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班主任工作中的赏识教育

来源 :语文周刊·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yley5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不埋怨庄稼。而当一个班集体没有建立起优良的班风、学风,没有取得喜人成绩时,许多班主任却怨这怨那:学生不好管,班干不得力等等。有的班主任说:“天天讲纪律,讲规范,为什么总不能改变班里的歪风邪气”。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单靠反复强调,天天批评这,批评那,就能建立进来吗?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我认为班主任应该向农民学习,不要一味怨学生,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我认为采用赏识教育就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下面具体谈谈我在班主任工作中采用赏识教育的几点做法。
  一、采用赏识教育转化差生。大多数班集体,都有几个不听话、好捣乱、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即所谓的“双差生”。许多班主任教育他们时,总是绷着脸、目光严厉,振振有词地逐一指出其身上存在的种种缺点,然后一一要求其改正,并威胁如果没有改正,将报告家长、送校长教育等等。有的在教育过程中更是夹杂着“白痴”、“笨蛋”等有伤学生自尊的话语。这些班主任想用自己的威严来吓退学生,使他们变得温存驯良。但事实证明,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许多学生依然“死不悔改”。在教育无效之际,个别班主任甚至做出体罚学生的不当行为。转化差生可以采用赏识教育。主要可以从下面几方面进行。
  1.赏识差生的开始一一寻找闪光点。找到了闪光点,可以以此入乎,为差生重树自信,使他们不至于“破罐子破摔”。因此,每接一个新的班级,我都不急于把差生抓来教育一番,而是细心观察他们寻找他们的优点、缺点,为转化他们寻找突破口。
  2.赏识差生的重要手段一一谈心。采用赏识教育与差生谈心,可以从其闪光点入手以此作为谈话激励的中心,引导其重拾自尊、自信,从而端正其纪律、学习态度。
  曾经教过一个双差生,长得方头大耳,又胖又黑, 目光中有一种小学生不该有的冷漠。他对学校的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不加理会,常有迟到、穿拖鞋等违规行为,导致班里“五项评比”的成绩很差夺得学校流动红旗,同学们都躲着他。跟这位同学沟通时,总是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好像在说“你随便说,我左耳出右耳进”,我说“你过来坐这,老师有话对你说”。他一脸疑惑地坐了下来。“老师刚来咱们班,对大家都还不了解。你能告诉我你身上有哪些优点吗?”“优点?我哪有优点,我身上全是缺点。”“怎么会呢?我觉得你身上的优点挺多的;值日生英英个子矮,你就帮她擦黑板;大扫除时,你一人提的水比两个同学一起抬的还多……”我把我开学;以来寻找到的闪光点,都一一讲了出来。听着听着,他的眼神从疑惑变为感动,竟然哭了起来:“老师,我以为你一定也恨死我了……”原来,他因为成绩不好,又长得胖,有许多同学便给他起绰号,他因此而产生逆反心理:通过违反纪律使班里得不到流动红旗来报复同学。我指出他这种想法、行为的错误,鼓励他别灰心消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用实际行动改变同学们的看法。他连连称是,决心从此改正错误。
  3.赏识差生的目的一一为差生重塑形象。要让差生顺利地以新形象展现在同学面前,班主任必须在班中对他的每一个优点、每一个进步进行公开表扬并要求同学们关心、支持,给他们以改正的机会。在我的带领下,许多同学都改变了对刘东的态度,并向他伸出了友谊之手。刘东的行为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极少违反纪律,学习也有了进步,当然,学生是善变的,还必须反复找其谈心,开导、鼓励他,使他的转化保持持久性。
  二、采用赏识教育激发班干的工作热情。班干部是班集体的中坚、班集体建设的核心、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激发这部分同学的工作热情,注意培养并发挥其作用,是树立良好班风的关键,我的具体做法是:
  1.民主推选班干——因为优秀才当选。在学生相互熟悉了解的基础上,采用民主推举方式,让学生提名心目中的带头人。然后让被提名者进行“竞选演说”一一说出自己的优点及准备如何当好班干。最后投票表决,当场宣布结果。这样做有利于提高班干部的自信心:因为我优秀,同学们才选我为班干部。
  2.定期召开班干会一一鼓励和指导的良机。新班委产生后,我便定期召开班干会,鼓励他们:你们是班中最为优秀的同学,所以一定能起好带头作用.对班干做得好的地方进行表扬;做得不好的地方,我不是严厉批评,而是从正面指导其应该怎样做,使班干的工作能力逐渐提高,并保持对工作的积极、热情。
  3.为班干树立威信一一增进信任和团结。如果班干部工作出现差错,班主任即在同学面前对其大加批评,将会大大挫伤班干部的自信心,也降低他在同学中的威信。所以,批评班干应私下。而对于班干的工作成果,班主任在班中要大加表扬,这有助于树立班干的威信。如获得流动红旗时,我便大力表扬班干对班级纪律、卫生等方面的管理,告诉同学们:夺得红旗,班干们功不可没。当同学们信任班干时,他们便会团结在班干周围,服从班干的管理。
  三、采用赏识教育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有些班主任上班会课时,喜欢指出班中存在的种种不足,批评这个,批评那个,而对于班中存在的好形象却轻描淡写或者只字不提。他们认为:对学生要求越严格,学生的行为就会越完善。我却认为:只有集体有了凝聚力,学生热爱集体,能为集体着想,其行为就会规范。
  每周班会课时,我都对那些做了好事、为班争得荣誉的同学进行表扬.这样做能给学生一种感觉:班里的好人好事真多,优秀的同学真多,我也应该为集体争光。从而激发学生对班集体的热爱和信心,增强集体凝聚力。另外,我非常注意在集体活动中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如上次的“庆六·一”班际拔河比赛,我在赛前便鼓励学生们,我们相对于其他班级存在着种种优势。使全班对赢得这场比赛充满信心。果然,比赛时,运动员们拉得非常卖力,“啦啦队”更是喊破了喉咙,终于夺得了全级第一名.我为这次获胜特意举行了庆祝活动,评选“最佳运动员”“最佳拉拉队员”,并颁发奖品,表扬他们为集体荣誉而战的精神。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同样可以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源于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钟爱,对教育事业的挚爱。赏识是一座桥梁,是精神相融、心灵交汇的桥梁,班主任老师如果学会尊重,赏识自己的学生,便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在班集体这一方沃土上,培养出更加娇艳的花朵。
