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理想

来源 :辽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我的父亲覃兴华放下二郎锤的时候,有点像神仙。他的师傅和师兄弟们喜欢吼一句山歌:我的幺妹儿啊,你的那个脖子哦啷个哪样白哟!
   父亲有时也会跟着师傅和师兄弟们吼,他跟着吼的时候,一定是他心仪的林家幺妹儿——我的母亲出现了。此时,母亲走在山路上,身体一扭一扭的,直到看不见了,父亲还呆呆地望着身影消失的地方。几个月后,父亲又来到了有他心上人的山寨,只是父亲此时还不知道,他今天代人来打样的新娘子,就是那天从他跟前跑开的林家幺妹儿。
   母亲一见打样的人,就是经常用情歌撩拔她的那个小石匠,心里便怒放成了一朵花:馨香、甜美。外婆问:春花,这个娃儿,你满意么?
   母亲脸上就绽开了娇颜,先是红了脸,随后狠狠地点了下头,就转身跑进了自己的小房间。母亲的第一个理想就要实现了,她在房中按着蹦蹦直跳,仿佛要破胸而出的心,长长地吁了口气。外婆来到房中说:男方姓王,你行将嫁给他的男娃儿叫王长河,家中有二十亩田,三十亩地,公公婆婆还在,一共四弟兄,你是老四,还没分家,你嫁过去后就分家,刚才,我和你三叔,已经和媒人定下了看人户的时间,小端午节,我们就去王家看人户,大端午,就订婚下聘,可能在今年冬天,王家就要接你过门了,你认为可以么?
   母亲说:您和三叔做主就行了,我听你们的。同时,母亲却在心里想:家中有五十亩田土,为什么还要出门打石头呢?
   也许是少年不知愁兹味吧?外婆一走,母亲就背诵起了北宋吕蒙正的《命运赋》:
   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
   林家是个大家族,仅外公就有六兄弟,族中办有私塾,母亲虽然没有资格进私塾读书,但她记性好,族人们诵读文章时,母亲就记下了。稍大一点后,母亲曾经问过读书最多的幺外公:幺叔!《命运赋》讲的什么意思啊?
   幺外公说:日月星辰要得时才能有光辉,大地要得时才能生长草木,人要得时,好运才来,好运来了,才能享受权利和富贵荣华,才能拥有郎才女貌的婚姻。
   母亲认为她的人生是很得时运的,心中喜欢小石匠,就果真要嫁给小石匠了。因此,母亲就在兴慰和期盼中,终于迎来了小端午,外婆叫来了七大姑,八大姨,以及母亲的五个伯娘婶婶,一行二十多人,向一个叫杨家坝的地方前进。
   覆盆之下同受阳光,杨家坝这个地方也一样,放牛的放牛,喂猪的喂猪,小媳妇腆着大肚子,老家伙口无遮拦,说起流年陌路,总有说不完的内容。杨家坝是磨刀溪河谷中的一个小地方,有数百亩良田,因滨邻磨刀溪,灌溉水源好,是个旱涝保收的地方。在王家吃了中饭,王长河的母亲,就领着外婆和母亲一行人去看行将属于母亲耕耘的田土。
   外婆一行人在王家一半天加一夜,第二天吃过早饭,就踏上了回程,在这一半天加一夜中,外婆一行人知道了王家的家境,诸如房屋,粮食,家中用具,田土山林以及家禽家畜。外婆一行人都很满意,都说母亲苦尽甘来,找到了一个好人家,好归属。母亲唯一不满意的是,没有见到她日思夜想的小石匠。母亲悄悄叫幺外婆去打听,母亲的婆婆说:长河出远门做手艺去了,东家瞧得起长河的石匠手艺,加上要赶工期,说什么就不让他回来。
  二
   母亲在期盼中等到了订婚下聘,等到了王家来送婚期。婚期一定,刚满16岁的母亲就不再帮外婆和三外公干农活了。一个人在家,精心地做起女红来,土家族人的风俗,新媳妇在结婚的第二天,要给婆家的至亲老人送一双鞋子,一是为了展示新媳妇的女工,二是向夫家的长辈讨要红包钱。
   外公排行第二,被仇家杀死的时候,外婆才二十岁,母亲才两岁,外公的家族不想让外婆离开林氏家族,就动员三外公填房娶嫂为妻。
   母亲在夜以继日的劳作中,终于等来了婚期。
   五月初六,我年近17岁的母亲,终于坐上了花轿,前面两只唢呐啦啦地叫着,两面齐锣锵锵地响着,就把母亲抬到了杨家坝,抬进了王家老屋,送进了傻子王长河的洞房。
   母亲一下轿子,两个负责牵亲的女宾相就迎了上去,一人牵着母亲的一只手,慢慢地来到大堂,堂屋正中的香桌两边,男左女右地坐着王长河的父母,也许是因了他们的傻儿子娶了个漂亮媳妇的原因吧?两个老人见我母亲被人牵进了堂屋,站在了他们的面前,将嘴笑得扯到了耳根,张开成了一个吞噬我母亲幸福生活的血盆大口。
   在司仪高声叫道,请新郎就位前,母亲正在寻找她的心上人小石匠,司仪叫后不久,母亲就感觉到有一个人在别人的推动下,站在了她的身边。母亲正在准备用眼角的余光,透过溥溥的红盖头,偷看一眼小石匠,就聽见新郎哼哼哈哈的傻笑:嘻嘻!我接媳妇,嘻嘻!今天我结媳妇!
