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方法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nn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写作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记叙文写作能力是很有必要的。我们要让学生在记录生活中的人、物、事、景的过程中抒发真情实感,提升审美能力、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语文核心素养。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案例谈谈如何开展記叙文写作教学。
  一、审题立意环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题立意是写作记叙文的第一步,是提高作文质量的关键。从实践来看,很多学生在审题立意环节会出现审题不清、立意不高、视野狭小、没有新意等问题,导致写出来的作文拿不到高分。想让学生写出立意新颖、深刻、高远的文章,就必须在审题立意环节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引导他们从多角度思考,多写健康、积极、向上的文章,表达新颖、深刻、能展现真善美的主题,展现独特的审美品位。当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注意审美的角度,尽量从小事写起,用小事、平凡事来展现宏大的主题,进而提高文章的质量。例题:
  好奇,指的是对不了解的事物感到新奇,发生兴趣。有人对星空的奥秘感到好奇,于是就去观察探究;有人对“小人国”的故事感到好奇,于是就去读《格列佛游记》;有人对身边的变化感到好奇,于是就去了解产生这变化的原因……好奇,会使你有很多新的发现,会使你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请以“好奇”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确定叙事的重点,是一种很重要的写作能力。首先,“什么引起了好奇”是故事的背景;其次,“如何探寻”是记叙的重点,应将叙事重点化为多个情节,使文章层层推进,这样,写作时就不会偏题;最后,“新发现,会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是故事的结果,要写出自己的感悟。但是,有的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竟然写自己对抽烟感到好奇,最后学会抽烟的故事,这样的立意就是错的。教师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学生如果写对我国的“天眼”“量子通信”“神州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对接”等高科技项目感到好奇,从而激发了探索科学的兴趣,就能拔高文章的意旨,展现自己的高品位。
  二、选材构思环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确定了文章的主题之后,“写什么”与“怎么写”就成了选材构思环节的主要任务,而选材与构思都是比较复杂的思维活动。因此,在此环节,教师就要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他们在选材和构思的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让他们可以科学选材、巧妙构思。教师想让学生正确地选材和构思,就必须引导他们学会思考。例如,题目要求学生以“习惯”为主题写一篇记叙文,在选材构思环节,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让他们发散思维,从多角度构思,选出合适的素材,写出新颖的内容。在绘制思维导图时,要让学生围绕“习惯”这一核心词来思考,由该词延伸开去,想到“习惯是什么”“好习惯与坏习惯”“习惯养成的时间”“培养好习惯的方法”“改掉坏习惯的方法”“习惯的重要性”等,之后再延伸开来,联想到身边人的习惯,如“我的习惯”“老师的习惯”“妈妈的习惯”“邻居的习惯”等;联想到一些良好的习惯,如“读书的习惯”“练字的习惯”“跑步的习惯”等。这样,就能有效帮助他们拓宽选材的范围,让他们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构思,找到写作灵感。
  三、行文表达环节: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文质量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往往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许多学生在写作记叙文时不擅长使用各种语言技巧,平铺直述,记“流水账”,满篇“空话”“假话”,导致文章缺乏文采,没有美感。其实,这就是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的一种表现。因此,在行文表达环节,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学会使用各种写作技巧。考虑到记叙与描写是写记叙文的基本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就要让学生熟练掌握顺叙、倒叙、插叙等叙述方法,掌握肖像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等描写方法。另外,我们还要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适时使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反问等,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还要精准地使用各种动词、叠词、俗语、成语等,以增强文章的美感。
  总之,教师要重视教学的各个环节,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指导他们审题、立意、构思、选材、表达,写出高质量的作文。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市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互动,是广大教师非常关注的问题。教师需精心设计互动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况介绍几种引导学生互动的方法。  一、教师提问,促进师生互动  在教学的过程中,一些教师只顾自己讲解,几乎不与学生互动,导致语文课死板无趣。长此以往,学生又怎么会喜欢学习语文呢?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提高
