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营养对水稻籽粒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及其与植酸等磷酸肌醇谱含量的关系

来源 :作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物籽粒锌缺乏所导致的“隐性饥饿”已威胁到全世界1/3人群的健康.为明确磷对水稻籽粒锌的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利用大田磷肥长期定位试验,并结合稻穗离体培养技术,探讨了不同外源磷浓度下水稻籽粒锌的生物有效性的变化及其与籽粒植酸等磷酸肌醇谱含量的关系.试验表明高磷处理显著增加水稻籽粒中植酸磷和总磷的含量,以及不同价位磷酸肌醇(InsP1-6)含量,其中以高价磷酸肌醇(InsP4-6)在磷供给下的增幅最为显著.与籽粒植酸的变化趋势相反,高磷水平降低了稻米中锌的含量及其有效性.稻穗离体培养中,高磷(P12)处理相比无磷(P0)对照,籽粒锌的有效性降幅高达81.3%.因此,过量磷肥投入会通过显著提高水稻籽粒中的植酸及高价磷酸肌醇含量,在同步降低籽粒锌含量的同时,进一步显著降低其在水稻籽粒中的生物有效性.
其他文献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当前引领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其中第二条为“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即注重课堂教学的广度、厚度、高度,从而达到思维发展的深处.本文以小学语文课堂
爱国是时代发展的主题,爱国教育也是教育事业开展的主要方向.部编教材是由教育部组织编写,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统一使用的教材,具有极强的权威性、科学性和严谨性.而部编教材中
期刊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各领域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教育信息化、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本人从教师信息素养的基本内涵切入,简要地阐述了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带来了非常大的转变,新时代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都需要及时做出更新和调整.“互联网+教育”将互联网技术与中小学教学融为一
年轻教师与经验丰富的教师在课堂行为方面客观上存在差异性,对二者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全面的比较研究,分析把握年轻教师与经验丰富教师课堂行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解决策
在奔三的年纪我来到了首都北京,连日的雷阵雨让这座熙攘的大城有了柔和的色调,让人不小心沉醉了.亦如学富五车信手拈来妙语连珠的北师大教授们的课堂,笑声连连掌声雷动.rn只
期刊
期刊
不管是当地的学生还是外来的学生,学好语文掌握语文知识都是必要的.在校园中的语文教育中如果有外来务工子女,那么语文教师应该更加投入到教育他们的工作中,因为他们的特殊性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传播,互联网正在成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已在全球改变着人类传统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为人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但是网络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