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氧合评估法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后评价

来源 :中国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nvshas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不同氧合计算指标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病死率及脱机成功率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5年12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收治于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ICU,确诊ARDS伴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274例,根据入组后28 d的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n=231)和死亡组(n=43),收集两组人口学资料、疾病严重程度及ARDS病因等.分析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的弥散指数(diffusion index,DI)、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浓度(PaO2/FiO2)、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动脉血氧分压与肺泡内氧分压之比(PaO2/PA O2)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不同参数对病死率的预测价值.根据患者机械通气第14天是否脱机分为脱机成功组(n=208)和脱机失败组(n=26),利用ROC曲线比较上述氧合参数对脱机成功率的预测价值.结果 43例ARDS患者在机械通气28 d内发生死亡,与28 d存活组患者比较,28 d死亡组患者在机械通气第1天DI明显降低(存活组vs.死亡组:279.22±7.42 vs.144.36±11.63,P=0.000),且在未来机械通气的3 d内存活组患者DI逐渐升高,死亡组则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活组第1天vs.第3天:279.22±7.42 vs.411.41±25.50,P=0.000;死亡组第1天vs.第3天:144.36±11.63 vs.122.44±8.26,P=0.024).而PaO2/FiO2和PaO2/PA O2在两组中的差异出现在机械通气后第2天.在28 d病死率预测的准确性评价中,D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也高于其他评估参数(DI 0.813,PaO2/FiO20.806,OI 0.133,PaO2/PAO20.796).DI预测14 d内成功脱机的准确性也较好.以DI>182.92为截点,预测ARDS患者14 d内成功脱机的敏感度为85.4%,特异度为69.2%.机械通气开始时DI≤183.00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中位数时间为7 d)较DI>183.00的患者明显延长[机械通气中位数时间(d):7.00±0.73 vs.4.00±0.24,P=0.000].结论 DI可以作为ARDS早期氧合状态评估参数进行连续性监测.
其他文献
目的 探索年龄联合辅助性T细胞(CD4+)与杀伤性T细胞(CD8+)比值对多发伤并发持续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PICS)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入住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急诊ICU的163例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PICS将其分为多发伤并发PICS组(PICS组)及多发伤未并发PICS组(非PICS组),比较分析两组入院当天相关临床资料差异,筛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和可能影响预后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探索多发伤并发PICS的早期独立影响
脓毒症是高发病率及高病死率的急诊与重症难题,目前尚无有效的早期诊断及靶向治疗方法.代谢紊乱是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患者主要病理生理特征之一,代谢物作为生物信息传递的终端,能系统、全面地反映机体生理病理状态,因此基于小分子代谢物分析的代谢组学技术作为疾病研究的新兴手段备受关注.本文对代谢组学在脓毒症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能够为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思路.
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坐落在素有“天下黄土第一塬”之称的董志塬腹地,全区辖5镇2乡,6个街道办事处,100个行政村,18个社区,总面积999平方公里,39.5万人口.全区现有医疗卫生机构228个,医疗卫生人员1828名,其中县级医疗机构2个,卫生机构2个,乡镇卫生院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所,村卫生室112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15所,个体诊所86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