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宿根的植物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on_s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跟父亲种庄稼的二十二年中,我一直喜欢直根系庄稼,因为直根系庄稼根扎得较深,不易倒伏,不像那些須根系庄稼,根扎得较浅,灌浆季节一遇到大风便倒伏在地,轻者严重减产,重者颗粒无收。现在我已年逾不惑,却越来越喜欢有宿根的植物了。
  宿根植物不要种植,凭借根系自己就可传承后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诗是对草本宿根植物顽强生命力的生动描写。初春,田间地头最先钻出来的是各种野草,不经意低头一看,酥软的地面上已是毛茸茸的一片了。铁劲草的草芽儿呈粉红的颜色,亮晶晶的,像是用朝霞做土培育出来的;巴根草一出土就伸展开两片窄窄的叶芽,写出一丛从立体的“丫”字,绿得很浅,有点鹅黄;茅草喜欢成群结队地从地下射出来,头尖,身紫,里面还包裹着嫩白柔软的花穗。剥开来尝尝。微甜,淡腥,弥散着一股泉水的淡腥。
  暮春时节,黄白的芦苇身旁,一棵棵紫红的苇笋窜出来了,以一天一寸的尺度,蓬蓬勃勃,齐心协力,向天齐射。初夏刚过便遮掩住了先辈,于一片蛙声之中晃荡成了一汪碧海。今天的芦苇,再也没有人来割下它们回家编席,也没有人收下它们作为柴草,而是任凭它们按照自己的生命节奏,萌发、拔节、开花、枯萎、倒下、腐烂。它们常常是三代同堂,有的甚至是四代或者五代,芦苇曾孙子们就是脚踩着先辈们腐朽的尸骨站起来的。如此茂盛而又生生不息的芦苇家族,靠的就是泥工里纵横交错的苇根!
  蔬菜当中也有很多宿根植物,常见的头刀韭菜就是其中的一种。头刀韭要从头年秋天霜降就开始培养,这时候,无论菜畦上韭菜长得多么茂盛,种菜人都不会割食,而是由着它在皑皑白霜中慢慢熄灭蓬勃的欲望,慢慢将一身绿色的营养倒流回根部储存起来,以备来年春天萌发。深冬季节,菜农们还会用牛羊粪沿韭菜畦把头刀韭盖住,仿佛是给它们送去了一床棉被。故此,来年春天头刀韭不仅叶片肥厚,而且叶尖也决不像是二刀以后的韭菜,呈宝剑的形状,而是弧形的半圆,边缘还晕染出淡淡的紫色,用手一摸,肉肉的,滑滑的。头刀韭是韭菜中的上品,用其包饺子、炒鸡蛋都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蔬菜宿根植物当中,母亲最喜欢的是萱草。萱草别名众多,有“金针”“黄花菜”“忘忧草”“宜男草”“疗愁”“鹿箭”等名。萱草打出骨朵儿,母亲便开始采摘,鲜者炒食,不仅颜色艳丽,而且鲜美无比。刚绽开的花儿,母亲采摘晒干,烧小公鸡时放上一把,其味更是妙绝!
  父亲喜欢的宿根植物是辣条。辣条长存沟边,是父亲用来编筐的原料。伊始,辣条只是父亲头年深秋留下的一丛斜尖的硬茬儿。到了初夏,辣条的叶子从茬口旁边萌发出来,继而长出了一丛紧紧靠拢向上条状身了。辣条细长,具有韧性,粗者如小拇指。到了深秋,父亲用镰刀从辣条底部斜着割下辣条,然后用铁锨从沟底捞出沤肥的黑泥,严严盖在辣条白厉厉的茬口上。这样,既保护了辣条过冬,又为辣条送去了来年萌发的营养。父亲整理出笔直的辣条,粗的编出了菜篮、草筐、土筐,细的编出了鱼篓、虾篓、鸟篓。
  离开家十八年了,坚硬的水泥地上再也看不见我所喜爱的宿根植物。今天晚上,想到它们,我又不由得联想到了故乡的老井。我想,老井不仅是直根系植物,而且还应该是宿根植物。因为老井虽然和所有的湖泊、河流一样,都是水。可湖泊、河流里的水一律夏热冬凉,而老井却夏凉冬暖。早已作古的私塾先生曾解释说,此乃井根扎得深,接到了地气所致也。而我却是从种庄稼的经验里感悟到了老井与湖泊、河流的根系区别。老井还是宿根植物,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只要一想到它黑幽幽的模样,便会立刻感觉到它的存在……
  由老井我还想到了月亮,想到了镶嵌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节日,它们都是生活在我们生命中的块状宿根吧,它们萌发的是古老的乡愁和永远割舍不掉的乡情!这些另类的宿根有的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关注,有的更需要我们精心的呵护和传承。我是多么想回到乡下,去看看那些宿根植物,然后学着父亲、祖父、曾祖父……亲手为头刀韭盖上一层牛羊粪,为辣条盖上厚厚的黑肥泥,月光下给孩子讲一讲关于老井、节日以及乡愁的故事。
  (常朔摘自《文汇报》2015年1月27日)
其他文献
人在黑松林里走,像蚂蚁在青草里面走。所有的松树都比人高出许多,树冠可以望到比你看得更远的地方。紫色的苜蓿花从山顶的岩石倾泻下来,只给老鹰留下一点站脚的地方。  用手摸这些松树,鱼鳞般翘起的干树皮扎你的手。掀开松树皮往里面看,里面是雨水浇不到的红色质地。我看有没有蚂蚁爬进去,最好有两个蚂蚁摔跤被我看到。在松林里一路走下去,就这么用手掌抚过松树,一会儿,手心沾满松香,透明的黏液从树身的什么地方淌下来,
