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来源 :科学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ndam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网络活动的主力军,为了使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这把“双刃剑”,对其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开展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并不断探索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新途径。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 道德教育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计算机网络在全世界迅猛发展,成为现代信息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而今天的互联网正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超乎人们想象的速度向前发展,其中Internet 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用户最多,影响最广的计算机互联网络。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12月30日,我国网民数达到3.84亿,较2008年底增长8600万人,年增长率为28.9%,而大学生是网民中最活跃的群体,占到了24.3%以上。
  互联网在带给人们身心愉悦和极大信息满足的同时,人性的弱点也在这个虚拟世界尽情呈现。良莠不齐的信息和形形色色的网络陷阱,给处于人生观、世界观正在形成阶段的大学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其中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部分学生道德失范。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比较突出的表现在四个方面[1]:
  (一)网络犯罪的滋生。在网上世界中,传统道德的约束力、法律的权威性均被弱化,网络侵权行为在大量重演。在现实生活中遵纪守法的大学生一旦成为网民就有可能目无法纪,传统道德中的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对大学生的约束,在网上世界中形同虚设。
  (二)网络淫秽色情信息的传播。信息内容一般来说带有地域性,而互联网的信息传播是全球性的、超地域性,这就使得一些黄色信息随着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无障碍地传播开来。由于文化传统、社会价值观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对我国青少年的危害更严重。据报道,上网的大学生中 80% 以上访问过色情网站,网络色情是导致大学生性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我们正面临着外来文化的巨大冲击。互联网信息的开放性,使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在网上交汇,发达国家在通過网络连续不断地传播文化信息的同时,也将其意识形态、世界观和价值观、伦理道德观念等四处传播并强加于人,对上网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企图达到利用西方资产阶级腐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不断侵袭我国青年大学生思想的险恶目的。这对于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都是非常危险的。
  (四)网络成瘾的爆发。据有关专家调查,网络上非学术信息中,一些迷人的形象、刺激的场面和离奇的情节,对青年大学生有很大的诱惑力,由于他们的阅历有限,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接受新事物快,容易受到影响,由欣赏到认同,有无意模仿到有意识的追求,致使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网络,荒废了学业,成为网络垃圾的牺牲品。几年来,大学生网络成瘾越来越严重。我国已经将网络成瘾列入精神病的一种,可见网络成瘾对大学生的影响。
  大学生与其他社会群体相比,具有文化层次高、思维活跃、关心国家大事的特点,但同时又缺乏社会实践经验,世界观、人生观也不够成熟。而网络上各种社会思潮在激烈交锋,低俗的信息在网上畅行无阻,使得大学生思想上、道德观上受到强烈的影响。所以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的教育和宣传是必要的,其原因如下[2]:
  (一)网络的特点及发展状况决定必须进行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网络的爆炸性发展,为大学生开拓了知识面,远在世界另一端的知识可以通过网络得到,学习不在局限于单一的书本,可以自主的选择进行多样化的网络学习。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往不再单纯依靠面对面的直接交谈,而是可以依赖网络进行间接的“人机交流”,这就形成了一种新的网络人际关系。
  (二)网络的发展速度决定了必须进行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用“瞬息万变”、“一日千里”来形容网络的发展一点也不过分。网络在人们还没有充足准备的情况下,就影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人们的生活,它给大学生带来了种种好处,也附带着带来了负面影响。一些错误的信息和不良的思想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不良的影响,东西方价值观念的碰撞,使得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表现出的自我化和价值目标的模糊化。
  网络道德教育作为改造人自身的一种活动, 不仅需要教育者有强烈的责任感, 坚持不懈的精神, 坚持和奉守网络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及其规律, 而且要求科学的途径和方法, 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一支懂网络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3]
  在新的形势下,培养一支既懂得思想政治工作艺术又懂得网络技术的高校政工队伍已非常必要也非常迫切。新的形势要求政工队伍具有深厚的政治理论水平,具有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自觉维护这种价值观和道德观的责任感,又深入了解网络的特征,能熟练的使用网络,及时解决网络传播中的问题。如何在大学生自主选择的范围内使教育的引导和帮助真正地发挥作用,这就需要研究上网大学生的行为特点,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熟悉他们的表达与交往方式。惟有如此,才能对症下药,起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二)利用网络的特点,建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新阵地。
