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共同探讨的平台,我们通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这一课题,对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及生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学员的作文教学实践,对新课标下的中学作文模式及作文教学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探讨和总结,希望我们的探索能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学员有所帮助,从而达到我们的研究目的。
关键词:作文教学现状分析模式探索教学体会
作文教学模式改革,是当前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自新课程标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贯彻实施以来,很多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教师,积极探索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新途径,在作文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很多中学,仍存在着作文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的现象。
一、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从整体上来看,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情况并不是很理想,很多学生的作文缺少思考,缺乏思想,作文中的材料都是大家熟悉的材料,没有新的发展,不善发现,公众语言多,没有个人色彩,作文从结构到语言,模式化比较严重,没有自我,没有真情,没有思想,文章缺少一种生活的质感。
分析学生作文难的原因,一个是教育问题,社会问题;另一个是学生学习的压力大,活动的空间小,生活不丰富;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学生手中没“粮”,写作文时心里就自然“慌”。
从作文教学方面看,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始终处于低谷阶段,但在语文考试中作文却占很大比例,教师对写作教学的研究也欠重视,对自身的写作能力的提高也不重视。造成作文教学效率低的具体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作文教学的见效周期比较长。
因为作文能力是思想认识水平和语言能力的体现,而这两方面能力都不是短时间就能提高的,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达到。
(二)要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观念,改变教师的作文评价标准也不是短期能完成的。
二、新课标下作文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体会
针对《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课程的需要,我们在教学中组织了汉语言专业的三十多名学员进行了两次作文教学研讨会,学员们针对自己作文教学的实践经验和不足进行了讨论,通过学员们的热烈讨论和探讨,我们总结了以下作文教学的经验和体会。
(一)提高学生作文兴趣,是作文教学取得成绩的第一步。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作文的关键。学生的主体参与会影响写作质量的高低。作文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维护学生的写作热情;在作文观念上也要突破传统作文观念的束缚,允许学生虚构,鼓励学生联想和想象。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练习写作文提纲。列提纲可以使学生对训练的作文有明确的认识,对所写作文的层次有明晰的思路。
其次,引导学生养成勤积累、勤练笔的习惯。指导学生平时注意积累素材,坚持把优秀的文章中的材料记录下来,积累优美的语言,学习篇章结构的技法,长期取法美文之技,自然习得谋篇之道。教师应将作文教学有机地渗透到整个学段的语文教学当中,充分挖掘作文素材,激发学生作文的热情,通过阅读材料,提升思想境界,使学生的写作欲望与其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三)作文方法指导在作文教学中尤其重要。
1、多写是促进作文水平提高的必由之路。中学作文教学必须务实,教师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训练的形式要多样化,克服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情绪,疏通作文与生活的关系,倡导学生写“放胆文”,让学生放开思想,放开形式,不拘形式,不拘内容,不受任何压力,使学生在思想解放、心情愉快、宽松自由的情境中写作。
2、读写教学相结合,以读助写,借写促读。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新课程教学中文本的聚焦点,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结合起来,写作离不开阅读,甚至有的学生写作完全依赖于阅读的经验。阅读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最重要的途径,教师应注意将作文教学的言语贯穿于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贴近作者的情感与思想,把作者这样写的好处和“我”该怎样写这两种思想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
3、把课文的阅读和课后的写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地取材”,让学生从熟悉的课文中摄取材料作为写作背景,学生容易进入角色,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写作目的明确,写作内容确定,有的放矢,有利于学生有感而发,自然作文就“言之有物”了。
(四)重视作文评改,积极探索作文评改方法。
1、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开放、民主、争鸣的课堂环境,让作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评改方式,加强学生互相评改的责任心和合作精神,给学生一个平等交流、展示的机会。
