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校园雕塑的审美教育功能

来源 :雕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048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雕塑艺术是一种利用自然界的各种物质材料如泥土、金属、石块、木头等作为媒介或载体,以占有三度空间的构成方式,用凝练的艺术语言来塑造实体性的艺术形象,借以表达人类带有普遍意义的深刻情感的一种造型艺术。一切优秀的雕塑都具有精神性和跨民族性的特点。当我们赞叹秦代兵马俑的造型艺术的同时,也被《掷铁饼者》的严谨造型所感动。由于雕塑所使用材料的坚固性特点,使其更具有永久性的价值。
  雕塑是一种对人类自身生存价值、生命意义积极肯定的艺术,是人类审美理想的感情凸现,也是人类相互间进行精神交流的一种特殊语言。许多优秀的纪念碑雕塑,体现了一个国家、民族的崇高理想和斗争历史,人们可以从中了解民族的过去,也真实地从中体味现实。把雕塑放置在特定的区域里不仅是单纯的艺术创作行为,更是带有直接文化意味的行为,对人们的精神正在产生着深刻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因而,优秀的雕塑艺术是一个国家、民族、城市的象征和骄傲,也是全人类共享的精神财富。
  众所周知,一座按照安徒生的美人鱼寓言故事塑造的雕塑去年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海滩上被偷窃。许多丹麦女青年闻知后痛心不已,于是她们自愿排起长队,穿上美人鱼的服装,模仿美人鱼造型的姿态让游人欣赏。一座雕塑在人们的心目中产生了巨大影响由此而可见。
  校园是育人的场所,在校园适当场合安置雕塑实际上是审美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审美功能,一方面是非审美功能。校园雕塑艺术教育发挥这两种功能,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育其审美能力,提高人文素质,从而使学生走向一种审美的人生境界,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这就是环境育人的重要作用。
  校园雕塑在性质上带有明确的文化意图,依存于它所处的文化情境。其中不乏历史上的文化先驱、著名学者的造像;有反映青年学习生活特点的艺术造型;有鼓励学生成才励志的各种具象与抽象雕塑。在很多大学校园雕塑是出自学生之手,有些还是非艺术专业的学生。
  优秀的校园雕塑艺术总能经受历史的考验,能产生震慑人心的精神效能,也就是说存在于艺术躯体中的精神信息具有某种冲击力量。
  校园需要雕塑。因为雕塑艺术可以提高人的精神与文化水准,使人变得崇高洒脱,产生那些成为人的享受的美好感觉,使人类的灵魂得到净化,实现育人的综合目的。
  著名雕刻家米开朗基罗就是受到古典雕刻的熏陶和影响而激发了他从事雕刻艺术的志向,而这种职业又培养了他坚毅的性格和忘我的艺术创作热情。雕刻艺术家们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操和审美理想,借助雕塑艺术这种语言形式,在长期从事雕塑实践的过程中积极丰富的创作经验,为实现理想付出极繁重的体力和脑力劳动,而作为补偿的只有那在创作过程中的深刻的心灵体验和成功的快乐。
  艺术的创作过程就是美感的物化过程。雕塑艺术家通过奇妙的构思,给物质材料以生命,或悲壮,或抒情,寄托了自己作为社会一员的丰富深厚的思想感情,并在长期创作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与其它门类艺术家不同的艺术信息定向选择和加工能力,发展了特别敏锐的视觉与触觉器官感受能力。有创作经验的雕塑艺术家凭着眼的观察和手的触摸就能分辨和塑造出形体的极其微小的凸凹起伏和精确的比例关系,能准确地把握塑造对象的质感、量感和空间感,借助质感表现对象光洁、圆润、粗犷、起伏的肌理美,借助量感表现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深厚、体积和宽广以及它所蕴含的无限张力。借助空间来表现环境的情调和文化氛围。雕塑家往往利用雕塑特有的艺术语言,将其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类丰富的情感凝结于作品之中,用高度的概括和抽象能力使作品有如诗歌般的凝练和含蓄,带给人一种美丽的启迪。
  校园雕塑通过实体的材料所构成的有感染力的造型以渐进、反复渗透的审美方式日积月累地潜移默化地传播着美学信息,对学生发挥其美育功能。这是由人们进入以雕塑为主体的环境空间后对雕像的外在形式和整体环境气氛产生的第一印象才开始的。继而学生将可能沿着由雕塑家通过作品和环境所暗示的导引方向,不断领略作品内容和各个角度展示的外形美。此时,欣赏者便可根据各种印象对作品做出综合性的审美评价,特别是当人们的视线与雕塑所展示的最佳角度发生契合时,往往会在刹那间引起人们深刻的心灵感应,从而进入一种雕塑审美的佳境,并由此触发一系列审美联想的心理活动,这便是雕塑审美功能的信息传递方式。