期刊
“课堂教学的成功,必须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对所教文本的熟悉,二是找到破译文本的突破口。”其实,破译文本的突破口往往就是教学的切入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才能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呢?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例详细谈谈。  一、“舍末逐本”,快速抓住课文重点  一般而言,教师在一节课上不可能将一篇课文讲得面面俱到。这就需要教师大胆地舍弃许多“细枝末节”,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点,留给学生充足的探索空间,引导他
期刊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适时地拓展和延伸,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帮助他们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但是,很多教师在拓展延伸环节常常出现各种问题,比如,不关注学情,盲目跟风,为拓展而拓展;或者偏离教学内容,随意拓展。这样的拓展延伸都是不成功的。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际谈一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拓展延伸。  一、关注教学内容,文本拓展要“切题”  在拓展延伸的过程中,教师选择的材料要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教育事业的主旋律。语文学科是高中阶段的重要人文类学科,在教学中,语文教师不仅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还应改进教学方式、打造高效课堂。下面,笔者就以《今生今世的证据》为例,谈谈如何打造高效的阅读课堂。  一、秉持“生本理念”,合理使用导入语  “生本理念”,即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以学生为主,合理使用
期刊
阅读对开阔中学生的眼界、提升综合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对不同的文本进行比较阅读,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以及文本的创作背景,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在此,笔者就简要谈谈如何开展比较阅读教学。  一、引导学生比较主题相同的文本  面对同一种景物,由于个人爱好或是欣赏角度不同,作者笔下的景物也会大不相同。比如,同样是写“牡丹”,有的人写出了“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句子,表达了
期刊
定语从句是高考英语考查的一大重点和难点。为了增加难度和迷惑性,命题者常常会通过各种方式制造陷阱。对此,笔者剖析了高考英语定语从句题的几种常见易错点,以期抛砖引玉。  易错点一:句子结构  在高考英语试题中,命题者为了增加难度,常常会从句子结构上大做文章,或通过倒置句子结构设陷,或增减句子成分设坎,或增加插入语制造干扰。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做题时,要注意细致审题,认真分析句子结构,找出问题核心所在,从而
期刊
叠词就是指字形、字音一样的两个字组成的词或词组。在文章中恰到好处地使用叠词,往往能使景物描写更加逼真,声韵更加和谐,意境更加优美,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下面,笔者就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为例,谈谈叠词的作用。  一、使文章的音韵更加和谐  叠词具有一定的音乐性。在写作中妙用叠词,可以使文章的音韵更加舒缓悠扬、和谐悦耳,使人读之朗朗上口,感受到节奏美和音乐美,极大地增强文章的艺术张力和感染力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推进,语文教师越来越注重培养高中生的写作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从素材积累、素材转化、实践活动三个方面,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下面,笔者就详细谈谈具体的做法。  一、素材積累:引导学生观察  教师想让学生写出优质作文,就要引导他们观察,让他们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为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并在这一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写作训练,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积累更多
期刊
议论文的开头有许多种,好的开头恰如“凤头”一样有夺人眼球之效。我们可以用一种自然现象、一个经典事例、一句名人名言、一则社会新闻等引出论点,化虚为实,变抽象为形象,迅速吸引读者的眼球,激发人的阅读兴趣。下面,笔者就以学生的习作为例,谈谈如何指导他们写议论文的开头。  一、指导学生深入分析。提炼概括  概述事例贵在简练,要求对事例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围绕话题,从中拎出要点,鞭辟入里,不蔓不枝。有的学
期刊
深秋的北京,金灿灿的落叶铺满草地,金色与绿色相互映衬,富有诗情画意。眼下,北京到了一年当中最“文艺”的时刻,细心的市民会发现公园里满是落叶,叶子比往年多多了,秋天的韵味也更浓了。  据媒体报道,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于2017年下发了《关于暂时保留秋冬落叶景观的通知》,除了公园主要道路的落叶要进行必要的清扫外,林地、草坪上的自然落叶要尽最大可能保留下来,让市民感受浓浓的秋意。因此,越来越多的市民认为落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