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临床治疗分析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anling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主要针对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治疗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产科12例DIC患者的临床资料数据,得到12例产科DIC中9例抢救成功,3例死亡。结论 产科DIC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合理使用肝素,及时补充凝血因子,果断切除子宫。
  【关键词】 产科;诊断;治疗;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685-02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许多产科疾病病理过程中的一个共同的中间环节,其结果可导致广泛出血、溶血、组织细胞缺血、坏死、多脏器功能障碍等情形,其具体特征是发病急,病情凶险,母婴死亡率高,如能重视原发病,及早正确诊断,可降低发生率及死亡率。现对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0月抢救的12例患者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以探讨DIC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0月中接受住院的孕产妇,其中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2例,发生率为0.16%,年龄最小18岁,最大36岁;初产妇5例,经产妇8例;产前5例,产后7例;剖宫产4例,顺产8例。
  1.2 发病诱因 在实施手术过程中,其中出现产后大出血3例,胎盘早剥2例,羊水栓塞2例,妊娠高血压病2例,妊娠合并重症肝炎1例,急性脂肪肝1例,死胎伴感染1例。
  1.3 临床表现 其中手术中的临床表现为,10例阴道大出血,血液不凝,出血量达1200-3200ml,l4例有针眼渗血,8例不同程度休克、烦躁、意识障碍、呼吸困难,5例尿少、血尿,2例无尿,1例黄疸及皮肤瘀斑,1例血便;1个器官功能衰竭5例,2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7例。
  1.4 实验室检查结果 12例患者血小板降低<100×109/L,并进行性下降。10例3P试验阳性,PT比正常延长>3s,17例纤维蛋白原<115g/L,3例D-二聚体阳性。
  1.5 治疗 12例患者输悬浮红细胞,11例输新鲜冰冻血浆,8例输冷沉淀,4例输血小板,5例输纤维蛋白原,4例用肝素,10例患者行子宫切除术。
  2 结 果
  在手术实施和实验室检查治疗后,我院抢救患者成功9例,占所有患者的75%;其中死亡3例(死亡原因为羊水栓塞1例,妊娠合并重症肝炎1例,产后大出血1例),占25%。
  3 讨 论
  3.1 诊断 产科DIC的诊断应与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相结合,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抢救DIC成功的关键。临床上易诱发产科DIC的疾病有产后大出血、胎盘早剥、羊水栓塞、妊娠高血压病、妊娠合并肝炎、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死胎、过期流产等。在分娩过程中发生大出血、血液不凝、休克、栓塞等表现之一者应想到本病的可能,再结合实验室检查即可确诊。DIC的实验室检查有下列三项或以上者可诊断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①血小板<100×109/LL或进行性下降;②纤维蛋白原<1.5g/L或进行性下降或>410g/L;③3P试验阳性或FDP>20mg/L;④PT延长或缩短3s以上或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缩短或延长10s以上;⑤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或纤溶酶原减低。
  3.2 治疗 首先去除诱因。产科DIC虽然病情凶险,但诱因明确,及时去除诱因才能阻断促凝物质的来源,从而阻断DIC的发展。产前DIC要抓住时机解决分娩问题,若产后出血不止,要及时果断行子宫切除术,使病情很快得到改善,即使在休克状态下也应在抢救休克的同时行剖宫产术或子宫切除术。本组资料10例在输血、输液抗休克下果断行子宫切除,9例获救,1例产后大出血并发DIC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术后阴道残端渗血,腹腔出血多而再次手术切除宫颈残端,术后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为防止二次手术的发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行全子宫切除术,以防宫颈残端出血。
  其次应用肝素,肝素是一种抗凝剂,是由二种多糖交替连接而成的多聚体,在体内外都有抗凝血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心肌梗死、心血管手术、心脏导管检查、体外循环、血液透析等。随着药理学及临床医学的进展,肝素的应用不断扩大。DIC早期血液呈高凝状态,后期继发纤溶亢进,血液呈低凝状态,肝素是常用而有效的抗凝剂,应用于高凝期效果最佳,其作用是阻断凝血过程,阻断血小板、凝血因子消耗,但对已形成微血栓无效,临床上高凝状态时间短,往往不易把握时机,应用不当反而加重出血,因此,是临床上治疗产科DIC的棘手问题。另外,肝素应用要结合DIC的诱因和发展而定,羊水栓塞并發DIC必须及早应用肝素治疗,在使用肝素治疗同时及早切除子宫[3]。本组资料中2例羊水栓塞早期应用肝素、切除子宫,1例抢救成功。
  再次补充凝血因子。消耗性低凝期是补充凝血因子的适当时机。可输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浓缩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等,本组11例输新鲜冰冻血浆,8例输冷沉淀,3例输血小板,5例输纤维蛋白原。
  最后联合救治多器官功能衰竭。产科DIC严重患者很容易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它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单靠产科技术力量和设施是不够的,需要多学科联合救治。本组1个器官功能衰竭5例,2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7例,正确救治多器官功能衰竭也是抢救DIC的重要环节之一,将严重患者转入ICU救治中心,对其进行24h的全面监护,包括各脏器的功能、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对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血透,对呼吸衰竭给予机械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此外,这些患者抵抗力低,极易继发感染,要应用强有力的广谱抗生素。
  参考文献
  [1] 谢家凤,刘健玲,邓小梅,张锦英.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3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12(2):1151.
  [2] 郭启琴,贾曦.119例产后出血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治体会[J].中国妇幼保健,2008,13(14):2161.
  [3] 裴兵,刘利,吴辉.凝血与纤溶指标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的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12(2):187.
其他文献
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RM)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横纹肌细胞溶解、破坏,肌内容物释放进入血液循环,可引起高钾血症、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等危及生
目的:研究柴胡疏肝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证患者200例,采用数字随机表的方法,将其分
目的 探讨氟伐他汀对代谢综合征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63例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氟伐他汀组(n = 32)及对照组(n = 31),两组病例均予治疗性生活方式转变(therapeutic lifes
目的 用球形磺酸化木质素树脂对苦参碱进行了静态吸附行为的研究.方法 以吸附量为指标,静态吸附法考察了树脂的吸附效果和苦参碱溶液在球形磺酸化树脂的吸附时间曲线;制定了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躁狂症患者接受阿立哌唑合并碳酸锂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2014年12月至2017年1月我院对98例急性躁狂症患者进行了分析研究,将患者分成了对照
点阵激光在治疗面部皮肤病的应用效果已经得到医疗美容界的认可,对恢复皮肤胶原组织,痤疮及凹痕、色斑、各种疣及表皮赘生物的清除效果得到了患者的肯定.但在术后出现的红肿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头晕症状疗效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65例丁苯酞软胶囊患者,治疗组中,男性14人,女性18人,对照组中,男性15人,女性18人,做疗效对比
Objective:To identify dinical and pathologic factors that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survival of stage IB upper lob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patients.M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运用不同机械通气模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9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