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与新课程改革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mycjri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的延伸,是素质教育的推进器,而多元智能则为素质教育作出了最好的诠释,为课程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因此,在课程改革中,应始终贯穿多元智能的理念。
  
  一、多元智能理论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二十多年来该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欧美国家和亚洲许多国家的幼儿及中小学教育,并且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多元智能主要是由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八项组成,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
  1.语言智能
  是指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或及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并理解他人,灵活掌握语音、语义、语法,具备用言语思维、用言语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层内涵的能力结合在一起并运用自如的能力。
  2.数理逻辑智能
  是指有效地计算、测量、推理、归纳、分类,并进行复杂数学运算的能力。
  3.空间智能
  是指准确感知视觉空间及周周一切事物,并且能把所感觉到的形象以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力。
  4.身体运动智能
  是指善于运用整个身体表达思想和情感、灵巧地运用双手制作或操作物体的能力。
  5.音乐智能
  是指人能够敏锐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音色等能力。
  6.人际智能
  是指能很好地理解别人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7.自我认知智能
  是指自我认识和善于自知之明并据此做出适当行为的能力。
  8.自然认知智能
  是指善于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对物体进行辩论和分类的能力。
  
  二、多元智能理论的实践意义
  
  1.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多元智能理论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与我们推行的素质教育理念和新课程改革目标非常吻合。素质教育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多元智能理论则倡导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细细品味,其内涵非常接近。
  多元智能理论超越了过去把智能窄化为单纯“数理逻辑智能”和“语言智能”的传统观点,认为人解决问题的智能是多面向的,人的八种智能既可以相互独立存在,又可以合作发挥作用。传统的教学评价观认为,在人的智能中,“数理逻辑智能”和“语言智能”是最重要的,人的思维就是快速回答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所需要的只是语言与逻辑分析的技巧,因此,在评价学生时,首先看的是这两种智能能否得到发展。这看似很公平,但对学生的考查有歧视偏颇的倾向,因为它只挑选了一种智能或部分智能的结合。而新课程改革则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要求教师最大限度地了解每一位学生,知道他们的长处和短处,从而提供更好的教育措施,更好地衡量评价他们,让他们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潜能。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分析目前的教育问题,对于促进教育改革和促進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
  研究表明,人类在出生之前就已具有各种智能发展的基础。加德纳认为遗传基因对智能可达到的程度有一个最高值,在现实生活中,人的智能要逼近这个极限的可能性很小。然而,如果我们能多为学生提供有利于某种智能发展的条件,那么学生就能在这种智能的发展上取得一定的效果。
  基于以上理念,多元智能理论在教育活动中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重视学生的多种潜在智能训练,大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环境,通过情境教学、模拟教学、技能操作等方式,通过学生实验、课外活动等形式有意识地营造一个立体多维的实践氛围,提供给学生一个激发创造性的环境,进而提高学生的多元智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教育的发展在于教师。跨入新世纪后,教师的专业发展在保障基础教育进步方面被看成是比任何时期都关键的因素。新课程计划、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实施,都要求教师的角色由教学情境的“支配者”、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平等的“对话者”、知识的“生成者”、和谐学习环境的“编导者”、学生各种潜能的“发现者”和“促进者”。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丰富的学科文化知识,而且必须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实践能力,特别是发现和转化学生潜质的能力。新课程改革和时代的进步迫切需要新型教师,多元智能理论不断开发人类的潜能,为学生提供了多元模式的学习机会,无形中促使教师超越传统讲授的教学方式,成为多元智能型的教师,发挥教师本身与学生多元智能的潜能。因此,一个熟谙和努力实践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师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4.促进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进行多元智能教学既可以从教学的内容着手,又可以从教学手段或媒体应用方面考虑。为促进学生对学习对象的“理解”,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手段因学科特点可以多种多样,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起来,多角度地参与教学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让多媒体实践教学广泛应用起来,让学生在调动多种感官的同时,强化直观性,进行多种思维和想象,进而开发各种智能。将多元智能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必将使课堂更有活力,教学更富创意,学生的发展更为全面。
  我们处在一个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既不能幻想所借鉴的理论处在成熟期,更不能拒绝生成中的新型理论。对待多元智能理论也是一样。我们需要有借鉴的智慧,更要有在教育实践中进行探索的勇气和志气。我们只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改革创新、勇于探索,就一定能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抢得先机,走在时代的前列。
其他文献
该文通过对飞机使用有效率的实例分析,具体说明模型化定量分析维修对策学科对维修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性,并进而阐述了维修对策学科的内容与分析研究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可靠性
《国旗手陶维革病故》的报道引起的思考戴艺6月7日《东方时空》播出了《国旗手陶维革病故》的报道,并采访了曾7次采访陶维革的记者。陶维革的事迹《东方时空》曾做过4次报道.记者多
期刊
该文就可靠性理论在工程结构上的应用作了较详细的论述。文中介绍了历史上解决安全度问题的方法,包其容许应力法,破坏阶段法,原始的极限状态法。文中还谈到了可靠性理论在世界上
当前,复杂机械产品的可靠性研究是可靠性研究的一大热点。该文从系统观点出发,以机械系统可靠性为研究对象,提出系统可靠性行为的概念,给出了系统可靠性状态描述;结合应用当量指数
摘 要: 《抄写员巴特比尔》是19世纪美国文学大师麦尔维尔的短篇小说,其中的主人公抄写员巴特比尔的孤独的形象,表现了人的孤独的生存境地。他与篇中的其他的异化的人物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本文从异化理论入手来解读其独立的、自由的、反抗的、富有创造性的人物形象塑造。  关键词: 巴特比尔 异化 孤独 自由 自我    《抄写员巴特比尔》是19世纪美国文学大师赫尔曼·麦尔维尔的短篇小说,虽然篇幅上无法与其
该文重点介绍南京机床厂在开展可靠性工作中,从系统观点出发,运用可靠性理论付诸于实践,并紧紧围绕用户适用性质量这个目标,取信于用户,赢得市场。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