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第11号染色体长臂异常的Burkitt样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来源 :中华病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4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具第11号染色体长臂(11q)异常的Burkitt样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预后。

方法

通过对北京友谊医院2016年11月收集的1例具11q异常的Burkitt样淋巴瘤进行HE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B病毒原位杂交、基因重排、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的观察,结合文献,总结该肿瘤的临床、病理、分子遗传学特征及其预后。

结果

患者男,38岁,无诱因右颈部淋巴结肿大,生长迅速,切除送检。病理形态学具Burkitt淋巴瘤特征,均匀中等大淋巴样细胞弥漫浸润,并形成"星空现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呈CD20、CD10、bcl-6阳性,bcl-2阴性,MUM1部分弱阳性。Ki-67阳性指数大于95%,C-MYC约50%细胞阳性,EBER阴性。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检测呈IgH和IgK克隆性重排。FISH检测MYC基因断裂阴性,但出现位于11q染色体的ATM基因扩增。患者未经化疗及放疗,随访10个月未见复发。

结论

具11q异常的Burkitt样淋巴瘤具有与Burkitt淋巴瘤几乎一样的临床、病理形态特征,但无MYC基因重排,而是具有特征性的第11号染色体长臂的异常,可能具有更好的预后。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双肾造瘘联合输尿管尿流阻断支架治疗宫颈癌放射治疗致膀胱阴道瘘(VVF)的疗效。方法前瞻性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妇科检查、膀胱镜及影像检查确诊的宫颈癌放射治疗致VVF患者12例。均行双肾造瘘联合输尿管尿流阻断支架植入术。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和术后并发症。采用双侧t检验比较术前和术后1周尿白细胞数、肌酐、尿素氮、使用尿不湿数、阴道及尿道口渗液、疼痛评分、美国东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扁桃体套细胞淋巴瘤(TMCL)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6年1月北京友谊医院诊断的25例TMCL患者的临床资料,光镜观察肿瘤形态,免疫组织化学采用MaxVision染色法,2例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进行IgH/CCND1融合基因检测。选取同期40例非扁桃体套细胞淋巴瘤(NTMCL)进行对比,以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和生存率差异。结果TMCL占
目的分析腹膜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按照2010年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标准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病理科2012至2017年52例曾诊断为"腹膜黏液性肿瘤"的病例重新分级。观察其原发部位、神经侵犯、钙盐沉积、印戒细胞等病理特征,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对所有病例进行CK7、CK20和CDX2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来源不明的病例加染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p16。结果52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