   这哼哼哈哈的傻笑,如一盆冰水灌进了母亲沸腾的心脏。因为,这哼哼哈哈的傻笑,显然不是能唱出优美情歌的小石匠会发出的。在司仪高声唱道:一拜天地!就听见有人说:长河!快给你爹妈瞌头!后来的每一个动作,都有人在告诉新郎王长河,隐隐约约还有人象指挥木偶一样,指导王长河瞌头。司仪宣布夫妻对拜时,母亲转过身子,透过溥溥的红盖头,将眼睛投向了新郎的面部。一阵奇寒袭上了母亲的全身。此时站在她对面的新郎,张着大嘴傻笑着,嘴角不断地流着口水。一个女人按着他的头,才完成了三鞠躬,最后的三鞠躬,母亲也是在王长河的大嫂强制下完成的,那个女人将母亲的头向下按了三下,就算拜完了堂。
  三
   当母亲一个人坐在那里,坐在五月的某个夜晚,在细雨声中,晚风如常,当送母亲出嫁到王家的四个外婆,被王家安排到别的房中睡觉后,新房中空无一人,新郎官不知跑到哪儿去了。泪水.就在母亲两颗鲜红的嘴唇不停地蠕动下,终于流了下来,不知道母亲为什么在新婚大喜的日子里哭泣,哭得那么投入,那么专注,那么伤心,像一条刚刚离开河水的鱼,内心非常悲哀,但是别人却不知道。
   母亲一个人在洞房中哭的时候,身子颤动成了一个舞蹈,面部变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除了看见水晶般的泪珠从她迷人的眼睛中绵长地滚滚而下外,是听不见她哭泣的声音的。母亲哭的时候,只能在心中向十三年前就死了的外公倾诉:爹爹呀!你早早地走了,我成了个没人疼爱的人儿,妈和三叔把我许配给了一个傻子啊!爹爹啊!我这一辈子怎么活啊!    洞房花烛夜,母亲独守空房,流了一夜眼泪,第二天红肿着眼睛,还要给王长河的父母烧洗脸水。这是土家族的婚俗,外婆很早就给母亲教导了的,昨天临上花桥前,母亲的奶奶专门又补了一课。
   磨刀溪水越过拦河坝,平静的河面上两只水鸟,像两只翡翠珠子,在不停地摇晃。整个白天,似乎都一直悬浮在那里,堤岸下,一群麻鸭子在呷呷地叫着。河面足够宽敞,阳光从另一侧扑向那群麻鸭子,闪烁不定,一切都已越来越远,一个下午的对峙,似乎从来都不曾存在,除了偶尔来回走动,随着它们的爪子在水下运动,一会儿往水面上伸,一会儿又缩回水中,一只站在岸边的黑狗,终于夹紧尾巴停止了狂吠。暮色初临,根本来不及抉择。新郎官的母亲对我的母亲说:这群鸭子就分给你和长河了,你要是养好了,一年的零用钱也就不愁了,别指望长河,他是什么都帮不上你的。
   母亲说:你坏了良心,把我娶来给你的傻儿子当媳妇。母亲说着,也不想知道老人怎么回答,就下河去赶鸭子回家。婚姻虽然不如意,但母亲众多的有属于自己田土的理想还是实现了。她现在的理想就是耕种好自己的田土,经营好自己的家,把日子好好地过下去。不想再看到我外婆的眼泪,不想再听到我三外公的呵斥。
   土家族人的婚俗是姑娘出嫁的第二天要回门,母亲带着王长河回到林家院子不久,外婆就趁三外公不注意时,给三外公当头一棒,伴随着外婆口中发出的:老三!你把我春花活埋了,我也要取你的命!三外公就同时听到了外婆的话和自己的头骨与木棒相碰撞时发出的一声脆响,最后就什么也不知道了。旁边的亲人们,见身材高大的三外公,摇晃了几下,就慢慢地倒了下去。人们迅速将三外公围了起来,不再让已经象一头发怒的母老虎似的外婆再将木棒往三外公身上打。大外公大声嚎叫起来:快将老三屋里拉进屋,快叫老幺来救老三!
