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村级档案是行政村历史和发展的真实记录,反映了农民生产生活和村务活动的基本面貌,健全村级档案工作,对于保障村民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推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通过调查,阐述了泰顺县村级档案工作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突出档案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作用;抓业务培训,提高档案工作人员整体水平和档案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开展村级档案服务工作;努力开发村级档案信息资源,不断创新利用工作的方式方法等几个方面的对策。
关键词:行政村档案;管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1-0056-0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推进的系统工程,既是长期的发展方向,又是紧迫的现实任务,也是历史的选择,实施并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档案工作在其中所发挥作用的领域也非常广阔。泰顺作为山区县,做好档案工作,服务于泰顺新农村建设,意义非常大。我们作为档案工作者,一方面要全面领会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另一方面要结合上级的部署,脚踏实地,以甘于奉献的精神,立足于泰顺实际,努力发挥档案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一、泰順县行政村档案工作现状
笔者对泰顺县行政村档案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一次调研。据调查显示,目前泰顺县510个行政村建档率仅占20%,其中会计档案统一实行集乡代管,其他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则较为混乱。在泰顺县510个行政村档案管理人员当中,有496人没有经过档案业务培训学习,383人是初中毕业,394人年龄超过45岁,他们文化底子薄、年龄偏大、档案知识薄弱、业务素质低,难以适应新时期农村档案工作。
二、泰顺县行政村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产生的原因
近年来,通过开展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实践看,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经济条件好与经济条件差的档案工作存在着很大差异。但综合起来看,情况不容乐观,有的行政村档案管理工作几乎瘫痪,文件材料残缺不全,门类单一,有的行政村档案成捆堆放,大量珍贵的档案资料流失于个人手中,档案资料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这种状况的存在,不但不利于村庄的长远发展,也给村庄自主建设、自我管理埋下了隐患,影响了社会和谐与稳定。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领导认识不到位。行政村的领导是一个村的核心,村领导的思想认识决定了一个村的发展方向。多数村领导档案意识和档案法制观念不强,不仅没有把档案工作摆在应有的位置,而且没有充分认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作用,觉得档案袋里不出政绩,档案里也出不了粮食,增加不了农民的收入,不建立行政村档案村里照样能发展,造成了这项工作的薄弱。
2.档案人员的基本素质不高。有的行政村虽然配备了档案人员,但绝大部分是村干部兼职档案工作,档案基础知识和业务技能缺乏,再加上责任心不够强的原因,应归档的文件没有及时归档整理,或者归档好的文件材料残缺不全,使档案管理工作处于无序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档案服务功能的发挥和档案工作顺利开展。
3.文件材料形成量少,不规范。一般来说,行政村档案材料大体上有与农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与农民利益密切相关的以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管理方面的十多个类型。这些文件材料,是农民生活情况的真实记录,是广大农民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保证,是农业、农村和农民情况的重要信息资源。而大多数行政村在归档时,收集的大多数是乡镇下发的文件,而涉及本村自身工作中形成的文件相当少,除与乡镇或村(村民)签订的一些合同外,几乎没有形成其他文件材料。从档案中反映不出村“两委”、村组织工作职能以及行政村的历史面貌。文件材料不规范,“三笔一纸”、任意用纸、规格不统一的现象严重。
4.档案整理欠规范。有的行政村虽然保存了一些档案资料,但没有根据上级档案部门关于农村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制定适合本行政村实际的规范的档案收集、整理、保管等制度,没有将应归档的文件材料完整的收集起来,档案的归档范围及管理随意性较大。有的甚至零乱分散地保存在历任村干部家里,谁经手,谁保管,一人一只箱,一年一包账,档案基础工作非常薄弱。
三、加强泰顺县行政村档案工作的几点建议
