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分枝杆菌抗原激活核因子κB延迟中性粒细胞自发凋亡的作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ademan_06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结核分枝杆菌抗原(Mtb-Ag)对中性粒细胞自发凋亡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成人外周血分离中性粒细胞,加Mtb-Ag培养24 h,或用核因子κB(NF-κB)抑制剂N-甲苯磺基-L-苯乙胺酰氯甲基酮(TPCK)预处理30 min后,膜联蛋白V(AnnexinV/PI)染色,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情况;并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MSA)化学发光法检测Mtb-Ag刺激0、1、2、4、6、24h后,中性粒细胞NF-κB的DNA结合活性.结果 加Mtb-Ag(1.125 mg/ml)培养的中性粒细胞凋亡率(32%±3%)与中性粒细胞体外培养24 h后自发凋亡率(55%±6%)相比,明显降低(P<0.05).Mtb-Ag(1.125 mg/ml)作用中性粒细胞1 h后明显可见NF-κB活化,2 h NF-κB的DNA结合活性达高峰,24h回到静息水平;经TPCK(30 μmol/L)预处理后可阻断Mtb-Ag的抑制凋亡作用.结论 经激活NF-κB介导后,Mtb-Ag对中性粒细胞自发凋亡有抑制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和分析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经重组α干扰素(rIFN-α)治疗取得联合应答后,在长期随访过程中的复发情况,及再次rIFN-α治疗后的复发情况.方法 523例经肝穿刺活检证实的CHB患者,给予rIFN-α1b治疗,每次500万U,每周3次,疗程6~37个月(中位数10个月),治疗中每1~3个月检测肝功能、HBV DNA、乙肝炎e抗原(HBeAg).治疗后随访至少12个月,随访时每3~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免疫系统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是T细胞特异免疫应答的直接启动者和调控者,是连接天然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桥梁.DCs在外周血与组织中摄取和处理抗原之后,迁移到引流淋巴结,在淋巴结T细胞富集区将抗原递呈给静止淋巴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