   林家是当地有名的中医世家,幺外公继承了祖上的医术,也是方圆几十里内的一代名医。幺外公跑来用手试了试三外公的口风,随后将手伸进三外公的胸口处摸了一会儿,对大外公说:没事!抬到诊所床上去吧。
   大外婆,四外婆等人把外婆连扶带拖地拉回了房中,所有女人哭成一团,大骂三外公和大外公几兄弟不是人,把亲亲的侄女往火坑里送。今后怎么到地下向老二交待。
   母亲站在旁边,流着泪,抑扬顿挫地背诵起了《命运赋》:天有不测风云……她仿佛唯有背讼命运赋,才能平静她此时翻江倒海的心境。
   大凡脑壳中不长脑髓的人,肌肉和肢体却出奇地发达。王长河身材伟岸,浑身肥肉,耳大脸阔,一餐能吃三斤大米煮的饭。但他虽然身材伟岸,却不会劳动,整天在磨刀溪中和小孩子们摸鱼,但摸到的鱼则被小孩们骗了去,只有在饿了的时候才回家:媳妇,我饿了,要吃饭饭。母亲就用土陶钵,给他盛一钵。
   母亲分了四亩水田,七亩土地,但年少的母亲耕种不好,加上那时的稻谷产量低,王长河的饭量又特别大,产出的粮食不够吃,母亲结婚的第二年,也就是一九五零九年五月,就把土地卖给了王长河的大哥,只留了一点种菜。
  四
   一九四九年十月间,穿过杨家坝的官道上,过了整整一个多月的军队,前面是国民党的军队,后面是共产党的军队。国民党的军队叫乱八团,共产党的军队叫人民解放军。国民党的军队见物就抢,见猪羊鸡鸭就杀来吃,仿佛是在杀他们自家的牲畜和家禽,还奸淫年轻妇女。母亲听说和她非常好要的冯桂花和另外几个小媳妇被军人们抓进林中奸污后,就连夜悄无声息地回了娘家林家沟,以保全自己的贞操。
   一天,母亲帮外婆把全家人的衣服洗好后,就坐在白果树下纳鞋底,望着眼前层层叠叠的山脉,她听四外公说过,县城就在山哪边,天放亮就出发,走出林家沟,翻过齐岳山,天黑前,就能抵达县城。母亲还知道县城有很多人家,城东的和城西的人家相互不认识。母亲觉得不可思议,屋挨着屋的人,怎么会相互不认识呢?
   母亲正在想这个问题时,就听见远处有歌声传来:幺妹子啊!你是天边那朵云,我无法抓住。风吹动着我的衣裳,能否送我去远方,幺妹子啊!我看见你长发飘飘……
   声音是母亲十分熟悉的,母亲将目光转向歌声传来的小道,一个熟悉的身影,正慢慢地向林家院子走来。望着那个熟悉的身影,母亲一下子惊慌失措起来,洞房花烛之夜,母亲发现新郎不是打样的小石匠时,心里充满了对我父亲小石匠的仇恨。后来在田间劳作时,只要一听到人们唱情歌,就让母亲增加一次对小石匠的怨恨。在母亲的心中,设计过无数次见到“那個骗子”——小石匠时的行动方案,有大骂是他骗子的,有泼他一身脏水的,有当面咒他不得好死的……
   母亲在认出唱着歌向她走来的人就是小石匠时,惊慌失措中充满了愤怒,不由自主地抓起了身边的竹扫把,暗下决心要当头给我父亲小石匠几竹扫把。可当小石匠走近后,发现我母亲呆若木鸡地站着时。母亲的嘴中没有飞出恶毒的语言,竹扫把也没当头向我父亲小石匠打去,唯有眼中溢满的泪水,在如泉水一样流出。
   身边的磨刀溪水,静静地流着,对面都亭山顶的白云,在慢慢地飘动,只有屋前竹林中的灰喜鹊,在喳喳地叫着,它们是在呼朋唤友?还是在谈情说爱,母亲和父亲都无法知道。时间在他们的心中已经停滞不前,环境在他们心中没了感觉。他们的双眼已经被什么迷蒙了,只发现对方的眼中有晶莹剔透的珠子滚落。当父亲擦拭了一下眼睛,从云雾茫茫中回到现实的时候。母亲留下一句:你害得我好苦啊!就转身疾驰而去,眨眼间飘进了房中。恍惚中,一个仙子消失在父亲眼前,没有带走的,就是那句:你害得我好苦啊!久久地,久久地敲击着父亲的心。
   母亲立于门后,哭声中抑扬顿挫地诵起了吕蒙正的《命运赋》,当父亲听到“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生;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时。大声对我母亲说:林家幺妹子!我和你得时了,我和你有希望了,有幸福的未来了,因为现在解放了,劳动人民解放了,你们妇女也解放了,我俩翻身了!
