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人的灵魂和精神的教育,是创造人真善美精神世界的教育。人的精神世界是通过各种文化形式建构起来的。在诸多的文化形式中,艺术特别是音乐对人的情感和精神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思想政治教育要善于在理论与实践上创造性地发挥音乐这种艺术形式的精神作用,使其具有形象性、情感性,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10-0047-03
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人的精神世界施加思想性和政治性影响,从而变革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固然有专业性的知识体系与思想内容,然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却是以人类多样性的文化形式为其人文底蕴与思想内涵的,而音乐恰能将学生的“德性”与“道义”带入一种真善美的艺术境界,是学生接受审美教育、构建完善人格和提高整体素质的文化样式。
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缺失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最大的缺失就是遮蔽了包括音乐在内的人类基本文化样式在提升人的“德性”与“道义”境界方面的作用与价值,从而造成了对个人生命价值的忽视,对思想政治教育本性的误解,对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僵化。
对个人生命价值的忽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往往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左倾”思维方式的影响,人们过度注重集体、群体、社会而忽视个体人的存在,常用高度统一、生硬死板的思想框架抹煞个体生命的存在,没有真正在集体、社会与个人生命的辩证统一中给个人以应有的地位和足够的尊重。就本源意义而言,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而且具有不可忽视的个人生命价值,能够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帮助人们解决诸多人生课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生命价值问题则更为重要。鉴于此,思想政治教育应突出个人的生命价值,让人感到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种外来的甚至是强加于人的东西,而是与人自身的生命需要内在一致。
对思想政治教育本性的误解。目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要存在两种对立意识:一种是源于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大搞“政治挂帅”“以阶级斗争为纲”,把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过度拔高;另一种则与此相反,认为“市场经济了,还要什么思想政治教育”,持取消论。[1]思想政治工作是全党一项长期战略性任务,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了可靠的物质基础,这大大增强了经济建设的生机和活力,但同时各种消极、非主流的思想文化也趁机渗透进来。对于这种复杂的情况,我们必须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既要利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带来的积极成果教育人,又要有效地抵制各种消极影响,充分认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
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僵化。改革与创新是时代的主题,但思想政治教育却在很多方面裹足不前、僵化保守,严重脱离人们的生活现实和需要。因此,适应社会实践的新发展,不断汲取新的优秀思想文化成果,着重吸收和借鉴包括音乐在内的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等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文化样式,解放与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与途径,使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保持生机和活力。
二、音乐的教育功能
音乐教育发展至今,它的教育功能日趋完善,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点。
(一)陶冶情操
音乐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及审美趣味方面自然起着别的艺术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音乐教育应抓住音乐形象性、情感性等基本特征,让学生充分享受一切美的音乐,多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学生去体会理解音乐的内涵。如欣赏名曲《二泉映月》,学生会产生痛苦、哀伤、渴望等不同的情绪变化,体会到作者阿炳在黑暗的旧社会追求光明、乐观向上的可贵精神。又如欣赏我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梁祝》音乐时,同学们会被其优美的旋律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深深吸引、打动。这些健康的音乐作品能够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更全面的提高,而这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二)寓教于乐
任何思想政治教育如果没有情感的基础,只能成为空洞的说教,音乐在实现思想教育作用时,并不是靠强制的方式,它依靠音乐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影响学生的道德观念。所以,学校音乐教育能以乐辅德。例如教唱革命歌曲《义勇军进行曲》《保卫黄河》等能激发和唤起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启迪智慧
音乐是启迪智慧的钥匙。大量事实说明,古今中外许多高智能的名人,如孔子、爱因斯坦、列宁等都酷爱音乐,可以说音乐对他们的事业成就具有一定的影响。爱因斯坦说过:“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音乐要求同样的思维过程,如果我在早期没有接受音乐教育,那么无论什么事业都将一事无成。”[2]学校音乐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客观世界,扩大知识面,对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学生弹奏乐器,可以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锻炼他们的创造能力。可见,音乐教育对学生智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四)强健体质
优美的音乐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马克思说过,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学校的音乐教育可与学生的身体运动结合起来,如自由体操、广播操、舞蹈,这不仅发展学生音乐感受能力,而且锻炼了学生体质,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促进其身心协调发展。
三、从音乐维度,建立“人的方式”的
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人的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此为基础来思考和解决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各种问题。
(一)用音乐激发学生主体生命意识的教育方式
主体生命意识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生命意识的特质,亦即自觉自为的主体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3]用音乐激发学生主体生命意识的教育方式,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积极为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塑造、自我发展创造条件。为此,一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不能把学生看成被动接受教育的存在,而应始终把学生视为主体,把学生看成是有主见、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启发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音乐感觉。二要培养学生的主体生命意识。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要通过学生对音乐的主动了解,以学生为主体,给他们提供最大的选择机会,使学生的主体生命意识得到最大的张扬。要引导和鼓励他们参与音乐的教学活动,促进他们主动理解音乐,通过音乐触及学生心灵深处,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动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意念和人生目标,在此基础上确立符合时代要求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有效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 (二)用音乐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式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以人为本”的核心。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人的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通过发挥音乐的思想价值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关注以下三点:一是点面结合。