要改变泰顺县行政村档案工作滞后现状,推进泰顺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上一个新台阶,笔者认为需要完善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突出档案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作用。村级档案是行政村历史和发展的真实记录,反映了农民生产生活和村务活动的基本面貌,健全村级档案工作,对于保障村民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推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应从加强领导入手,从基础性、长远性的高度把档案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1)加强宣传,争取领导重视很重要。有人说“档案工作老大难,老大支持就不难”,这话确实不虚。大多数行政村档案处于“三无”状态,无库房、无装具、无专人保管。要想改变这种状态,必须首先提高村领导特别是分管领导的档案意识。这就要加强宣传《档案法》、上级会议和文件精神,宣传档案为提供工作查考、解决纠纷、产生经济效益的典型事例。同时村档案员要做到勤汇报、多宣传,努力提高领导的档案意识和法制意识。(2)纳入考核,完善督查机制很重要。档案工作要想改变那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态,必须争取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并完善督查机制。这样即使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也会使他们说起来也好,做起来也好,忙起来也好,都不得不要。(3)讲究方法,提高服务意识很重要。全县村经济条件、档案工作基础、档案人员素质都不一样,情况复杂。我们必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能一刀切,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以取得最好的效果。对于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档案员我们必须多讲解实际操作少讲理论,多讲村级建档如何与农民、农村的利益息息相关。并且要耐心讲解,以情动人,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2.抓业务培训,提高行政村档案工作人员的整体水平和档案意识。做好档案工作,人是最重要的因素。目前,针对村档案工作人员兼职多、流动性大、业务水平不高的情况,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村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增强他们的档案意识和重视程度。(1)拿出专门时间,举办档案业务培训班,无偿培训新上岗基层档案工作人员,重点学习村级档案归档范围、整理方法、实际操作技能等内容,为圆满完成各自的档案工作任务打下坚定的基础。(2)积极主动与有关部门协调联系,在组织、农业、水利、林业、民政等许多部门和单位每年的培训中,增设档案管理方面的培训。(3)针对一些档案人员已具备一定的档案基础知识,但动手能力较差的现状,应采取以会代训,现场观摩,互相交流的方法,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其业务能力。
3.坚持“以人为本”,开展村级档案服务工作。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实现这个目标的的难点在农村,重点在农民,这既关系到经济发展全局也关系到社会稳定。档案工作的开展就是要一切从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紧扣农民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档案服务。(1)要建立村民档案,要将村民自然情况、受教育程度、收入、健康状况、就业情况等内容全部记录在案,并且要及时更新相关信息,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提供服务。(2)要及时收集和完善国家土地管理的政策法规、规章,包括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和补偿机制等文件,向农民提供利用,使农民做到心中有数,有效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3)要建立完善农村剩余劳动力档案。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产生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他们盲目地涌向城市,由于信息缺乏和无一技之长,很多人失望而归,给社会稳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要建立完善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档案,并与劳动部门联合,将劳动力资源与劳动力市场结合起来,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4.大力开发村级档案信息资源,不断创新利用工作的方式方法。我们要抓住建设新农村的机遇,通过多种途径,充公发挥档案的信息作用,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就业、社会保障、基层组织建设等工作提供服务。尤其要注重发挥档案的科技信息作用,为部分村民解决技术资料、生产工艺等方面的困难,指导农民科学生产,增加收入,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服务奠定基础。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努力将村级档案室建成农民致富的信息中心和农民接受教育的基地。二是档案室要利用政务公开栏等多种形式公布致富信息和有关农民致富的方针、政策等。三是鼓励有条件的村编写《村史》、《大事记》、《基础数字汇编》等编研材料。四是为及时准确地提供利用,各村除编制案卷目录外,还应编制多种内容的专题目录。
总之,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使村级档案更好地为发展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小康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池汉珍.浅析新时期村级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EB/OL].http://www.lqda.zj001.net.
[2]程大荣,陈彩娟.加强村级档案管理提高村级档案服务功能[EB/OL].http://cj.zjgsu.edu.cn/zk/2007/zkw1/ms.doc.
[3]胡振萍.拓展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服务新领域[J].中国档案,2006,(11).
[4]何章高.着力开拓镇村两级档案工作[J].浙江档案,2002,(12).
