生物产生。经细菌学及组织病理学证实细菌性心内膜炎动物模型的成立。本文认为,该模型为临床前药理研究提供了一个严格的体内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