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锅红艳王熙凤

来源 :新校园·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bdelph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楼梦》里的最佳女演员是谁?王熙凤如果自谦第二,没人敢称第一。凤姐的人生在努力诠释一句话: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这边厢笑靥如花,哄得贾母王夫人团团转,一转脸就能对着下人横眉立眼,比川剧变脸还快;宁国府治丧理家,展示精明强干的CEO范儿,贾琏偷腥鲍二家的,又能立马放下精英贵妇架子撒泼打滚,堪比市井泼妇;贾琏养了外室,她当面贤良淑德骗得尤二姐信任,背后折磨二姐至死,绝不手软;更兼放贷敛财,贪婪好利,只要有利可图,人命也能罔顾。
  凤姐活得像一锅红艳的火锅,好看好吃,热辣烫嘴,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煮沸了大观园。
  如果说贾家四春和宝钗、黛玉都是典型的贵族淑女,那么王熙凤就是这一挂里的异端另类。所谓“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找金陵王”,王家是四大家族之一,有钱有势,王夫人、薛姨妈都是王家嫁出来的姑娘,都是端庄典雅贵妇范儿,其家教自然差不了。可王熙凤是什么样儿呢?黛玉幼时就曾听母亲说起这位嫂子是“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冷子兴也评论她“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贾母称她为“凤辣子”“泼皮破落户儿”。
  可见,王熙凤虽是女儿身,却并非按照贵族淑女的标准教养长大的。不过,我也一直有个疑问,王家为什么要把王熙凤当男孩子教养?既把她当男孩子教养,为何不让她学习读书识字?王熙凤家境很好,虽说那时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但贾、薛、史、林这几家的女孩子都有比较高的文化修养,就连邢岫烟都能做诗,为什么王熙凤是结婚后才逐渐识字的呢?我猜是因为她小时候过于顽劣,根本不爱读书,但又十分識得大人的眉高眼低,极会察言观色讨长辈欢心,所以更能由着性子长大。
  这样性格的一个姑娘,若是长得丑,就十分可恶可憎,偏她十分美貌,书里这样描写她:“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通过这段描写,可以想见凤姐的美是一种锋利不可侵犯的美,俗称“一看就不是个善茬儿”,不由得让人又恨又爱,就像吃四川火锅,麻辣得人直流眼泪,但色香味俱全,还是止不住想吃啊!不然,贾瑞也不会年纪轻轻就送了性命。
  可厉害归厉害,凤姐也有体贴的一面,比如对秦可卿,虽然隔了一辈,倒更像是姐妹和朋友,秦可卿离世,凤姐也着实伤感了一阵子;照顾大观园里的一众女孩子,包括客居的邢岫烟,虽不喜邢夫人,也能秉持公道,颇为周到;对待初次登门打秋风的刘姥姥也十分大方,让刘姥姥满意而归,更因此为巧姐结下善缘。所以,对于不触及自己利益的弱者,凤姐颇大度,很愿意施展自己能干周到的才能;但对于有损自己利益的人,凤姐也绝不优柔寡断,手起刀落时干脆利落。
  凤姐是个女强人,但她的强跟薛宝钗不同。薛宝钗是一捧白雪,高洁冷艳,志存高远,胸中自有丘壑,不屑螺狮壳里做道场,她的心很大;而王熙凤则是一锅红汤,世俗、鲜艳,精明强干,但眼界见识只囿于一家一府之内,家庭就是整个世界。
  可惜的是,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无论薛宝钗还是王熙凤,无论是有大见识还是小才干,她們都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都无法做自己人生的主人,纵然如凤姐这样一个凌厉、霸气、精明的美人儿,也只能嫁给贾琏那样“也是不肯读书,于世路上好机变,言谈去的”庸俗好色之徒,落得个“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的下场,不能不令人叹惋。
其他文献
摘要:转变学生学习语文观念,用现代学习法学习语文。联系时代实际特点,在社会生存的需要上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责任感。作为语文教师要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景,提供实践机会,掌握现代学习方法。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的主要任务显然不再是如何传授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科学的学习佛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自学能力;学生的学习也不在是盲目的接受知识,应主要是打
