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审美语境中的传统经典艺术

来源 :中国美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yilang78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娜·高美1940年出生于捷克,五岁时随父母移居奥地利。彼时,战后的欧洲正面临着社会秩序的重建,在艺术领域,现代主义的思潮还在延续,而后现代主义正悄然兴起。作为家中唯一继承了父亲艺术天赋的孩子,安娜从小就对绘画、音乐和舞蹈抱有极大兴趣,但直到1976年,婚后的安娜才前往法国接受系统的美术学院教育。在那里,她师从著名的超现实主义画家萨尔瓦多·达利,艺术创作也深受其影响。然而,一场车祸彻底地改变了安娜的艺术道路,由于无法继续作画,安娜将创作重心转移到雕塑上,不曾想,这一转变却无意中开辟出另一番天地。她用具象的形式连接起古代与现代、客观现实与精神世界,借助叙事性和剧场化将雕塑带入真实的空间。

一、传统题材的现代转译


  在西方各艺术门类的发展中,雕塑在19世纪末开始突破传统的限制,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风格。也正是在一个执着于追求形式创新和观念表达的社会中,安娜·高美毅然选择回归写实雕塑,用具象的方式探索雕塑本体语言更多的可能性。她的作品不仅凸显出勃勃的生命力,背后也蕴含着深刻的哲思与宗教情怀。她所创作的雪白大理石雕塑和青铜雕像,镌刻着古希腊、古罗马神话与艺术精神,体现着文艺复兴、巴洛克和超现实主义的典型风格。她将音乐、舞蹈与绘画、雕塑融为一体,完美地结合了欧洲古典浪漫主义与现当代艺术。
  安娜·高美的雕塑非常强调典雅的历史传统,作品常带有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的元素。古老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是她创作主题的重要来源,各类神话人物,如尤利西斯、科林斯王等,都是她创作中反复刻画的对象。安娜认为,尤利西斯是一个典范,是人类自身的镜像,象征着通过重重考验,一步步接近知识和智慧的精神家园。在作品《尤利西斯》中,她选用青铜材料塑造尤利西斯结实的形体,并用颜色包裹,为作品在历史之维中注入了一丝现代的元素。
  奥林匹克精神也是安娜非常喜欢的题材之一。“在现代生活中虽然出现了许多其他挑战,如对太空的探索、遗传研究等。然而,直到今天,奥林匹克运动仍然是和平竞争和勇于超越自我的象征。”[1]就雕塑本身而言,作品《奥林匹克精神》也正体现了安娜·高美对自我的勇敢挑战:三个相互叠加的处于不平衡状态中的杂技运动员,使得保持人体的稳定成为作品创作的挑战之一。安娜大胆使用铜作为创作材料,客观上又增加了使雕塑保持直立状态的难度。
  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雕塑艺术创作的材料日益丰富,一些新型的现代材料,如塑料现成品、图像、日常物品等,不断被艺术家用于创作。虽然安娜亦使用过铜这种较为现代的材料,但她的雕塑作品仍然大部分沿用青铜、大理石等传统材料。从这一点上也可看出安娜·高美对雕塑创作传统的坚守。

二、回归写实雕塑的理想之美


  在西方艺术创作的传统中,人体一直是最古老、最重要的母题,具象人体艺术创作在学院美术教育体系中也是最为重要的类别。安娜·高美的雕塑作品中随处可见具象的人体,《尤利西斯》《科林斯王》《俄耳浦斯》等作品都使用神话人物作为创作的主体形象,象征人类对命运的抗争、对知识和智慧的追寻以及对爱情的勇敢守护。从造型上来看,安娜·高美的作品多表现运动中的人体,这和她喜欢舞蹈是一脉相承的。她认为任何静止不动的东西都会腐烂枯朽,只有运动中的物体才具有永恒的生命力。这样的创作理念与罗丹的艺术思想不谋而合,在谈到创作经验时,罗丹曾言:“即使我在某些作品中并不显著地表达动作,但我总是找出一种姿态来说明:我很少表现完全的静止,我常用肌肉的跳动来传达内在的感情。”[2]作品《欧洲》创造性地阐释了宙斯化身公牛劫夺欧罗巴的故事,画面中公主向后延伸的双臂和飘舞的头巾表现出强烈的动势,生动地体现出故事原本的戏剧性。


