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增强扫描风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99z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329-02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CT检查现在已在各大医院成为普通检查,而CT增强扫描又是CT平扫的一个重要补充,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而CT增强扫描安全和风险是CT检查中重要课题,笔者结合自身的临床工作经验,分析了CT增强检查过程中可能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现简要探析如下:
  1 资料方法
  1.1 临床资料收集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进行的CT增强扫描860例患者,男520例,女340例,年龄6-90岁,中位年龄48岁,扫描部位:颅脑158例,其中颅脑CTA 72例,肺部220例、腹盆部482例。
  1.2 检查方法:采用PHILIPS Brilliance 16 螺旋CT,行常规扫描后,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碘佛醇进行动态增强扫描,用量为成人80ml,儿童2ml/公斤,在20—30秒内,以3—4ml/s速度注射完毕,立即进行CT扫描。
  1.3 穿刺方法:采用大角度、直刺法进针,针头刺入血管见回血后再平行进入至少1 cm。穿刺部位需稳妥固定。血管选择:穿刺血管的选择应慎重,因高压注射器压力高、注射快,最高流量达4 ml/s,所以应选择粗而直、不易穿破的静脉血管,注意避开关节、静脉窦、血管分叉处等。
  2 结果
  本组860例,有820例顺利完成检查,40例检查失败,其中,22例出现造影剂外漏,730例出现注射造影剂后全身一过性热感,8例患者出现明显不适,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等过敏症状,占总人数的0.93%,无一例出现严重过敏反应。
  3 讨论
  3.1 CT造影剂的分型
  CT增强检查所用的造影剂有离子型和非离子型。离子型造影剂为第一代造影剂,非离子型造影剂是三碘苯甲酸酰胺类结构的衍生物。属于第二代CT造影剂, 20世纪70年代末,非离子型二聚体造影剂开始研制,以进一步降低渗透压,达到与体液等渗,且机能耐受性很好。
  3.2 CT增强扫描风险因素分析
  3.2.1 对危险因素的防范意识不强 主要表现护理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认为医技科室没有风险,不会发生意外,以致各种制度落实不到位,约束力不强。
  3.2.2 抢救预案及抢救设施不完善 我院CT增强扫描全部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与离子型造影剂相比毒性明显降低,但其不良反应任有很多。做CT增强扫描的患者与CT室工作人员接触时间有限,潜在风险较大,因而做好急救工作准备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急救物品应备于操作间内,如发生意外,能及时方便的抢救病人。
  3.2.3 检查前与患者沟通不充分 使用造影剂有严格的禁忌症,因而充分了解患者过敏史,认真筛选高危人群尤为重要。临床工作由于病人多,工作任务重,询问病史不详,操作解释过于简单,或解释不清或不到位,不认真履行告知义务,遇有意外发生,可造成患者及其家属不满而引发医疗纠纷。因此,详细询问病史,尊重患者的知情权,也是防范医疗纠纷不可忽视的关键所在。
  3.2.4 无菌技术操作不严格 主要为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常规,令患者及其家属不满,并可引发医疗纠纷。
  3.3 护理防范对策
  3.3.1 增强医疗风险的防范意识 医院及科室要定期进行职业道德和医疗安全教育,增强护士的自律行为和依法护理的意识,为病人提供安全、及时、优质的护理服务。
  3.3.2 制定CT增强扫描安全质量标准 CT室需备好急救器材及急救药品,并定期检查设备状态,药品效期,保持待用状态。医务人员要熟练掌握造影剂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和救治方案,一般轻度过敏反应不需治疗,中、重度过敏反应必须采取处理措施,包括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补液及抗过敏药物的注射等,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同时联系相关科室做好转科治疗准备。
  3.3.3 严格CT增强扫描的适应症 首先要把好过敏关,原则上有碘过敏史、严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急性出血性疾病的患者禁行增强扫描,有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及全身衰竭的患者一般情况也禁行增强扫描。
  3.3.4 做好检查前后的知情告知工作 对需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要向患者和家属讲解检查方法,正常反应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全身发热、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等,以免患者出现恐惧心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接受增强检查的必要性和危险性,慎重做出决定,并请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避免发生意外时引起医疗纠纷。检查完毕后嘱患者卧床休息,同时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对门诊患者应至少留观30分钟,以确保在第一时间内发现不良反应及时救治,另外,还要嘱患者检查后多饮水,以利造影剂尽快从体内排出。
