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脑出血的关系分析

来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ho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脑出血的关系,加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脑出血的预防。方法:将来我院就诊的6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依据有无脑出血病史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共有患者33例,对照组共有患者34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家族病史、病情等各项数据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然后利用无创便携式血压监测仪对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进行全天候检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日间和夜间的血压差异性,分析两组患者日间和夜间的血压变异性。结果:观察组中33例有脑出血病史的患者日间和夜间的血压变化幅度较大,组内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34例无脑出血病史的高血压患者的日间和夜间血压的变化幅度较小,组内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与脑出血有密切关系,因此可以通过减小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日间和夜间血压的变化幅度来预防脑出血的发生。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患者;脑出血;血压变化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and cerebral hemorrhage in order to prevent cerebral hemorrhag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Methods: Choosed 67 patients to divide into 2 groups according to history of cerebral hemorrhage, 33 patients with history of cerebral hemorrhage are in study group and 34 patients without history are in controlled group. The difference of age, family history and pathogenetic condition in two groups were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Then measured blood pressure of two groups all day by non-invasive portable blood pressure monitors, Observed, compared and analysed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between day and night.Results: The varied range of blood pressure between day and night in study group was large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while the controlled group was small and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cerebral hemorrhage, so we can decrease the varied range of blood pressure between day and night to prevent cerebral hemorrhag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Key words: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cerebral hemorrhage,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随着来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高血压的发病率却越来越高,很容易引起脑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脑出血作为一种常见的脑部血管性疾病,具有突发性强、发病原因多、病情严重等特点[1]。脑出血在临床中的表现多为剧烈头疼、意识障碍、恶心呕吐等,严重的可能会引起肢体瘫痪,由于脑出血其发病很快、病情较重、发病原因也各有不同,在治疗时难度较大,因此致残、致死率较高。关于脑出血的致病原因十分复杂,其中血压的变化就是一个重要因素。所以,了解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脑出血的关系,对于防止和治疗脑出血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来我院就诊的67例脑出血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讨论了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与脑出血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对从2012年3月到2013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6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信息进行了采集,这6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是严格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来进行诊断的。其中女性患者28例,男性患者39例,年龄最小患者为61岁,年龄最大患者为82岁,平均年龄为67.4岁,这6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脑出血均符合我国脑血管疾病中脑出血的诊断标准,其中出血部位在丘脑的7例,在脑叶的5例,在基底节的49例,在破入脑室的6例。
  1.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统计资料采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3 方法
  将67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3例患者均有脑出血病史,而对照组34例患者均没有脑出血病史,此外两组患者在年龄、家族病史、病情等各方面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实验中,利用无创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对这两组患者的血压进行全天候24小时监测,其中将早上6点到晚上10点记录为日间,而将晚上10点到次日早上6点记录为夜间,观察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并进行记录,对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异性进行分析。   2 结果
  在对照组34例患者中,患者的日间收缩压和夜间收缩压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日间舒张压和夜间舒张压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观察组的33例患者中,患者的日间和夜间收缩压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间和夜间的舒张压差异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加表1。
  表1 对照组和观察组血压日间和夜间的变化比较(n)
  组别 日间收缩压(mmhg) 夜间收缩压(mmhg) 日间舒张压(mmhg) 夜间舒张压(mmhg)
  观察组(33例) 178±16 148±14 107±9 91±8
  对照组(34例) 164±15 157±13 102±5 95±6
  3 讨论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同时我国的高血压患者也在逐年增加,在老年人中尤其常见。而脑出血作为一种常见的突发性脑血管疾病,其致病因素较多,致死率较高。据统计,我国的高血压患者超过1亿人,但其中对血压进行严格控制的不到5%[3]。大量资料显示,高血压与脑出血有着直接关系,因此,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脑出血的关系不仅有利于进一步进行脑出血的研究,而且对于高血压患者脑出血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脑出血症状主要表现为剧烈头痛,一般都伴有嗜睡、昏迷或者躁动等症状,当患者脑内出现的血肿变严重时,患者的瞳孔会扩大,由于患者的颅内压力增大,以致于会出现脉搏减弱、血压升高或者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的会转变为中枢性衰竭,而若是出血量较少,则一般血肿会自行消退,症状也会逐渐缓解[2]。
  一般来说,正常人的血压在凌晨2点到3点是最低谷时期,日间血压比夜间血压高,许多轻度或中度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化曲线都与正常人相同,但是变动幅度都不大。而本次实验结果显示,患有脑出血的高血压病人不管是舒张压还是收缩压的昼夜变化幅度都很大,由此不难看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与脑出血有明显关系。
  有关资料表明,清晨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出血的概率在所有时间段中最高,但其具体的致病机制尚无定论。笔者认为,这可能是由于清晨的血皮质醇浓度增高,导致血管的收缩,而此时恰好脑血管的舒张功能较差,从而导致患者的血压急剧升高,引起的脑血管的破裂,以至于引发脑出血。总之,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与脑出血的关系,可以很好地了解高血压患者的脑出血病因,同时采取相应措施,比如清晨服用降压药、保持情绪稳定等,从而达到对脑出血的预防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峰.贵州省凯里市苗族人脑出血与血压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17):116-117.
