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拥挤,华东O2O项目惨败连连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berg4e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开始将“O2O”作为标配添加在自己的企业介绍中,不提O2O似乎成了很没面子的事情。
  这样的疯狂也同时引来了资本的共舞,O2O开始频繁出现在商业计划书以及投资协议书中。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在O2O领域的频繁出手更是让O2O行业看起来无比诱人。
  但在水涨船高的融资额和估值背后,真正脱颖而出的O2O项目却并不多见,据了解,绝大部分O2O企业很难拿到C轮融资。蜂拥而上的O2O项目背后面临着严重的同质化、线下资源不足以及资金链问题。
  作为O2O类项目的知名创业者,雕爷曾公开表示“O2O创业的窗口期可能已经结束了。”
  为了弄清华东O2O项目的真实生存环境,创客君查阅了大量资料,从餐饮、社区、美业、旅游、教育、汽车、房产、婚庆以及母婴9个行业着手,制作出一份沉重的“华东O2O项目败局手册”。
  一、餐饮O2O
  2014年国内的O2O市场中,餐饮行业市场份额占比高达43%,居首位。预计到2015年,我国餐饮行业O2O市场规模将达到1200亿元左右。
  与此同时,资本市场对于餐饮O2O也是相当照顾。今年1月7日,餐饮外卖平台“零号线”完成B轮融资,金额约3000万美元,由腾讯领投,红杉资本及戈壁资本跟投。1月27日,网上订购平台“饿了么”完成3.5亿美元E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中信产业基金、腾讯、京东、大众点评、红杉资本。
  然而,在看得见的光芒背后,隐藏着更多黯然退场者。比如在2009年创立的小叶子外卖、随易,2011年创立的壹外卖、飞猫送餐、订酒宴网、筷乐777、蹭饭网,2012年创立的订餐通、卡卡鲜、菜谱网,2013年创立的物本购、嗨咖啡、嗨生活、阿姨厨房、排队通、竹林熊猫等,这些曾经致力于为大众提供订餐平台的O2O项目,目前均已关闭。
  死亡原因
  1、“平台黑洞”。外卖平台必须不断地烧钱、补贴、砸流量、抢用户。饿了么、美团等巨头不断掀起用户抢夺战。但用户能够持续选择的入口是有限的,只有第一没有第二。项目难度系数较大。
  2、有空间,但运作难度大。卡卡鲜、物本购等都是基于特色产品而形成的O2O模式,但也都面临着物流和规模化的压力,净菜配送市场潜力巨大,但运营难度同样不可小觑。
  3、行业壁垒低。创业者所选领域是否是刚需决定了议价能力。因此,细分领域的用户量和需求频次就决定了项目质量。嗨咖啡的失败就在于非刚需且频次低。此外,阿姨送菜上门的项目,面向的人群比较垂直,流量有限,做大不易。
  因此,对于创业者来说,如何切入蓝海的细分市场,做出特色,迅速做大流量,形成差异化优势成为餐饮O2O的关键。
  二、社区O2O
  从BAT大佬到创业者,从传统相关行业到互联网各方相关势力,都在社区O2O抢滩。
  作为物流行业的龙头,顺丰进军社区O2O有节奏、有野心,从布局顺丰优选到顺丰嘿店,顺丰首先就把握了社区O2O的两个命脉,生鲜配送和实体店。此外,以万科为代表的房地产大佬也纷纷热火朝天地玩起了社区活动和交友。
  但社区O2O不像打车软件,土豪砸钱改变支付习惯就好了,这是很脏很累的活,不可能一蹴而就,每个社区的资源整合和后期把控都是一步一个脚印去跑出来的。只有本地创业者和传统行业玩家等多方力量一同协作,才有可能真正改变社区生活方式。
  2011年11月创立的蔚讯生活,是一个本地生活平台,专门为社区住户打造1小时物流商圈,而现在已经转型做起了其他领域的服务。还有2012年7月创立的嗨校网,是一个校园生活服务微社区平台,专为在校大学生提供购物平台、校园资讯、线下服务、创业技能培训等,现已关闭。
