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谈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xgh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诗文教学的重难点是语言教学,学生对于语言感受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程度。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要把学生语感的培养作为语言教学的核心目标。通过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语感;语感培养
  一、 引言
  古诗文教学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学会运用中华民族的语言建构语言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古诗文作品的载体是语言,古诗文教学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通过语言载体的活动来实现人文的现实生成,传承中华民族深远博大的民族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倘若学生没有对作品语言进行有效地、深层次地理解、体验以及感悟,那么,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无法建构有效的深层次思维,挖掘古诗文的文学、文化价值,传承古诗文中蕴含的民族精神,提升人文素养也就无从谈起。古诗文教学如果忽略了对语言形式及其表现规律的探究,索然无味说教的同时也失去了功能意义。语言的教学是古诗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之所在,要想有效地解决这个重难点,在古诗文的语言教学中就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教学指向——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 语感
  (一) 语感的概念
  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升学生对古诗文作品的深度思维能力,前提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正确理解究竟什么是“语感”。长期以来,对于“语感”这一定义学术界有着诸多争论,本文所指“语感”是从语文教学角度来说的。语感是一种文学修养,是长期的规范的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重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学生对于这一学术定义可能难以理解,教师只要让学生知道语感是每个人生来就有的,只是有着优劣强弱的差别而已。清代蘅塘退士曾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就告诉我们,语感是可以逐步培养并提升的。
  (二) 语感在古诗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本人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第一个学期,进行古诗文教学时,主要采用介绍作者与写作背景,文言文与白话文相互对照翻译,分析词类活用,分析特殊句式,了解诗文大意以及所蕴含的主题与思想感情等,撇开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起初,本人认为只要学生掌握了以上知识点,语言感受能力与表达能力自然会提高。结果却事与愿违,七年级学生初学古诗文,枯燥且乏味的说教让绝大多数学生“云里雾里”,对古诗文慢慢有些排斥。本人认为教学失败的原因就在于“本末倒置”。古汉语法则其实是从语言现象中概括出来的,学生大部分时间里压根儿不了解具体的语言现象,没有生成语感。本人的教学模式忽略了“生本智慧”,浅表化的学习既没有提升学生对古诗文作品的感受力,也没有有效地挖掘作品中传承的民族精神,更谈不上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总结反思后,得出一个结论:要想唤起学生对古诗文学习的热情,打破古诗文教学的瓶颈,引导学生体悟古诗文的美,只有一条路可走——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 语感培养
  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语感能力达到一定水平时学生会比较轻松地掌握语言文字要表达的言内之意以及言外之意。语感潜移默化地伴随人的一生,它对学习、阅读古诗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年轻教师,经过几年的古诗文教学实践探索,对于在教学中建构古诗文语感总结了以下一些方法。
  (一) 积累词句
  语感是在语言实践中不断形成并发展的,是语言能力的内化,而语言能力的高低则是建立在词句积累多寡的基础之上。所以,在古诗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平常的课内学习、课外阅读中注意积累词句,丰富自己的语言表现力,进而夯实语感培养的基础。王湾《次北固山下》全篇都笼罩着淡淡的乡愁,“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照应首联的“客路”一词,借“雁足传书”传达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本人要求学生识记“雁”这一意象,课下搜集与“雁”这一意象相关的古诗句,目的即在于让学生明确这一词汇在古诗文中的感情色彩——对家乡的思念。学生收集了如“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等诗词有了这次积累,在学习王维《使至塞上》的“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时学生很快就能体会到作者内心漂泊无定、思念故土的情感。部编版八年级教材中的《周亚夫军细柳》一文节选自《史记》,本人认为初中生学习《史记》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先入为主,课前将“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杜甫《春远》)“细柳旧营犹锁月,祁连新冢已封苔。”(吴融《彭门用兵后经汴路三首》)“朝陵不是瑶池会,按辔真存细柳风。”(尹耕《南巡八首》)这些诗句教给学生预习、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感受周亚夫的细柳营在文人墨客心中的崇高地位,为更好地体悟“真将军”的形象奠定基础。以此为例旨在说明,在古诗文教学中要注重积累词句,以便于随时调用,提升语言感受力,领略古诗文蕴含的文字美、文学美、文化美。
  (二) 诵读感知
  南宋徽州教育家朱熹认为,“凡读书,须要字字读得响亮”;清代安徽桐城派学者姚鼐认为,“大抵学古文者,必要放声疾读,又缓读,只久之自悟”。二人观点的核心都在“读”字。读,是感受言语材料的必要过程,反复诵读会使语言感知能力逐步提升。
  以教学《三峡》为例。要引导学生掌握三峡夏水“疾”的特点,通过文白对照的翻译固然有助于学生明确这一特点,但是太过于枯燥。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
  师: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范读一下这段文字。
  生1:范读。
  师:谁愿意为他的朗读做个点评?
