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财政支持农业提高生产抗风险能力问题浅析

来源 :当代农村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shilei198507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2007年天津市开展政策性农业农村保险以来,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农业险种稳步增加,保险覆盖面和保障程度逐年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施健全了天津市农业保险保障体系,对支持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户的经济负担。本文旨在对天津市财政支持农业保险开展现状、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建议,进一步推进天津市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财政政策性保险农业抗风险能力

一、天津财政支持农业保险发展成效明显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保险工作,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农业保险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天津市市领导高度关注农业保险工作,从2007年开始,天津市开展了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财政补贴工作,补贴险种有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业保险以及农民房屋财政等农村保险。财政补贴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保险业务的发展,不仅分散了农业生产经营风险,而且拓宽了财政资金支农新领域。截至2019年末,中央和地方财政提供保费补贴16.7亿元,农业保险保额比2008年相比增长了近28倍,财政支持农业保险服务“三农”成效明显。
  (一)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不断增加
  自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财政补贴工作开展以来,天津市农业保险保费增长了25倍,从2008年的2029.63万元增长到2019年的51126.55万元,年均增速34.09%,远超全国农业保险保费的年均增速17.4%。
  (二)保费中央和市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增强
  随着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的增加,农业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大,财政补贴资金预算整体上呈现增加的趋势,进一步助推了天津农业保险的持续快速发展。为加强保费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天津市财政局制定了《天津市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办法》,分别对农业类、农村类保险保费财政补贴比例进行了规定。农业类保险参保农户只负担保费的20%,进一步减轻投保农民负担,促进天津市农业保险全面发展。
  (三)保费补贴资金监管力度不断加强
  天津市财政、市农委、银保监局、市金融局等监管部门积极推动农业保险的健康发展,提升管理水平。一是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沟通协调,统筹研究解决农业保险开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二是联合出台《天津市农业农村保险保费补贴管理办法》和《关于天津市政策性农业保险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应用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升农业保险管理信息化水平。三是加强农业保险开展情况监督检查。聘请第三方对天津市政策性养殖业和种植业保险开展专项检查,进一步规范政策性农业保险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四)农業保险理赔能力不断提高
  2008-2019年间,天津市农业保险的累计保费收入254176.5万元,累计赔款支出186233.2万元,赔付率为73.27%,为稳定农民收入、恢复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存在短板


  (一)险种覆盖面小
  目前天津市开展的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只有14个,而北京开展的农业保险险种多达20多个,远远高于天津市。目前天津市开展的主要险种为种植业险、养殖业险,而一些重要农产品没有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例如果蔬险、渔业险仍是空白。同时,天津市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障范围还只限于最基本的直接物化成本,与北京、上海等地近年来陆续开展的产量变量、价格指数等农业保险产品相比,保障水平偏低。从保险责任上来看,天津市政策性农险也未能覆盖农作物的全部可保风险,旱灾和冻灾的保障方面仍有空缺。因此,险种少、覆盖面低是天津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壮大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二)缺乏有效的风险分散机制
  就天津市区域范围而言,由于农业生产的高度相关性,造成农业保险承保风险在时间和空间上难以分散,是典型系统性风险。而目前天津市尚无完善的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一旦发生大面积自然灾害或疫情,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保险公司正常经营,这种风险高度集中的隐忧,也导致保险公司在深挖农业保险需求、扩大农险保障范围等方面裹足不前。
  (三)财政补贴资金监管力度有待提高
  随着政策性农业保险开展的不断深入,财政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地区套取政策性补贴资金现象屡有发生,存在恶意造假骗取理赔款的问题。例如,参与投保的农业种植业保险面积、养殖业保险头数远远大于实有资源量,存在虚报面积或头数套取政策性财政补贴资金现象,且面积和金额较大。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还需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