安娜·高美 《心灵的外衣》 121cm×104cm×78cm 抛光铜 2015年

  对自然满怀尊重,真实清楚地表现人物形态,是安娜·高美艺术创作的另一重要特点。她擅长模仿自然,其作品中塑造的人体,无论是身躯体态,还是动作线条,都准确有力地再现了人体真实的形态。例如,雕塑《翠鸟》的创作灵感就源于海鸥犹如杂技表演般的飞行姿态。作品中的两个人体都像是飞翔中的海鸥,处于强烈的动势之中,结实的肌肉、自然摆动的躯体在一倾一仰的姿态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唐·乔瓦尼和马》中莫扎特歌剧中的英雄人物的头部以马头来表现,《莱波雷诺(公鸡)》中人脸被附于公鸡的身体之上,这些作品都是安娜·高美将其所见的自然与自我内心感受结合起来的结果,它们都激发着观众透过事物之表象去体会内在的真实。

结语


  好的艺术总是能直击人的心灵,好的艺术家也要在接受了古典主义的技法、现代主义的形式以及后现代主义的观念的洗礼后,回归内在情感和精神。作为艺术家,安娜·高美是热情的也是敏感的,她采用具象雕塑这种传统的形式表现人的精神和情感,从现代主义对传统具象雕塑的颠覆中走了出来,为艺术注入了全新的观念,同时也为观者提供了一个反思欧洲经典雕塑的契机。《心灵的外衣》即是一件完美地体现安娜·高美艺术精神和思想的经典作品,它象征着艺术家追寻道德和平静的道路,彰显着对他人的慈爱和怜悯。“这件斗篷的中空部分是由我们的灵魂、我们的良知和我们的创造力所填满的,而这些正是能使我们获得永生的因素。”[3]空斗篷“空”的概念也体现着东方传统的美学意境,“空”比“满”更丰富、更有内涵。“空”包含着所有的东西,所有我们无法触及的最重要的东西,有爱还有痛苦,唯有这些超越物質的东西才不会被遗忘,它召唤着人类的良知,隐藏着人生的意义。
  在作品中,安娜·高美不断地找寻生活的意义。她将日常生活的狂乱置于一边,转入神秘静默的思考之中,通过创作引导人们回归内心的情感。她并不一味追求形式上的创新,而是将现代观念与个人情感注入古典艺术表达的形式中,在具象雕塑的创作中探索雕塑本体语言,兼顾作品的物质性与精神性,融合传统与现代,形成了独具个人特色的艺术风格。
  (黄小娇/中国国家博物馆)
  注释
  [1]杨薇嘉,主编.和谐·经典与当代——安娜·高美雕塑艺术展[C].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5:66.
  [2][法]罗丹,口述.葛赛尔,记.罗丹艺术论[M].沈琪,译.吴作人,校.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1978:35.
  [3][奥]安娜·高美. 心灵的对话:国际著名雕塑大师安娜·高美Anna Chromy[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2011:44.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为减轻创伤后疤痕形成,增加美观。方法:采用梯形切口技术修复皮肤裂伤,使修整后创缘与皮肤成75。角。结果:全部伤口均一期愈合,愈后疤痕不明显,病人满意。结论:该技术可使皮肤对合更密切,张力更少,切口皮肤轻度外翻。皮肤轻度外翻,可使表皮完全覆盖裂隙处创面,从而减轻疤痕形成。  关键词 皮肤 裂伤 梯形切口技术    EMERGENCY SKIN SPLIT REPAIRING WITH LA
期刊
《中国当代艺术史1978—2008》(大学教材)自2014年7月第一次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迄今已经过去七年。截至2020年,这本普及性的中国当代艺术史图书已经重印了八次。在举步维艰的图书出版市场,一本学术性“小”书[1]能取得如此出版佳绩,的确令人刮目相看。2020年,著者鲁虹在此书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完成了《中国当代艺术史1978—2018》的书写。  提到当代艺术史的书写,鲁虹一直有着他自己的方
期刊
