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环境呈现出不断恶化的趋势。特别是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严重,使人们面临严竣的环境问题。在当前需要加大治理土壤侵蚀,以此来实现对土地资源的有效保护,确保水土保持效益的实现。文中分析了水土保持的措施,并进一步对于水土保持的效益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水土保持;措施;效益;减水减沙效益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15-0110-01
在当前我国许多地区存在不同程度的土壤侵蚀现象,这对于土地资源带来较大的影响,耕地面积不断锐减。由于导致土壤侵蚀现象发生的因素具有多样性特点,并由此而引发了水旱灾害和水漠化等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繁,不仅导致水土大面积流失,而且对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制约要。因此需要加大水土保持力度,以此来更好的发展土地资源的整体效益,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1 水土保持的措施
针对于当前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为了实现对水土汉失的有效治理,需要采用水土保持措施,即通过全面运用科学技术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确保土地生产力的全面提升。在当前一些山区和丘陵地带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而且存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因此要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因地制宜来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以此来实现对水土流失有效治理,通过构建良好的土地生态环境,从而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确保土地资源效益的全面实现。
1.1 工程措施
针对于水土流失的状况,可以通过开展工程建设来实现对地表径流的拦截和蓄水,对一定范围内的生态环境进行发送,以此来提升粮食与生业生产效率的水平。具体可以通过建设小型蓄水用水工程,有效的对山体滑坡情况进行防范。由于各地地形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就导致工程建设难度存在差异,针对于部分复杂地形进行工程建设,对于资源会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对资金、技术和人员进行优化配置,全面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实现对水土流失情况的有效治理。
1.2 生物措施
生物措施与工程建设完全不同,其主要是通过造林种草地、封山育林等方法来扩大植被的覆盖面积。这样可能对土壤结构起到有效的固结作用,全面提升土壤的营养,而且对于区域空气质量的改善也具有积极的意义。但这种措施对地形具有较高的要求,只有在平原地带才能发挥出最佳的效果,而且要具体实现预期成效所需时间较长。
1.3 耕作措施
在实施耕作措施过程中,可以对坡面微小地形进行改变,以此来增大植被覆盖面积,增强土壤有机质抵抗侵蚀的能力。可以通过高耕作和沟垄耕作垄作区田等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具体实施过程中要考虑当地地形因素,并进行精准的策略。
2 水土保持的效益分析
2.1 经济效益
水土保持效益计算,基于观察和调查数据,数据必须通过分析和验证,验证后,可以纳入到计算中。观测数据,通过综合治理小流域水土保持的直接设置测试;在计算大、中间流域的实际效益的时候,除有控制性水文站进行观测外,应在流域内选若干条有代表性的小流域布设观测。如引用其他附近的河流域观测数据,主要影响因素应该是一致的或有良好的相关性。数据从实地调查和研究,调查点的分布,应能反映流域内各类不同情况。对观测数据和调查数据都要实现综合分析,肯定其确有代表性,然后使用。
2.2 生态效益
水资源增值,水资源是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随着人口与经济的增长,世界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索取的广度和深度也不断加强。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危机严重制约了经济和社会发展,依然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成为世界的焦点,水资源价值研究应运而生。因生态环境改善而引起水质提高的资源增值,已在生态效益中有所考虑。生态经济效益计算内容包括治理前增强投资恢复植被、土地面积、土地后加强投资恢复植被。
2.3 社会效益
水土保持的社会效益有以下两方面:减轻自然灾害,其效益有的在当地,有的在治理区下游。包括:减轻水土流失对土地的破坏,沟蚀割切并吞蚀土地,面蚀使土地石化,减轻沟道、河流的洪水泥沙危害;沙化,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减轻风蚀与风沙危害,减轻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威胁,减轻滑坡、泥石流的危害。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状况,其效益主要在治理区当地,包括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土地生产率,为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的大农业奠定基础。使农村剩余劳力有用武之地,得到高效利用,提高劳动生产率。
2.4 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效益的实现
一般情况下水土保持措施的实际效果会受到减水减沙效益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工人中,要求相关技术人员要针对于水土保持规划和定量预报进行横向对比,量化计算水土保持措施的效益。只有在保证水土保持措施能够实现合格的减少减沙效益的基础上,才能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即是在具体措施实施过程中,减少的径流和侵蚀闰沙量的比例。由于我国各地地形十分复杂,在耕地中存在较多的陡坡,这就导致不同陡坡耕地采用的观测方式不同,因此观测数据会存在差异,无法在同一标准下进行横向比较。因此要制定的小区标准,这样技术人员才能获得相异的减沙因子,并在同一标准下进行分析比较,为水土保持措施的减少减沙效益分析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由于不同的水土保持措施具有不同的特性,这也会导致其会带来不一样的减水减沙效益。在具体生物措施中,农作物减水减沙效益最低,这也说明陡坡耕地容易发生水土流失问题。通过采用生物措施能够更好的发挥生物过滤泥沙和固定土壤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实现更大化的减沙效益。因此可以通过将陡坡耕地实现退耕还林、还草或是放牧,這样能够更好的发挥减沙效益,实现对水土流失问题的解决。
3 结束语
针对于当前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问题,需要落实好水土保持措施,并针对于不同的地质来选择适宜的水土保持措施,全面提升减水减沙效益,确保水土保持措施整体效益的实现,为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党 桐.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14(13).
[2]李叶鹏.对水土保持措施及其减水减沙效益分析[J].中国房地产业,2015(6).