   母亲听见父亲说他们得时了,还有解放了之类的话,就又走到门口问:解放了我们就得时了,我俩就翻身了?    父亲狠狠地点着头说:是啊是啊!今天林大叔不在,我不便久留,等大叔回来后,我再来详细地说给你们听。
   母亲说:人言可畏!你快走吧!他们今天不回,明天上午一定会回来,你明天来吧。
  五
   我父亲全家三口,无业无产,爷爷当挑夫养家,奶奶帮别人打短工帮衬家用,姑姑六岁时就当了童养媳。父亲读过三年私塾,十四岁就跟着爷爷当挑夫,攒下学手艺的师傅钱后,就拜一个老石匠为师,学打石头。
   父亲十六岁时,就长成了一个伟岸英俊能说会道的后生了,加上又读了几年书,略通诗书,左邻右舍有孩子说媳妇,就请父亲去打样(代替别人去相亲)。
   一九四八年十月初的一天,秋阳高照,暧风习习,我的父亲小石匠一脸欢容,一路高歌向林家湾进发。昨晚,他又收到一笔不扉的佣金,替王家的幺儿当样人去林家打样。在林家湾路口与媒人汇合,在媒人带领下到林家相亲。当发现他替那个傻子王长河来打样的姑娘,就是他心中恋上的林家幺妹儿时,一股凉意涌向全身,心如刀绞,欲哭无泪。深知自己在杨家坝人单势孤,无力与家大、业大、族众的王家搞恒,使小石匠不敢,也没机会向幺妹儿和林家说出实情,加上又有拿了顾主的钱财,就得为顾主把事办好的思想,否则,家大、族大、势力大的王家,一定会将他一家三口碎尸万段,所以,父亲小石匠什么破绽都没露一点。母亲出嫁这天,父亲小石匠本来还在王家做石匠手艺,他怕被母亲发现,就要求结清工钱,上齐岳山另找活干。那天是秋雨初晴,浓雾飘飘。小石匠走在山顶小道上,情绪低沉,感觉群峰低垂,纷纷被踩在了他的脚下。
   白云浮游,秋风迂回,秋蝉漫不经心地叫着,他心中幺妹儿的万变身影,仿佛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涯。父亲小石匠为逝去的情爱感到愁肠寸断,为即将来临的一切又无能为力,一个人闷闷地行进在山道上。不知不觉,时近中午了,他忘了饥肠辘辘,放声吼叫起来:
   嫩竹新绿,红花两朵,春风又过村塘柳。挑灯细看妹,见你浓妆艳抹,眼中秋水波连波。我的亲亲,你花开为谁。我的亲亲,不是冤家不聚头。哥只想扶着你的腰身,与你长相守。
   父亲在山上一姓刘的人家找到了活干,帮他家修牛圈。
   时由共产党领导的川东游击纵队,为了迎接全国解放,正分散在川鄂边活动,在齐岳山一带活动的,就是川东游擊纵队齐南支队。齐南支队司令员刘猛抗就住在父亲做工的刘家,刘司令员在对父亲多方了解后,决定发展他为游击队员。
   父亲得知解放后,劳苦大众都能翻身,要当家做主人,而且新的人民政府还要解除包办婚姻,实行婚姻自主,婚姻自由,父亲便义无反顾地参加了游击队。在游击队协助解放军解放了理川和奉节后,支队就根据情况,将部分游击队员留在地方,补充刚成立的新政权干部队伍。父亲因深恋着母亲,就要求回磨刀溪工作。
  父亲一回到磨刀溪,就赶到林家沟了解母亲的情况,谁知一到就碰到了母亲,于是,就有了先前那刻骨铭心的相会。
  六
   母亲一直目送父亲的身影,消逝在竹林的后面,随后擦去泪水,重新走出房屋。金色的阳光洒向草尖,青草的清香迎面而来,浸润在母亲的心上。放眼四周,又见远山红叶摇曳,秋高气爽。秋播接近尾声,六畜闲散,时近中午,农妇们一路蹒跚着往家赶,为的是赶回去准备一家人的中饭。磨刀溪边上有一只小羊,忘了吃草,抬着头痴痴地望着母亲。
