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喧嚣和诗的冷凝

来源 :都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dvie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今天讨论的这个话题,是新时代都市诗歌的创作与走向。那么,何谓新时代呢?我所认为的新时代,也许并非指历史上以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为依据而划分的时期,而是中国新诗百年之后,另一个百年的开端之时。这个所谓的新时代,也许正是中国现代诗歌真正突破和刷新的时代。
  “都市诗”这面旗帜,由《都市》文学肩扛着。从当年的《城市文学》的现代诗大展,一直延续至今,几乎成为一个传统和标志性符号,非常令人钦佩。
  说起“都市诗”或曰“城市诗”,我忽然想起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中国有馆阁诗人,有山林诗人,就是没有都会诗人。”人无完人,鲁迅先生也有说错话的时候。其实,自古以来,就已经出现了表现城市的诗,只不过古代的城乡差别不是太明显而已。比如杜甫的《忆昔二首》:“忆昔先皇巡朔方/千乘万骑入咸阳。”不过,严格地讲,一般所谓的“都市诗”,应该出现在工业化以后,工业革命是乡土诗与都市诗的一个分水岭。
  中国新诗已过百年,工业现代化程度加剧,网络时代和微时代来临,城市的喧嚣愈来愈加冗杂,诗人们在城市中感到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很多诗人在意象叠加中迷失了自我,这就是所谓“异化”。理想和现实的习惯性错位,导致许多诗人在当下的诗写过程中,发生迷失和错乱,乃至写出许多无病呻吟、天马行空的所谓“城市诗”。
  写城市题材,用城市意象就是现代诗吗?对此,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早就予以了否定。他批评比他年轻的意象派诗人以工厂、齿轮、烟囱、酒吧、站街女等意象入诗,认为这样固然让乘地铁上班的城市更容易读懂,却丢失了诗歌率直本真的传统。而朦胧派诗人自己也说,用飞机、游轮、霓虹灯、高脚杯等意象也未必就能真的写得出好诗。我比较认可美国诗人布考斯基,他也是个蜗居于城市一隅的孤独的诗人,他的诗歌里也有酒吧之类的符号,但我却觉得他那些朴素本真的诗作并不庸俗,特别有现代感。为什么?因为他写的不是幻觉,而是真实;不是表象,而是事物的本质。
  在屠宰场后面的
  拐角有个酒吧
  我正坐在那儿
  透过窗子看
  夕阳落山
  眺望窗外,茂盛
  干燥的杂草丛生
  ……
  我抽着烟喝着啤酒
  直到感觉差不多可以
  上公共汽车了
  带着附体在身的
  所有那些死动物的
  灵魂
  脑袋轻晃
  浮现出女人并从我身旁
  走开
  下车后
  我还有一条街要走
  还有一层楼梯要上
  才能到达我的住所
  在那里我打开收音机
  点上一支烟
  没人注意我
  从来就没有
  ———死动物的灵魂
  布考斯基为我们呈现出的,是一个都市诗人的落寞感。当下的中国诗坛,都市诗歌的平民化现象愈来愈强烈,与布考斯基的诗风,有着不谋而合的相似之处。当我读到布考斯基诗中,那些大萧条中的男人们,开着车出去找工作时,我就很自然地想到伊沙的《吉隆坡云顶赌城联想》:
  地球毁灭了
  人类移居外星球
  我是幸运的
  最后一批撤离者
  当我们到达那里的时候
  发现先我们到达的人们
  住在一座超级大赌城里
  有人朝篮筐里
  投掷地球仪
  我告诉他们地球
  已经毁灭的消息
  他们哈哈大笑
  弹冠相庆
  原来所有的人
  都为地球———
  他們家园的
  毁灭下了注
  现在他们赌赢了
  联想奇特,质朴率真。这首诗歌的绝妙之处,就在于其对想象的依赖和对联想的恰当把握。在诗的内部,语言其实并不高级,最好的诗人会在近乎口语的言说中,呈现和表达出都市的真切意味。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是个急剧变革的时代,我们用了几十年的工夫,才艰难地走完了西方300年的现代化,很多东西比如我们的都市诗,就只好草率而应急性地引进了。都市诗歌的成长,其内功和外功的修炼与养成,我们还完全停留在深度引进西方的状态,我们没有自己独立的诗学,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都市诗歌的弊病,也表现得尤为突出。在现代化、城市化、全球化的语境下,到底我们在什么地方什么维度上,才能梳理出一个比较清晰可靠的都市诗歌创作脉络呢?我觉得首先我们的都市诗歌要走下“神坛”,就是不要去装神弄鬼,要脚踏实地地写,老老实实地写。
