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楚汉之战的叙事视角研究

来源 :文学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ng15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楚汉之战分布在多篇人物传记中,司马迁在叙述这场战争时,对同一事件在不同的人物传记中的描写侧重点是不同的,叙述的视角也有差别,我们在角度的变换中可以看到历史全貌。本文主要围绕这场战争,讨论其中的全知视角与限知视角。
  关键词:《史记》;楚汉之战;叙事;视角
  杨义在《中国叙事学》中说过:“叙事视角是一部作品,或一个文本,看世界的特殊眼光和角度。”叙事视角在叙事艺术中是至关重要的枢纽问题,它直接表现作者看世界的态度与方式,蕴含着作者的人生哲学与历史哲学。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总体上运用的是全知视角,这是作为一个史官的视角,因为历史不仅要多方搜集材料,全面地实录史实,而且要探其因果原委,来龙去脉,以便“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只有全知视角才能全方位展现重大历史事件和其中复杂的因果关系、人事关系。但书中并非没有其他视角,他有时也会采用限知视角进行叙述,比如每篇传记末尾的“太史公曰”就是典型的第一人称限知视角。
  一、全知视角
  全知视角指叙事者无所不知,了解一切情况,不仅知道人物的过去与未来,而且能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史记》中是最常见的。如《项羽本纪》中项羽在封刘邦为汉王时的一段文字:“项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业已讲解,又恶负约,恐诸侯叛之,乃阴谋曰:‘巴、蜀道险,秦之迁人皆居蜀。’乃曰:‘巴、蜀亦关中地也。’故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在这里作者对项羽、范增的心理活动与对话做了描写,既是项羽与范增私下的对话,又怎会让他人知晓,因此司马迁采用的是全知视角来叙述封刘邦为汉王的原因。关于田荣叛楚一事,在《项羽本纪》中这样写道:“田荣闻项羽徙齐王市胶东,而立齐将田都为齐王,乃大怒,不肯遣齐王之胶东,因以齐反,迎击田都。”此处叙述者对田荣的情况了如指掌,不仅知道他的心理活动,而且对他接下来的行动也一清二楚。
  再如《项羽本纪》中:“项王大怒,乃自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作者没有对项羽做更多的描写,而是通过对楼烦细微动作的描写,衬托出项王作为西楚霸王的威严。而且能知道一个人的这种细小动作与心理,仿佛人物的自白一般,叙述者显然是全知全能的。这种写法在后世小说中也很常见,如《三国演义》中张飞在长板桥上连吼三声,竟然使“曹操身边夏侯杰惊的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 再如《淮阴侯列传》中韩信背水一战,诸将问韩信为何背靠水边布阵,兵法上说在布阵时要右边和背后都靠山,前边和左边临水。韩信回答这种战术也在兵法上,只是容易被人忽略,正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如果把将士放到生死线上,为了生存只有拼死一战。诸将的疑问其实也是读者的疑问,而韩信的回答正好解答了这一困惑。司马迁对于战场上厮杀的残酷完全没有描写,但通过这段对话,我们也可以体会到这种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勇气与当时情况的激烈,同时也体现出司马迁在兵法上的修养。
  最典型例子的便是垓下之围中,四面楚歌之际对项羽这一人物的描写。夜里听见汉军四面响起楚歌,项王于是大惊道:“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后来又写项羽深夜在帐中饮酒,并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此处项羽深夜悲歌有谁能知道?当时的情况下又有何人记录?显然并非实写,而是司马迁借项羽之口抒发自身情感,营造了一种英雄穷途末路的悲凉气氛。能写出人物心理和语言以及其他细微之处,叙事者显然是全知全能的。我们所看到的只是在原有事实的基础上,经过叙述者审视与过滤过的现实。
  二、限知视角
  限知视角是用某个人物的视野去观察事情,更接近现实生活,可以很好地体现人物的主体性。“一些精彩的片段由于采取限知视角,在事件原因、过程和结果的发展链条中出现了表现和隐藏、外在事态和深层原委之间的张力使叙述委婉曲折,耐人寻味。”《史记》中的限知叙事不仅体现在传达出人物的心声,而且还体现在每篇传记后的“太史公曰”一百多条论赞都用第一人称的限知视角,代表司马迁从幕后走到台前,以自己的眼光和视角去关注历史事件和人物,有助于观察到事件本质,更加深入地去思考历史。
  如《淮阴侯列传》中:“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这里使用限知视角,让我们与刘邦一样,以为萧何也逃跑了,气氛突然间紧张起来,后来才发现是虚惊一场,读者与刘邦才得以松一口气。逃跑了数十人,而萧何却只追回韩信,反映出他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也为他之后在这场战争中所做的的贡献进行了铺垫。在写韩信与张耳带兵欲攻击赵国时,司马迁又采用了广武君李左车的视角分析战况。这里采用敌方视角分析韩信与张耳的军队,说明了韩信军队的弱点,读者也从中了解到并非是对方不可战胜,最终的失败是因为没有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孙子说过:“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 所以在交战中,智谋的运用十分关键,而不是仅凭一腔熱血去硬拼。《萧相国世家》中:“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鲍生谓丞相曰: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两军相持不下,战场情势瞬息万变,这样的时刻汉王却还能连续不断派人慰劳萧何。如果不是通过鲍生的视角,我们很难发现这是上疑心臣下。在战事紧张之时,此段描写可以缓解气氛,使得战争叙事有张有弛,在紧张之余得以片刻舒缓。由于司马迁的身份与所处时代的限制,他只能借他人之口侧面反映刘邦疑心臣下,无法从正面描写某些人物的性格特征。
  限知视角所表达的乃是一种世界感觉的方式,由全知到限知,意味着人们感知世界时能够把表象和实质相分离。因而限知视角的出现,反映人们审美地感知世界的层面变得深邃和丰富了。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7.