  死亡原因
  1、线上线下严重脱节。以互联网形式做社区O2O通常都无法掌握线下大量的物业服务资源,同时互联网公司也不适合养太多人。物业公司本来就比较零散,数量众多,而且每个楼盘的情况还不一样,整合物业资源显得不太现实。另外,很多楼盘与物业并不是“终生”制的,物业若服务不好,业委会有权利要求更换物业,因此几乎没有物业有闲工夫为互联网公司提供免费服务。
  2、独立存在难度大。从整体上看,社区O2O项目独立获取用户成本太高,因此必需挂靠到和社区相关的产业链上下游公司里,比如电商和物流公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社区O2O和团购一样,只是电商的一个锦上添花的标配,本身独立存在的难度非常大。
  三、美业O2O
  现在拿出小米手机,在应用市场上搜索“美甲”二字,能够蹦出100多个应用。
  随着雕爷的“河狸家”上门美甲的迅速崛起,以美甲为首的美业O2O市场被疯狂热炒。上门美发、美妆、上门按摩、spa等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是传统的美业是否连上网就能成功转型O2O呢?
  经过统计我们发现,全国的美业O2O大部分发起于2013年,而短短一年内,已有多个项目挂掉:比如2010年11月创立的美妆分享社区——娜米汇,2013年3月创立的个第三方美妆点评分享社区——宝贝盒子BeaBox,2013年4月创立的连接求美者和追求精益的发艺人的线上交流平台——美姬,2013年6月创立的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本地美发预约指南的平台——简部网。华东区域虽然已关闭的项目不多,但同质化线下格外严重,预计未来1—2年内会出现“成批”的死亡现象。
  死亡原因
  1、低频次、非刚需。所有服务类的关键就在于流量。因此切入细分领域,迅速做起流量来,是创业者最需要打磨的功夫。美发行业虽然有很高频次和需求,但是上门美发这一O2O项目,是否真的是刚性需求,恐怕还需要创业者三思吧。且不说剪完头发留在家里地板上的一地狼藉,就说你能否请来理发店里真正的“大牌”上门都是难题。   2、无法标准化。过去的团购网站也提供了美业服务,但是团购为什么对美业的推动力不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美业属于非标类服务。非标类服务,极可能面临“两头难伺候”,创业者要学会当好两头受气的“小媳妇”。因此,美业O2O其实是个“看起来很美,实际上苦逼”的行业。
  四、旅游O2O
  近5年来,旅行业电商可谓风起云涌,各类在全国小有名气的网站和APP数不胜数,远胜于传统公司。
  按照主营业务的操作方式,旅游O2O项目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侧重某些品类旅行产品生产、服务商类,例如酒店点评——到到,以前仅做比价的去哪儿,门票为主的同程和驴妈妈等,以及综合提供商类,即不但提供自营服务,而且兼作供应商平台,如携程、途牛、去啊。
  在巨头的前后夹击和资本的冲击下,华东区域出现了一批“阵亡”名单,创立时间基本都集中在近几年间。比如2012年创立的找好玩、周五旅游网、壹游出境网、徒步狗旅行、哪旅游网、果冻旅行,以及2013年创立的中国好导游、旅途求助、不旅网等,主要提供旅游咨询、问答、导购等服务。甚至有一家坚持了十几年的平台,依旧没能逃脱时代冲击,被迫“关门”——2002年7月创立的普汇商旅网,是一家商旅服务网站,提供机票、酒店、旅游等综合服务,现已关闭。
  死亡原因
