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米什”的人村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ef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米什,居住在西藏察隅地区的人,过去曾被称为“米什米什人”,也就是“不开化的人”。人是西藏人口最少并在西藏和平解放后被国家列为一个特别的族群,称为人,他们在身份证的“民族”这一栏,填写的是“其他”。
  人从前生活在喜马拉雅山与横断山过渡地带的藏东南高山峡谷地区,陆续搬下来也就40—50年时间。在西藏民主改革以后,当地政府动员人下山,围绕在喜马拉雅山脉以东,横断山脉西部,以察隅地区为主的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的山里,建房定居,形成村落。
  云上的新村
  前往下察隅的山路,车沿着山腰土路打转,从这个山头看到那个山头的直线距离非常近,但是要到达,却要绕山转胳膊肘弯道数圈。车沿着山路往上行驶,路两边的密林如屏障一般,大约过了十分钟,感觉已经到山顶云端,视野突然开阔起来,桃红蕉绿,炊烟袅袅。新村一如其名,是一个崭新的村庄。村庄入口大门上装饰着刀、枪和箭,门的两边挂着羊头和牛头。这些动物都是僜人过着林中狩猎生活的时候,主要的肉食来源,如今成为大门华丽的装饰,目的是为了向游人展示僜人不算古老,但日渐过去的生活习俗。
  春耕已经开始,开垦好的梯田在等待插秧,扑面而来的温暖湿气,提示我们进入了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域。僜人传统的农作物主要以玉米和水稻为主,但因为气候条件好,用新村村主任夏电夏的话来说:“这里插什么长什么。”鸡爪谷是僜人喜欢种植的一种作物,当地人称之为“芒琼”,主要用于酿酒。用鸡爪谷酿出的这种口感微甜的低酒精饮品,被称为鸡爪谷酒,家里若是来了客人,主人会先给客人敬三杯。
  依着村道而建的新房,全木质板材,呈三角形的屋顶,采用铁皮做内层,再铺设木板或者树皮做装饰,既实用,又保持了传统风情,不用担心下察隅一年四季充沛的雨水。
  新村的生活节奏是悠闲的,蹲坐在屋檐下的两位僜人老年妇女,在抽一种叫“德旺”的烟草,烟斗也十分奇特,烟枪杆子长而细,银质,上边带有装饰的花纹。不过年轻的僜人已经很少使用这种原始的烟斗,于是烟斗成了村中歌舞表演队的道具。
  说起新村的歌舞队,还小有名气,夏电夏介绍,新村在70年代就成立了文艺队,主要表演传统节庆时的舞蹈,为来新村参观的游客展示僜人的传统歌舞。僜人传统的耳饰、挂饰,用麻编制的无袖坎肩,都成了最华美的表演服饰。
  僜人的服饰十分有特点,男人身着无袖坎肩,身背小挎包,都是就地取材,用麻绳染色,再进行编织,只不过现在麻绳已经被更容易获得的毛线所取代。男人依旧刀不离身,身不离刀,除了砍柴护身,更多的是显示威武。女人身着短袖长衣,下穿条纹花裙,前额上方佩戴一种叫“格嘣”的椭圆形银片。仔细看这些银片,有些是民国时候的银元,甚至还有印度过来的货币。胸前佩戴叫“八纹的刚”的银饰品,形如核桃,外圆内空。硬币编制成项链,银质手镯外形粗大但上面的浮雕却做工精美。老年妇女多戴一种叫“勾大白”的耳环。这种耳环主要有两种材质,打制成手鼓状的银制部分,一头大,一头小,上面用各种花纹装饰;在鼓腰的细部,用白色细珠子串成的链子,缠绕数圈,形成装饰,也增加阻力。
  不过现在的僜人妇女已经改变了审美,不再像过去那样佩戴巨大而夸张的耳饰,所以已经难觅僜人妇女当年的风情。
  传奇头人阿鲁松
  僜人部落原来是杜希布林部落,在为数不多的几个僜人部落中属于人口最多的一个部落。僜人首领的传承采用世袭制,阿鲁松的父亲和爷爷都是部落的酋长。阿鲁松16岁就当上了部落的首领,并带领村民走上改革之路。
