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就这样长大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pcc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眨眼之间,孩子已满13岁,从呱呱坠地一下长成了167厘米的大姑娘。忙忙碌碌中,一直没有时间静下来回顾妻子和我为其成长所做的一切。《云南教育》编辑部想要我谈谈家庭教育这个话题。想了很久,也理不出个头绪来。更多的还是顾虑“革命”尚未成功,孩子并不优秀,难免班门弄斧。不过这里记下的点点滴滴都是我们自己做过的,而且还在努力去做的事情或感受。交流出来,希望能引起大家的争论,并得到更多人的帮助和指正。
  
  一、给孩子一个真正的家,让她每天都能感受到父母的温暖
  
  除非遇到不测,父母任何一方都有责任给予孩子一个完整的家。有调查显示,亲子关系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儿童身心发展,而且也影响到儿童以后形成的各层次的人际交往关系。关心不够或管束过严同样都会影响孩子健康发展。单亲孩子普遍有自卑感,甚至自闭,朋友少,上课爱走神,易烦躁甚至暴怒。
  除非是实在错不开的应酬,家长尽可能多点时间与孩子在一起,特别重大的节假日、孩子的生日最好能和他(她)一起度过。不要简单地将孩子交给老人打理,对孩子的爱在更多的时候是表现在每天的不厌其烦的琐事之中。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首要因素是父母的教育,然后才是学校教育。而且父母的教育作用是首先的和作用时间最长的。问题少年性格特征的发展与家长的人才观、教养、人生态度以及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等有密切的关系。
  尽可能亲自给孩子做早点。一日之际在于晨。一餐用心的早点会让孩子温暖一整天。
  尽可能做到一家人每天至少有一餐饭在一起吃,并充分利用做饭和吃饭时间加强沟通和交流。让孩子从小就有家的概念:我们是幸福一家,我们家的每一个成员都在为这个家的完整、和谐而努力;爱家是贡献,更是一种责任。
  出差在外,尽可能每天都给家里打一个电话,捎个问候,报个平安,让孩子感受被人牵挂的温暖。
  不要轻易对孩子承诺什么。承诺了的事,就一定要设法兑现。要让孩子从小做负责任的人,哪怕责任很小。
  孩子有重大的活动,尽可能都参加。大家一起努力,一块加油。成功了,举家一起庆祝;失败了,大家一起总结,一块承受。
  要让孩子学会关心父母,有好吃的东西都要与父母分享,不吃独食。每天都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倒杯水,洗洗碗,擦擦鞋,收收家等。
  
  二、与学校密切配合,增强家教的针对性
  
  每天的《家校联系册》、《成长记录》必看必填,也要求孩子必须认真填写。这项工作看似简单,花费时间也不多,但可以检查父母的态度,甚至毅力。因为要坚持并不容易,要写好更不容易,哪怕只是一句话。它可以明察我们做父母的是否每天都注意孩子了,是否观察仔细了,是否认真交流了。
  要求孩子每天努力做到:老师讲课时必须全神贯注;老师布置的作业必须一题不漏地完成;学校的规章制度必须无条件地遵守。
  学校对家长的要求,尽最大努力配合。对学校和老师要有信任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数落学校或某老师的不是,甚至发牢骚或宣泄不满;家长应主动与学校保持联络,互通“情报”,这样可帮助教师更全面深刻地熟悉和理解学生。保持信息通畅,以便掌握孩子的真实情况,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及时掌握他们在学校学习、活动的信息,增强家教的针对性非常必要。
  
  三、多戴“高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人人都需要赞扬,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真诚的鼓励总会带给人愉快、积极的感受。
  每天都要注意观察孩子、关注孩子,要从细微之处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表扬。
  看到了优点就要及时表扬,及时鼓励;要天天表扬,不断地鼓励。
  早晨上学,给孩子一个亲吻,她可能保持一天的好心情;晚上回来,给她一点赞扬,她可以愉快地、高效率地完成家庭作业,睡个好觉,做个好梦。
  激励性的评价,会放大孩子的优点,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累积。每天帮助孩子建立一点自信,天长日久,她的自信心就会越积越多,越积越足,面对困难就不那么畏惧了。
  还要注意倾听孩子的声音,耐着性子去听,不要表现出丝毫的不耐烦。学会倾听也是父母的修养、素质的显现。只有认真倾听了,你才知道孩子一天的行动、一天的收获、一天的进步、一天的不足,你也才知道教育应当从何处入手。
  
  四、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发展孩子的个性特长
  
  对于绝大多数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学校的课堂学习永远是第一位的。只要国家的考试制度不发生大的变化,我们家长和孩子就必须认真对待,而且只能屈服。但是,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发展孩子的个性特长与学习好书本知识同样重要。
  兴趣是成功之母,孩子感兴趣的活动,也许就是他(她)将来的职业。我们做父母的任务就是要去观察、发现、验证孩子的正当兴趣所在。特别要注意观察孩子那些无师自通,拿起来就放不下,自己做得像模像样的行为。这可能也就是孩子的潜力所在。
  孩子在感兴趣的活动中,最容易培养起挫折感和耐受力。但因为孩子好奇的天性,可能对什么都感兴趣,却做什么都不长久。这个时候,父母正确的引导、鼓励就十分重要了。
  父母要腾出时间和精力去引导,有条件的家庭要找专家进行专门指导、训练、培养;要在活动中把握时机,及时加以引导。看准了的方向,父母就要设计培养计划,鞭策其努力,甚至与其一起奋斗,努力去分步实现一个个阶段性目标。即使最后达不到最高境界,但追求的过程往往会帮她养成终身受用的品质。
  作者单位 云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
  ◇责任编辑:刘岭南◇
其他文献
在1998年第49次日本东洋医学会学术总会上,大泽仲昭、佐藤笃彦、本间行彦和田代真一等日本专家从临床病例研究、药理学、流行病学、医学背景和治疗经验等方面对小柴胡汤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