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巴西,老年人的健身方式多种多样。而最受老年人喜爱的还要数“爬行”这种健身方式了。为了能把“爬行”这项有利于老年人身体健康的运动推荐给更多的人,巴西相关专家还创建了“老年爬行俱乐部”。
那么,究竟什么是“爬行”健身呢?所谓爬行健身就是以四肢着地,学着动物走路的样子,两手向内弯曲、着地,慢慢地一步一步向前走。
爬行对身体益处多
人自直立行走以来,脊椎就担负起了全身60%以上的重量,给身体造成了一定的负担,因此爬行运动时,除了能分布身体重量到四肢以外,对身体还有以下多种好处——
◎益心脏
直立姿势后,血液的70%低于心脏部位,心脏搏出的血液,从平躺时的5升下降为3升,因此,导致血压升高。而爬行时,身体呈水平状态,血液回流心脏是舒畅而稳定的,减少了心脏的负担,也保障心脏搏出血液的正常容量,对降低血压有一定的帮助。
◎益大脑
大脑在人体的最高位置,由于重力的原因使运动时心脏向上泵血相对困难,易使大脑缺血供氧不足,年老体弱者易在锻炼中出现头昏、眼花、眩晕、跌倒,甚至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中风等。
爬行时大脑或与心脏平行,或低于心脏,心脏横向泵血,血氧可直供大脑,而且下肢血液回流顺畅,也相对增加了对大脑的供血供氧。因此,凡是爬行锻炼的人,都会感到尽管心率随着运动量的增加而加快,但是头脑却始终神清气爽、精力旺盛。另外,爬行时始终两手臂并用,这使相对应的大脑左右半球都能得到均衡的锻炼,非常有益于脑健康和智力开发。
◎益脊椎
脊椎被称为人体的生命支柱和第二生命线,传统的直立运动对椎骨损伤比较大。爬行改用四肢,使脊柱卸下“大立柱”重负,可活动拉抻脊椎,改善各椎间盘挤压、移位的状况,缓解退行性趋势,有利于防治脊椎病变所造成的颈椎病、肩周炎、脊椎增生、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腰背痛及各种由其引发的其他疾病。
◎益关节
爬行时四肢支撑体重,会让关节承受的压力大为减轻;而且,可以改善关节的血液循环和营养代谢,使关节及周围的肌肉、肌腱、韧带、形态等都得到均衡的锻炼。爬行时手上的穴位得到按摩,腕、臂上的穴位、经络得到梳理,上肢及肩部的肌肉、关节和韧带得到锻炼。
爬行属于承重运动,能促使钙质等有效地吸收于骨骼,对防治骨质疏松非常有利。另外,由于双腿经常侧举、平举、高举,使得以往淤积在下肢的血液容易回流循环,可以有效预防和减轻腿部静脉曲张的病变,还可以促进脚踝部血液循环,对防治痛风等疾病也很有意义。
“花样”爬行趣味多
也许您会觉得,爬行姿势不优雅,也很无趣,在户外锻炼会吸引人们不解的眼光,容易受到讥笑而无法进行。既然您这么在乎别人的眼神,那就把爬行的地点放在家里吧!另外,学学下面几个“花样”爬行技巧,会让你“越爬越有趣”哦!
◎擦地爬行
住宅铺木地板的家庭,可以将以前的拖地改成用抹布擦地。这样四肢着地双手擦地,不仅美化居室环境,还使机体其他器官得到更好地锻炼。
◎蛙跳爬行
蛙跳爬行就是模仿青蛙的跳动。由于运动量较大,刚开始跳动的幅度应小一点,随着机体功能改善再逐步增加跳动的幅度与距离。一般选择20米长的距离,在爬行过程中加上蛙跳运动,边爬边跳,一个来回算1遍,3~5遍为1组,每次5~10组。需要注意的是年老体弱者应慎重,孕妇不宜。
◎匍匐爬行
即俯卧、屈肘、跪撑。两肘交替向前爬行15~20米,再向后退爬15~20米。重复5~6遍,间歇30~40秒。
◎攀高爬行
即两掌跪撑在15~20米斜面上,沿着坡面向上慢速爬行(可用爬楼梯法代替),下肢放松,呼吸均匀,每爬行15~20米,休息一下。年老体弱者应慎重,孕妇不宜。
相关链接
爬行锻炼注意事项
◎刚开始练爬行时,头部、太阳穴或颈部可能会有一点胀痛感,坚持几天后会逐步减轻、消失。
◎爬行时选择坡地,由低处向高处爬行。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爬行锻炼。手、足、膝部有破损和感染者暂时别练;严重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脑动脉硬化以及骨质疏松、结核、肿瘤、化脓性炎症等患者也不适宜做此运动。
◎爬行的速度宜慢,爬幅宜小,重复2~3次,间歇20~30秒。一般每天锻炼1次,每次10~15分钟。