[3]曹丽娜,刘晓玲.水土保持措施及其减水减沙效益浅析[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12).
收稿日期:2018-4-25
关键词:水土保持;措施;效益;减水减沙效益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15-0110-01
在当前我国许多地区存在不同程度的土壤侵蚀现象,这对于土地资源带来较大的影响,耕地面积不断锐减。由于导致土壤侵蚀现象发生的因素具有多样性特点,并由此而引发了水旱灾害和水漠化等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繁,不仅导致水土大面积流失,而且对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制约要。因此需要加大水土保持力度,以此来更好的发展土地资源的整体效益,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1 水土保持的措施
针对于当前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为了实现对水土汉失的有效治理,需要采用水土保持措施,即通过全面运用科学技术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确保土地生产力的全面提升。在当前一些山区和丘陵地带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而且存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因此要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因地制宜来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以此来实现对水土流失有效治理,通过构建良好的土地生态环境,从而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确保土地资源效益的全面实现。
1.1 工程措施
针对于水土流失的状况,可以通过开展工程建设来实现对地表径流的拦截和蓄水,对一定范围内的生态环境进行发送,以此来提升粮食与生业生产效率的水平。具体可以通过建设小型蓄水用水工程,有效的对山体滑坡情况进行防范。由于各地地形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就导致工程建设难度存在差异,针对于部分复杂地形进行工程建设,对于资源会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对资金、技术和人员进行优化配置,全面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实现对水土流失情况的有效治理。
1.2 生物措施
生物措施与工程建设完全不同,其主要是通过造林种草地、封山育林等方法来扩大植被的覆盖面积。这样可能对土壤结构起到有效的固结作用,全面提升土壤的营养,而且对于区域空气质量的改善也具有积极的意义。但这种措施对地形具有较高的要求,只有在平原地带才能发挥出最佳的效果,而且要具体实现预期成效所需时间较长。
1.3 耕作措施
在实施耕作措施过程中,可以对坡面微小地形进行改变,以此来增大植被覆盖面积,增强土壤有机质抵抗侵蚀的能力。可以通过高耕作和沟垄耕作垄作区田等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具体实施过程中要考虑当地地形因素,并进行精准的策略。
2 水土保持的效益分析
2.1 经济效益
水土保持效益计算,基于观察和调查数据,数据必须通过分析和验证,验证后,可以纳入到计算中。观测数据,通过综合治理小流域水土保持的直接设置测试;在计算大、中间流域的实际效益的时候,除有控制性水文站进行观测外,应在流域内选若干条有代表性的小流域布设观测。如引用其他附近的河流域观测数据,主要影响因素应该是一致的或有良好的相关性。数据从实地调查和研究,调查点的分布,应能反映流域内各类不同情况。对观测数据和调查数据都要实现综合分析,肯定其确有代表性,然后使用。
2.2 生态效益
水资源增值,水资源是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随着人口与经济的增长,世界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索取的广度和深度也不断加强。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危机严重制约了经济和社会发展,依然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成为世界的焦点,水资源价值研究应运而生。因生态环境改善而引起水质提高的资源增值,已在生态效益中有所考虑。生态经济效益计算内容包括治理前增强投资恢复植被、土地面积、土地后加强投资恢复植被。
2.3 社会效益
水土保持的社会效益有以下两方面:减轻自然灾害,其效益有的在当地,有的在治理区下游。包括:减轻水土流失对土地的破坏,沟蚀割切并吞蚀土地,面蚀使土地石化,减轻沟道、河流的洪水泥沙危害;沙化,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减轻风蚀与风沙危害,减轻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威胁,减轻滑坡、泥石流的危害。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状况,其效益主要在治理区当地,包括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土地生产率,为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的大农业奠定基础。使农村剩余劳力有用武之地,得到高效利用,提高劳动生产率。
2.4 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效益的实现
一般情况下水土保持措施的实际效果会受到减水减沙效益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工人中,要求相关技术人员要针对于水土保持规划和定量预报进行横向对比,量化计算水土保持措施的效益。只有在保证水土保持措施能够实现合格的减少减沙效益的基础上,才能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即是在具体措施实施过程中,减少的径流和侵蚀闰沙量的比例。由于我国各地地形十分复杂,在耕地中存在较多的陡坡,这就导致不同陡坡耕地采用的观测方式不同,因此观测数据会存在差异,无法在同一标准下进行横向比较。因此要制定的小区标准,这样技术人员才能获得相异的减沙因子,并在同一标准下进行分析比较,为水土保持措施的减少减沙效益分析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由于不同的水土保持措施具有不同的特性,这也会导致其会带来不一样的减水减沙效益。在具体生物措施中,农作物减水减沙效益最低,这也说明陡坡耕地容易发生水土流失问题。通过采用生物措施能够更好的发挥生物过滤泥沙和固定土壤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实现更大化的减沙效益。因此可以通过将陡坡耕地实现退耕还林、还草或是放牧,這样能够更好的发挥减沙效益,实现对水土流失问题的解决。
3 结束语
针对于当前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问题,需要落实好水土保持措施,并针对于不同的地质来选择适宜的水土保持措施,全面提升减水减沙效益,确保水土保持措施整体效益的实现,为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党 桐.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14(13).
[2]李叶鹏.对水土保持措施及其减水减沙效益分析[J].中国房地产业,2015(6).
[3]曹丽娜,刘晓玲.水土保持措施及其减水减沙效益浅析[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12).
收稿日期:2018-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