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在《山行》中写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为什么“霜叶红于二月花”?这种自然现象是有科学依据的。
在自然界中,绝大多数植物的叶子都呈绿色,这是因为绿色植物的叶肉里有大量的绿色小颗粒,生物学上称之为叶绿体。叶绿体内含有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等色素。在通常情况下,叶绿素的含量占有绝对的优势,它把其他色素都掩盖了。色素对阳光中的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光线的吸收是有选择的。其中叶绿素对红光和蓝光吸收较多,而对绿光却不吸收,还要把它反射出来。因此,我们看到的植物叶子大多是绿色的。
当秋天来临时,气温降低,受低温的影响,新的叶绿素很难形成,原有的叶绿素逐渐被破坏,而叶黄素却很稳定。相比之下,绿色减退,黄色便呈现出来,最后大部分植物的绿衣衫换成了黄色秋装。
至于枫树、乌柏树等树种的叶子会变成红色,那是它们体内糖分增加导致的结果。当冬天到来之前,这些植物为了御寒,将体内一些复杂的有机物转化成糖分。细胞液里的糖分增加后,细胞间隙里的溶液就不易结冰,这就增加了植物的抗寒能力。糖分增多,植物叶子里的花青素就容易形成,而花青素正是使植物叶子呈红色的主要成分。秋天,枫叶中的花青素增多,绿叶就逐渐变红,于是便出现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丽景色。
在自然界中,绝大多数植物的叶子都呈绿色,这是因为绿色植物的叶肉里有大量的绿色小颗粒,生物学上称之为叶绿体。叶绿体内含有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等色素。在通常情况下,叶绿素的含量占有绝对的优势,它把其他色素都掩盖了。色素对阳光中的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光线的吸收是有选择的。其中叶绿素对红光和蓝光吸收较多,而对绿光却不吸收,还要把它反射出来。因此,我们看到的植物叶子大多是绿色的。
当秋天来临时,气温降低,受低温的影响,新的叶绿素很难形成,原有的叶绿素逐渐被破坏,而叶黄素却很稳定。相比之下,绿色减退,黄色便呈现出来,最后大部分植物的绿衣衫换成了黄色秋装。
至于枫树、乌柏树等树种的叶子会变成红色,那是它们体内糖分增加导致的结果。当冬天到来之前,这些植物为了御寒,将体内一些复杂的有机物转化成糖分。细胞液里的糖分增加后,细胞间隙里的溶液就不易结冰,这就增加了植物的抗寒能力。糖分增多,植物叶子里的花青素就容易形成,而花青素正是使植物叶子呈红色的主要成分。秋天,枫叶中的花青素增多,绿叶就逐渐变红,于是便出现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丽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