◎如果在家里爬行,要求地面最好是木质结构,或铺上地毯。
那么,究竟什么是“爬行”健身呢?所谓爬行健身就是以四肢着地,学着动物走路的样子,两手向内弯曲、着地,慢慢地一步一步向前走。
爬行对身体益处多
人自直立行走以来,脊椎就担负起了全身60%以上的重量,给身体造成了一定的负担,因此爬行运动时,除了能分布身体重量到四肢以外,对身体还有以下多种好处——
◎益心脏
直立姿势后,血液的70%低于心脏部位,心脏搏出的血液,从平躺时的5升下降为3升,因此,导致血压升高。而爬行时,身体呈水平状态,血液回流心脏是舒畅而稳定的,减少了心脏的负担,也保障心脏搏出血液的正常容量,对降低血压有一定的帮助。
◎益大脑
大脑在人体的最高位置,由于重力的原因使运动时心脏向上泵血相对困难,易使大脑缺血供氧不足,年老体弱者易在锻炼中出现头昏、眼花、眩晕、跌倒,甚至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中风等。
爬行时大脑或与心脏平行,或低于心脏,心脏横向泵血,血氧可直供大脑,而且下肢血液回流顺畅,也相对增加了对大脑的供血供氧。因此,凡是爬行锻炼的人,都会感到尽管心率随着运动量的增加而加快,但是头脑却始终神清气爽、精力旺盛。另外,爬行时始终两手臂并用,这使相对应的大脑左右半球都能得到均衡的锻炼,非常有益于脑健康和智力开发。
◎益脊椎
脊椎被称为人体的生命支柱和第二生命线,传统的直立运动对椎骨损伤比较大。爬行改用四肢,使脊柱卸下“大立柱”重负,可活动拉抻脊椎,改善各椎间盘挤压、移位的状况,缓解退行性趋势,有利于防治脊椎病变所造成的颈椎病、肩周炎、脊椎增生、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腰背痛及各种由其引发的其他疾病。
◎益关节
爬行时四肢支撑体重,会让关节承受的压力大为减轻;而且,可以改善关节的血液循环和营养代谢,使关节及周围的肌肉、肌腱、韧带、形态等都得到均衡的锻炼。爬行时手上的穴位得到按摩,腕、臂上的穴位、经络得到梳理,上肢及肩部的肌肉、关节和韧带得到锻炼。
爬行属于承重运动,能促使钙质等有效地吸收于骨骼,对防治骨质疏松非常有利。另外,由于双腿经常侧举、平举、高举,使得以往淤积在下肢的血液容易回流循环,可以有效预防和减轻腿部静脉曲张的病变,还可以促进脚踝部血液循环,对防治痛风等疾病也很有意义。
“花样”爬行趣味多
也许您会觉得,爬行姿势不优雅,也很无趣,在户外锻炼会吸引人们不解的眼光,容易受到讥笑而无法进行。既然您这么在乎别人的眼神,那就把爬行的地点放在家里吧!另外,学学下面几个“花样”爬行技巧,会让你“越爬越有趣”哦!
◎擦地爬行
住宅铺木地板的家庭,可以将以前的拖地改成用抹布擦地。这样四肢着地双手擦地,不仅美化居室环境,还使机体其他器官得到更好地锻炼。
◎蛙跳爬行
蛙跳爬行就是模仿青蛙的跳动。由于运动量较大,刚开始跳动的幅度应小一点,随着机体功能改善再逐步增加跳动的幅度与距离。一般选择20米长的距离,在爬行过程中加上蛙跳运动,边爬边跳,一个来回算1遍,3~5遍为1组,每次5~10组。需要注意的是年老体弱者应慎重,孕妇不宜。
◎匍匐爬行
即俯卧、屈肘、跪撑。两肘交替向前爬行15~20米,再向后退爬15~20米。重复5~6遍,间歇30~40秒。
◎攀高爬行
即两掌跪撑在15~20米斜面上,沿着坡面向上慢速爬行(可用爬楼梯法代替),下肢放松,呼吸均匀,每爬行15~20米,休息一下。年老体弱者应慎重,孕妇不宜。
相关链接
爬行锻炼注意事项
◎刚开始练爬行时,头部、太阳穴或颈部可能会有一点胀痛感,坚持几天后会逐步减轻、消失。
◎爬行时选择坡地,由低处向高处爬行。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爬行锻炼。手、足、膝部有破损和感染者暂时别练;严重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脑动脉硬化以及骨质疏松、结核、肿瘤、化脓性炎症等患者也不适宜做此运动。
◎爬行的速度宜慢,爬幅宜小,重复2~3次,间歇20~30秒。一般每天锻炼1次,每次10~15分钟。
◎如果在家里爬行,要求地面最好是木质结构,或铺上地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