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之炙

来源 :记者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a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中国家庭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孩子。
  不可避免地,在这个夏天,与“高考”“中考”“就业”这几个词沾边的家庭都被置于天气和现状的双重炙烤之下,焦虑成了他们情绪的主色调。
  
  7月,毕业的大学生离校。庞大的毕业生队伍犹如开闸泄洪般涌入社会。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就业。如果说20年前的大学生是名副其实的天之骄子,上了大学就等于有了前程似锦的未来,那么今天的大学生已失去了头上的光环,只有放低身段去适应即将生存扎根的社会。
  6月,高考加中考。在孩子重要的人生关口,每个家庭都不敢掉以轻心。在高校教育资源大膨胀的今天,高考升学压力已相对得到缓减;然而,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场景却并没有因此消失,只不过拼杀的阵地已前移至了初升高、小升初,甚至幼儿园升小学。
  据统计,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总数约为933万,预计全国平均录取率达到72.3%,即超过675万人。又有数据显示,2011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达660万。以大学为节点,一进一出,这两股庞大的人潮在中华大地上交汇,成为这个夏天最牵动人心的一幅社会图景。
  
  毕业,失业
  
  “我是个工科女生,今年刚大学毕业。英语刚过4级,计算机也就2级。没有特别的本事,成绩也不是最好。不知道我能找什么工作,很迷茫。我想从事人事的工作,可是人事不肯招我这种工科生。本专业的工作也是可以做的,但是同样没有人要。招聘会去了不少,可是大多数都要求经验,尤其是我的专业,要5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别人都说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原因是高不成低不就,但是我自认为要求不高,只是不希望做销售或者文职,其他什么工作都愿意尝试并且努力去做。对于工资我也没太多的要求,只要不比低保低就可以了。我唯一的要求就是找的工作有发展前途,最起码三五年以后月薪能达到3000元以上,保证我的正常生活。可是根本没公司肯要我,简历投出去和投井里一样,连个水花都不见。求有经验的前辈指点。”每年此时,类此这样的找工作求助帖在贴吧和各大论坛随处可见。
  这个从前应是假期的夏天,大学毕业生们却在为自己的前程各自奔忙。
  考上研究生的,忙于打工赚学费;未考研或再考的,聚在一个闷热的大教室里上考研课,为来年考试做准备。
  一部分幸运儿,刚毕业就找到了工作,正小心翼翼地适应自己的职场环境。
  最艰辛的一群毕业生,就是没找到工作的。他们大部分自身不具备明显优势,家里没有门路,加上刚毕业从天之骄子跌落为无业游民的失落和对“社会”这个词的陌生与恐惧,找工作往往不顺利。
  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时,常常不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或者说,不能成功应聘自己想做的工作。往往是学理工科的去做了文案、学语言的去做了会计、学IT的去做了HR(人力资源管理)、学法律学医的去做了销售……专业不对口的例子实在数不胜数。专业对口这个词才真叫“伤不起”,因为在这样的就业环境下,专业并不是你想对口,就能对得上的。
  
  后高考时代
  
  大学生就业难。而那些刚刚结束高考的孩子,正在憧憬向往着美好的大学生活。
  “高考结束了,马上又将会有这么一群孩子,迫不及待地扔下书包,去聚餐,通宵上网,旅行,KTV,闲逛,狂欢……认为自己终于解放了……殊不知,你们离开的,就是天堂。”微博上某位网友的话听起来颇有些酸楚。
  也有网友说:“高考后,我没了目标,没了动力,甚至没了自己。怎么找回自己?”卸下了镣铐,迎来的却是“不能承受之轻”。6月到9月,近3个月时间很可能成为很多高考学生的“真空期”。
  每年和高考形影不离的可谓是“考后综合症”了,它就像是一个顽疾,在一届又一届的考生身上发生。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每年高考结束后到成绩公布前的这段时间,不少考生因为压力过大或者过于放松而“崩溃”,出现抑郁、自闭、肠胃不适等症状。
  同时,与“考后综合症”相对应的就是“考后减压游”。高考对于考生来说,无疑是精神及体力消耗最大的一个关卡,因此高考后的“减压”旅游已经成为考生普遍寻求身体及精神放松的一种方式。家长们多认为,为了高考,孩子学习很辛苦,所以不管怎么样,都要奖励孩子外出旅游一次。除了与家长同去外,同学结伴出游的也不少。暑期的海滨成为学生们减压的好去处。旅行社也大打高考牌——有的旅行社在北京、华东等区域路线中安排了参观名校的内容,有的旅行社推出了价格优惠的“学生体验团”,有的旅行社则提出“慰劳高考生”的口号,高考学生可凭准考证享受优惠等。
  高考之际,善于把握商机的商家们也把目光投向了高考这块“唐僧肉”:诸多健脑、营养补药吹得神乎其神;各类《考试宝典》充斥书店、报摊,叫人眼花缭乱;各大网站推出专家、学者咨询答疑、“高考状元”聊天对话,把人搞得神魂颠倒。一时间掀起了发“高考财”的热潮,各种宣传热闹非凡,把“高考经济”炒得红红火火。
  而分数公布后,一些重点中学门前就会摆起长长的摊位,很多高三毕业生开始出售笔记,高考状元和状元班学生的笔记尤为好卖,有的学生10多天能卖出上万元。购买者以家长居多。
  考上理想学校的同学,轻轻松松地享受这个悠闲的夏天;而那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却在做着艰难的抉择:是勉强上一个自己不太满意的学校,还是选择复读? 学生承受压力的同时,他们父母的日子也不好过。涉及到孩子未来的发展,很多家长都不得不抹下脸面,想尽办法寻找门路为孩子谋一个好的前程。
  