2、师生共同拟出评改方案,让学生成为评改作文的主人,在互评实践中互助、合作、探究,最后由教师对学生评改意见进行总结,表扬表现突出的同学,肯定成绩,对不足之处,以合适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对学生作文的闪光点,给予激励,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学生的互评互改,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作文教学原则。
关键词:作文教学现状分析模式探索教学体会
作文教学模式改革,是当前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自新课程标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贯彻实施以来,很多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教师,积极探索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新途径,在作文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很多中学,仍存在着作文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的现象。
一、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从整体上来看,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情况并不是很理想,很多学生的作文缺少思考,缺乏思想,作文中的材料都是大家熟悉的材料,没有新的发展,不善发现,公众语言多,没有个人色彩,作文从结构到语言,模式化比较严重,没有自我,没有真情,没有思想,文章缺少一种生活的质感。
分析学生作文难的原因,一个是教育问题,社会问题;另一个是学生学习的压力大,活动的空间小,生活不丰富;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学生手中没“粮”,写作文时心里就自然“慌”。
从作文教学方面看,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始终处于低谷阶段,但在语文考试中作文却占很大比例,教师对写作教学的研究也欠重视,对自身的写作能力的提高也不重视。造成作文教学效率低的具体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作文教学的见效周期比较长。
因为作文能力是思想认识水平和语言能力的体现,而这两方面能力都不是短时间就能提高的,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达到。
(二)要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观念,改变教师的作文评价标准也不是短期能完成的。
二、新课标下作文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体会
针对《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课程的需要,我们在教学中组织了汉语言专业的三十多名学员进行了两次作文教学研讨会,学员们针对自己作文教学的实践经验和不足进行了讨论,通过学员们的热烈讨论和探讨,我们总结了以下作文教学的经验和体会。
(一)提高学生作文兴趣,是作文教学取得成绩的第一步。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作文的关键。学生的主体参与会影响写作质量的高低。作文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维护学生的写作热情;在作文观念上也要突破传统作文观念的束缚,允许学生虚构,鼓励学生联想和想象。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练习写作文提纲。列提纲可以使学生对训练的作文有明确的认识,对所写作文的层次有明晰的思路。
其次,引导学生养成勤积累、勤练笔的习惯。指导学生平时注意积累素材,坚持把优秀的文章中的材料记录下来,积累优美的语言,学习篇章结构的技法,长期取法美文之技,自然习得谋篇之道。教师应将作文教学有机地渗透到整个学段的语文教学当中,充分挖掘作文素材,激发学生作文的热情,通过阅读材料,提升思想境界,使学生的写作欲望与其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三)作文方法指导在作文教学中尤其重要。
1、多写是促进作文水平提高的必由之路。中学作文教学必须务实,教师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训练的形式要多样化,克服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情绪,疏通作文与生活的关系,倡导学生写“放胆文”,让学生放开思想,放开形式,不拘形式,不拘内容,不受任何压力,使学生在思想解放、心情愉快、宽松自由的情境中写作。
2、读写教学相结合,以读助写,借写促读。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新课程教学中文本的聚焦点,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结合起来,写作离不开阅读,甚至有的学生写作完全依赖于阅读的经验。阅读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最重要的途径,教师应注意将作文教学的言语贯穿于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贴近作者的情感与思想,把作者这样写的好处和“我”该怎样写这两种思想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
3、把课文的阅读和课后的写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地取材”,让学生从熟悉的课文中摄取材料作为写作背景,学生容易进入角色,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写作目的明确,写作内容确定,有的放矢,有利于学生有感而发,自然作文就“言之有物”了。
(四)重视作文评改,积极探索作文评改方法。
1、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开放、民主、争鸣的课堂环境,让作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评改方式,加强学生互相评改的责任心和合作精神,给学生一个平等交流、展示的机会。
2、师生共同拟出评改方案,让学生成为评改作文的主人,在互评实践中互助、合作、探究,最后由教师对学生评改意见进行总结,表扬表现突出的同学,肯定成绩,对不足之处,以合适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对学生作文的闪光点,给予激励,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学生的互评互改,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作文教学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