用音乐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既照顾到“面”也照顾到“点”,针对不同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类型的音乐,在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基础上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层面上感受不同音乐。二要立足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用音乐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局限于学生生命需要的满足,还要立足于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运用音乐的教育方式,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尊重和信任学生,为学生创造较为宽松的教育环境,把学生发展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统一起来。三是注重学生全面、充分发展。对于学生而言,不仅要强调他们的政治素质、思想觉悟的提高,而且要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和充分发展。教育者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发挥音乐的思想价值,把学生的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相对完善的、全面发展的人。
(三)用音乐提升学生人性境界的教育方式
在马克思主义的“三形态”理论中,人性的生成要经历三个历史阶段:“人的依赖关系”是人的最初阶段,“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人的第二阶段,“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基础上的自由个性”则是人的第三阶段。”[4]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当代中国人生命本性正处于由“依赖本性”向“独立本性”生成的历史时期。在这样一个时代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通过音乐的方式提升学生的人性境界。尽管从历史必然性的视角来说,每个学生的生命本性的生成都不可避免地依赖于物,经历“独立本性”,但不能因此而放弃超越“独立本性”,实现人的“自由个性”的生成目标。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用音乐提升学生的人性境界,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总之,面对时代引发的学生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的显著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对人性束缚和压抑的弊端显而易见,而且愈来愈远离当代“以人为本”的时代主题。时代的发展迫切地呼唤变革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建立“人的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音乐文化样式的作用,不仅让学生的身心得到了全面和谐的发展,更凸显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特点、民族特点与人类特点。
参考文献:
[1]王笑禹.浅析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音乐教育模式[J].才智,2010(3).
[2]卢浩芳.试论音乐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价值[J].大众文艺,2010(9).
[3][4]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0.
The Effects of Music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XIA Yan
(Nanjing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Nanjing 211135,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As the soul and spiritu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ultivates honesty, kindness and beauty out of people’s mental world constructed on various cultural activities. Among those activities, arts, especially music, is of specific significance and values in people’s emotion and minds. Taking advantage of that spiritual function of music 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n be vivid, emotional, and further more relevant and effective.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usic education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10-0047-03
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人的精神世界施加思想性和政治性影响,从而变革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固然有专业性的知识体系与思想内容,然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却是以人类多样性的文化形式为其人文底蕴与思想内涵的,而音乐恰能将学生的“德性”与“道义”带入一种真善美的艺术境界,是学生接受审美教育、构建完善人格和提高整体素质的文化样式。
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缺失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最大的缺失就是遮蔽了包括音乐在内的人类基本文化样式在提升人的“德性”与“道义”境界方面的作用与价值,从而造成了对个人生命价值的忽视,对思想政治教育本性的误解,对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僵化。
对个人生命价值的忽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往往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左倾”思维方式的影响,人们过度注重集体、群体、社会而忽视个体人的存在,常用高度统一、生硬死板的思想框架抹煞个体生命的存在,没有真正在集体、社会与个人生命的辩证统一中给个人以应有的地位和足够的尊重。就本源意义而言,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而且具有不可忽视的个人生命价值,能够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帮助人们解决诸多人生课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生命价值问题则更为重要。鉴于此,思想政治教育应突出个人的生命价值,让人感到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种外来的甚至是强加于人的东西,而是与人自身的生命需要内在一致。
对思想政治教育本性的误解。目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要存在两种对立意识:一种是源于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大搞“政治挂帅”“以阶级斗争为纲”,把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过度拔高;另一种则与此相反,认为“市场经济了,还要什么思想政治教育”,持取消论。[1]思想政治工作是全党一项长期战略性任务,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了可靠的物质基础,这大大增强了经济建设的生机和活力,但同时各种消极、非主流的思想文化也趁机渗透进来。对于这种复杂的情况,我们必须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既要利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带来的积极成果教育人,又要有效地抵制各种消极影响,充分认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
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僵化。改革与创新是时代的主题,但思想政治教育却在很多方面裹足不前、僵化保守,严重脱离人们的生活现实和需要。因此,适应社会实践的新发展,不断汲取新的优秀思想文化成果,着重吸收和借鉴包括音乐在内的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等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文化样式,解放与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与途径,使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保持生机和活力。
二、音乐的教育功能
音乐教育发展至今,它的教育功能日趋完善,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点。
(一)陶冶情操
音乐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及审美趣味方面自然起着别的艺术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音乐教育应抓住音乐形象性、情感性等基本特征,让学生充分享受一切美的音乐,多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学生去体会理解音乐的内涵。如欣赏名曲《二泉映月》,学生会产生痛苦、哀伤、渴望等不同的情绪变化,体会到作者阿炳在黑暗的旧社会追求光明、乐观向上的可贵精神。又如欣赏我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梁祝》音乐时,同学们会被其优美的旋律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深深吸引、打动。这些健康的音乐作品能够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更全面的提高,而这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二)寓教于乐