  纠结的升学考试,从幼儿园开始
  
  高考相对而言比较公平,不会涉及到那富有中国特色的盘根错节的社会关系。初升高、小升初乃至上小学、幼儿园,却更让家长操碎了心。
  中考的性质与高考类似,虽然不是全国统考,但至少是每个市组织统考。
  这个夏天,中考生的家长们来回奔走。到处走关系、找门路,只为让孩子上个好一点的高中,能让孩子起步比别人高,起码,不低于别人。
  而早在中考考试正进行的时候,家长们已经在讨论去重点高中附近租个房子,为给孩子当陪读做准备。为此,重点中学周围小区的房租,一路飙升。而这种情况,年年如是。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只有读好的初中才有可能考上好高中,读好高中才能进入名牌大学,这已经成为一个连锁反应。
  在全国各地,每年五六月份都会上演一场“小升初”大战。
  几年前,一位陪儿子参加北京一所示范初中面试的家长这样描述当时的场景:“偌大的教室里,12名学生一字排开,身前是12名考官挑剔的目光,身后是24名家长如坐针毡。据说这是引入了最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考评模式,既考观察力、记忆力,又考动手能力和口头表达,世界500强录用高级员工也不过如此!”
  “小升初”演变成今天这个样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小升初”都是需要统一考试的,有明确的分数线,各个学校就凭此录取不同的生源。这显然是一场“明争”。这场竞争虽然也很残酷,但却相对简单公平。事情的根本性转变是在取消小升初“统一升学考试”,实行“免试就近、电脑派位”的生源分配方式之后。
  可以说,“免试就近、电脑派位”的方式符合我国《义务教育法》所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免试、就近入学”的要求,是一个减轻小学生负担、还孩子健康快乐童年的好方法,然而,事情的发展却与方法出台的初衷南辕北辙。事实上,电脑派位从出台那天起就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位教育界人士分析,电脑派位看似公平,其实需要两个难以实现的前提:—是各初中学校不存在差异,二是学生和家长的需求没有差别。然而,在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均的今天,这样两个前提怎么可能实现呢?
  可以说,在取消小升初升学考试后的这些年中,小学生们的负担并未因此而减轻,却反而陷入了音乐、奥数、英语等一个个考证的漩涡中。
  今年6月,某小学进行入学测试,既考孩子,又考家长。据悉,6000余人报名参考,小学本部仅招240人,录取比例达1∶25,堪称“最热门小学”。
  考家长的目的何在?报道中的这一做法令人深思,小学生入学,家长要先参加考试,真是大胆创新之举,看起来似乎考得有理:学生要想成才,家长也需要与学校积极合作,要想顺利地合作就得有相应的素质,要想知道你的素质如何就要通过考试……
  问题是,家长成绩差的学生是不是就应该拒之于校门之外呢?家长成绩差,就一定意味着他们的孩子肯定教不成才吗?这不是“龙生龙,凤生凤”观念的延续吗?
  小学好歹还能帮孩子“考”进去,而想让孩子念公立幼儿园,家长在有足够的钱的情况下,还得有相当的运气。
  近年来,学龄前儿童“入园难,入园贵”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问题,社会上甚至流行起这样一句话:“入园难,难于考公务员;入园贵,贵过大学收费。”入园难,成为家长心头难解的心结。2010年,“金猪宝宝”上幼儿园之难轰动了全国。而今年,“奥运宝宝”入园难问题,又一次把大家的目光吸引到了这最基础的教育上。
  目前幼儿教育普遍存在公办园“稀缺化”、民办园“两极化”、优质资源“特权化”、“收费贵族化”等问题。优质幼教资源成了权力部门的福利,同时“黑幼儿园”也大量涌现,让幼儿父母更加恐慌。
  1983年10月,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而今的教育,虽然在朝着这个方向前进,却显然离人们的期望太远。每年夏天,只要有孩子参加以上其中之一的考试,全家人几乎都不能安生。
  在这个高温的季节,我们饱受暑热天气炙烤的身心不妨冷静下来,作一个这样的思考:我们的教育,到底该如何走好?
其他文献
近日,“王刚在《天下收藏》中是否错砸真品”的话题引发了广泛关注与争议。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文儒指出,砸文物本身并不是一个好办法,这会引导大家只看到文物的价格。而不去深究欣赏它的价值。  李文儒表示,文物类节目应该把核心和重点放在引导观众方面,而不是忽略文化价值去大谈价格。如果大家都认为不值钱的文物砸掉不可惜,真宝贝砸掉了就可惜,有真宝贝就发财有钱了,那么即便你拥有的是真品,拥有了巨额财富,但事实上你