  3.4 发生反应的处理措施
  3.4.1 根据反应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和护理,轻到中度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面部潮红、胸闷、全身发热、心慌等。此时一方面减慢注射速度,一方面安慰病人,并鼓励其做深呼吸,一般症状都会缓解,可继续检查。中度反应:如恶心呕吐、轻度荨麻疹、轻度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等。此时应在终止检查的情况下,马上静推地塞米松20mg加10%葡萄糖液20ml,给予吸氧等处理,病人一般都能缓解。
  3.4.2 重度过敏反应:重度反应来势甚凶,一旦发生应立即停止注射,并保留血管内的针头或导管,以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同时马上与急诊室联系,并根据不同反应症状做如下处理;①过敏反应:包括喉头、支气管痉挛,喉头、肺水肿等,关键是喉头水肿,严重时可使患者窒息。此時应立即给氧,必要时行环甲膜穿刺插管,并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5~1mg。喉头、支气管痉挛者可静注氨茶碱250mg(与葡萄糖合用)。②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惊厥或癫痫发作,可静脉给安定10mg,异戍巴比妥0-3~0.5mg静注,副醛1~2mg静注。③循环系统症状表现为休克、血压下降、循环衰竭、心律失常,严重时心脏停搏。抢救时应将病人仰卧,足部抬高,静注去甲肾上腺素0.5~1mg,新福林10mg静注。对于心脏停搏者应立即叩击心前区,行体外心脏按摩,并给予三联针心内注射,同时进行人工呼吸及给氧。
  3.4.3 血管渗漏处理:如果一旦发生造影剂外渗时,应立即停止注射并拔针,拔针前尽量回吸外渗液,用消毒棉签按压穿刺部位,避免血液外渗加重局部肿胀;48小时内冰袋局部冷敷,减少造影剂对皮肤组织损伤的程度;造影剂外渗水肿压迫局部静脉回流受阻,尽量抬高患肢,以促进静脉回流,有利于局部药液吸收,减轻水肿。药物处理包括:地塞米松5mg加2%普鲁卡因2ml局部封闭,以缓解患者疼痛;50%硫酸镁或20%甘露醇局部湿敷,可对局部组织有消肿作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外涂,具有局部抗炎、消肿的作用;维生素B12止痛效果更好。
  分析860例CT增强扫描的风险因素和护理实践,我们认为树立主动防范风险意识,规范检查标准和护理操作技术路径,完善CT增强扫描安全管理措施、CT室急救施设及抢救制度,同时强化医护人员的操作和急救技能,就能规避风险,从而大大提高了CT增强扫描的安全性。
其他文献
颈椎脊髓损伤程度不同产生的后果也不同,严重时可导致完全性高位截瘫,甚至引起死亡.即使是在发达国家,也约有37%的脊髓损伤患者死于入院之前.颈椎脊髓损伤后的正确处理,对患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327-01  母婴同室是指产后母亲与新生儿24小时在一起,如有医疗或其他操作母婴分离一天内不超过1小时。由于分娩使产妇的机体防御功能降低,新生儿机体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尤其是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因而对外界细菌、病毒的抵抗力低下,故产妇及新生儿均属于医院中的易感人群。因此,做好母婴同室的护理管理,是预防母婴同
期刊
目的 分析盆底肌训练对于预防产后尿潴留的作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产科收治的阴道分娩产妇2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
[目的] 探讨经椎旁肌间隙手术入路在L5S1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融合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自2011年1~6月,对32例L5S1单节段腰椎间盘突症患者进行经椎间孔减压椎间植
胎儿唇(腭)裂畸形的三维超声诊断目前国内外报道较为少见,本文旨在评价三维超声对胎儿唇(腭)裂诊断的价值.本组孕妇18例,孕龄22~38周,平均孕周31周,二维超声疑为胎儿唇(腭)裂
目的 观察螺旋CT引导下半月节穿刺脉冲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远期疗效.方法 10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分为研究组(脉冲射频组,n=44)和对照组(射频热凝组,n=56).比较治疗前,治
在社区老人的问卷调查显示中可以了解到社区老年人对于居家护理服务的需求.从中也可以得知现在的社会孤寡老人居多而养老院与托老院也居多.这些老人中大部分都是有儿有女的,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痛或腰腿疼痛的主要病因,也是脊柱疾病中研究最多的课题.仅2002年刊载的文章中,有关椎间盘突出症的文章占各类疾病之首.作者近期统计的1 000例腰腿痛门诊
目的 通过对我院开展辅助用药医嘱点评一年的结果汇总分析,了解我院的辅助用药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17年8月——2018年7月随机抽取使用辅助用药医
目的:探讨血清LRG1、LDH、β2-MG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化疗后复发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0例弥漫大B淋巴瘤患者治疗前血清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Leucine-rich-alph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