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来源 :体育师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运用理论分析、文献资料等方法,结合高师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实践,分析了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培养现状,阐述了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培养的理念,提出了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训练的目标与方法。
  关键词:高师院校 体育教育 教学技能 培养与训练
  
  根据教育部《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的要求,体育教学技能被列为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门基础课程进行训练和教学,同时也将作为中小学在职教师岗位培训的教学内容。这是体育教育改革的一项举措,旨在培养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技能、科研能力和开展学校群体工作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和基础体育教育的需要。
  
  1 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培养现状
  
  1.1 课程教学的理论化倾向
  随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化,有关专业课程设置增大了理论课的比例,改变了重技术轻理论的倾向,学科教学得到了逐步的加强,目前大多数院校术科与理论教学的比例已经达到了6:4,学生也认为较为合理。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课程体系缺乏整体优化,理论课程增多,重复开课,而体育教育职业技能训练课程却较少,导致总体失去平衡,学生知识面较窄,创新能力不强。其次,必修课与选修课不协调,必修课所占总课时的比重偏大,而选修课的比重较小。学生对课程结构的合理性不太满意。同时,学生意识到社会对人的素质的要求及自己理论知识的欠缺,希望多开设人文方面的讲座和课程,丰富自己的人文知识,扩宽知识面,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1.2 教学实践的形式化倾向
  高校体育专业的课堂教学,大多以大班上课为主,学生多、分布散,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而实际教学效果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教师对于学生在课堂中的不认真,不积极的普遍现象并没有重视,大多数采取事不关己、听不听由你的态度,认为学生是为自己而学,与教师没有直接关系;况且高校不存在教学效果评比,教师授课没有压力。这种现象在体育专业的教学实践课中尤为普遍,因为在室外授课,学生更加难以管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对每位同学都进行手把手地教授动作技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形式化的倾向就更为严重了。
  1.3 能力评价的无序化倾向
  首先,作为一个自然人,受过高等教育的熏陶,就必须具备“自学能力”。其次,作为一名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表达能力”(包括口头、书面和动作表达能力),较强的“组织能力”(体育教学的环境复杂、人数多,较强的组织能力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的依据),“创新能力”,“科研能力”以及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等等。但是,目前高校体育院系对学生的能力评价缺乏系统的评价方法与标准,主要以运动技术水平的评价为主,未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2 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培养的理念
  
  2.1 适应社会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体育已经涉及到各个领域,全民健身运动正在推广和普及,对新时期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而且还要充当社会体育的倡导者、指导者的角色。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如果在校期间没有熟练地掌握教学基本技能,就难以满足工作的需要,这就要求高师体育教育专业要采取更理想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2.2 适应教师职业
  对于体育教师这行职业而言,体育教学的基本技能就是其生存的本领和技能。教学过程是一个知识和技术的综合传授的过程,这种传授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教师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的程度。体育教学技能是在专业理论指导下,通过教学实践而获得又服务于教学实践,它是体育教师完成教学科学研究工作、课余训练工作、组织竞赛等工作的具体操作能力的综合,是体育教师所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对于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的在校学生来讲,应该对各项运动技能的教学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根据需要和可能使其中的1到2个项目的技能达到精通熟练的程度,真正做到一专多能,从而适应教师职业的需要。
  2.3 适应终身学习
  当今体育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知识与技术更新速度非常快,这就要求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具备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做一名学习的有心人,不断补充新的知识和理论,以适应终身学习的需求。对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就要从这个方向入手。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毕竟只有很短暂的3到4年,而步入社会以后从事体育教育的时间却很漫长,所以在学校里面不仅仅要掌握必要的教学技能,以满足走出校门时的工作需要,而且要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
  
