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考临近如何减压

来源 :第二课堂(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xu36966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会减压
  
  随着高考临近,不少毕业班同学越来越感到高考的压力。高一、高二同学面临大考,也直呼好压抑。怎么办?有压力,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会减压!
  一是增强自信。人的大脑潜能是非常大的,通常人们只开发了大脑潜能的7%~10%。就是说,我们大多数人脑力的90%左右处于潜伏状态。这也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平常人的缘故。可是,一旦谁在发展过程中具备了较好的主客观条件,就会使大脑潜能得到较多的开发,表现出较高的能力。进了毕业班,这个外因正是促进内因变化的好时机。因此,要对自己的发展充满希望,满怀信心,使压力变为动力,从而取得理想的发展。为此,应该学会给自己换一个好标签:我有潜力,我能落实计划,我能行!这样,你会发现你越来越棒!
  二是学会享受。心理咨询中,经常有同学为自己进了毕业班诉苦,似乎毕业班生活是地狱。这实在是一种误解。如果面对毕业班生活,你不能稳住心,那就一切乱了套,紧张忙碌就是疲于奔命,就是一种痛苦,就是一种煎熬。不错,毕业班的确比平时更多一份紧张和忙碌。但是,紧张忙碌多半是一种感觉。只要你稳住心,那种紧张忙碌就是一种有序的生活,就是一种人生的充实,就是一种生命的享受。同样的高三生活,同样地走过,我们为什么要煎熬自己,而不好好享受?
  三是轻装前进。拼搏不是最好的学习心态。就学生平时的学习活动来说,需要一种轻松而自如的心态,需要一种快乐、喜爱的体验作为动力,需要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总之,学习是一种要平平静静、踏踏实实,要用心来做的平平常常的事。面对高三,我们更需要轻装前进,需要轻松的心态,需要怀着一种喜悦的心情。
  四是巧定目标。目标太高,容易让人失去信心;目标太低,容易让人缺乏热情。这都不利于激发动力。目标应该是“跳一跳够得着”。所以,要把大目标变成一个个具体的小目标。一定要把握好学习过程的每一步:上好一节课,做好一道题,完成好一个学习任务。目标越具体、越小,越好实现,越容易推动你前进。
  
  面对大考最需要什么
  
  面对大考最需要的,是对考试要有平常心,别太拿考试当回事。常有同学反反映说,平时会做的题,一到考场上反倒答不上来,甚至脑子出现一片空白。这是为什么?这是由于情绪过分紧张而引发的超限抑制所致。通俗地讲,就是大脑神经细胞有一种自我保护功能,一旦刺激超过了它承受的限度,它就自动地停止工作,于是,就出现了该想起来的想不起来,甚至脑子一片空白的现象。
  一般说来,情绪紧张度太低,缺乏强烈动机,认知活动的效率不高;情绪紧张度太高,动机过于强烈,认知活动的效率也不高;只有保持适度的情绪紧张度,才有助于提高认知活动的效率。就同学们的学习现状看,一般在对待考试的问题上,情绪紧张度过低的情况不多,令人忧虑的是情绪紧张度过高,造成大脑过于疲劳,降低了大脑认知活动的效率。于是到了考场上,脑子反倒不听使唤了。
  所以,我们要别太拿考试当回事,对考试要有点平常心。特别是同学们面对期末考试或毕业升学考试这样的较大型考试,更需要拿出平常心,这样在考场上多少就能“处之泰然”了。这是面对大考取胜的诀窍。你想啊,把考试看得淡淡的,它还敢在你面前逞凶吗?如此一来,你就会感到复习起来是那样神清气爽,你就会感到在小溪边、柳荫下捧读一本书这道风景是那样美丽,你就会感到在考场上挥笔疾书简直是过一把瘾。能如此享受一次大考,你还怕什么?
  