三、主要对策


  (一)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
  按照《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委天津银保监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印发〈关于加快天津市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推动农业保险产品创新、提高农业保险产品内在吸引力,同时,保证主要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保险有效供给。继续巩固发展中央财政补贴险种,扩大粮食、生猪等大宗农产品保险覆盖面,逐步推进重要“菜篮子”产品保险。各级财政鼓励各涉农区因地制宜开展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结合天津市农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成本变动,建立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动态调整机制,在覆盖农业生产直接物化成本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保障水平。适时推进三大主粮和重要“菜篮子”产品完全成本保险以及收入保险试点,逐步实现农业保险“保价格、保收入”,防范自然灾害和市场变动双重风险,稳定和提高农户收入。
  (二)规范农业保险市场,提高农业保险服务能力
  进一步规范农业保险市场秩序,降低农业保险运行成本。加强农业保险保费财政补贴资金监管,保险经办机构要对申报财政补贴相关情况的真实性负责,对骗取财政补贴资金的保险经办机构,依法予以处理,并实施失信联合惩戒。引导保险经办机构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完善基层服务网络,切实改善保险服务质量,加强对协保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基层服务人员素质。加强保险经办机构的规范管理,研究制定全市统一的经营农业保险机构招投标办法,建立以服务能力为导向的保险经办机构招投标和动态考评制度,加强农业保险准入和退出管理。推动农业保险条款通俗化、标准化,助推保险经办机构切实提高承保理赔效率,健全科学精准高效的查勘定损机制。鼓励保险经办机构实行无赔款优待政策。
  (三)增强金融工具联动,探索开展“农业保险+”
  建立健全保险经办机构与灾害预报、农业农村、林业等部门合作机制,推进农业保险与信贷、担保、期货(权)等金融工具联动,探索“保险+期货”、“订单农业+保险+期货(权)”等试点。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发挥农业信贷担保作用,探索“政府+保险+担保+银行”的合作模式,通过农业保险增信功能,提高农户信用等级,有效化解农户“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四)完善风险分散机制,规范风险准备金管理
  建立和落实财政支持的“多方参与、风险共担、多层分散”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规范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准备金管理。建议设立巨灾风险基金。借鉴国外农业保险先进经验和国内其他省市开展农业保险的做法,建议设立巨灾风险基金,按照每年保费收入的10%筹集。筹资来源:一是从每年保费结余资金中提取;二是从农民房屋、农民家庭财产、农民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利润中提取,真正实现“以险养险”;三是从每年财政预算安排的保费补贴资金中提取。
  (五)加强农业保险信息共享,强化政府间协同配合
  不断提升农业保险信息化水平,充分完善天津市政策性农业保险信息综合管理平台,逐步整合财政、农业、水务、银保监、气象等部门以及保险机构的涉农数据和信息,动态掌握参保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相关情况,实现农业保险信息集中管理。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工作小组的合力作用,统筹规划、协同推进农业保险工作。
  (作者单位:天津市财政局)
  责任编辑:宗宇翔
其他文献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村(农牧、畜牧兽医、海洋渔业)厅(局、委)、乡村振兴(扶贫)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扶贫办,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农垦总局: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社会资本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力量,需要加大政策引导撬动力度,扩大农业农村有
期刊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抓手。本文以河南省遂平县阳丰镇索店村为例,研究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及有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建议,以期能够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乡村振兴 集体经济 调查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依然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2021年,财政部农业农村司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着力完善财
期刊
摘要: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独特优势资源,对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有助于实现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实现乡村振兴有助于实现民族文化传承从“无意识传承”到“有意识传承”的转变,为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提供物质条件,实现民族文化的自我扬弃。文旅融合发展、民族文化产品生产与销售、文化+养老,是民族文化产业支持乡村振兴发展的三大模式
期刊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是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见证。革命老区大部分位于多省交界地区,很多仍属于欠发达地区。为加大对革命老区支持力度,2012年以来国务院先后批准了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和陕甘宁、左右江、大别山、川陕等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政策文件,部署实施了一批支持措施和重大项目,助力革命老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持续改善基本公共服务
期刊
在党的百年华诞到来之际,我国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绝对贫困消除了,但相对贫困问题仍将长期存在,减贫工作任重道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构建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是中长期的重大任务。本文基于河南驻马店部分地区的调研,总结脱贫成效,分析现存问题,提出了构建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的思路。  一、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一)驻马店市巩固拓展脱贫攻
期刊
摘要:在数字乡村战略背景下,互联网+农业得到快速发展。本文以江西省淘宝村为研究对象,探究影响农村电子商务形成的因素,分析江西省农村电子商务的空间分布特征,构建了淘宝村形成机理的六边形模型。研究发现,江西省农村电商呈现集群发展趋势且发展迅速;产业基础、农村电子商务意识、区域优势、政府行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介、市场与营销六因素在淘宝村形成集聚过程有着决定作用。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 淘宝村 产业集
期刊
摘要:2020年我国已消除绝对贫困,但是在现有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并不意味着农村贫困的终结。随着长期困扰我国农村原发性绝对贫困的消失,农村贫困将会进入一个以转型性的次生贫困和相对贫困为特点的新阶段,届时转型贫困群体和潜在贫困群体将会成为持贫工作新的目标群体,并呈现新的特征。为此,我们需要主动适应扶贫对象、扶贫方式、扶贫格局的变,将现在针对绝对贫困的脱贫攻坚举措逐步调整为针对相对贫困的日常性帮扶措
期刊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农村寄递物流是农产品出村进城、消费品下乡进村的重要渠道之一,对满足农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释放农村消费潜力、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与农村电子商务协同发展效应显著,但仍存在末端服务能力不足、可持续性较差、基础设施薄弱等一些突出问题,与群众的期待尚有一定差距。为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做好“六稳
期刊
摘要:积极推动农民创业,不仅能为农民增收致富扩宽途径,也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长远之策。创业动机驱动着农民创业者的创业行为,并影响着农民创业成效。基于此,本文利用浙江省5个市的实地调研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从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3个维度分析创业环境与农民创业动机之间的逻辑联系。结果表明:在创业环境的三个维度中,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对农民创业动机具有正向影响,其中,政策环境对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