   母亲因了心情愉快,好想找人述述家常,林家大院子的小媳妇们,连同几个小屁孩蛋子都不见了,四周一时显得好清静,清静得连还没来得及取下的门帘子,在轻风拂动下窸窸窣窣的声响,就听起来非常鼓噪。山道的尽头,我父亲还在唱着:这边朱雀红唇,那边雨打芭蕉,磨刀溪横在眼前,纵使洪浪滚滚,我也要奋不顾身,勇往前行,哥哥我棒客(土匪)出身,还怕你爹妈不允婚……
   母亲在父亲的身影望不见时,才回目大道的另一头,就见四个人影向林家院子而来,越来越近后,就凭前面那个人走路的架式,母亲就知道是外婆和三外公父子四人回来了。
   17岁的母亲站在磨刀溪的岸上,看着溪中的潺潺流水,心中暗想:世间万事万物不要说如果,不要说假设,更加不能问为什么。因为清寂之河,温弱之水可以击穿山岩,让岩石为他开出一个口子,让大山为他停止前行的脚步。无论站在岸上还是身陷弱水,只要你认知了水的特质,就不会怨恨它给世间带来的灾祸,因为水带给人类的福利,远远大于它给人类的灾害。想起之些,母亲对三外公的怨恨仿佛就少了许多。尘土就是尘土,瓦砾就是瓦砾,不会因人的力量而得到改变。因为没有人能将尘土变为珍珠粉,将瓦砾变为金银珠宝。岁月赐予人们很多欢乐的节日,但也将会给人们留下一些伤痛的回忆。
   落木萧萧,天地清凉,母亲在秋风中想起,人们的一切付出,就是为了一箪食,一瓢饮,三外公把母亲嫁给王长河,现在又帮她在田间种上秋播作物,耕耘冬播的土地,也不外乎是为了母亲的一箪食。还有在夕光中颤巍巍爬上三尺高的土墙,摘下最后一批红柿子,他也要让我的小舅舅走几十里路送给母亲吃。小舅舅说:姐!这是我爹爹叫我送来给你吃的。母亲的心如刀绞了一下,母亲吃着红柿子的时候,那一滴滴滚滚而下的眼泪,就冲淡了她对三外公的怨恨。树叶尚要回报树根,小草尚可回报大地,何况人呢!自己必竟是由一个只知匍匐在沙地上玩耍的小娃娃,由身体残疾的老人家养大的啊。
   母亲站在磨刀溪的岸上,发现堤岸下有许多嫩绿的野荞麦,可以割来喂猪。便转身回屋拿起小刀和背篓,下到溪谷割了起来,石坎上还有不少野葱,用镰刀将其连根拔起,可以在吃中餐时当下饭菜。
   吃中午饭时,三外公对母亲说:乱八团被人民解放军打跑了,现在过的是人民解放军,人民解放军非常好,不仅帮你搞秋播,还给你弟弟少雄送了一双胶鞋。他们还说现在解放了,理川县新的人民政府已经成立了,他们现在往前开进,就是要消灭前面溃退的国民党军队残留的八个团,完成解放全中国的任务。
   母亲想说我知道,但怕三外公问是谁告诉她的,话到嘴边又吞了回去。外婆对母亲说:你下午就回去吧?在解放军的帮助下,你的油菜、小麦、青菜、弯豆、胡豆都种下了,洋芋(土豆)地也挖完了,你现在回家就只是喂猪和准备柴禾过冬了。    母亲说:妈,既然家中没活路做了,就让我还耍几天吧?我想多耍几天。外婆说:回去吧,长河天天在找你呢。
   母亲沉吟半天后说:那就明天早点吃中饭,我下午回去。
   蝉鸣生白露,秋雨催天凉。晚饭不久,秋雨就淅淅漓漓地落了下来。母亲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这种情况在两年以前发生过,那天,小石匠拦住母亲说:你的名字叫春花,你的人也象春花一样好看,林春花!我喜欢你,嫁给我当媳妇好么?