  1、巨头布局加速。从上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已关闭的旅游O2O项目网站绝大多数出现了和巨头业务的重叠。近年来,在线旅游巨头的触手开始从线上逐渐下移,目标就是掌控线下资源及服务环节。与此同时,线下传统旅游也开始向线上布局,在两方巨头的夹击下,旅游O2O成为“有钱人”的战场,普通人似乎已经失去了竞争的能力了。
  2、渗透率低,提升缓慢。早在2012年,中国的网购渗透率就超过了美国,但在线旅游渗透率却落后美国几倍。从木桶理论的角度来看,虽然我们在酒店、机票、休闲度假游各个板块的互联网渗透率都有差距,但最明显的短板还在于休闲度假产品中的门票产品渗透率低、增长缓慢。想要改变现状显然需要长时间的等待和消耗。
  3、服务闭环难形成。旅游O2O要真正形成,需要线上线下都完成资源配置、利益分配及各环节的完全畅通。从旅游产业链的角度看,整个环节可以分为上游供应商、中游代理交易平台、下游网络营销平台和用户,其间每一个环节都可谓困难重重。
  五、教育O2O
  自2013开始,资本的反馈让教育培训行业迅速回温。然而,伴随行业发展良好势头的是巨头企业风光黯淡、教育政策不断向减负倾斜,而当下,资本开始越来越青睐在线教育,O2O为教育培训行业破局的必由之路已经成为共识。
  根据百度发布的调查报告,由于资本的持续进入,此前一直稳定增长的在线教育市场在2013—2015年间增速会快速上升,预计2015年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达到1237亿元。
  但无法达成共识的是,应当如何针对教育培训行业的特点设计O2O。尽管人人都在谈O2O,但很少有人说得清怎么做教育O2O,甚至还未理清O2O与教育结合的关键点便仓促“下海”,结果,又是一片哀嚎。2007年创立的72人拜师网,一家在线拜师学习网站,现已关闭。2009年创立的酷伴网,2010年创立的呵护网,2012年创立的学都网、助考帮,2013年创立的趣儿网、星宝教育网、轻舟网、36号教室、哈牛国际早教等O2O创业项目,目前均呈关闭状态。
  死亡原因
  1、流量赢不过巨头。与前面所提到的几个行业一样,在线教育平台同样是以流量为竞争核心的。从中间页的产品特征来看,低成本获取流量和高效率分发流量是中间页的存在根基。目前除部分垂直中间页平台外,BAT三家均已布局在线教育中间页战略。中小型创业者显然能力有限,难以打通根源。
  2、标准化瓶颈难突破。“标准化”既是诞生成熟中间页平台的条件,也是在线教育最难突破的瓶颈之一。因此,有专家指出,教育中间页的出路先应该从如会计、建筑、法律等标准化的职业教育考证市场开始,而其他领域可采用资讯分类和社区问答形式组合完成搭建。
其他文献
当今社会,变革无所不在,变革是世界的常态。销售组织的变革更是如此,世界上每分每秒都在发生销售组织的变革,成功与失败都有,但是恐怕失败的会更多一些。  之所以失败的更多,有两个关键原因:第一,销售团队是非常注重利益的知识型组织,任何人的问题在这个组织中都会被放大。第二,销售组织变革的方法论支持太少,可利用的销售组织变革工具也太少,绝大多数的销售组织变革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的。  这与当今市场销售型组
期刊
儿子元帅  ——怀揣梦想,为家乡修路  他出生在河北保定一个叫阜平的村子,整个村落被大山包围,这里手机没有信号,狭窄的路面容不下大型车辆通过,唯一一条水泥路叫“致强路”。这条路是元帅父亲修建的,为的是给村子里的人带来便利,可惜的是13岁那年父亲不幸离世,身为家中的长子,年纪轻轻的他便扛起了生活的重担,为了使两个妹妹能够继续上学,在元帅15岁时,他毅然决定去北京打工,用自己的努力,使这个家能够得到改
期刊