  在阿鲁松家厨房的一面墙上,挂满50多个油光发亮的牛头, 这是一个家庭财富的象征,也是僜人杀牛比富的风俗的产物。僜人有杀牛比富的习俗,谁家挂的牛头多,就说明谁家富有,因此每年村民都要杀牛请客,甚至借钱买牛杀,一度将耕牛赶尽杀绝。为了杜绝这个陋习,在1999年的新年,阿鲁松一次杀了26头牛,宴请上千人,再也没有村人有财力超越这个记录,于是止住了杀牛比富的风俗。
  阿鲁松的另外一个变革是改变一夫多妻制的传统观念,他本有7任妻子,现在只留下一位。在僜人的传统观念中,妻子的多少如同家庭实力的象征,并可以通过巴麦牛进行买卖。巴麦牛是僜人饲养的家畜,是僜人的主要财产,巴麦牛的品种源自于印度,据说是僜人从印度带过来的。
  而传统的僜人住所,充分显示了这种社会关系。僜人的住所按照吊脚楼的形式而建,半米多高的松木基柱,将房子托在半空中,起到防潮的功能并可以在下边蓄养家畜。房子南北朝向一字排开,男性成年之后,就开始修建自己的房子,并用牛和其他财物购买女子,在其住所旁边继续修建单间,一般一任妻子一个单间。
  房子通常按照东西走向修建,其中东头第一间叫做“哈嘎”,意为客房,另一间叫做“咛”,意为内室。房盖东头或河的下游方一头为圆型,为男人进出的识别标记;房盖西头或河的上游方为齐头,为女人进出的识别标记;通常靠东或河的下游方第一间是男主人住室,隔壁是地位最高的妻子的住室,然后依次为地位较低的妻子的住室。
  主人房面积稍大,会挂饰所捕猎到的动物皮毛和头骨,作为装饰,主人房和妻妾的房子以一条长廊相通,不设门。单间面积不超过5平方米,中间设置火塘,上边架设木架,用于摆放食物,没有床和其他家具。灶的右侧铺竹席就是睡觉的地方,用圆木当作枕头。左侧有专门悬挂衣服和被毯的横架。主人房旁边,永远是地位最高的妻子的住所,所以阿鲁松说:“做一名合格的僜人妻子,就是永远留在我身边。”
  现今整个僜人村和僜人的观念都已改变,阿鲁松的家每天在对客人的迎来送往中度过,俨然一个旅游基地示范点。他的家人也经过培训,成为旅游接待工作人员。而全村的村民仅旅游一项户均收入可达万元,旅游已经成为僜人继养殖和采集药材之后的又一项重要收入。
其他文献
每年藏历四月十四到十六日,是慈觉林和蔡公堂著名的“梅朵曲巴”(鲜花供养节),慈觉林的村民们都要于十四日这天,前呼后拥地将宗赞神像护送到公堂寺,让他与公堂拉姆女神互诉衷肠。到了十六日,再将宗赞神像抬回到慈觉林村过林卡,然后送回庙里。  对这一西藏独特的宗教节日,不但全村人要倾巢出动,举行欢庆活动,也会引得附近村落及一些拉萨市民前来观赏。这不光是宗教的仪轨仪式,也是村落文化的载体,起到了维护地方文化、
2018年9月16日至9月30日,笔者参加了由嘉兴市教育局组织、新加坡专业教育培训中心承办的“领袖成长模式在校长领导能力拓展中的实践”专题培训班。在培训期间有幸聆听了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政策与领导学系教授、研究生导师、哈佛大学博士张延明老师的专题报告《校长管理变革与学校特色课程建设》,并实地考察了3所中小学,对新加坡的学校特色课程建设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笔者以为,新加坡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的一些理
拉丁学名:Leptopoecile sophiae  形态特征:体小(10厘米)的毛茸茸偏紫色雀莺。顶冠棕色,眉纹白。雄鸟胸及腰紫罗兰色,尾蓝色,眼罩黑色。雌鸟色较淡,上体黄绿,腰部藍色甚少,下体近白。与凤头雀莺的区别为眉纹白,无羽冠,顶冠棕色,外侧尾羽有白边。  生活习性:在中国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及西部。是一种色彩鲜艳的小鸟,叫声甜美,栖于矮小灌丛,夏季于林线以上至海拔4600米,冬季下至海拔2