  许多诗人看一个城市,喜欢站在城市高楼上乃至坐在飞机上,高傲地“俯瞰”。因此,都市诗歌变得轻浮而浅薄。在那么多冗杂的都市诗中,我比较欣赏唐欣的《北京组诗》,它的最大优点,就是写得稳健而扎实,不掺丝毫水分。
  1
  灿烂的朝霞升起在金色的北京
  一千多万人从梦中苏醒
  离开家门加入并加剧城市的沸腾
  那还在睡觉的让我向你们致敬
  不为别的因为我也赖在家中
  我们的劳动在夜里进行
  2
  黎明地铁车站的出口
  无数的人流涌出
  壮阔的场面
  像是暴动的无产阶级
  要冲向国王的宫殿
  但他们攥着手机夹着报纸
  互不搭讪一哄而散
  3
  浓雾消散城市浮现
  碧蓝的天空下面
  那些积木般的楼房
  玩具似的汽车
  看上去统统是佛经说的幻象
  真实的好像只有人的脸
  以及脸上急切和厌烦的表情   那些对“都市诗歌”这个概念,理解过于浅薄和表象的诗人,是很难写出《北京组诗》这样的佳作的。这些看似简单的叙述,揭开的却是城市的伤痂。它的冷凝从容,它的平易近人,它的形象生动,深深打动着每一个读者。在都市诗歌庞杂的丛林中,我们并不缺少宏大叙事式的历史,我们缺少的正是唐欣这样的个人的真实叙述。
  有一首都市诗,我至今记忆深刻,那就是赵少琳的《扛着一百只箱子的夜》:
  是扛着一百只箱子的夜
  在桥上在草地上
  在一朵奔跑的花上睡着了
  是扛着一百只箱子的夜
  压在落叶上房屋上
  压在了我们的鞋上
  然而是这么多的夜
  是扛着一百只箱子的夜
  在梦里却经不住一封
  我们记忆中的来信
  就被搬向了一处陌生的角落
  一首很短的小诗,简洁而简约,干脆而利索,没有一句废话,就把城市人头顶那巨大的压力,呈现得淋漓尽致。
  我认为都市诗人,并非只是指出生在城市的诗人,而是指极少数有着明确的都市意识,并伸展出全新诗写触须的诗人。在北京漂泊多年的我,也写过一些都市诗,其中有一首《在上苑艺术馆楼顶欢度中秋》:
  风越刮越大
  天越来越冷
  不知不觉
  月亮已从天边
  悄悄溜到中间
  中国艺术家
  抱来了柴火
  澳大利亚艺术家
  点燃了篝火
  大家紧紧围坐在一起
  都凌晨两点多了
  哥伦比亚艺术家
  还在一个劲儿跟着我念
  太吵了
  太饱了
  太好了
  智利艺术家
  还在一遍又一遍
  教大家读她的芳名
  疙瘩妮娜
  圪塔丽娜
  格达丽娜
  这首看似简单的小诗,呈现出的其实是一个全球化的大视野。因此我要讲,真正的都市诗,它不应该有任何题材上的拘泥和地域上的局限,应该是完全敞开的。
  说到当下的都市诗写作,我认为非常有必要重构一种立足于真实生活的“城市诗学”。这个“城市诗学”与“现代诗学”应该是互融互济的。依我个人的观点,当下的都市诗写作,不能只着眼于城市的现代化建设的物化成就。尽管许多城市诗创作,涉及到巍峨的城市景观,我却认为那只是承载了一种肤浅的表象而已。只要你的体悟中有现代都市诗意,你就应该挖掘那些发生于城市旮旮旯旯中的事情。从一个人或者一点细节写开来,派生出一连串城市的忧郁和反省。
  一個诗人在写都市诗时,往往拼尽全力地去幻想那都市的灯火阑珊,并极力予以夸大和升华,而恰恰忽略了本土。这样的信号,是相当危险的。所谓的“都市意识”或曰现代性,我认为更多的象征一种本土意识的陌生化或者叫前卫化。本土就像城市的古老城墙,就像桑蚕吐丝那样,只要你还算得上是一个清醒而纯粹的都市诗人,无论你在写作中遇到什么,它都能用自己的缠绵,从紧咬的骨缝里,发出行动的号召,将一切的一切,死死纠结。
  我非常不幸地看到,许多所谓都市诗人高高在上、一厢情愿地认为,只要他们把诗歌写得洋味十足,就是现代诗。而我却觉得这样的诗歌,恰恰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是相当靠不住的,甚至是一种花言巧语蒙蔽读者的伪诗。
  离开本土写都市,和站在本土写都市,是不同的;装腔作势写都市,和脚踏实地写都市,是不同的;知识分子写作的都市,和民间写作的都市,是不同的;陈旧迂腐的都市诗,和先锋鲜活的都市诗,是不同的;传统的都市诗,和现代的都市诗,是不同的;拧巴的都市诗,与爽朗的都市诗,是不同的;缥缈的都市诗,和真实的都市诗,是不同的;浑浊的都市诗,和干净的都市诗,是不同的;铺排的都市诗,和简洁的都市诗,是不同的。前者腾云驾雾,猪鼻子插了一根烂葱。而后者却剔除了一切的杂质或虚妄,耳朵紧贴着城市的心脏。