  3 高师体育系学生教学技能训练过程
  
  3.1 确定教学技能训练目标
  高等师范院校作为培养体育教育人才的摇篮,担负着培养高素质的体育人才的重任,有责任和义务改变观念、拓宽思路、明确目标,树立时代性的教育理念。技能教学目标是指受培训者在培训结束时应该达到的教学效果,它包括对每项教学技能原理的正确认识及各项体育教学技能的掌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目标要做到“三基、四会”。“三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巧;“四会”即会做、会讲、会教、会示范。体育教学技能的形成通常与理论学习相联系,体育教学技能的培养是在现代体育教学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活动。因此,在具体进行体育教学技能培训前,应学习研究相关的体育教学理论,了解和掌握体育教学技能的理论和方法,如体育教学设计、体育教学媒体的设计、课堂教学和观察记录的方法、教学评价方法等等。
  3.2 明确教学技能训练内容
  运动能力。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应具有全面的运动能力,要熟练、正确地掌握各运动项目、各种身体练习的基本技术和技能,并在“多能”的基础上有所专长,即“一专多能”。
  教学能力。应使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教学对象特点和场地器材实际,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钻研教材教法,组织学生有序地进行学习、练习或集体活动。另外还应具有用生动形象、简洁流畅、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用正确优美的动作示范的能力,接受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体育教学以及评价教学工作的能力。
  教育能力。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作为未来的体育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态度和行为举止进行深入了解、分析和判断,充分利用和挖掘体育教学内容中的教育因素,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各种思想教育方法,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指导能力。体育教师应具备制订各种课外体育活动计划的能力,要善于现场组织、指导和调控各种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具有对1到2个运动项目进行选材、组队、实施训练的能力,能够组织课外运动竞赛并具有一定的裁判能力。
  3.3 改进教学技能训练方法
  微格教学法:(1)讲解教学技能。首先将教学技能分为若干个单独技能,根据培训需要每次选择其中两个技能,然后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进行教案的编写,教案中应详细说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2)观看示范录像。进行教学时间前,为使每一位学生或实习教师明确所要培训技能的要求和目标,应通过录像资料或实际的角色扮演方法对所需要培训的技能进行正面的示范。(3)编写实践教案。将教学步骤以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4)微格实践录像。通过在教学课堂中“真枪实弹”的演习,提高了教学的实践性。并且摄像人员严格地将整个过程拍摄下来。(5)进行反馈评价。通过观看录像,实习教师根据自己的表现,找出还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6)分析改进提高。通过再分析,进行改变教案,从而使教师在实践当中得到提高和进步。
  演示教学法:动作示范是体育教学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演示手段。它能既简单、又及时迅速地产生视觉效果,是体育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首先,在各技术教学中,可利用准备部分的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请两位同学扮演教师角色,讲解动作要领,利用口令进行队伍的编排和操练。其次,讲解后,先由他本人进行自我的分析与评价,再由教师和其他同学共同指出该生的优缺点及修改方案。再次,由教师根据语言技能评价单进行5个级别的评定,给出成绩,以便于和第二轮进行比较。最后,在吸取经验教训,重新制订教学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第2轮的训练。
  研究性学习法 :21世纪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不仅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职业道德,而且还要有全面的知识和具备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据此,新的培养模式要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习惯。为了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意识,应面向学生开设一些具有探索研究性的理论课程,由精通这方面知识的专家和教授进行上课。并要求学生设计体育教学中引人关注的问题,围绕问题搜集信息,分析整理材料,通过讨论交流,逐步解决问题,并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知识水平,掌握技术技能。
  情意学习法:当代大学生的情感是很丰富的,尤其是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重感情、讲义气”。在实践教学中,可采用教师面对面、一对一交流、网络交流、咨询式交流等方法,还可通过开设素质教育课程,开设体育人文知识讲座,使学生专业性教育与综合性教育相结合,注意和学生加强情感交流,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的亲切和友善,从而获取信任和激励。
  3.4 强化实践性的教学环节
  建立长期实践训练基地。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训练必须要有一定的空间,为了使学生在具有针对性的、具有实际教学对象的氛围当中感受教学技能的重要性,可以利用高师院校周边中等学校及中学数量相对集中的优势,建立教学实践训练基地。
  开展体育说课技能训练。教师根据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向学生布置说课的内容,要求学生先写出体育说课教案,然后组织教师进行分别指导,通过指导学生再次进行修改,在修改的过程中提倡学生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做到每人都有一份比较完整的、质量较高的体育说课教案。