  [2]冯卫东,梁景利,吕云峰,等.脑出血急性期血压变化对颅内压的影响及调控[J].中国医药导报,2012(29):161-162.
  [3]刘玉春,勇琴歌,侯惠如.高龄高血压患者晨峰时段血压变化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武警医学,2013(02):101-103.
  [4]华经海.高血压病患者外周血PRA、Ang Ⅱ和UⅡ水平的变化及抗高血压治疗对其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1.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描述及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认知障碍人群的流行病学特点、认知功能特点,探讨影响认知功能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3例T2DM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及实验室检查,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中文版)行认知功能评估。应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及统计分析。结果:203例患者的MoCA的评分(21.20±4.40)分,≤25分(认知障碍)有181例。在认知功能
期刊
【摘要】简要介绍验证来源,通过对验证定义的分析,讨论验证的目的、标准、方法及其他因素。  【关键词】验证;可接受标准;验证方法;变更偏差;风险评估  验证的概念同GMP一样起源于美国, 1976年6月1日美国发布的“大容量注射剂GMP规程(草案)”,它首次将验证以文件的形式载入GMP史册,“通过验证确立控制生产过程的运行标准,通过对已验证状态的监控,控制整个工艺过程,确保质量。”就是验证的指导思想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合理的环形混合痔的手术方法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150例环行混合痔随机分为治 疗组(外剥内扎+括约肌切断术)80例和对照组(单纯外剥内扎术)70例。对其术后疼痛等7项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术后随 访6个月至1年,两组均一次手术治愈,两组间疗效及伤口愈合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 >0.05)。术后无大出血、肛门失禁等 严重并发症,但治疗组术后伤口疼痛、创缘水肿、残留皮赘、肛门狭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肱骨骨折伴桡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42例肱骨骨折伴桡神经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手术治疗方法、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院后,对本组42例患者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在1~3年,平均(2.3±0.4)年。肱骨骨折在术后6~13周,平均(7.8±2.1)周达到骨性愈合。8例桡神经完全断裂者的治疗优良率为75.0%(6/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的诊断、手术治疗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的28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全部手术切除,并发症3例(5.77%),其中左膈下脓肿1例,胸腔积液1例,腹腔感染1例。术后28例随访1~6年,5年复发率为3.85%,5年生存率在94.2%。结论:对于早期胃癌,即使病变较小也应作根治性切除,术后配合化疗仍是目前治疗早期胃癌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胃癌;手术切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Mills实验下肘关节被动屈伸痛点推拿在治疗肱骨外上髁炎(即网球肘)的疗效。方法 对32例肱骨外上髁炎在配合Mills实验条件下推拿治疗,推拿治疗为在肘屈曲、握拳、前臂旋前、同时伸肘找到肱骨外上髁部痛点前提下,将前臂于旋前位作被动屈伸,同时用拇指在痛点处均力分刮数分钟,而后对前臂以及上臂肌肉进行放松整理。结果 痊愈21例,显效6例,好转3例,无效2例,有效率93.54%。结论 M
期刊
【摘要】目的 进一步探讨前降钙素(PCT)等指标在脓毒症早期诊断、病情评估以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探索前降钙素在指导抗生素应用中的意义。方法 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ICU2009年8月至2010年1月收治病例87例为研究对象,收治24小时内观察血前降钙素、C-反应蛋白(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其它常规检测指标,并连续隔日复查。根据感染严重程度、转入ICU之前3天抗生素
期刊
【摘要】从来源上将,我国是中成药的发源地,但是我国对中成药的研发水平并不高,面对国外高速发展的科技水平,我们的中成药处境十分危急。在大多数国家利用化学药物做引导的时候,我们也在慢慢的接受这种优越性,中成药自身的优越性似乎被忽略了。  【关键词】中成药;发展  1 中成药发展面临的问题  直到现在,我国中药材的种植和培育还处于比较原始的状态,缺乏科学化的种植和管理是我们最大的问题,因为原料药材的这种
期刊
【摘要】目的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若干特点及疗效。方法 分析在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的64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通过我院治疗后,总胆固醇(TC)或三酰甘油(TC)降至正常水平的患者有52例,占本组病例81.2%,其余18.8%的患者血脂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血压基本控制在正常水平.后续通过我院不同时间的全面系统的治疗,目前尚无1例心肌梗死事件发生.结论 中西医结合
期刊
【关键词】中西医;肺心病;观察治疗  我们两年来共收治肺心病63例,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订制的标准。  我院既往肺心病仅做了西药抗菌素方面的治疗观察,其效果均不够满意,因此,逐年的病发症及死亡率未见明显下降。实践告诉我们,治疗肺心病,首先在于缓解期的预防及治疗,另一方面,治疗肺心病还必须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必须西医认真学习中医,才能在防治肺心病过程中取得较满意的效果。两年来,我们用中西医结合,认真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