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病理思维 看网瘾

来源 :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_vis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应该跳出“暴力抑或怀柔”这种工具理性的狭隘,更应该做的是关注现代人、青少年和孩子们的生存状态,关注时下物质的进步和丰富所掩盖的“生命理想的贫乏、精神创造力的贫乏、文化的贫乏”。
  殴打、电击、药物、体罚等,在各种网戒学校“大显神通”的针对网瘾少年的戒瘾手法,将有望彻底消失。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不久前公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明确: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通过虐待、胁迫等非法手段从事预防和干预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活动。
  在信息化和网络时代,不光是孩子,成年人也有不少是网瘾患者。当你走着路或在办公室就是默默的“低头族”,当你回到家就是抱著手机的“葛优躺”——无论你采用哪种姿势,不管你承认还是否认,我们或多或少都是一个网瘾患者。
  成人尚且如此,所以我们需要更理性、更克制、更人文地看待那些“网瘾少年”。而这个《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的“去暴力化”思维,也值得称道。而矫治网瘾纠结于到底是该暴力,还是该“怀柔”,也未触及问题根本。若要治疗网瘾,功夫其实在“瘾”外——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网瘾背后现代人的生存状态。
  弗洛伊德认为,文明发展程度越高,人类自己所承担的压力便越大。在网络成瘾的背后,又承载了多少人——包括青少年,也包括成人的学习压力、就业压力、情感挫折、心理障碍、家庭变故等诸多现代人所不能承受之重?对于这些,我们的社会是否引起了足够的重视,是否给予了他们应有的关爱和干预?
  所以,在当下,我们应该跳出“暴力抑或怀柔”这种工具理性的狭隘,更应该做的是关注现代人、青少年和孩子们的生存状态,关注时下物质的进步和丰富所掩盖的“生命理想的贫乏、精神创造力的贫乏、文化的贫乏”。否则,所谓的“瘾”只能越来越重,而我们在寻求“解药”的路上,也会背离初心、渐行渐远。
  (选自《人民网》2018年10月9日)
  荐读:
  孩子的世界绝对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他们承受着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学习真的仅仅是一方面而已。当孩子无法处理各种事务时,往往会退回到网络里。想把孩子从网络中领出来,需要父母用心去聆听、观察、揣摩和有效沟通。简单粗暴的断网只能增强孩子的无助感或逆反心理。当然,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这个难题,单个的努力远远不够。当务之急是要把防沉迷措施建立起来,把社会责任落实到位。另一方面,预防青少年沉迷网络,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引导不能缺席。
其他文献
“脑筋急转弯”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百玩不厌的一种智力游戏。它的设计宗旨就是突破思维定势,转换思考角度,求异、求新、求变,培养人们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那么,将这种思维
夸克与轻子是基本粒子,它们的性质有相似之处,因此这两种粒子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对称。Leptoquarks(LQs)可以把夸克与轻子统一起来,它是既携带重子数又携带轻子数的玻色子,可以同时与
该文从静止态的Dirac方程出发,通过不同的Lorentz变换定义了两种不同的运动态正则态和螺度态.把静止态的自旋的概念进行了扩展,分析定义了两种运动态的运动自旋.运动态是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