  生2:我觉得他读的语速有点慢了,应该读得稍微快点。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2:皇帝的命令需要紧急传达时,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么长的距离,就是驾马乘风也没有坐船快。只有在水流速度特别快的时候船行的速度才能极快,既然是这样,在朗讀时语速就应该稍微快点。   师:分析得很透彻。还有要点评的吗?
  生3:我认为“朝发”“暮到”“千二百里”等需要重读,突出强调两地相距甚远,这样也能间接说明船行速度快、水流急。
  师:你的点评也很犀利哦!请你来试读一次。
  生3:范读。
  师:朗读得很有感觉。综合两位同学的观点,我们齐读这段文字,一起来感受一下三峡夏水之“疾”。
  又如教学刘禹锡的《秋词》。
  片段1:
  师: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谁能告诉大家如果是你朗读,你将读出怎样的停顿节奏。
  生:五言诗的朗读节奏是“二三”,我认为七言诗的朗读节奏应是“二二三”。
  师:举一反三,学以致用,请你来试读一下。
  生:试读。
  师:读得真好,节奏把握很到位,本班的“朗读者”名不虚传。同学们要在总结诵读规律的基础上反复诵读,在诵读中提高自己的语言感受力。
  片段2:
  师:杜甫诗曰:“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往往是萧瑟的。然而,刘禹锡笔下的秋确是生机蓬勃的。在与前人的对比中,他说秋天比春天更富朝气。谁愿意来试读一下,读出秋天的朝气蓬勃。
  生:举手示意。
  师:好,你来读。读之前告诉大家你打算怎么读出这种朝气蓬勃的感觉。
  生:重读“胜”字,强调秋日“胜”春朝。
  师:展示一下吧!
  众生:鼓掌。
  师:你的朗读打动了大家啊,你带着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体验一下诗人那豪情与荡气回肠吧!
  良好的语感是在长年累月的诵读中不断提升的,诵读对于语感的培养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这两则教学案例有力地证明,教学中通过诵读感知,可以有效地把学生带入到特定的语境,提高学生对诗文作品蕴含情感的感知。
  (三) 字斟句酌
  古人创作古诗文时在字句上花了很深的功夫,讲究炼字。在解读古诗文时应当引导学生反复仔细推敲,字斟句酌。如陶潜《饮酒(其五)》中“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究竟是用“见”字好还是“望”字好的这一问题两位代表人物——宋代的苏轼、清代的何焯有着截然不同的意见。本人更加赞同苏轼的观点,因为那是一种从容和不受时空限制的状态,是精神上的超越与奔腾,可以说近乎“无我之境”。如此一来,“见”字相比较“望”字,其妙已可见一斑。但“生本智慧”不可忽视,本人引导学生课后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撇开苏、何的观点,以自己为主,再探究竟谁妙。又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用“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来突出强调世人的趋炎附势,表达了自己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倘若改成“牡丹之爱,众矣”,虽也能起到衬托莲花品质高洁的作用,但是语气则削弱了很多。“宜”可以解释为“当然”,“当然”是表示对某一行为的确认或肯定,这样一来作者的语气更加肯定、强烈,进而更有力地突出了知音甚少的时代风貌。语感的培养注重对语言的精析,尤其是古诗文蕴含了更深刻的意义,更需要对语言进行分析。如上所述,教师引导学生精析字句,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诗文作品语言美的认识与理解,提高学生的整体感悟和赏析能力,更有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
  (四) 联想想象
  “在语感敏锐的人心里,‘赤’不但解作红色,‘夜’不但解作昼的反面吧。‘田园’不但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地化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趣旨,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意味。”夏丏尊先生如是说。先生之言,本人把它理解为语感和联想、想象有着密切的关联。李清照的《渔家傲》词中“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为世人描绘了一幅宏大壮阔又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梦境。学生要想有效体会这种梦境,需要展开联想和想象,在自己的脑海里呈现出一幅图画。通过这幅画,引导学生去感受梦境,读进梦境。“桃花源”一经面世,就成了历代文人墨客追求的对象。为了探寻《桃花源记》中的美丽、宁静、悠闲,教学中设计了两个环节:让学生想象桃源景象;出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让学生想象东晋太元年间的社会环境。前后对比,突出世外桃源的可贵,有助于学生在诵读1、2节的时候读出桃源的种种“美”,把自己读进桃源,陶醉于桃源。古诗文作品往往会给读者留下诸多的想象空间和余地,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感受力,对于语感培养有着较好的辅助作用。
  (五) 由写生感
  “能凭借语感和对语言运用规律的把握,根据具体的语言情境和不同的对象,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文明得体地进行表达与交流;能将具体的语言文字作品置于特定的交际情境和历史文化情境中理解、分析和评价。”《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对语感的重要性也进行了解读。语文教育教学是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素养,初、高中语文教学应当做好有效地衔接,古诗文教学在诵读的基础上进行写作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描绘了富春江秀色可餐的自然风光,宋朝欧阳修的《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今安徽阜阳)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空灵淡远的风景,充满诗情画意,令人流连忘返,读来清新可喜。新课教学过后,引导学生发挥联想、想象将诗文改写成现代游记或观光导游词,设计意图是教学生对诗文温故知新,更是旨在培养学生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古诗文教学中培养语感,需要和语言符号进行动态对话,写作练习就是有效的动态对话方式之一。