   母亲羞红了脸,什么也没说就低着头跑了。可是而今,我睡我的觉,你干你的革命工作,你的日子过得有多好,也不必让我知道。夜静更深了,秋雨还下个不停,母亲以为这秋雨要绵几天呢,谁知第二天又是风和日丽,空气澄明,秋高气爽。母亲打早起来去帮外婆家放牛,走在山道上,可见都亭山顶的一棵松、一片云、一座寺庙,从无到有,从隐到显,又猝然而逝消失于竹林的后面。山野之音渺渺,如闻小石匠的音讯。
   中午时分,小石匠果真来了。三外公说:你把我春花害成这个样子,你还敢来啊,老子今天非打断你的脚杆不可!
  母亲心中一紧,正想开口阻止,就听见小石匠说:大叔!你就是打断我的脚杆,也解决不了问题啊,春花妹子的事,我有错,但当初王家请我打样,我也不知道女方就是春花妹子啊?您知道,我在这一带是单枪匹马,人单势孤,而王家家大势大,我发现是春花妹子时,我也不敢说穿啊。好在现在解放了,贫下中农翻身作主人了,地主资产阶级斗不过我们贫下中农了,春花妹子的苦日子也就过完了。
   这话怎么讲?三外公盯着小石匠问。
   大叔,我一年前就参加齐南支队闹革命了,如今革命胜利了,新的人民政府成立了,告诉您吧!新的人民政府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禁止包办婚姻,春花妹子的苦日子不是过完了么?我如今是理川县齐南区民兵大队长,今天来找您,就是想让少雄老弟加入民兵组织,和我一起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
   你想动员少雄和你们一起造反!三外公听完后内心一阵震颤,惊诧地问道。
   小石匠笑着说:大叔,现在不叫造反了,而是叫保卫新的人民政权,保卫革命的胜利果实!他紧接着把新政府实行减租退押,最后要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穷人的事说了。
   这不是闹红么?
   对呀?人民解放军就是当年闹红的红军。
   三外公说:如果是闹红,我支持,就让少雄就跟着你干!当年我挑力的时候,在忠路就准备跟贺龙一起闹红呢。
   谢谢大叔支持!我现在还有事要办,少雄老弟晚上到肖家坡覃吉能家开会,选举民兵连排长,成立农会组织,明天到区里领枪支弹药。
   外婆说:吃了中饭再走,饭马上就熟了。
   外婆的话音一落,母亲就立即安桌子、放碗筷,并端出菜来让他们先喝酒。饭桌上,小石匠说:我最近很忙,春花妹子的事,过一阵子我一定帮忙,只要解除了与王长河的婚姻关系,春花妹子就会获得新生。
  七
   杨家坝因住有解放軍的一个筹粮队,最先成立基层政权组织——农会。母亲一到家,农会主席就来动员母亲加入农会,母亲二话没说就同意了,后来成立妇女联合会,还被推选为村妇联主任。母亲她们白天干活,晚上学扭秧歌,唱车车灯,打莲湘,划采莲船,后来又进识字班学文化。只要有部队在杨家河坝宿营,母亲就和姐妹们给战士们扭秧歌,打莲湘,唱车车灯,划采莲船。
   一九五零年四月,小石匠来到了杨家河坝,他对母亲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了,你明天到区里来,我找人开个证明,你再到县里去拿离婚证。
   母亲问:我怎么找你?
   你到区里一问,就会有人带你到我的办公室。
   母亲好高兴,天不亮就起了床,点着灯吃过早饭,等天刚放亮口,就赶到齐南去开证明。一到区政府,母亲就碰到一个齐耳短发的女人,她在过路的解放军中,见到过很多女同志都是齐耳短发,母亲认为只有参加了革命的女同志,才是这样的头发。就说:革命同志,请你带我去找小石匠好么?
   那女人说:小石匠是干什么的?
   母亲说:就是打石头的呀?
   他叫什么名字?
