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侧颈内动脉结扎治疗4例巨大床突旁动脉瘤

来源 :中国综合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x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逐渐阻断后结扎颈内动脉治疗巨大床突旁动脉瘤的适应证、术前准备以及术后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 4例经DSA或MRA证实的巨大床突旁动脉瘤,均行逐渐阻断后结扎颈内动脉术;术前经Matas试验检测,术中、术后经颅多普勒监测颅内血流动力学改变,术后复查DSA或MRA并进行随访.结果 完全阻断前3天至完全阻断后9天期间内脑血流变化幅度较大,易发生缺血性改变;除1例出现并发症外,余患者出院时症状均有部分缓解,随访发现症状改善明显.结论 逐渐阻断后结扎患侧颈内动脉是治疗巨大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简单有效的方法。

其他文献
宫颈癌是世界范围内危及女性生命的高发肿瘤之一,仅次于乳腺癌。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取决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细胞学在宫颈癌的预防中起重要作用。现通过回顾
目的 探讨斑蝥素对荷瘤裸鼠胰腺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在培养人胰腺癌SW1990细胞的基础上建立荷瘤裸鼠胰腺癌模型,瘤内注射斑蝥素1 mg/kg体重作为斑蝥素组,瘤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观测移植瘤大小改变及p53、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两组裸鼠移植瘤的体积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加,但斑蝥素组的增长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移植后27 d瘤体缩小40%;斑蝥素组
1名82岁男性患者,因肺部感染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9+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1次/8h静脉滴注.第2天患者排出暗红色稀便,大便隐血(++++).查凝血酶原时间(PT)由11.3s增加到1
目的 比较改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与开放式痔切除术(Milligan-Morgan术,MMH)、闭合式痔切除术(Ferguson-Mitchell术,FMH)治疗Ⅲ~Ⅳ度混和痔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收治的45
目的 调查临床护理人员对继续教育的认知和需求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量性研究和质性研究混合研究方法,凋查护理人员对继续教育内容、形式认知和需求,以及对网络学习的接纳程度.对质性资料进行编码,结合量性研究进行分析.结果 被调查的194名护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一般占68.6%,只有2.1%护理人员认为学习效果好;不同学历、职称护理人员选择继续教育内容、对网络继续教育的认可度有差别.结论 建议在继
近年来脓毒血症发病机制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但脓毒血症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自从多中心临床试验证实活化蛋白C治疗脓毒血症有效报道以后,炎症时内皮细胞受损引起关注,本文就内皮细胞在脓毒血症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目的:在酵母细胞中构建LRP16诱饵质粒,以期从人cDNA文库中钓取可与LRP16相互作用的蛋白.方法:pLPC-LRP16质粒经酶切、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获得LRP16的基因片段,将其连接至
丙酮酸磷酸双激酶(Pymvate phosphate dikinase,PPDK)可能是蓝氏贾第鞭毛虫能量代谢中具有催化作用的关键酶桩一.为了进一步探讨该酶在贾第虫能量代谢中的作用,本文采用RNA d
目的 探讨中段胆管癌在肝外胆管癌分类中的必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2005年诊治的402例肝门部胆管癌、85例中段胆管癌、76例下段胆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肝门部、中段、下段胆管癌的根治性手术切除率分别为27.8%(102/367)、51.3%(38/74)、59.2%(45/76),手术并发症分别为36.1%(132/366)、9.5%(7/74)、32.8%(25/76),根治性切
诱骗受体3(decoy receptor 3,DcR3,又称TR6)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种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超家族成员,可与Fas,HVEM和DR3竞争结合其相应配体FasL、LIGHT及TLIA,具有阻断细胞凋亡和免疫调节等作用,与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移植排斥等密切相关,临床应用前景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