  四、 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经过几年古诗文教学的积累、反思,深刻地感受到语感教学在古诗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语感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语感实则是对语言的一种理解能力、建构能力,重视语感教学是提高古诗文教学效率的有效切入点。语感的培养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深化古诗文教学方法探究有着重要意义。究竟如何行之有效地在古诗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值得每一位语文教育同仁去思考、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邰启扬,金盛华等.语文教育新思维[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25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2.
  [3]安娜娜.中学古诗文教学语感培养的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12:30.
  [4]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260.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06.
  作者简介:
  王勇,中学二级教师,安徽省合肥市,合肥市四十八中教育集團西递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区域游戏属于一项自主性学习活动,其主要途径为操纵、摆弄,目的为快乐及满足。著名学者陶行知曾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区域活动是结合幼儿的实际需求开展的活动,对于推动幼儿的自由、快乐、健康成长极为有利,切实体现寓教于乐。区域活动可以更好地开展,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在不断调整家园共育活动的同时,家长的理念也在发生改变,以往的“我们配合老师”也已转
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主要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用科学的方法获得更多的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现行初中仁爱英语在教学活动的
目的:干眼症是目前眼科最为常见的眼表疾病,病因繁多,病理过程复杂。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干眼症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现在干眼症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云南“三七”杨朝清云南是大有名气的动植物王国,我的家乡云南文山就有很多特产品出国,其中要数三七最为典型了。我们家乡真不虚是块宝地。在此,我谈一谈家乡的“三七”。“三七
摘 要:在我们日常生活里符号无处不在,各式各样的符号传递着不同的信息。通过逐步接触这些符号,孩子将逐渐理解这些符号所表达的不同含义。绘本教学作为孩子们接受知识的有效载体,能够将孩子们带入到认知的海洋。通过情境教学环境创设,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以绘本故事为载体生成科学探究活动,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幼儿;绘本;策略  最早的汉字就是以图形形式呈现的,仓颉造字就是以各种象形图形组成所需表达的
摘 要:如果说教育是艺术,是智慧,那么从事教育的人就是智者。教师承担着对具有灵性的生命传承人类文明的重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在与性格迥异的学生的接触中,教师都善于从处理平凡的小事中发现智慧,在日常的生活中造就智慧。作为班主任教育孩子需要细心、爱心、恒心、耐心……尤其对后进生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应作细致的调查研究,从而探讨出适合解决问题的新对策,在教育实践中得到家长真诚的配合与支持,得到学生的认可,学生
摘 要:Task教学时,教师可以以写作课的形式,先让学生进行一定量的语言输入,然后再当堂写,接着将优秀生、中等生的文章投影展示,与他们一起共同批改修正、理清思路。语言输入时,要让学生在多种情境下体验语言,让他们将鲜活的句式自然地显露在作文中。  关键词:Task教学;文本插图;思维导图;情境图片  在修正作文时,教师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给另一组的同学圈划修改,甚至让他们在旁边一起相互切磋。整
1991年1月1日施行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是在1987年2月18日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基础上修订颁发的;1992年7月1日施行的《中国人
第一部分重庆地区家兔博尔纳病病毒自然感染状况研究目的:检测重庆地区家兔博尔纳病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 ,BDV)隐性带毒情况。分析该BDV的可能种系来源及其与标准株stra
啤酒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吃火锅来一瓶、吃烧烤来一瓶、看比赛来一瓶……它就像我们的朋友,融入了最平常的生活.看似寻常又普通的啤酒,却有不少饮用学问在其中!rn作为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