  网络之所以能吸引活泼好动的大学生,自有其 “魅力”,这种“魅力”就在于网络所具有的特点。我们教育工作者也应充分利用它来开展工作。把道德教育由“平面”引向 “立体”,使网络道德教育更加生动活泼,变被动防御为主动占领,建立网上德育新阵地。
  (三)要大力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传播环境。
  如有些高等院校建立了有自己特色的研究生德育网站,可以有效抵制西方腐朽文化的侵入和渗透。网上流通的信息虽然五花八门、网络舆论环境相对宽松, 但主流网站可以确立网上正确的舆论导向, 使多种声音中仍然有一个代表主流的声音[4]。高等院校校园网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安全技术手段,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防火墙, 防止国内外黑客的入侵。同时编制新的软件, 对网上的不良信息进行过滤, 净化研究生网络环境
  总之,科技的发展也呼唤着道德的进步,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净化网络环境,重视大学生的网络环境,重视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缺失问题,是一项现实和紧迫的任务,任重而道远。我们要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他们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使大学生理解、掌握、认同、实践网络道德规范,能够以道德理性来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
  参考文献:
  [1] 袁永和. 互联网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及其对策[J] 江西社会科学,2002(4).
  [2] 陈 刚. 网络时代高校德育使命与途径[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3] 陈小书.网络德育教育初探[J].福建教育, 2003.
  [4] 张利民, 王永杰, 王怀东. 研究生德育社会化问题探讨[J]. 中国高教研究, 2004, (4): 50-52.
其他文献
中职学校的计算机课堂教学,既要让学生充满学习兴趣,又要培养其动手和实践能力,就要求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效率,采取合适的教学效果评价方法,以优化中职学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与稳步实施,初中生道德与法治意识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初中阶段,学生道德与法律方面的教学应当受到重视,在此阶段学生身心发展尚不完善,容易受到外
摘要:新一轮的高考改革已被提上日程,成了所有教师不得不面对的一个课题。本文从新高考改革“文理不分科”、“专业导向”这两大主要内容着眼,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特点,着重分析了新高考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对学生吸引力的建议。  关键词:新高考 思想政治课 吸引力  一、新高考方案下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对学生吸引力面临的挑战  1.低专业相关率  此轮高考改革的“专业导向”考试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不够紧密,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成败.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情境教学通过创设特定情境,引导学生主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文化事业都在高速发展,档案安全管理规范化与也随之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人事档案是企业员工信息的重要载体,全面记载员工基本情况,反映着员工个人经历
小学管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既包括德育方面的管理,又包括安全方面的管理.在目前的小学德育管理和安全管理中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升德育管理和安全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体系结构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高等教育作为当今社会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其对人才培养的过程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现代教育强调综合素质培养, 随着这种教育观念的确立, 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素质教育日益受到重视。文化素质包括知识、能力与修养三个层面。艺术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 始终是人类完善自身, 追求和谐进步的重要活动。提高
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是中小学德育的主阵地,传统文化面临严峻挑战的当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是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重要任务,探究传统文化浸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校本化意义和
[摘要] 随着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工作环境和机遇,传统的以班级为单位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正在受到挑战,本文从高校学生社团这一大学生群体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探索出的新途径,对我们现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做以有力的补充。  [关键字] 社团 思想政治教育 途径    高校是我国广大青年人的聚集之地,高校学生社团是这一群年轻人中的特殊团队,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共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三大支柱之一,其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本文阐述了独立学院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开发的意义,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