2011年5月21日,是个星期六,当许多人都在休憩放松的时候,中国法官协会法院文化分会诗文社举行了一场隆重而简朴的揭牌仪式。这些平时忙碌工作在司法一线的法院领导和法官们,这些致力于法院文化建设并深得其妙的文化行家们,这些从紧张的生活节奏中寻觅着文学情怀的诗人作家们,此刻,轻拂于五月熏风,沐浴于初夏暖阳,激情飞扬,豪气勃发,共同见证了我国法院文化繁荣发展进程中的又一经典时刻。  杨柳青青,万木葱茏。
尊敬的李会长、张省长、冯院长、各位领导、朋友们:  大家好!  经过充分酝酿和精心筹备,在大家的热切期盼下,中国法官协会法院文化分会诗文社今天揭牌了。在此,我谨代表诗文社向莅临今天成立大会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为这项工作付出努力和给予支持的朋友们表示真挚的谢意!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领导批示,并经民政部批准,中国法官协会法院文化分会于2009年11月6日正式成立。2010年7月26日,首届中国
近年来屡见于媒体的“扶老人”纠纷,已经让“怕被赖上”成为人们挥之不去的心理障碍。曾经轰动一时的南京  “彭宇案”里,出手相助的好心人反而被指“做贼心虚”让人们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面对摔倒的老人,伸手就意味着危险,“自私”倒出于自我保护。  “彭宇案”的主审法官,事后因此案备受指责。有人说,“彭宇案”让“社会道德滑坡30年”,以致社会已沦落到老人摔倒求救,要先对围观者高呼“免责声明”的地步。我们可以
对核辐射的担忧继续发酵。3月17日,包括日本在内的太平洋沿岸多国出现抢购盐、碘甚至海带之类所谓“防辐射”产品的风潮。原因是担心海水被核污染,预防核辐射。经过多国政府、媒体及专家的辟谣、解读,18日,多国的抢购风已逐渐平息下来,市场供应恢复正常。这种集体抢购行为仅仅是因为“从众”心理吗?核辐射对人体健康到底会产生什么影响?有太多的问号期待解开。    恐慌行为更易相互感染    北京回龙观医院康复科
山西振东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以“顺其自然、进二停一”为企业发展理念,19年来,振东经过创业一发展一总结一再发展的几个轮回,现已发展成为“石油销售、中西制药、功能食品、农业开发、生态旅游”五大产业为主的健康产业集团.其控股子公司振东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是山西省首家登陆创业板的上市公司,现为山西省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制药集团。  振东集团创业发展的“四步棋”验证了企业发展必须实施科学转型、跨
中国虽然幅员辽阔,但在960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上,做为农业大国,她的土壤贫瘠,高山、沙漠、戈壁占去一大半的现状。使得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为百姓一日三餐的吃饭问题和社会的稳定犯愁,在史籍记载中饥荒年月的各种惨象,读后令人颤栗。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各种改革和努力,如今13亿中国人丰衣足食。我们从中国的三次土地改革,诠释了中国用全球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
电影《钢的琴》被誉为“2011年口碑第一强片”,看来并非溢美之词。影片一开始,就是一个颇具黑色幽默色彩的场景:下岗工人陈桂林,组织了一个小乐队,唱着前苏联歌曲《三套车》,为一次葬礼助兴。灵棚就搭在一个发电厂的围墙外面,背景是两座巨大的冒着水蒸气的凉水塔,一望而知是建于“一五”期间的大型国有企业,灵棚的横幅上写着“沉痛悼念母亲”。  导演安排这样一个画面是意味深长的,因为曾经有不少下岗工人把国企深情
量力而行  电量试纸  Wang Gang设计了一种名为“量力而行”的电量试纸,用它可以检查电池的剩余电量。它的使用非常简单,将两个金属触点连接电池的正负极,小巧的OLED屏幕上就会以百分比形式显示剩余电量。如此一来,便不必担心把两颗使用过的电池结合在一起,才用一下就都没电了。  斜面茶杯  明明白白喝口茶  这款特别的茶杯自带了滤茶的设计,将茶叶放进杯沿的位置再倒入热水,就能像很多带隔离设计的茶
“向雷锋同志学习!”距离毛泽东主席1963年3月5日亲笔题词的时间,已经过去49年了。然而即便在半个世纪后的今天,社会上的任何一位好人,仍会被人们称为“活雷锋”“雷锋传人”;一个出色的劳动者仍会被称为“雷锋司机”“雷锋交警”;一个杰出的团队会被称为“雷锋班”“雷锋组”“雷锋街道”“雷锋集体”。“雷锋”,已经成为亿万人感同身受的文化现象,成为一个普遍认同的美好境界。50年了,雷锋从未离开!  3月2