任何思想政治教育如果没有情感的基础,只能成为空洞的说教,音乐在实现思想教育作用时,并不是靠强制的方式,它依靠音乐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影响学生的道德观念。所以,学校音乐教育能以乐辅德。例如教唱革命歌曲《义勇军进行曲》《保卫黄河》等能激发和唤起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启迪智慧
音乐是启迪智慧的钥匙。大量事实说明,古今中外许多高智能的名人,如孔子、爱因斯坦、列宁等都酷爱音乐,可以说音乐对他们的事业成就具有一定的影响。爱因斯坦说过:“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音乐要求同样的思维过程,如果我在早期没有接受音乐教育,那么无论什么事业都将一事无成。”[2]学校音乐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客观世界,扩大知识面,对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学生弹奏乐器,可以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锻炼他们的创造能力。可见,音乐教育对学生智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四)强健体质
优美的音乐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马克思说过,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学校的音乐教育可与学生的身体运动结合起来,如自由体操、广播操、舞蹈,这不仅发展学生音乐感受能力,而且锻炼了学生体质,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促进其身心协调发展。
三、从音乐维度,建立“人的方式”的
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人的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此为基础来思考和解决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各种问题。
(一)用音乐激发学生主体生命意识的教育方式
主体生命意识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生命意识的特质,亦即自觉自为的主体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3]用音乐激发学生主体生命意识的教育方式,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积极为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塑造、自我发展创造条件。为此,一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不能把学生看成被动接受教育的存在,而应始终把学生视为主体,把学生看成是有主见、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启发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音乐感觉。二要培养学生的主体生命意识。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要通过学生对音乐的主动了解,以学生为主体,给他们提供最大的选择机会,使学生的主体生命意识得到最大的张扬。要引导和鼓励他们参与音乐的教学活动,促进他们主动理解音乐,通过音乐触及学生心灵深处,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动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意念和人生目标,在此基础上确立符合时代要求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有效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 (二)用音乐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式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以人为本”的核心。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人的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通过发挥音乐的思想价值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关注以下三点:一是点面结合。用音乐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既照顾到“面”也照顾到“点”,针对不同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类型的音乐,在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基础上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层面上感受不同音乐。二要立足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用音乐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局限于学生生命需要的满足,还要立足于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运用音乐的教育方式,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尊重和信任学生,为学生创造较为宽松的教育环境,把学生发展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统一起来。三是注重学生全面、充分发展。对于学生而言,不仅要强调他们的政治素质、思想觉悟的提高,而且要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和充分发展。教育者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发挥音乐的思想价值,把学生的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相对完善的、全面发展的人。
(三)用音乐提升学生人性境界的教育方式
在马克思主义的“三形态”理论中,人性的生成要经历三个历史阶段:“人的依赖关系”是人的最初阶段,“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人的第二阶段,“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基础上的自由个性”则是人的第三阶段。”[4]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当代中国人生命本性正处于由“依赖本性”向“独立本性”生成的历史时期。在这样一个时代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通过音乐的方式提升学生的人性境界。尽管从历史必然性的视角来说,每个学生的生命本性的生成都不可避免地依赖于物,经历“独立本性”,但不能因此而放弃超越“独立本性”,实现人的“自由个性”的生成目标。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用音乐提升学生的人性境界,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总之,面对时代引发的学生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的显著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对人性束缚和压抑的弊端显而易见,而且愈来愈远离当代“以人为本”的时代主题。时代的发展迫切地呼唤变革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建立“人的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音乐文化样式的作用,不仅让学生的身心得到了全面和谐的发展,更凸显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特点、民族特点与人类特点。
参考文献:
[1]王笑禹.浅析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音乐教育模式[J].才智,2010(3).
[2]卢浩芳.试论音乐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价值[J].大众文艺,2010(9).
[3][4]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0.
The Effects of Music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XIA Yan
(Nanjing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Nanjing 211135,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As the soul and spiritu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ultivates honesty, kindness and beauty out of people’s mental world constructed on various cultural activities. Among those activities, arts, especially music, is of specific significance and values in people’s emotion and minds. Taking advantage of that spiritual function of music 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n be vivid, emotional, and further more relevant and effective.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usic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