期刊
家鄉的泉水,在儿时的记忆中,透明纯净,心无杂念。她静静地喷涌着,尽管风雨交加,也总是那样光鲜亮丽。她见证着日的花开花落,见证着月的阴晴圆缺,见证着人的悲欢离合,也见证着人们心灵的无声变化。  物欲横流的时代,络绎不绝的人群,各自怀揣心事来来往往。泉水不为谁走,不为谁留,对世态炎凉仿佛已习以为常。  人心如泉。清朝张灿诗云:“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而今七事都更变,柴米油盐酱醋茶。”诚然,从
期刊
在大不列颠,自古便有一种“贵族精神”支持着人们的信仰。而当中国的父母将孩子送去学习这种精神时,却蓦然发觉:贵族,不只是家境的富裕与否,重要的是能否经受苦行僧般的磨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是我们都明白的道理。我们唯有经历磨难的人生,方能明晓那份来源于苦寒的不朽馨香。  还记得那位蹒跚独行的老人,风烛残年,飘零国外。多少次的驱逐,多少次的流离,多少次的监狱生涯,都化作了他手上的一
期刊
男:二十岁,我爬出青春的沼泽,像一  把伤痕累累的六弦琴,喑哑在流浪的主  题里。你来了——  女:我走向你  男:用风铃草一样亮晶晶的眼神  女:你说你喜欢我的眼睛  男:擦拭着我裸露的孤独  女:孤独,为什么你总是孤独  男:真的  女:真的吗  男:第一次  女:第一次吗  男:太阳暖融融的手  女:暖融融的  男:轻轻的  女:轻轻的  男:碰着我了  女:碰着你了吗  男:于是往事再也没
期刊
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  遥远的青稞地  除了青稞一无所有  更远的地方更加孤独  远方啊除了遥远一无所有  这时石头  飞到我身边  石头长出血  石头长出七姐妹  站在一片荒芜的草原上  那时我在远方  那时我自由而贫穷  這些不能触摸的姐妹  这些不能触摸的血  这些不能触摸的远方的幸福  远方的幸福是多少痛苦
期刊
记忆如同一座城,开始空无一人,渐渐地迎来了人家,直至现在的车水马龙。但不管里面有多拥挤,我们总能在那些角角落落里找到一些记忆的底片——那些记忆里最淡的、也是最浓的却会藏进我们的心底。  烈日炎炎,蝉因太阳如此晒着而不满地放肆叫着。终于,预示着解放的放学铃打响了。骑着电动车,热风也因心情而变成了凉爽的风,微微滑过耳边。风中多了一个孩子天真的笑声,便看见,在一片并不算凉爽的树荫下,坐着一位环卫工人和一
期刊
撩起窗幕,看初升的红日,可把它五彩的光华撒在湖上了么?可是,湖水呈现着一片冷清清的铅色,天空也云气沉沉。难道今天的旅行又要被风雨来阻挡么?  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美妙的名称,像童话一样,时时在我思想上盘桓。我想看看咸亨酒店,土谷祠,还想看看祥林嫂放过菜篮子的小河边……在那浓雾弥漫的黑暗时代,鲁迅先生在那里开始磨砺他的剑锋,终生把持它,划破黑暗,露出曙光。今天我决定要
期刊
《红楼梦》系列写了三四十篇,突然发现我虽然在《霉霉、曲筱绡和林黛玉:逮住男神,只有美和才華是不够的,还得生动》《林黛玉为什么会自卑?》《王夫人为什么不喜欢林黛玉?》等几篇文章中写过林黛玉,却没有专门为林黛玉写一篇文章,实在太不应该。  当初写第一篇跟林黛玉有关的文章时,霉霉和抖森刚刚曝光恋情,现在人家早就分手了,也该专门写一写林黛玉了。可是专门写的时候又发现,想说的话在之前的文章里都零零星星地说完
期刊
摘要:现代小学生学习知识从初步感知到形成逻辑思维,达到知识系统化,需要一定的认知过程。学生认识新知识,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智慧开始,在课堂上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创设情境,增强知识的趣味性,使知识由枯燥单调变为生动活泼,切入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深刻理解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彰显学习的认知
期刊
我上初中是在1956年。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年份,就像我们今天说“2013年、2014年”那样。但是对于中国的语文教育来说,这却是一个不平常的年份。这一年,根据教育部的指示,实施了中学语文分科的试验,原来的“语文”一科分成了“汉语”“文学”两门课,分别由两位教师来上。这一试验只进行了两届,1956级和1957级,到1958年就戛然而止了。之后“汉语”、“文学”重新合并为一课。  “语”“文”分科,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