   母亲说:他说他是齐南区民兵大队长。
   女人哦了一声:你是找覃兴发同志吧?跟我来!覃兴发同志现在是齐南区人民武装部的部长了。
   那女人就是齐南区妇女联合会主席张玉清,小石匠覃兴华向她说明了母亲的情况后,张玉清说:这个婚应当离了,你等着,我这就给你打证明去。
   母亲拿到证明,就往县城赶,上坡时就快步走,下坡和平路时就跑,终于在天黑前就找到了县政府,纠缠着政府的值班人员,要马上就给她办理离婚证明。值班人员无奈,只好找到已经下了班的民政干事,回办公室给母亲办理了离婚手续。
   母亲拿到了离婚证后,心情好高兴,虽然不认识上面写的是什么,但她反复看了很久。华笺在手,新墨清香,乐坏了持证人。呵,圆月照临今夜梦,落花啼雨去年春。这一夜,母亲在县政府的招待所里睡得特别香,是县大队的起床号声,才把她叫醒。她醒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离婚证还在不在,其后才到招待所的食堂吃早饭,随后又向食堂管理员要了四个馍馍,又一路小跑着往齐南区赶。一见到覃兴发,就把离婚证递给他:离婚证拿到了,我可以当你的媳妇了。母亲说这话时,眼泪也同时溢出了她的眼眶。
   我的父亲覃兴发接过离婚证看了看,点着头说:好啊好啊!天黑前,母亲就回到了林家沟,这是我父亲小石匠覃兴华让她不要再回杨家坝的。母亲还没进门,就大声说:我离婚了,我拿到离婚证了。外婆和三外公轮流把离婚证书拿着看了又看,两个老人同样流出了热泪。
   母亲说:三叔,小石匠说只要您把另一本离婚证书送到王家就行了。
   三外公说:行,现在是人民政府了,他们王家就是人多势众,也不敢把我怎么样了。我明天一早就送去。
  八
   母亲常把从区委蒋书记口中听来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讲给姐妹们听。母亲说:只要我们大家辛勤劳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就能实现蒋书记说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就能过上最美好富裕的生活,就能实现共产主义。
   张婶问:电灯是什么灯?
   母亲说:电灯就是比洋油灯(煤油灯)还要好上百倍的灯,而且还是不用上洋油就能亮的灯!比我们现在的桐油灯亮多了,晚上做针线活时,就是绣花针掉地上了,也能找得到。
   李婶说:妈呀!这么亮啊?哪电话是什么东西呢?
   母亲说:电话就是你在这里说话,你妈就能听见。我在区公所就见过罗区长、蒋书记和北京的大人物说话呢。这一年,母亲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还被选为中磁场乡的妇联主任。
   新的人民政府成立前,农民们一到冬天就没事做了,男人打猎,女人绣花、做鞋。可如今,村里却组织劳动力砌河堤,出工的人除了补一斤大米外,还有工钱。因为抬石头,掀石头都是重体力活,是不要女人上工的,但母亲坚持要参加。村长谭德现想为难母亲,就指着一块大石头说:这块石头我俩打对抬,你抬得起就参加,抬不起就回家绣花。
   母亲说:行,一言为定!
   母亲和谭德现俩人把大石头抬上了河堤,村里只好同意母亲参加砌河堤了。
   我一直埋怨父亲这个老游击队员,为什么要到苏马荡这个没有美好前途的地方来建设社会主义,来践行他的远大理想。我埋怨母亲这个曾经的乡妇联主任,为什么要支持我父亲的错误选择。我之所以埋怨,是因为我的大姐、二姐、大哥他们都在埋怨。
   当药材场改制为药材村后,父母亲便成了农民,我们说他们的一生没过上幸福生活时,母亲就说:谁说我们没有过上真正的幸福生活?这一辈能和你们的父亲结成夫妻,就是我最大的幸福,有地种,能种地就是我最大的幸福,我一生追求的幸福生活,就是蒋书记一九五六年描绘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愿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你们看,这不是实现了么?