摘要目的:针对面颈部烧伤常累及前胸无法运用局部皮瓣转移术,而另作选择修复创面。方法:依胸三角区解剖特点结合临床经验,采用胸廓内动脉第二、三前穿支岛状瓣转移结合瓣下滴注bFGF进行修复治疗21例。结果:18例全部成活,面颈部修复效果良好,2例部分坏死,1例全部坏死。结论:采用胸廓内动脉前穿支岛状瓣修复面颈部创伤,减少了前胸部瘢痕对皮瓣选择的限制;bFGF促进血管新生,改善创面微循环,提高了皮瓣成活率
期刊
颜面部是人体的重要暴露部位,容易遭受外伤,且伤后对生理功能和外观均有较大影响:轻则在伤处留下疤痕,重则尚可造成脸部器官的移位畸形,严重影响伤者的各项功能,造成终身的生理和心理危害。因此,颜面部的外伤应该得到最好的修复。近年来,我科对27例颜面部外伤患者行一期美学修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27例,其中男18例,女9例,年龄3岁~45岁,平均21岁;单纯刀砍或割
期刊
2020年11月23日至12月8日,“大美之艺·厚德之行——2020天津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双年展”在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展览展出了学校美术学类173位教师共330余件作品,是检阅和展示天津美术学院教师近年来教学、科研、艺术创作成果的一项重要学术活动。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进美术院校“新文科”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天津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双年展”分美
期刊
摘要目的:寻找对重度Rombergs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3例该综合征患者选用了吻合血管的游离脐旁肌皮瓣和背阔肌肌皮瓣移植进行治疗。结果:3例肌肤瓣移植全部成活,效果满意。结论:采用该法治疗Rombergs综合征,术后面部两侧对称自然,避免了移植重力下垂的弊端。  关键词 Rombergs综合征 肌皮瓣 血管吻合    王彪,1978年原上海第一医学院医学系毕业,曾先后担任济南军区总医院
期刊
瓦尔特·比梅尔出生于罗马尼亚,1942年,他带着一份未完成的关于自然哲学的论文去往德国的弗莱堡大学,并在那里成为马丁·海德格尔的学生,开始潜心研究现象学和艺术哲学。海德格尔在其晚年的研究中提出了“切近”(Nàhe)这一概念性哲学名词,来表明人在物质世界中一种最原初的而非对象性的关联状况[1],即“世界关联”(Weltbezug)或“世界关系的基础”。比梅尔以此为起点展开对艺术的讨论。他认为艺术领域
期刊
[摘要] 近二十年来,我国艺术管理专业蓬勃发展,各大高校,尤其是艺术类专业院校不断开设艺术管理相关专业。艺术管理专业虽然源自西方,但其在我国新时代美育发展的现实情形下,展现出了兼容并蓄的特质。本文试从我国艺术管理专业(视觉艺术类)的发展概况与现实特征出发,在参照西方艺术管理专业建设的同时,结合我国的美育发展现状,探讨我国艺术管理专业如何在当下紧随潮流,通过创新与拓展,为培养适应新时代美育发展和国家
期刊
摘 要:现金股利作为股东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利益相关方尤其是投资者的关注。采用单因素分析法,企业生命周期显著影响现金股利支付水平,本文基于股利政策理论和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对股利分配的影响机制进行理论梳理,以ST康得作为个案,从企业生命周期的视角,对现金股利支付水平进行实证研究。最终得出结论:伴随着企业生命周期,现金股利支付水平产生相应变化,企业应根据经营生命周期适时调整现金股利分配政策。  关
期刊
米歇尔·沃格穆特生于德国纽伦堡,以阿尔布雷特·丢勒之师的身份闻名于世。[1]沃格穆特是一位多产的画家和木刻家,其作品从纽伦堡广泛销售到各地并留存至今。然而和丢勒完全不一样的是,只有很少学者对沃格穆特的艺术进行过研究。中世纪晚期的纽伦堡约有两万人口,同科隆一样,是当时德意志帝国有名的大城市。纽伦堡在当时直属于皇帝,由贵族统治,为贵族之城。一条名叫佩格尼茨的河流把纽伦堡分为南北两个城区。两个城区各自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