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dV-4 NP株F1蛋白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1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FAdV-4 NP株F1蛋白编码框的主要抗原位点,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经PCR扩增、测序,分析表达效率后,进行密码子优化,以合成的新序列作为模板,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F1,将质粒转化到BL21中,筛选诱导条件,Western blot鉴定表达产物,将待纯化蛋白依次经过不同浓度的咪唑洗脱,纯化重组蛋白,最后将纯化后的蛋白免疫新西兰黄兔,收集血清并用间接ELISA法测定抗体效价.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特异性引物扩增了一条约699 bp的片段.PCR验证和酶切鉴定表明,pET-32a-F1被成功构建
其他文献
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是在新课改大背景下我校进行的一次探索,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关系较传统发生根本改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新课标理念得到了充分体现,语文课堂
选择炼山造林后27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Monsi分层切割法对所选取的平均标准木进行生物量测定,并测定各营养器官的C、N、P、K含量,分析炼山对杉木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的
从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叶片中分离克隆了Rubisco rbcL和rbcS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分别为1 522和615 bp.其中,前者的编码区为1 425 bp,编码475个氨基酸;后者的编码区
摘 要:家庭教育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它对人的身心健康成长起着奠基、保障的作用。综观古今中外,因家庭教育而直接或间接影响人成长的例子不胜枚举。如何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从而提高我国劳动者素质呢?必须从改善和优化受教育者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生活条件,保护其学习、实践、创新的积极性,发展其创造性思维等方面入手,根据不同个体的特点而因势利导,才能保证高素质人才的健康
新设计的喷泉实验无需事先收集氨气,对环境友好,且现象明显,便于学生掌握氨气的一系列性质。红紫萝卜皮指示剂的使用,使喷泉颜色多变,极大增强了化学教学的趣味性。
语文美育已经受到了当前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感知美、理解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较差,美育效果低下。因此,要加强对高中生美育的落实。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HS-SPME-GC-TOF-MS)技术对新品系“606”乌龙茶加工过程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研究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规律及差异.
采用盆栽法研究不同酸度酸雨和不同酸雨淋灌方式对秃瓣杜英幼苗的生长量和生理生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酸度为pH 2.5的酸雨处理下,地上淋灌组的地径生长受到显著抑制,而pH
兰科为被子植物的最大科,兰科植物是经济价值非常高的世界性观赏植物,其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数据可为进一步推动兰花育种和研究提供帮助.本研究团队在建立的OrchidBase1.0、2.
以基径和茎长的组合为自变量拟合了杜仲短周期矮林模式中单株叶、皮、杆生物量模型,并进行精度检验.结果表明:单株叶干重和皮干重均以二次函数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而杆干重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