其他文献
“作文决定命运。”这是笔者目睹历届高三语文得出的结论。众所周知,高三年时间紧任务重,想在短时间内提高作文水平并非易事。而语文高考成绩如果与平时成绩有较大的出入,往往跟作文有直接的关系。平时作文训练有问题的班级,高考成绩一般会有所下滑。对于高三作文训练,很多老师有这样或那样的想法,归结起来主要有两种:其一认为高三作文练一练,且只需练好规范的入格式议论文就可以了,得个四平八稳的切入分就行了,班级平均分
期刊
母亲是勤劳的,善良的,智慧的,勇敢的,温柔的,慈爱的人。母爱是天下最无私,最宽广,最伟大,最纯真,最善美,最仁慈的爱。人生的大舞台上,我选择了老师这个角色,在老师的生涯中,我又把自己定位为母亲,我要用母爱去呵护一个个含苞的花蕾,我要用母爱去摔打一个个待飞的雄鹰。  每年接到一个新班,我都会先撒播我的母爱,把母爱撒向每一个角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树立起信心,对每一个学生都不离不弃。
期刊
我们承认逆境可以造就人才,同时我们更希望顺境也能培养学生。我们的学生是纯真的,是可爱的,是具有可塑性的。我们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做人习惯,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的精神,我们是塑造学生的天使,这个天使如何做到无愧,就需要我们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认真去思考,认真去做。了解了学生还要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尤其是良好的课堂环境。人们说环境可以造就人,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被人们认可,所以能流传到今天。  营造
期刊
语文课程改革,对于我们从事一线语文教学工作多年的人来说,早已不是一件陌生事,但回顾这么多年来的探索,我们更多的精力是投向了备课、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等环节上,对于作业这一重要环节却并不关心,甚至是漠视。  反思过去,我们的语文作业一度困惑在传统的作业设计上,像字词的抄写,综合练习以及教材要求的习作练习等,还有就是教师结合本班实际和中考考试题型自定的如现代文课外阅读理解训练、古诗词阅读理解与练习等,甚
期刊
色彩被诗人纳入视野,不仅以之建构诗歌的形与色的和谐统一,且借之寄托并传递作者内心的情感依托和审美取向。无疑,色彩在古典诗词试题中所呈现的诗学特征与趋向规律必然吸引着教学一线工作者。笔者现结合近几年高考古典诗词试题就色彩的物化、人化、对比略说一二。  1.物化。所谓物化,就是由此物类比转化为彼物。即表征色彩的词语常具有形容性、描绘性等特点,可是一旦进入古典诗歌中,因“诗家语”的特性决定,出现了新旧、
期刊
著名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对学生而言,他们对语言的感觉和把握还处于不成熟、未定型的阶段,他们驾驭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这就要求学生加强阅读训练,注重在背诵中培养感悟语言的能力,并通过背诵积累一定数量的典范的优秀作品,从而把握语言的韵味、语言的意境和规范用语的习惯,诚如吕叔湘先生所说的“任何技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
期刊
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精神编著的语文教科书,首次设置了“综合性学习”单元,在语文教材改革发展史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成为体现“课程标准”精神、引导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单元”设置,是对语文课本学习的提升与拓展,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问题情境和学习空间,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
期刊
探究性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在当前,探究性学习越来越为广大的语文工作者、特别是一线语文教师所赏识,山区中学的语文教师也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有效的研究和探索,但随即发现探究性课堂教学在山区中学却难以真正地深入地实施。教师对探究性学习的认识不足,学生的素质低下,教学设施的落后,社
期刊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优化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丰富课余生活,发展独特个性……语文新课标教材在作业的设置上有了较大变化。它修正了原先教材作业题量大、问题繁琐、忽视对文章整体感知等方面的不足,本着“少做题,多读书”的精神,作业设置少而精,思维训练有梯度,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较之传统教材,作业设置是新课标教材的一大精彩之笔。  大体上,这套教材的作业设置可
期刊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一种具体手段,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事关成败的重要环节。恰当地借助这些手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知知识,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开发智力,进而形成技能、技巧,并能使学生在道德、情操、审美意识等方面得到发展。以下是笔者从事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点滴心得,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自学法:让学生自主学习,挖掘学生自学的潜能。上新课前,利用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完成如练习册、测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