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品牌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来源 :出版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1000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版物是一个出版社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支柱,出版社的竞争首先表现为出版物的竞争,最终也是表现为出版物的竞争,一个出版社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有自己稳定的拳头产品,有自己个性化特色产品,靠品牌去赢得市场、赢得读者,靠品牌去赢得社会的认可与美誉。
  品牌化,是指赋予产品和服务一种品牌所具有的能力。品牌化的根本是创造差别使自己与众不同。对于出版社来说,品牌化的打造,已成为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特别在国际一体化的数字化新时代,中国出版业面对外国出版业,与狼共舞在所难免。现代出版业已进入一个品牌经营的时代,品牌在出版产业的发展中显示了它不可忽视的作用和影响力,品牌的有无,直接影响了一个出版社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换而言之,品牌的优势就是一个出版社竞争的优势。出版物是一个出版社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支柱,出版社的竞争首先表现为出版物的竞争,最终也是表现为出版物的竞争,一个出版社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有自己稳定的拳头产品,有自己个性化特色产品,靠品牌去赢得市场、赢得读者,靠品牌去赢得社会的认可与美誉。
  品牌战略,转型奠基
  品牌战略是培育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没有品牌战略,出版社就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形成自己强大持久的核心竞争力。品牌战略也是一种营销战略,而品牌战略系统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完整营销战略。成名的企业都有着自己清晰和定位准确的品牌战略,例如,快速消费品行业里的P&G,联合利华,餐饮方面的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客,电子商务方面的e一bay、亚马逊等。这些企业都有着自己的完整的品牌战略推广理念,反观出版行业,在这方面的行为性缺失是非常严重,而且尤以国内的出版社在这方面的问题较多,普遍缺乏一种全面的品牌经营观,没有长远和科学的品牌战略,而且目前很多出版社的品牌建设多半是一种盲目的品牌推广。
  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版转型势在必行,现在行业内讨论的最多问题往往是“事业单位转企业单位”“集团化”“合并”“整合资源”等。可以说,当年大家习惯的“出版事业”已经转变为“出版产业”。这不仅仅是个称谓的问题,而是一个根本性改变和划时代变革。出版机构的企业化与出版行业的产业化为出版的品牌化提供经济基础和发展土壤。具体来说,出版品牌指一个出版单位有自己明确的有个性的出版理念,并将这一理念贯彻到该单位的所有活动中。例如,出版物制作思路包括选题范围、出版物的品质与风格、内部管理、公关活动、外在形象设计,包括单位名称、专门字体标志、宣传用语以及建筑物的外观设计等,从而在读者心目中形成一个有鲜明个性的和企业特质的整体形象。
  目前,出版社在品牌规划和品牌战略中,笔者认为主要存在有这些问题。第一,品牌意识薄弱, 缺乏品牌规划和品牌战略。出版社在制定选题计划时,缺乏品牌的科学规划,没有根据自己出版社的特色找准切入点。第二,缺乏品牌策划的计划性和系统性。很多出版社重出版轻策划,对选题的策划随意性很大,缺乏计划性,不自觉地策划形成的品牌多,自觉策划形成的品牌少。重视选题的编辑、出版阶段的策划,而对市场和营销的策划和运作很薄弱。第三,缺乏培育自己优秀品牌作者的能力。出版社要实现品牌化,很重要的是培养一批知名的作者,形成自己的作者优势。但一味地追求名家,又很容易走向重复。第四,缺乏科学持久的品牌营销。品牌的出版和营销是相辅相成的,但很多出版社把出版与营销条块分割, 缺乏协调一致、全面统一的营销管理。第五,对已有的品牌缺乏保护和维护。不注意运用法律的手段维护品牌的权益, 不注意在市场中保护自己的品牌, 使已有的品牌被侵害, 也难以形成自己的品牌。
  品牌构建,从心开始
  如何实现出版社的品牌塑造和品牌战略?编辑必须抓住读者的心、作者的心和图书的心,只有解决这些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以让出版社转型迎来二次春天。笔者通过长期的实践工作发现,可以通过这些方面去进行品牌构建。
  第一,打造自己的图书系列品牌。首先,要把图书质量和出版创新作为品牌战略的核心和基础。图书质量是图书品牌生存的基础,以市场需求、读者满意为最基本的标准,只有这样,出版社的图书产品和品牌才能深入人心,出版社才能生存、获利和发展。要认真听取读者的意见,精心搜集图书市场信息,根据读者的要求和市场反馈的信息改进和提高图书产品质量。图书品牌在读者的心目中不仅仅是单纯的图书,更重要的是图书品牌化经营可以带给读者一种文化附加值,给社会传播一种观念,读者购买和阅读品牌图书不仅可以使其感受到相应的身份、地位、荣誉和自信等,还可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与体验,从而提升购买和阅读效用。