  [2]杨义.中国叙事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3]王俊杰.史记战争文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4]罗钢.叙事学导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5]郭丹译注.左传[M].北京:中华书局,2012.
  [6]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6.
  作者简介:李娜(1997.5-)女,汉族,籍贯:甘肃定西,硕士在读,哈尔滨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其他文献
摘要:印度电影是以宝莱坞电影产业为核心最具有民族特色和多区域多语种的民族电影。它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善于利用本族文化,更重要的是从题材选择关注底层人民、关注社会问题。中国商业电影的“唯票房论”、叙事碎片化、制作周期甚短、审美趣味低俗、思想价值世俗等诸多问题使得我国的电影发展态势必须做出前瞻性研判、革新美学理念、多元发掘现实题材、以艺术为本位应用技术等为国产电影激发内生动力带来的商业契机与文化思潮。 
期刊
摘要:古诗词作为语文教学中的精粹,其课堂教学模式化现象普遍,解读与教学一直浮于表层,无法深入到中层与深层,“意脉”作为进入文本深层的媒介,有着重要的地位。掌握“意脉分析法”,感受“意脉”的情感流动对于走出古诗词解读的传统怪圈,实现生成有价值的语文课堂具有重要意义,选取李清照的《声声慢》为例,对“意脉分析法”进行探析。  关键词:意脉分析法;古诗词解读;李清照;《声声慢》  一、古诗词解读的困境--
期刊
摘要:“艺术歌曲”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盛行的一种抒情歌曲的通称。其特点是歌词多采用著名诗歌、侧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曲调表现力强、表现手段与作曲技法比较复杂,伴奏占重要地位。代表作曲家有德国的舒伯特、法国的德彪西等等。而中国艺术歌曲这一音乐体裁却是诞生在鸦片战争之后、西学东渐的特殊时代背景之下的中西合璧产物。  关键词:中国艺术歌曲、民族、西学东渐、中国特色  一、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脉络——
期刊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普及,德育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小学是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也是实施德育教育的关键阶段。小学数学教学注重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而容易忽略学生德育教育。近年来,随着网络平台的兴起,网络平台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利用网络平台提升小学数学课堂德育效能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针对网络平台提升小学数学课堂德育效能的策略提出了
期刊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科技为我们的教育带来了很多影响。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教育中得到了普遍应用。微课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丰富性,能够很好地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学习体验。本文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为研究载体,通过分析微课的基本特点结合课堂教学实例探讨微课教学的相关教学策略,从而更好地进行小学教育。  关键词:微课、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引言:在这个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信息化
期刊
摘要:古诗词教学也是引导学生追忆历史,揭开历史面纱与古人对话,感受古人情怀,领略古人智慧,感悟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在新课标指导下,语文教师应创新诗词教学方法,将学生引入诗词世界,以诗词蕴藏的思想、文化感染和熏陶学生,开启学生诗意人生。本文就以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为例,浅论个人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创新实践。  关键词:初中语文;诗词教学;诗意人生;文化  前言  中华传统文化中古代诗歌语言精炼,意境优美,
期刊
摘要:成都东软学院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本科高校,在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充分贯彻OBE理念,并将其落实到课程教学中。以《商务英语阅读》课程为例,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在OBE教学理念指导下,本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执行有三个显著特征。一是教学目标以能力为本位,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养三方面的提升;二是以学习成果为导向,而非传统的以课程进度为导向,教师扮演协助与指导角色;三是强调合作学习,鼓励合作精神
期刊
摘要:开展小学教育,教育宗旨就是对学生做好启蒙工作,给学生的未来学习和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小学教育阶段,音乐教学在其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科目,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需要依靠于音乐教学的良好开展,而开展合唱教学,也是开展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随着目前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实施,教育部门也意识到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开展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因此教師还需对其中的问题进行
期刊
摘要:“雨过天晴云破处”这是汝瓷缔造者宋徽宗赵佶对它的定义,也是对汝瓷最好的诠释。随着汝瓷的问世,“南青北白”的格局被彻底打破,汝窑一跃成为五窑之首,瓷中至尊,更是作为茶、禅文化的象征,活跃在世界各地。本文从汝窑的发源、汝瓷的特色以及文化底蕴出发,对汝瓷进行赏析、介绍。  关键词:汝窑 汝瓷 茶文化 禅文化  一、汝窑、汝瓷的源流与发展  汝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因窑址位于汝州境内而得名,在中国陶
期刊
摘要:《喜福会》是1993年9月8日在美国上映的由王颖执导的电影,以描写华人为主题的美国主流电影,传入中国之后,对中国人了解美籍华裔生活起了重大的作用,对中国女性的地位崛起有很大的影响意义,让女性开始认识自己的价值,去努力去发展,做独一无二的自己,本文通过研究《喜福会》电影,从跨文化角度来解读中西方文化差异,让人们了解文化差异,接受差异,了解差异产生的原因,更好的促进人和人的交流,促进中西方文化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