高高的“甲如薪”树呀,上端的枝叶繁盛,做成立在门巴族房旁的“拉薪”,经幡在飘扬!  高高的“甲如薪”树呀,中部树干齐整粗壮,雕成精美的经书夹板,莲师的真言装在其内!  高高的“甲如薪”树呀,根下部盘根错节,制成最好的“乍布呀”木碗,太阳的光芒被重现!  来自远方的贵客呀,门巴人用这最好木碗倒上最好的美酒,请您一干而尽吧!  在今晚用萨玛酒歌把您唱醉!  ——门巴萨玛酒歌  错那县的勒布沟泛指错那县
时光荏苒,整整5年了,每每重走这条神奇的天路都能获得不同的视觉与感官体验。只因为那变与不变的人、车、风景,带来的难忘记忆和瞬间永恒。    “……您乘坐的这趟列车是由北京西开往拉萨方向去的T27次列车,开车时间是20点09分,中途经过石家庄、太原、兰州、西宁、格尔木、那曲……”伴着广播员甜美的声音,我们的旅行生活开始了。  对于初次乘坐京藏列车的旅客来说,车厢里到处都充满了新鲜感。脚下是崭新的藏红
宁玛是佛教在西藏最早形成的传承系统,且与吐蕃王朝相辅相成,高度重合。之后遂逐渐形成噶当、萨迦、噶举、格鲁等。  吐蕃王朝之后,藏传佛教自此进入了各教派分头并进、各自发展成熟的局面,宁玛也成了佛教在西藏传播时间最久的一个派别。  直到今天,西藏最早修建完成的桑耶寺,以及由鲁梅大师在后弘期之始兴建的敏珠林寺等宁玛巴寺庙,仍将西藏古代佛教艺术瑰宝,沿袭留存到了现在。
谁说我把故乡遗忘  梦中我又常回到故乡  潺潺的迪吉优布河  秀美的加日交街  还有那棵挺拔的古达帕里白杨树  我在嘎萨河里摸小鱼  仁定林卡里我捉迷藏  跟着那爷爷在万佛塔下面  听那蒙古和尚讲的龙王的故事  ——歌词来自米玛次仁  现在,让我们离开枯燥的历史文献,重新将自己置于1945年的江孜老城,那是江孜贸易最红火的时代之一。  我们依据文献,采访口述和当事人的记录,力图通过文字重新再现江孜
2013年4月,中国科学家在海拔6500米的珠穆朗玛峰东绒布冰川垭口成功钻取了3根总长为300米的冰芯,其中一根“透底冰芯”长达142米,是目前为止在珠峰钻取的最长冰芯。  冰川是气候的产物,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比较敏感。冰川不仅是固体水资源,也是气候变化的一个监测器。我国有46000多条冰川,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青藏高原的冰川,是恒河、印度河、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长江、黄河的源头,是众多江
时间 5天  难度描述 这条徒步路线只需翻越一座海拔约5000的垭口,但整体海拔较高,所以需在拉萨做好充分适应。徒步路线比较清晰,基本都有小路,只在快到垭口之时,有一些分岔路不好分辨,上下垭口为碎石路,小心滑坠。路线中有几次要涉溪而过,水流有点急,溪中的石头湿滑又不稳定,涉水之时要小心。  路线地形 从甲玛乡的农耕区开始,沿小溪甲玛雄曲往上溯,海拔上升,依次经过高原灌木丛、高山草地,直到最高点垭口
“邦典”不仅是藏族妇女生活上的装饰,也是藏族女孩进入成熟的标志。藏式围裙“邦典”的织造技艺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山南地区贡嘎县沿拉(萨)—泽(当)公路出发,在距离县城17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小镇名叫姐德秀。  坐落在雅鲁藏布江南岸的姐德秀,是西藏历史上煊赫一时的古代八大名镇之一,一直以来享有“邦典之乡”的美誉。在这个面积不算大的小镇里,仿佛空气中都飘荡着家家户户编织邦典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