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心中的“理想中国

来源 :报刊荟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ling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由谁主宰,向何处去?这个根本问题不仅中国人关心,不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蒋介石还是毛泽东;而且外国人也关心,不论是美国还是苏联,杜鲁门还是斯大林,尤其是中国的邻邦苏联及其领导人斯大林的态度更引人注意。
   抗日战争刚结束的时候,斯大林就主张国民党和共产党坐下来和谈,这是重庆谈判的一个重要国际背景。当然,其中也有美国人的主张和调停。几年后,人民解放军已经完成三大战役,正准备渡江作战解放全中国之时,斯大林又劝告共产党不要过江,再次与国民党坐下来和谈,划江而治。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在斯大林心目中,“理想中国”还是由国共两党“分而治之”的好。
  显然,斯大林是从苏联的国家利益和战略出发的,他们并不希望在苏联的近邻出现一个统一而强大的中国,他希望中国是苏联对抗美国的天然屏障,战略缓冲的卫星国。但这一建议甚至是要求却先后遭到了蒋介石和毛泽东的拒绝。先是蒋介石发动内战,进攻中共领导的解放区。而后又是毛泽东用了三年时间打败蒋介石,基本解放了大陆全境。
  其实斯大林为实现“理想中国”可以说是处心积虑。这一点从一件小事上也可以洞察出来。我们知道,不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都把大批的干部包括他们的子女送到苏联接受专门的教育和训练,其中就有蒋介石的长子蒋经国和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而我们最熟知的一个事实是,毛岸英在苏联,不仅加入苏共,报名参加了卫国战争,随苏军打到柏林,受到了斯大林的接见,并获得了斯大林赠送的一把手枪作为纪念。
  殊不知这样的事情,也同样地发生在蒋经国身上,而且要更早一些。据李宗仁回忆,蒋经国在苏联加入苏联共产党的事其实人们早已知道,但蒋氏父子却极力隐瞒。另外,这也是他听于右任(国民党元老、国民政府监察院长)的女婿屈武(原国民党少将参议、建国后担任民革的领导人,也加入了中共)亲口讲述的事,屈武是蒋经国在苏联的同学,他们是一道坐飞机从苏联回国的。在登机之前,斯大林接见了蒋经国,对他有所嘱托,并赠送了一把手枪给蒋经国留作纪念。
  显然,从斯大林对蒋经国和毛岸英的态度来看,同样细微的举动却代表了他长远的心思。就是要通过蒋经国和毛岸英进而影响蒋介石和毛泽东乃至国民党和共产党。希望他们联手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抗战前夕,西安事变的处理,也是苏联和斯大林的建议,遂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进而联合执政或者划江而治。这样的一种格局不仅可以满足当时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呼吁,而且更重要的是这对于苏联来说是最好不过的一个屏障。这就是斯大林心目中“理想中国”的模样。不过局势的发展却让苏联和斯大林的愿望落空,经过三年的国共对抗,在世界东方诞生了一个政治统一和军事强大的新中国。
   (摘自《中国青年》2009年第23期)B⑤
其他文献
教育必须以安全为发展基础,有安全才能有学校的稳定和谐,才能有学校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有安全才能有每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家庭幸福。加强中小学校安全管理,学校不仅要从校舍
期刊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