如何让员工做出最好的成绩,尤其是在艰难的环境下如何做到这一点,这是管理者面临的最棘手的长久挑战。可是,到底什么东西能够激励我们?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试图破解这个难题。一些大思想家,包括亚里士多德(Aristotle)、亚当·斯密(Adam Smith)、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等,都曾努力理解人类行为的种种微妙特征,给了人
期刊
当笔者推开葆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大门时,映入眼帘的除了整洁明亮的前台,还有脸带微笑的田总田贵丰先生。亲切友好,成了笔者对田总的第一印象。走进田总的办公室,从明媚的阳光与简洁的家私可以看出,田总是一个乐观积极,处事低调的人。  1973年,在河北农村的一户普通家庭里,诞生了一位注定不普通的男孩,他叫做田贵丰。这个男孩踏实努力,靠自己的实力考上重点本科——东北林业大学应用化学专业,于1997年毕业。随
期刊
这是我第一次公开分享我的微商历程,今天我分享的不是跟其他微信里的老师一样的,更不是打鸡血的课程,我觉得那样不适合目前的微商环境。我希望自己总结的一些技巧和制度,在今天分享后能帮助到大家。  个人经历:曾担心微商“不靠谱”  之前我一直接触的是电商,差不多十年时间。去年12月份,我开始接触微商,开始看到别人发朋友圈,我抵触甚至厌恶!但我觉得必须要抓住,我已经起步晚了,既然这么多人都在做,这就是趋势,
期刊
我是学服装设计出身,之前是做服装实体的,13年过完年刚好碰上服装淡季,那时候刚接触到微商,一开始只是简单在微博和QQ上分享,第一批顾客就是我之前服装实体店来的,第一个月纯是靠零售,那个时候通过这种方式做销售的人还不是很多,感觉轻轻松松就能成交,并且当时我有很多的本地客户资源,每天到点发货送货,感觉日子还是挺充实的。那时候我每天通过微博私信还有同步微信的方法,包括我自己的熟人圈子,很快招了第一批代理
期刊
作为一个生在信息时代网络时代的90后,现在的我是一名微商创业达人。我叫鱼丝,是潮包团队的创始人(微圈做酵素棒第一团队),最早在微信大潮中下海的一波"微商",至今已有3年的微龄。从一个人简单的从微信上进行零售交易到今天拥有自己的百人团队。在我眼里微商是一个新型的营销模式,微信是一个载体。  从12年下半年我开始接触微信,之后在13年上半年我开始摸索在微信上进行买卖交易,那时候还没有“微商”这个名词,
期刊
2014年,微商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席卷了电商市场,发展势头一度达到了狂暴模式。但正是由于这种狂轰滥炸,导致2015年的微商开始冷却,仿佛进入了一个萧条的寒冬。什么原因导致微商岌岌可危?微商的下一步又该怎么走?  新型微商——立足诚信,回归本真  随着微商的野蛮生长,很多人早已忘记微商最初吸引人的地方,很多厂商也渐渐忽略了微商的本质。他们只关注微商的利益点,而忘记了做产品的初衷;只求跟进,而忽略了
期刊
西方有一句谚语:人有三怕,怕死,怕缴税,怕公众演讲。可见公众演讲是多么让人望而生畏的一件事。  有的人能将工作和企业做得很好,但公众演讲却是其短板。也许私底下他可以天南地北地聊天,但是面对大众就不知所云。世界谈判大师罗杰·道森不无幽默地说:“你绝对不会在报纸上读到诸如‘今天在某某医院一位伟大的谈判专家诞生了’的报道。”没有人是生而知之,都是学而知之的。除非是哑巴,人人都会讲话。但并非人人都能公众演
期刊
失速很少由商业模式突然被淘汰引起——这是一种普遍的错误观念。我们的研究表明,公司基本上都会变臃肿,原因往往是官僚体制减缓了企业更新速度,或者内部混乱导致信息失真,有碍于管理者迅速决策并及时采取行动。我们在和高管的讨论中,发现他们给出的失速原因都一样,只是措辞不同。我们与客户失去联系了。我们困在流程和幻灯片里了。我们虽然机会颇多,但不知为何无法果断行动。我们曾经高速运转,但现在像是在驾驶一架动力不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