  结合体育社团开展活动。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与发挥学生体育社团的作用具有密切联系。主要通过社团体育竞赛、社团体育宣传、社团体育研究、社团体育展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与技能以及组织教学的能力。
  结合体育社会实践活动。体育教育专业社会实践活动应该充分体现体育特色。可通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体育科技咨询、全民健身服务、体育联谊活动,开展体育竞赛、体质测试、体育健身指导等活动,培养学生群体健康意识与责任感,提高体育社会实践指导能力。
  3.5 掌握新《课标》,走进新课程
  以适应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体育师资的要求为目标,切实转变学生的教育理念,学习新《课标》,理解新《课标》,实践新《课标》,通过在《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增加新《课标》的内容,组织学生自学新《课标》原文,开展学习新《课标》的讨论交流,开设新《课标》学习的讲座,观摩新《课标》实践课展示活动,使学生能够紧密结合基础教育改革的实际,把教学技能训练与学习、贯彻新《课标》紧密联系起来,既掌握了新《课标》的实践方法,又提高了教学技能,同时增强了学生在教育人才市场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朱希伟.关于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开设技能训练课的探讨[J].浙江体育科学,1997,19(2).
  [2] 王沛林.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J].甘肃高师学报,2001,6(2).
  [3] 王斌.知识经济时代我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能力结构培养模式[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18(4).
  [4] 李金芬等.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上海师范学院学报,2001,25(5).
  (江苏连云港 淮海工学院)
其他文献
对增加社会资本存量,实现社会的良序治理而言,大力发展社会中介组织是一个重要的方向。科学地确定社会中介组织中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创新工作方式,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促进
广体网讯:为了检验和促进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和专项能力水平,提高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适应当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全面提高体育教育系学生综合实践应用能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市场的转移,外出务工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已成为当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为破解这个难题,鹰潭市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通过近几年的实践
1威信要高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方法很多,但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首先一点就是教师的威信很重要,同样的方法威信高的教师用起来效果就非常明显。威信是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一点一滴形成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改革开放二十九年来,我国的经
农业是我国十分重要的产业,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覆膜技术早已被广泛应用,但是近年来我们发现,将覆膜和农机农艺技术结合起来应用,能够起到更加良好的效果,在增收增产方面十分显著。  1、玉米覆膜种植技术  玉米覆膜种植技术就是用一定厚度的地膜对地面进行覆盖,在覆盖薄膜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严密,并要将其拉紧、铺平,这样做是为了防止过大的风力把它揭开。同时对于种植的土壤而言,尽可能选取那些便于灌溉、地势平整
运用“分解法”教学,可简化教学过程,有利于集中精力突破动作中的重点或难点,提高学生掌握完整动作的速度。但如果运用不当,往往适得其反,容易形成动作割裂等后遗症。因此,应注意:
一、教学技巧   1. 跳短绳。(1)量绳的方法:以学生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脚踩绳子,两手持绳于腰部以上,肩部以下为宜。(2)握绳的方法:握无把的绳子,要把绳子两端绕在手心和手指上,拇指与其他四指自然分开,用拇指与食指第一、二关节握住绳子。握有把的绳子,拇指与其他四指分开,自然握住。(3)摇绳的方法:双手握绳两端,在体侧用腕的力量摇绳。绳在体后,向上、向前摇,摇至前下时,绳稍接触地面或不要触及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自改革开放已来一直坚持发展农业生产,现代科技水平高度发达,在农业操作中引进农用机械已经成为了提升农业经济水平的重要手段。分析我国目前农机推广中面临的挑战,能为我国的农机推广工作指明前进方向,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再上一个台阶。  一、农技推广工作中面临的挑战  1、农用机械操作受限  就我国的发展现状来看,城市建设和乡村建设之间依然存在一定差距。城市的高发达发展现状吸引了大批乡村青年
A total of 25 strain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intestinal tract of Mystus macropterus.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extracellular enzyme activity to common aquatic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