其他文献
家里灯火辉煌。氤氲菜香、馥郁酒香,弥漫在温馨年夜。餐桌上,作为医护人员的女儿,说要送我一件新年礼物。   我乐得合不上嘴:“啥礼物?莫非又是刮胡刀?”   “不!是N95。”女儿很严肃的样子。   “啥牌子手机,没听说过这个型号。”   “爸,外面病毒感染形势很严峻。是医用的N95口罩。我给二老都准备好了。”   “开啥玩笑?大过年呢,送啥口罩?没规矩!”我故作生气样,将筷子掷在餐桌上,美酒、美味
期刊
一   庚子鼠年,正月初六。   北方的天气还很寒冷,人们都窝在家里,我也一样,不时地刷着新闻。新型冠状病毒这个字眼无时无刻不在刺激着人们的神经,每看到官方公布的感染病毒患者增加一例,我的心里就禁不住抽搐一下。这个鼠年春节,真的是让人们太不安生了。每天都在攀升的确诊患者数字,让人触目惊心寒意四起。   1月23日,也就是腊月廿九,我们即将踏上回乡下父亲家过年的旅程。其时,新冠肺炎并没太引起人们的重
期刊
宁静的珠江即将迎来新一天黎明,他走近窗前,望向外面安静的街道。双眼有些困乏肿胀,他摘下眼镜,用手指揉了鼻梁两侧的睛明穴,回头看了看办公桌上的电脑,又是一个不眠之夜。桌子上的手机又开始了震动,妻子又一次的呼叫。   他拿起手机接通电话。手机的另一头,传来关心的语气:“你怎么还知道接电话呢?现在是什么时期?每晚都不回家,让人担心死了。”   “对不起!真的对不起!手头的工作没有完,疫情持续爆发,医院里
期刊
我的笔尖含着热泪  向一场大雪发出天问  谁是残害野生动物的人  谁是对大自然缺乏敬畏的人  谁是好了伤疤忘了疼的人  对抗式争利积年累月  掠夺式开发山秃河涸  大自然一遍又一遍哭诉  家在哪,灵魂在哪  烤熟的蛇鼠辣香中  蝙蝠狰狞煲汤里  早已飘出了硝烟味道  贪婪之口,想把地球一口吞下  貪念打开潘多拉盒子  迷魂香里包裹着  疯狂肆虐的妖魔  扑向尚不知世幼儿  扑向应享天年老者  万人
期刊
中午过后,太阳开始偏西,空中没有一丝风。村里通往外界的路封死了,里不出、外不进。村中的小路也封死了,摩托车、三轮车也不能动了,不能串亲访友了。   静静的村庄大街小巷空无一人,好像村里的人都消失了,让人感到恐惧,这是从来没有过的景象。现在,只有几只鸡鹅在路边悠然地散步。   通往村外的路口,横着一块牌子,写着“禁止通行”四个字,还有几个戴口罩的人。   静静的村里,有一个人在飞快地跑,像疯子一样,
期刊
2020年的春节很宅。人们躲在一扇扇窗后,观察世界,也被世界观察。作为一名没有任何职责和医疗技能的普通人,“宅男宅女”成为我们还能为这个社会做的最光荣的一件事。是的,“宅男宅女”暂时逃离贬义词性。躺在沙发上,坐在地板上,赖在床上,不论用何种方式抑制住出门的冲动,就是我们能为自己和他人做的最大贡献。一如猫把慵懒活成一道风景。小小的窗台之上,圈养冬日的暖阳,在全世界的祈祷中好眠。   也害怕么?是的。
期刊
一  大年初一,平生第一次没有走亲访友  相信这也是最后一次  在微信或电话里说“过年好”  顿了顿,缀上四个字:健康平安  与家住汉口的大姑视频  她说“一切都好,不用惦念”  父亲接过手机,老姐弟俩说到动情处,声音哽咽  桌子上的长寿花开了,是红颜色的  二  朋友江可夫妇计划正月初六去成都  宾馆预定了,机票购买了,最终没有去  他们那当兵的儿子已于除夕夜开拔,驰援武汉  三  几只麻雀落到
期刊
我不问你是谁,也不问你  为了谁,只看你匆匆的脚步  像春天的风,走进每一个病房  走进每个被感染者的目光里  这就是逆行者的脚步,这就是  我心里的白衣天使。厚厚的  防护服,厚厚的防护面具,隔开了  你跟病毒的距离,却隔不开  你对感染者的殷殷情意  我不知道你是谁,也记不得  你的名字。但武汉记得你  火神山记得你,長江记得你  长江里的浪花  都将是你凯旋的贺礼  蓝天穿上了防护服  天穿
期刊
我焦急万分,江城  正在承受着切肤之痛  我惊恐那只无形之手  掐住了望向亲人的眼睛  我急促地呼唤总是在无尽的  沟壑中回旋  这是北方,我凛冽地冲锋  在指认亲人回乡之路  冰冷 狂风 肆虐的病毒  封住了城门 路口 高速 机场  这希望的春天步履艰难  亲人啊,我念你们  哪怕如同炉中的炭火  我心间的牵挂依旧严寒 亲人别怕  那匆匆的白衣天使  夜以继日守护的民警  千里迢迢趕赴的解放军 
期刊
站在春天的人,就像春天最先来到的风景线  (只是他们以责任忘记惊恐)  请让我把你们当成美丽虚无的一部分  花朵的一部分  因为你们是春天的先行者  手中拿着体温计迎对每一个人  仿佛你们是站在时间之外的人  而我们正如对面行走的狮子,谁也无法确认自身的  野性  春天的细雨又下了起来,下一个关口  还有下一个你们  当我们和站台道别  而你们还在原处。如果歌唱是一场雨水  我更愿意把眼泪加入其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