  第二,加强市场营销推广,实现出版和营销的有机结合。出版社要确立长期一致、全面统一的品牌管理和营销体系,要把对品牌的营销贯穿在品牌生产的全过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品牌形象的宣传、推广,形成品牌的市场震撼力和市场占有率。品牌推广应该渗透于出版社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从企业和商品的特性来说,出版社和出版物完全有必要进行全方位的品牌推广,广告宣传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手段,要想强化读者对出版社的记忆,实现品牌识别,出版社必须充分地“广而告之”:一方面解放观念,舍得投入,利用多种媒体做广告;另一方面就是公关推广。出版品牌的公关推广形式很多,如作者签名售书、出版社无偿赠书、创办读者俱乐部、免费培训等。公关推广成本低、收效大,是值得重视的一种品牌推广形式。除此此外,利用数字化网络,实施组合经营同样也是品牌推广的有效方式,现今已经越来越被各家出版社重视。
  第三,培育优秀作者群,形成有特色的优势作者团队。出版社要有意识地培养优秀的作者群,要在思想、理念、文化认同、物质保障、奖励等方面制定有效的配套措施。不仅要同知名的作者建立长期的联系,还要注意挖掘新作者、培育新作者、扶持新作者,增强品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例如,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草房子”系列,一个优秀作者就形成了一个持续盈利的品牌。这得益于出版社重视人才的培养,加强编辑的培训和交流,大幅度提高编辑素质,提高编辑打造和维护品牌的能力,培养学习型、全能型的编辑,这是出版社品牌化制胜的关键所在。树立品牌离不开“品牌化”的编辑,只有是重视培养优秀编辑,提高编辑素质,出版社才有可能打造优秀的团队。
  第四,重视品牌的管理和维护。品牌的形成要经过一个长时期的积累、培育过程。例如,商务印书馆、三联书店、人民文学出版社这些品牌出版社来说,它们都经过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积累,才形成了自己在工具书、学术书、文学作品方面的强势出版领域,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出版特色、品牌特色、树立了自己的形象。要加大对品牌的保护,充分运用法律手段,严防市场上某些不规范行为对品牌产生冲击。并注意对品牌进行维护,根据市场及形势的需要及时对品牌的形象和标准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以提升品牌的品质;适时对品牌进行持续的宣传推广,建立读者对品牌的评价反馈机制,提高读者的忠诚度。
  品牌,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越是竞争激烈的市场越需要品牌战略。出版社品牌已成为出版业竞争的利器,而出版社品牌的内在结构复杂而系统,需要通过理性的作为来打造出版社品牌。对出版社来说,过去最值钱的可能是出版大楼、印刷厂、排版设备等有形资产,而未来出版社最有价值的资源将是品牌、商誉、选题策划人、优秀的作者队伍、编辑群体、健全的发行体系、良好的传播通道。出版社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自己的品牌,品牌的成功打造必将给出版社带来丰厚的效益。
  (作者单位: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其他文献
<正> 1 前言 近20年来,有关医疗实践的信息在快速膨胀,文献资料、杂志数量和研究生论文等直线上升。这种信息量的剧增带来了两方面的变化,一方面我们的知识越来越多,我们的医
如何提供切合全民需求的医疗服务,一直受到国际间及各国政府广泛的重视,新世纪更将是如此,因为:(1)健康为人类追求的目标与价值,国际上广泛视其为基本人权之一。(2)健康与教育之获
针对某运载器作动器恶劣的工作环境和可靠性要求高的特点,对影响其密封性能的各主要参数进行了设计。采用O形金属橡胶密封圈作为密封件,并且密封圈表面包覆层采用填充石墨的
1998年,我国国民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回升期。 日用工业品市场总量将继续保持相对过剩、买方市场的态势;从结构上看,今年将进入高档化、名牌化时代,讲究质量的消费心理更加突
【正】@新闻出版报: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再高的山、再长的路,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就有到达目的地的那一天!在不断解放思想、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中国新闻出
也许受高额利润的诱导,有些大款们的生活奢侈和摆阔显派,特别是公款消费以及一部分人搞消费“贿赂”的推波助澜,近年来,都市消费严重向大款们倾斜.设施一个比一个豪华,价格一
一个学者如不关心民族的前途,不关心人民疾苦,即使受过最好的教育,也不够格称知识分子。胡适、傅斯年、蒋梦麟、梅贻琦、雷震、于右任、殷海光七位学者在风雨飘摇的民国三十八年
根据以上所述,南菜北运工作具有其特殊的重要性及其巨大作用,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蔬菜流通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在蔬菜淡季、重大节日或自然灾害期间仍然需要政府的
正确地引导未成年子女读书的方法,应该是守住底线的放任自流。创造条件让孩子以读书为游戏,帮助他们寻找阅读中的纯粹趣味。  所有认字的人都声称自己喜欢读书,以“大老粗”名号自称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但是读不读、读什么,仍是一个难辨真伪、未曾深究的话题。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例牌菜《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内地人均读书4.39本,比2011年的4.35本多了0.04本,这真是一个“惊人”的
大力开拓农村市场,是扩大内需,确保今年国民经济增长8%战略指标的重要组成。加强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和建设,实现农民购买力则是开拓农村市场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农村市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