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学生“妙语” 达成互动目标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587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话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课前要深入解读教材,设置合理、趣味性较强的话题;在课堂上巧妙引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对话,并进行适当点拨,保护学生发言积极性。
  [关键词]课题互动 趣味话题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5-065
  新课改要求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引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要实现合作探究式学习,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不可或缺。特别是师生互动对话,能够对研究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及时消除学生困惑。这种互动式教学也是现代教学理念所倡导的。新课改要求教师要转变身份,由过去的课堂主宰者转变为现在的课堂引导者和服务者。因此,教师要和学生建立平等对话关系,对教学内容、学习方法、思想疑虑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一、设计,开启话题程序
  话题设计是师生互动对话的前提。虽然课堂教学中会发生很多即时话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生成性教学,但预设依然不可或缺。只有事先做好预设,话题针对性才会更强,学习效果也会更好。教师在话题设计时,首先要对英语教材进行解读分析,找到话题生发点,提升话题含金量。其次要注意话题的适合度,师生认知存在差异。教师要考虑学生实际接受能力,还要照顾大多数学生的学力实际。最后是话题的趣味性要适中,设计的话题要考虑学生的关注点,话题与学生兴趣点契合度越高,对话效果就会越好。
  如教学《6A Unit1 The king’s new clothes》时,可以用“Talk about our clothes”这一话题进行课题导入。在课题导入后引导学生阅读文章,了解故事的内容。教师提出:“When did the story happen?Who are in the story?Why did the two men visit the king?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boy and the people in the street?”课题话题开展不能随心所欲,要注意进行方法设计。师生英语对话,或者是一对一,或者是一对多,对话的形式选择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之后做出决定。对话是一个动态过程,有时需要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教师要留有足够预设空间,以免出现课堂对话失控现象。
  二、倾听,尊重学生发言
  新课改要求转变教师身份,但现实并非这样简单,转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进行对话时,教师要学会倾听,这样才能确保师生对话的正常进行。学生敢于在课堂内说话,这本身就值得赞许。如果学生能够坚持自己的观点,大胆挑战教师的权威,对讨论内容提出自己的质疑,这样的发言更是需要保护。如果教师不让学生把话说完,不能倾听学生的发言,学生的对话热情就会受到打击。现在的学生大多害怕教师提问,因为回答问题容易出错,在课堂上很少有学生会主动要求回答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更要保护学生发言积极性。
  如教学《6A Unit3 Holiday fun》时,教师可提问:“Where did you go for the holiday?What did you do there?”学生的假期生活丰富多彩,因此都急于“晒一晒”,在表达的时候难免有失误的地方。有学生回答:“I go to the Great Wall.”我等他表达完以后,才委婉指出“go”应该是“went”。切不可随时打断学生的表达,影响学生句子的组织。知识性的失误可以及时纠正,但是要以维护学生的自尊为前提。学生认知有局限性,对问题的看法也可能会出现一些偏差,对话就是要消除这种偏差。因此,无论学生发言是否正确,教师都不可马上阻止学生,同时对学生发言保持较高关注度,体现重视和尊重,学生也会备受鼓舞。
  三、激发,点爆对话气氛
  课堂师生对话需要教师循循善诱,将学生思维牢牢吸引到话题之中。英语课堂学习研究气氛指数高低,要看对话激烈程度。如果教师与学生能够展开观点激烈碰撞,形成激辩场面,这应该是最理想的状态。因为这时学生的思维已经完全进入到学习研究中,学习效果自然是相当显著的。学生在认知上存在差异,这个差异点就是最好的引擎,教师应当巧妙应用,将对话气氛推向高潮。
  如教学《6A Unit4 Then and now》时,我让学生对教材中Mike、Mr Brown、Mrs Brown、Grandpa四个人物“Then and now”进行前后对比,了解“以前”和“现在”在表达上的区别。最好让学生能够找出课文中动词过去式的表达如“could”“wrote”“used”“listened”“made”“bought”等。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模仿教材上的表达,说一说自己的以前和现在。学生思维大开,对话热情高涨,训练效果当然是不言而喻。教师还可以抓住学生喜欢表达的契机,不断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找出更多的训练素材。
  英语课堂师生对话应该是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常态。只有师生充分互动,才能对学习内容有更深入研究。教师运用课堂主导地位优势,巧妙引出话题、点燃学生讨论欲望,不时调整话题方向,抓住认知差异做文章,学生自然会跟随教师引导,一步步走进话题核心。这对有效解决课堂学习问题,提升探知水平,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特约编辑 陈兮琰)
其他文献
经过四年的探索,我校构建了激趣式、自主式、开放式、合作式的课程教学模式,形成了一个优良的读书环境,实现了语文知识的整合,在多重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形成了个性鲜明的“生活教育”校本课程体系。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理论的精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带领学生走出教材,徜徉于生活这一课堂,才能领略“大语文”的精髓——语文之美、生活之美、人性之美。那么,
良好的创业环境,应包括阳光、空气、雨露、养分四要素。阳光,就是各级党委政府要把阳光普照在每个人身上,满腔热情地鼓励和支持大家去创业。空气,就是营造一种自由创业的氛围,形成
从火山岩地质、岩石组合、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大地构造环境等诸方面论述了南澜沦江带可细化为5个火山岩构造岩浆带,即大平掌裂谷火山岩带、大兴山-小街洋脊火山
针对马岭油田北三区储层结垢的实际,从结垢防治室内物理实验着手,运用结垢物理模型实验技术对油田结垢给储层造成的伤害和结垢量进行了实验分析,通过大量的静态与动态模拟结
针对碳酸盐岩薄储层气藏预测受制于地震分辨率,用常规反演方法往往很难解决薄储层气藏预测问题,通过参数加权综合法研究,从地震信息中提取薄储层5大类共计35种地震波场特征参
一、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一)乡村旅游有助于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实现政治和谐近年来,各地乡村旅游发展的实践证明,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使“三农”就地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