  雕塑艺术的语言是以物质材料为载体的一种特殊情感语言,它与观众进行情感沟通的渠道既有具体的,也有抽象的、象征性的,但都是一种深入、内在、本质的艺术语言,在优秀的雕塑艺术品面前,深刻的体会和感受能激发人们强烈的美感,在人的心灵上打上深深的烙印。正如屠格涅夫在观看佩加蒙祭坛雕塑时所感受到的“我多么幸运,我没有在饱享此番眼福之前死去,我看到了这一切……”这正是雕塑作品发挥美育功能的理想效果。因为当伟大的神奇的力量创作出惊世之作时,也必须有真正能领悟其作品内涵的欣赏者,这种审美价值才能得以充分体现。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对他们的教育、引导、成长是历史的责任。校园雕塑艺术教育的社会效应是非常强烈的。雕塑这种独特的艺术语言是一种对人类自身生存价值、生命意义、进取精神加以肯定的艺术,对人们的精神产生着深刻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其他文献
一  曹向阳一贯是个自律的人。  作为有着八分之一俄罗斯血统的男人,曹向阳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浓眉深眼,高鼻薄唇,棱角分明的方形脸廓,加一头自然卷发。更为难得的是,那双遗传自曾祖母——一个典型的北俄欧罗巴女人的蓝色眼睛,虽然历经三代血源糅杂,却仍然固执地保持着本色:微蓝、深邃、灵动、狡黠。这样一双令同性警觉的眼睛,在异性跟前,却是风情万种的代名词——哦不,代名眼,跟桃花眼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  自
期刊
所谓 “全納教育”是指每一所普通学校必须接收服务区内的所有儿童入学,为他们提供自身所需的教育条件,同时提出反对歧视排斥、集体和睦共处、人人有权参与、共同互助合作、满足不同需求等基本观点。近期,我作为广州市名校长培养对象学员之一,赴美参加了为期21天的“教育领导能力”(ELLE)项目培训,通过对纳什维尔、亚利桑那州图森学区和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这三个站点的考察,对美国的全纳教育有了一次全方位的了解。 
期刊
一  2030年5月9日,第五届乔目文学奖揭晓,获奖者为白启书。  朱晓傲差不多是第一批得知这个消息的(如果不算评委会及其相关人员的话),自从候选名单公布后,她便一直密切关注着评奖进展。作为一份文艺报刊的副主编,这是她的分内事,但往届的评奖活动她只要布置给下属即可,才不会亲自上阵。这一届令她如此上心,只因为白启书去年出的短篇小说集《月光麦田》进入了提名。以前,她曾多次联系白启书,想要对他进行专访,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白花花的太阳把大街上和小巷子里的人,几乎都给清干净了的当儿,老人急匆匆地从农贸市场里走出来。  老人推着车,车筐里放着一只装满了菜的帆布提兜。老人眯起眼睛来抬头看了一下火一样的太阳,之后使劲儿把提兜的口紧了紧。但还是有一节藕露在了外面。老人便把已经踏上了车蹬的脚放了下来,摘下自己头顶上的帽子,把那只小孩子胳膊一样胖嫩的藕给遮盖上。  车是老人的拐杖。以往老人出行,就推上它。它不倒,老人就不会倒。 
期刊
我厂于76年试制成功了 TSWj-1型调节式数字温度计。它是数码管显示温度的数字仪表,可用于集中遥测温度。如:大型设备的轴承、冷却系统、化工行业的反应罐等部分的温度检查,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各工业部门对自动化仪表提出更加广泛的更高的要求,仪表工业也相应的发展,自动化技术手段形式更加多样。如我们所熟悉的基地式调节仪表、单元组合仪表、
我不是我,我是自我的闯入者。我坚信这一点,至今未变。我来到这里,同往常一样,我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又感觉未曾变过。这实在是个奇迹,我居然还活着。  我坐在这里,想象若干年前坐在这里。这里是一个令人难耐的场所。缺少收拾,杂乱不堪。但是,它的好处是空无一人,没有人能找到这里,适合一个人独自发呆。你能听到,仅仅能听到一些小型生物的声音:蜜蜂的嗡嗡,虫鸣,蚂蚁搬家的声音。或许要来一场雨。风的声音。有一丝风。
期刊
一个名字几个意思  我有几个名字,最重要的是身份证上那个。那是我要背负一辈子的名字。一想起“背负”两字,就让我觉得这名字真的分外沉重。实际上讲这三个字背负沉重也没委屈了它们:上学、工作、买车票、住宿、就医、交电费、为子、为父、升职、领工资、挨骂……哪一样,不跟它连在一起?我还有几个笔名,常用的是庞白和云渡。有时为了方便,还用过四五个临时起的乱七八糟的名字,虽然不至于转眼就忘记,但也不好意思提起。 
期刊
我在无数往事中穿行、停顿  并被其中一件绊倒  不知觉中  天光已经微亮——  大海宁静,而人世汹涌  ——李南  一  七月初一,秋已立了,但夏的气势仍壮,天气一日多变。黄昏时分,我们的车子飞驰于从沅江往益阳方向的一级公路上。路面十分宽阔,车子很少,视野空旷,太阳已经落下,西天一抹红霞,捎走夏日残存的炎热,前方天空湛蓝深沉,预示一个同样清澈广阔而深沉的秋天的到来。  忽然,一道闪电从天幕中划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