伯乐因有一双善于识马的慧眼而名扬天下,很多人都慕名而来,要向他拜师学艺。一时间,伯乐门前围满了无数求学的人。可伯乐深知,弟子们要想成为下一个“伯乐”,除了聪明勤奋,更重要的是要有过人的天资,否则,是不可能成功的。经过优中选优,他慎重地从几千人中选出一百人,收为弟子,他也因此而告别了如日中天的相马生涯,专心在家开堂授课。  每天,伯乐分别安排一部分弟子到马圈喂马,另一部分去骑马、驯马,他则带着一部分
伯乐因有一双善于识马的慧眼而名扬天下,很多人都慕名而来,要向他拜师学艺。一时间,伯乐门前围满了无数求学的人。可伯乐深知,弟子们要想成为下一个“伯乐”,除了聪明勤奋,更重要的是要有过人的天资,否则,是不可能成功的。经过优中选优,他慎重地从几千人中选出一百人,收为弟子,他也因此而告别了如日中天的相马生涯,专心在家开堂授课。  每天,伯乐分别安排一部分弟子到马圈喂马,另一部分去骑马、驯马,他则带着一部分
“茶之为饮,发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中国是茶的故乡,“茶为国饮”。而茶联是茶具象化的演变,是以茶为题材的对联,寥寥两句,言简意赅,幽默风趣,给人带来思想和艺术美的享受。在高雅古朴的茶文化中,茶联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雅士与茶结下不解之缘,写下了大量多姿多彩、妙趣横生的茶联。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南京雨花台“永亭泉”茶舍的对联。联语取自大
著名作家张贤亮去世。看了许多怀念他的文章,很是感动。张贤亮曾是宁夏文坛的领头羊,在笔耕不辍的同时,还不遗余力地提携青年作家。现任宁夏作协副主席郭文斌,就是其中一位。  2006年,郭文斌意识到,社会非常需要传统文化,就开始宣扬孔孟之道,推广传统文化。他在全国高校宣讲,受到了歡迎。然而,随着影响扩大,支持和反对的声音同时到来。而且,有那么一段时间,批评的声音更强烈。对此,郭文斌感觉压力很大,甚至想打
1954年秋,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久的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跟随一支狩猎旅行队来到非洲的肯尼亚、乌干达等地打猎、采风,为创作尋找新的灵感和素材。  一天,海明威来到肯尼亚的一个偏远部落。中午时分,部落酋长找到他,说道:“族人们都很喜欢你,大家都特别期待能见到你,他们已经在晒谷场上集合好了,请你无论如何得去一下。”虽然此时海明威又累又乏,但他听到这个消息后还是显得很高兴——他怎么也没想到,在如此偏僻
十五岁时,他初涉影视圈,很幸运地得到了一次出演的机会,饰演一个被武士一刀劈死的坏蛋,只有几秒钟的镜头。  为了这几秒钟的镜头,他把剧本从头到尾看了一遍,虽然自己饰演的角色只被编剧一笔带过,但他还是根据剧情,琢磨出这个人物的性格,和武士打斗时的心态,根据这些,再推理出被杀死时的表情和动作。  因为准备充分,这个镜头一次就拍摄成功,这给了他极大的鼓励。也因为这次的成功,让导演记住了他,以后再有这样的角
有一次我到日本去巡视道场,几天下来,看到一个徒众总是面无表情。最后一天,我忍不住,把他叫来,说道:“我感觉不到你是活脱脱的生命,你要将你的肌肉活起来啊!”过后,才发觉自己几十年的岁月中,虽然受尽酸甜苦辣,却从来没有被人骂过是“死人”,觉得这一生过得很有意义。  因为,活就是美。花儿吐露芬芳,我们觉得赏心悦目,因为它是活的。树梢随风轻摇,我们觉得生意盎然,因为它是活的。鸟儿枝头鸣叫,我们觉得动听悦耳
所谓“千里不唾井”,是说千里之外的井水,即便自己只饮过一次,此生此世再也不会饮用它了,也绝不往里面唾口水,即不会污秽它。它毕竟对自己有过一次恩惠。咱们有“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话,“千里不唾井”還不是涌泉相报,而是只要不伤害它,或者说不恩将仇报就可以了。  在生活中,能做到“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人也有,却并不很多。“千里不唾井”的人当然更有,但“千里唾井”的人也并非没有。  一次在与几个朋友谈
在市医院住了十天十夜,娘终于出院了。  我结完账,一路小跑着回到病房。娘见我回来,努力在床上支起虚弱的身子。我趋前递上住院清单,一米多长,1.2万元,娘瞅了半天,叹了口气,没说话。  算上年初在峰峰医院住院花的四千块,大半年的退休金成了泡影,怎能不令娘心疼?  我搀着娘,穿过医院长长的走廊,从来苏水味,还有说不出来的各种各样的药味脱身出来,步入院内的天井。  在医院门口招了一辆计程车,扶娘贴窗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