  我甚至还可以进一步地说,过分地强调都市,和自觉地融入都市,是不同的。这种微小而微妙的差异,也许只有真正心存现代意识的诗人,才能够窥见。我们应该用诗人冷凝的眼光,来不断审视和消解城市的喧嚣。
其他文献
食堂在一层,教室在二层,宿舍在三层。院子里有池塘,有一个还不算小的植物园。南门和北门的通道两侧有樱花树和海棠树。三月中旬的天气,树上已沁出了春天的那种风情。  宿舍是公寓式的,隔一天有人来打扫一次卫生,卫生间里二十四小时有热水,宿舍里还有空调,这让她有点喜出望外。第一天入住的时候,她先在这个二十四平方米的房子里转了几圈,靠窗户的地方有一只圆几,圆几旁是两只梨木的太师椅,她觉得海尔牌挂式电视机是一个
期刊
一  同学们鱼贯溜出教室并向校外涌去的时候,田晓敏故意借整理课桌慢了一步,这样她最后一个出门。虽已近仲秋,中午的阳光依然毒辣,这更增添了她吃冰激凌的欲望。她下意识地把手平置头前,像在遮挡不怀好意的阳光,更像掩耳盗铃般地用手掌把自己遮蔽起来,以不被熟人认出。  出了学校,人已经很稀疏。她还是在校门前的橱窗前站了站,一边装作看什么的样子,一边打量视线范围内到底还有没有被自己忽略的熟人。橱窗里是光荣榜,
期刊
这是她点的第四杯咖啡,依旧往杯中夹了三颗方糖,或许是因为不安分的糖粒沾在杯沿,她反复用餐巾擦拭杯口,然后将勺子、杯子和杯碟摆放到满意的角度。她抬起头,望着我尴尬地笑了笑。  我扫了她一眼,却有意避开了她的眼睛,因为眼睛是最容易暴露心事的地方。她身穿大红色针织衫,艳丽得有些晃眼。从她走进咖啡馆到现在,她没讲几句话,一直很安静地喝着咖啡。  此刻,我有些尴尬,作为相亲的主角,我盘算着讲几个笑话好活跃一
期刊
目的:本试验通过检测血促甲状腺素(TSH)、游离三碘甲状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tisol)、糖化血红蛋白(HbAlc)来说明神经内分泌
一  太阳真毒。柏油路被烤化了,路上的小石子化了,微微乱窜的风和我也化了。唯一高兴的是麦子,一片一片,钉在路边。刚收获的小麦,一边喝柏油一边被太阳炙烤。路两侧群山环绕,山谷间一丛丛绿树,遮挡着或有或无的村庄。前方一百米终于看到了一个人。女人,确切讲应该是农村妇女。她头戴斗笠,长袖长裤,正拎着一只靶子,在麦子上跳舞,为成千上万麦粒翻身。走到离她二十米时看清了她的容貌,皱纹乍起,脸上一团云。至少三十岁
期刊
1998~1999年度对三种钾肥在小麦生产上的产量差异和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产量效应还是经济效益,均表现为活性生物钾肥的使用效益最好,氯化钾效益次之,磷酸二
一九七二年三月,我由山西铁建兵团分配到太原铁路机务段。我们这批学徒工共有十人,到段报到后先在教育科进行岗前培训。由于学习资料短缺还需刻蜡板油印,我就帮着刻刻蜡板,也不时地给段广播站写点豆腐块稿件,不久教育科便让我去段办公室吴秘书那里帮忙。  吴秘书仪表堂堂朝氣蓬勃,浑身散发着青春活力,他同时还是段团委书记。吴秘书是太原师范六六届毕业生,才高八斗,有着很强的写作能力,他写的一篇关于机务段抓革命、促生
期刊
目的:   流涎是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中较为常见的临床表现,可能会给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带来相当多的生活和社会活动的不便,导致病人孤立,加重抑郁症状。但是目前对帕金森病相
目的:通过对太原市西峪社区选取的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分析,了解该社区的高血压患病情况,健康知识知晓情况等,对参与干预活动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系统性强化健康教育,评估高血压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新诗开启新百年的大背景下,太原文学院《都市》编辑部召开“新时代都市诗歌创作与走向研讨会”,可谓正当其时,有着承先启后、事关诗歌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