[5]李金海.抓好村级档案工作之我见[J].浙江档案,2001,(1).
[6]郑娟娟.村级档案工作现状与思考[J].浙江档案,2000,(8).[责任编辑 刘娇娇]
关键词:行政村档案;管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1-0056-0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推进的系统工程,既是长期的发展方向,又是紧迫的现实任务,也是历史的选择,实施并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档案工作在其中所发挥作用的领域也非常广阔。泰顺作为山区县,做好档案工作,服务于泰顺新农村建设,意义非常大。我们作为档案工作者,一方面要全面领会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另一方面要结合上级的部署,脚踏实地,以甘于奉献的精神,立足于泰顺实际,努力发挥档案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一、泰順县行政村档案工作现状
笔者对泰顺县行政村档案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一次调研。据调查显示,目前泰顺县510个行政村建档率仅占20%,其中会计档案统一实行集乡代管,其他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则较为混乱。在泰顺县510个行政村档案管理人员当中,有496人没有经过档案业务培训学习,383人是初中毕业,394人年龄超过45岁,他们文化底子薄、年龄偏大、档案知识薄弱、业务素质低,难以适应新时期农村档案工作。
二、泰顺县行政村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产生的原因
近年来,通过开展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实践看,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经济条件好与经济条件差的档案工作存在着很大差异。但综合起来看,情况不容乐观,有的行政村档案管理工作几乎瘫痪,文件材料残缺不全,门类单一,有的行政村档案成捆堆放,大量珍贵的档案资料流失于个人手中,档案资料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这种状况的存在,不但不利于村庄的长远发展,也给村庄自主建设、自我管理埋下了隐患,影响了社会和谐与稳定。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领导认识不到位。行政村的领导是一个村的核心,村领导的思想认识决定了一个村的发展方向。多数村领导档案意识和档案法制观念不强,不仅没有把档案工作摆在应有的位置,而且没有充分认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作用,觉得档案袋里不出政绩,档案里也出不了粮食,增加不了农民的收入,不建立行政村档案村里照样能发展,造成了这项工作的薄弱。
2.档案人员的基本素质不高。有的行政村虽然配备了档案人员,但绝大部分是村干部兼职档案工作,档案基础知识和业务技能缺乏,再加上责任心不够强的原因,应归档的文件没有及时归档整理,或者归档好的文件材料残缺不全,使档案管理工作处于无序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档案服务功能的发挥和档案工作顺利开展。
3.文件材料形成量少,不规范。一般来说,行政村档案材料大体上有与农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与农民利益密切相关的以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管理方面的十多个类型。这些文件材料,是农民生活情况的真实记录,是广大农民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保证,是农业、农村和农民情况的重要信息资源。而大多数行政村在归档时,收集的大多数是乡镇下发的文件,而涉及本村自身工作中形成的文件相当少,除与乡镇或村(村民)签订的一些合同外,几乎没有形成其他文件材料。从档案中反映不出村“两委”、村组织工作职能以及行政村的历史面貌。文件材料不规范,“三笔一纸”、任意用纸、规格不统一的现象严重。
4.档案整理欠规范。有的行政村虽然保存了一些档案资料,但没有根据上级档案部门关于农村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制定适合本行政村实际的规范的档案收集、整理、保管等制度,没有将应归档的文件材料完整的收集起来,档案的归档范围及管理随意性较大。有的甚至零乱分散地保存在历任村干部家里,谁经手,谁保管,一人一只箱,一年一包账,档案基础工作非常薄弱。
三、加强泰顺县行政村档案工作的几点建议
要改变泰顺县行政村档案工作滞后现状,推进泰顺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上一个新台阶,笔者认为需要完善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突出档案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作用。村级档案是行政村历史和发展的真实记录,反映了农民生产生活和村务活动的基本面貌,健全村级档案工作,对于保障村民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推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应从加强领导入手,从基础性、长远性的高度把档案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1)加强宣传,争取领导重视很重要。有人说“档案工作老大难,老大支持就不难”,这话确实不虚。大多数行政村档案处于“三无”状态,无库房、无装具、无专人保管。要想改变这种状态,必须首先提高村领导特别是分管领导的档案意识。这就要加强宣传《档案法》、上级会议和文件精神,宣传档案为提供工作查考、解决纠纷、产生经济效益的典型事例。同时村档案员要做到勤汇报、多宣传,努力提高领导的档案意识和法制意识。(2)纳入考核,完善督查机制很重要。