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疮性肾炎与肝结节状再生性增生一例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hyxx_0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狼疮性肾炎与肝结节状再生性增生一例

其他文献
克隆性染色体异常的检出对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判断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如果常规细胞遗传学(CC)检测只发现1个细胞有某种染色体改变,通常认为它们属于随机的异常。Chen等应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有助于确定这些“随机”异常是否为克隆性,近来我们对19例应用间期FISH检测证实其中12例的“随机”染色体异常为克隆性。
期刊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对人α1Ⅰ型胶原基因启动子活性的调控作用和氯沙坦药物干预的影响环节。方法 将不同长度的人α1I型胶原基因启动子片段与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AT)“报告基因”组成重组体pCOLH1.5和pCOLH2.5,采用脂质体法转染至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TGFβ1、PDGF、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氯沙坦,ELISA
自质子泵抑制剂(PPI)临床应用以来,酸相关性疾病的治疗进入了新的时期。尽管目前广泛应用的PPI多能有效地解除患者的症状,但存在个体差异大、起效缓慢以及作用不稳定等缺点。近年来,国外已广泛应用新一代的PPI雷贝拉唑。临床研究表明,雷贝拉唑具有独特的药理学特性,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其他PPIs[1],但国内报道较少。我们通过观察雷贝拉唑和奥美拉唑对健康志愿者胃内pH的影响,评价雷贝拉唑的抑酸效果。
期刊
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系病学分会、消化内镜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消化病学术周会议(2nd DDW-China)于2001年11月6~9日在上海召开,本次会议正式代表1600余人,工作人员与参展厂商代表300余人,世界消化病学会秘书长Eamonn MM Quigley、日本消化内镜学会会长、亚太地区消化内镜学会会长等外籍专家3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总人数超过2000人,大会名誉主席、国家卫生
期刊
目的 研究抑制核因子-κB(NF-κB)活性对糖尿病肾病(DN)及糖尿病大鼠肾组织纤维连接蛋白(FN)mRNA表达的作用。方法 将纯种雄性Wistar大鼠分为:A组为正常对照组(11只),B组为糖尿病无干预组(11只),C组为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PDTC,NF-κB抑制剂)干预组(9只)。饲养18周后,以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技术检测肾组织NF-κB活性,透射电镜检测肾小球基底膜厚度及系膜基质密度(系
易误诊的肺外结核一例
期刊
正常人体是由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共同调节的,白血病是异常克隆过度增殖,凋亡受抑引起。研究表明,肿瘤坏死因子(TNF)α是造血系统调控因子,对白血病细胞有生长抑制和促进增殖作用。可溶性TNF受体Ⅰ(sTNFRⅠ)与TNFα特异性结合后调节TNFα的生物学活性,它们与多种疾病的状态、疗效及预后密切相关。本研究运用ELISA检测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浆TNFα和sTNFRⅠ水平,以探讨其临床意义。
期刊
患者女性,50岁,主因“皮肤瘙痒2年,黄疸1年”入院。2年前始出现皮肤瘙痒;1年前出现皮肤巩膜黄染,曾到传染病院就诊,查各项病毒指标均阴性。予保肝、退黄等治疗后黄疸曾一度消退,停药后再次出现黄疸,且呈进行性加重。无发热,小便黄,近半年来大便稀,2~3次/d,体重无明显减轻。体检:T36.5℃,P80次/min,BP120/80mmHg(1kPa=7.5mmHg)。心肺未发现异常,腹平软,无压痛、反
期刊
吲哚帕胺治疗高血压诱发糖尿病一例
期刊
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是调节肝星状细胞(HSC)收缩与舒张的重要因素。我们研究硝苯地平对HSC分泌NO和ET的影响,探讨硝苯地平防治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