  怎样战胜考试焦虑
  
  可能有的同学考试焦虑比较严重,这里教你几个战胜考试焦虑的策略。
  策略之一:把对考试的担心变成对考试的信心
  对考试结果的担心是引起考试焦虑的直接原因。为了消除这些担心,先把自己的担心明确化。做法是,用一张纸把自己对考试的所有担心、忧虑、害怕、恐惧,逐一写下来。然后,想出尽可能多的理由,逐条加以驳斥。比如,对“我担心脑子笨”,可以这样驳斥:现在科学还不能准确地测出每个人的聪明程度,我怎么就认定脑子比别人笨呢?科学告诉我们,我们的大脑真正得到开发利用的不过10%,每个人都有很大的潜能。况且,影响学习成绩的还有其他一些因素。比如,学习是否勤奋,学习方法是否得当,学习计划是否切实可行,是否善于自我调整。即使我的脑子真不如某些人聪明,只要我在其他方面发挥出优势,一样可以考出自己理想的成绩。
  策略之二:把消极的心理暗示变为积极的心理暗示
  有些同学的考试焦虑较重,往往是因为钻进了消极的自我暗示的怪圈:我不行,我怕考试,我肯定会紧张,我又要失败了。人是很奇怪的,你以为自己怎样,常常你就会怎样。所以,应把消极暗示换成积极暗示:我能行,我的状态很好,有点紧张也正常,我能战胜大考。如果在考试中遇到了不会做的题目,应该这样想:这道题一时解不出没关系,可以先想想下面的题目,这道题过一会儿再说,这道题我感到困难,别人也可能感到困难,把别的题目答好,一样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
  策略之三:把紧张的心情变成放松的心情
  如果你的考试焦虑较重,情绪很紧张,可以练习如下简便易行的心态放松法。
  大笑放松法。笑是精神消毒剂。因此,在考前的复习中,你不妨抽空去听听相声,看看喜剧小品,在开怀大笑中化解焦虑。
  运动放松法。机体的运动可以使精神放松。你可以在考前复习中抽空放下书,投入地去踢一场球,或来点别的什么运动,这样可以消除焦虑。
  呼吸放松法。考前或考场上紧张焦虑时,做深呼吸4~6次,会缓解焦虑。
  意守放松法。意念集中于丹田穴(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三处,即是此穴),而后想象意念向上移动,一步步直至头顶百会穴(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同时吸气,再向后向下移至丹田处,同时呼气。这样可以缓解焦虑。
  片刻放松法。抓住片刻时间,几秒钟就够,收腹,缩颏(下巴),扭动身体,打哈欠,焦虑会随之消失。
  
  与家长共读:怎样帮孩子减压
  
  一是对孩子的复习迎考来点平常心。
  如果您真爱您的孩子,就别太拿孩子的考试当回事,对孩子的考试来点平常心。这样孩子受到感染,就会少一份考试焦虑,就会感到复习起来是那样心清气爽。如此处之泰然,大考就多一分胜算。
  二是对孩子的考前生活来点平常心。
  先说睡吧。有些家长生怕孩子考前睡不好误了事,于是老早就张罗着让孩子上床睡觉。孩子呢,就这样硬性地躺在床上,强迫自己入睡。结果呢?灵得很,一准睡不着。所以最佳策略是,困就睡,不困就学习,躺在床上睡得着就睡,睡不着就随便翻翻书,只是别看小说。反正睡好睡不好不碍什么事。如此,入睡反倒容易得多。如果考前真的睡不好呢?真的无所谓。一来所谓“睡不好”,多是主观感受,心理学上叫“主观失眠”。只要别放在心上,就会有足够的精力。二来一夜不睡(实际上这对孩子们来说可能性极小),通常并不影响人的智力水平。所以,孩子考前如果没睡好,您该鼓励他挺起胸,满怀信心地走进考场。
  再说吃。如今营养补剂五花八门,没有哪一位营养学家说过那些东西可以提高考试成绩。倒是有考生说:别人都喝我不喝,怎么考得过别人?家长买了很多补品,孩子考不好会更觉得对不起爸爸妈妈。这些心理上的依赖和压力,就是家长给孩子帮了倒忙。所以,您千万别拿“吃”来吓唬孩子。至于孩子静心复习的时候,父母一会儿送上补品,一会儿递上饮料,更会扰乱孩子平静的心,甚至让他们心惊胆战。孩子要大考了,父母能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是平平常常的生活氛围。
  
  (编辑 蓝忆)
其他文献
我们在本刊1995年第9期上发表了《关于有色金属工业结构效益的思考》一文,就企业资产结构,并由此而导致的企业组织结构调整谈了一些浅试的看法。沿着这个思路,联系湖南大中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学习“京山轻机”经验 走传统产业现代化之路@周济$中共湖北省委!常委、湖北省科技厅厅长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
本文探讨了加强科技立法和执法工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分析了完善科学基金制,健全法制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强化法制管理的设想。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need
概述了考察团赴俄罗斯考察的目的和情况,介绍了俄罗斯的标准体系和企业标准化管理现状,同时阐述和分析了对外技术合作中应注意的标准化问题,并谈了几点建议。 The purpose a
中国新时期建筑的主要特征表现为“现代导向”,而其导向现代性的过程,也是它陷人困境的过程。本文通过对这一时期建筑历时性的考察,力图为新时期中国建筑的发展理出一条比较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蚯蚓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 2.在观察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表现蚯蚓的形态特征。 3.萌发爱护小动物的情感,感受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请大班幼儿画花园
通过多年的现场观察,对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混凝土温度的控制和预防裂缝的措施进行阐述。 Through many years of field observation, the causes of concrete temper
偶然的机会,我这个一直习惯于被管理的人看到了一本《企业管理》,看完了“国企老总围城现象”一组文章,感触良多,有些话,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不知道《企业管理》可否让我这个虽在
上好小学一年级语文讲读课,从小就开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试教了小学语文第一册《吃水不忘挖井人》、 Good first gra
幼儿时期是智力发展的最佳期。在这个时期,利用音乐去丰富幼儿的想象,能更好地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使他们脑的机能与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培养听赏能力,开发幼儿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