档案工作要想改变那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态,必须争取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并完善督查机制。这样即使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也会使他们说起来也好,做起来也好,忙起来也好,都不得不要。(3)讲究方法,提高服务意识很重要。全县村经济条件、档案工作基础、档案人员素质都不一样,情况复杂。我们必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能一刀切,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以取得最好的效果。对于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档案员我们必须多讲解实际操作少讲理论,多讲村级建档如何与农民、农村的利益息息相关。并且要耐心讲解,以情动人,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2.抓业务培训,提高行政村档案工作人员的整体水平和档案意识。做好档案工作,人是最重要的因素。目前,针对村档案工作人员兼职多、流动性大、业务水平不高的情况,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村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增强他们的档案意识和重视程度。(1)拿出专门时间,举办档案业务培训班,无偿培训新上岗基层档案工作人员,重点学习村级档案归档范围、整理方法、实际操作技能等内容,为圆满完成各自的档案工作任务打下坚定的基础。(2)积极主动与有关部门协调联系,在组织、农业、水利、林业、民政等许多部门和单位每年的培训中,增设档案管理方面的培训。(3)针对一些档案人员已具备一定的档案基础知识,但动手能力较差的现状,应采取以会代训,现场观摩,互相交流的方法,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其业务能力。
3.坚持“以人为本”,开展村级档案服务工作。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实现这个目标的的难点在农村,重点在农民,这既关系到经济发展全局也关系到社会稳定。档案工作的开展就是要一切从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紧扣农民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档案服务。(1)要建立村民档案,要将村民自然情况、受教育程度、收入、健康状况、就业情况等内容全部记录在案,并且要及时更新相关信息,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提供服务。(2)要及时收集和完善国家土地管理的政策法规、规章,包括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和补偿机制等文件,向农民提供利用,使农民做到心中有数,有效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3)要建立完善农村剩余劳动力档案。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产生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他们盲目地涌向城市,由于信息缺乏和无一技之长,很多人失望而归,给社会稳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要建立完善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档案,并与劳动部门联合,将劳动力资源与劳动力市场结合起来,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4.大力开发村级档案信息资源,不断创新利用工作的方式方法。我们要抓住建设新农村的机遇,通过多种途径,充公发挥档案的信息作用,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就业、社会保障、基层组织建设等工作提供服务。尤其要注重发挥档案的科技信息作用,为部分村民解决技术资料、生产工艺等方面的困难,指导农民科学生产,增加收入,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服务奠定基础。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努力将村级档案室建成农民致富的信息中心和农民接受教育的基地。二是档案室要利用政务公开栏等多种形式公布致富信息和有关农民致富的方针、政策等。三是鼓励有条件的村编写《村史》、《大事记》、《基础数字汇编》等编研材料。四是为及时准确地提供利用,各村除编制案卷目录外,还应编制多种内容的专题目录。
总之,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使村级档案更好地为发展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小康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池汉珍.浅析新时期村级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EB/OL].http://www.lqda.zj001.net.
[2]程大荣,陈彩娟.加强村级档案管理提高村级档案服务功能[EB/OL].http://cj.zjgsu.edu.cn/zk/2007/zkw1/ms.doc.
[3]胡振萍.拓展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服务新领域[J].中国档案,2006,(11).
[4]何章高.着力开拓镇村两级档案工作[J].浙江档案,2002,(12).
[5]李金海.抓好村级档案工作之我见[J].浙江档案,2001,(1).
[6]郑娟娟.村级档案工作现状与思考[J].浙江档案,2000,(8).[责任编辑 刘娇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