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感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yJZ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朋友家闲谈时发生了这样的一件小事,她5岁的女儿跑到妈妈身边,大声喊着:“我要买东西吃!”她的妈妈不好意思地看看我,批评起女儿:“就晓得吃!”妈妈随手拿出些零钱,我问她:“这里有一块的、两块的、五块的,你让妈妈给你哪一张呢?”“我只要五角钱,买一根冰棒!”可没有五角的。“那,妈妈给我一块。”可见这个孩子在实际的用钱上有一双数学的眼睛,有一种数学的思维的习惯,能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这就是数感在起作用。
  什么是数感呢?《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数感的具体体现是:“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景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由此可知,数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结构变量,集中表现为:对知识教学的充分感知,对思维训练的快速反应,对个性教养的深刻感受。在教学活动中,具有良好数感的人对数学情境能反应迅速、准确、敏捷和思路简缩,能自然地运用最优化的解题策略。因此,教学中培养学 生的数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感呢?
  一 、學生进行生活体验,形成数感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科学,它来源于生活,发展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将抽象的数学建立在学生生动的、丰富的生活背景上,才能 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数感”重要的是上学生自己去感知、去发现,主动去探索,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有关的情景和实例。
  如,去超市看看,称称各种蔬菜、水果的重量,观察糖精、奶粉、洗衣粉、方便面等物品的标注重量。感受100克、1千克、50千克的实际重量等等。可通过拍照、收集包装或收集图片等进行信息收集。让学生互量身高、测量黑板、门、教室的长、宽各有多长?1米有多长?一步大约多少米?教学《位置与顺序》时,我设计了些游戏活动:“贴鼻子”——同桌两人一起玩,一人蒙眼睛,另一人用上下左右前后的口令告诉同伴,贴鼻子的正确位置。“送信”把算式写好后发给同学,按得数找到信封,然后按信封上的要求送到目的地。这些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不仅可以获得数感的启蒙,还能培养学生的“亲近数学”行为,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让学生学会观察,建立数感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积极思维参与的比较持久的感知活动,是一种“思维的知觉。”学会观察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条件。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知识。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与交流。如,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中,在认识“1”时,先让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用“1”表达的事物.。学生例举出:1根小棒、1本书、1串糖葫芦、1个国家……随后引导学生数出几个糖葫芦是一串?帮助学生理解“1”可以表示一个个体,也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1个集合,从而渗透了“1”中有多,多中有“1”的思想。
  我利用课前三分钟的时间,说一句有关数学的话,如:我们家有三口人,我买了一支铅笔,我家养了一只小花猫,车牌上、日历上、电话上有数字,我家住在一单元201,买了5本书等。这些都是学生身边的事,学生开始自己放眼观察门外面的世界。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这样,学生在观察中体会了数的含义,在现实中初步建立了数感。
  三、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增强数感
  “儿童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智慧的鲜花是开在手上的”(皮亚杰语)。动手操作活动就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展现,使经验不断内化、提升的过程,也是学生主动发展的自由天地。注重动手操作的数学课堂将成为学生探索的乐园、创新的摇篮。数感的培养和发展,离不开动手操作。例如:教学“8+()=12”时。为了鼓励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学习,提出自己的见解,我问道:“你认为这道题该填几,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不一会儿,小朋友们各抒己见,出现了以下情景。老师,我先画了8个小圆圈,接着又画了4个小圆圈,这样加起来就是12个小圆圈了,所以该填4.。另一个小朋友说:“老师,我先画了12个小圆圈,接着去掉8个还剩4个,所以该填4.”老师,我是一个一个地数,8+1+1+1+1=12。.老师,也可以倒着数12—1—1—1—1=8。老师,我看到8想到2,2再加上2等于4,老师我用小棒摆的,应该填4.。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动手做数学,用数学,让学生体会到“数”就在身边,感受到“数”的趣味和作用。增强了学生的数感。
  四、让学生大胆猜想,发展数感
  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对游戏活动有着天然的心理趋向,教师应该顺应他们的年龄特点,有意识的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帮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感的意义和作用,积累经验,建立良好的数感。在认识“20以内的,数”后,组织学生玩猜数游戏,采用“大一些、小一些、大得多、小得多”等语言描述数的大小关系,既锻炼了学生在结合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关系的本领,又渗透了“区间套”逐步逼近的思想。
  总之,数感的形成不是靠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逐步培养。作为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精心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建立数感作为教育的基本目标,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去。
其他文献
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一年级教师得以爱心、恒心来引导孩子们渐渐步入正轨,逐步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在课堂上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着重培养以下几个方面的好习惯。  一、培养学生课堂常规的习惯。刚上一年级的小朋友课堂上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怎样才能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呢?教师应做到:第一,不要太早着急学习课程,
期刊
  目的:探讨肺炎患儿的体质构成特点和体质因素与肺炎患儿证型及证型转化之间的相关性,为中医药干预和调节肺炎患儿的体质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运
  目的:观察调经种玉汤对多囊卵巢综合症(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 OS)排卵及临床症状影响的研究。   方法:纳入脾肾阳虚的PCOS患者30例,于月经第5天开始口服调经
茫然的妈妈  苗苗是我的助理,有个两岁的男孩。她跟很多的80后的宝妈一样,给自己买件衣服要左看右比的衡量,但为了孩子,哪怕花上百元买个普通的玩具,也不曾眨一下眼。  苗苗家附近有一个漂亮的宝宝店,它是一家业内相当有名的连锁店。她经常带孩子到门店逛,这次主要是想给宝宝换款尿布湿。  进店时,看到合生元搞活动,苗苗有点心动,问站在旁边的店员:“这合生元搞活动呢?”店员冷冷的回了句:“是啊。”苗苗站在旁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肌内效贴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为拓展面瘫的治疗方法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恢复
近二十年的初中物理教学让我深刻体会到,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初中物理课堂的需要,学生的积极性无法充分调动,学习兴趣无法得以提高。因此在我县大力提倡的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前提下,我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在课堂中采用了“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物理实验教学,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也有了一些收获。  一、分组合作实验存在的问题  1、大班额条件下分组困难  在分组合作实验中,分组是至关重要的。小组成员间结构
期刊
  目的:制备急性支气管炎模型小鼠,凭借现有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急性支气管炎模型小鼠血清白介素-2(IL-2)及白介素-8(IL-8)水平进行测定及分析,探讨小儿清肺止咳口服液
通用技术是高中课程改革大环境下产生的一门新课程,它不同于其他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以技术教学为主的一门课程,教师以基础的、宽泛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技术内容为载体,进行通用技术教学活动,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于2007年开始开设通用技术课,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有了一定的收获,下面
期刊
“健康第一”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指导思想。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那么在体育教学中怎样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广大体育教师新的研究方向。本文从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入手,探索体育教师对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字:心理健康教育?? 体育教师?? 高中学生  一、心理健康概念的阐释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良好功能状态。也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